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评价影片《活着》和电视机剧《福贵》?

zac 回答数5 浏览数1024
为啥我感觉电视机剧更好看一些,但好像影片评价更高,拿了若干大奖云云。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mdnger | 来自广东
哮天犬陈创这个人吧
真的是演人和狗,都无出其右。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gu29500 | 来自北京
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作为余华的三部曲之一,《活着》最为著名的成就便是张艺谋将他改编成了电影。这部作品一经上映,便在1994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获奖无数。而11年后,谁也不会想到,这部伟大的作品衍生出来了电视剧版,而且内容的展现以及内核的诠释上,并不输电影版。以至于电视剧版的评分在豆瓣上被网友打上了9.4的高分,这个分数超出了电影版整整0.3。


剧情上而言,这部电视剧有着33集的长度,因此,对于导演而言,他有充分的时间来为大家还原整个小说的方方面面。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大环境被定格在了镇上,而电视剧中,这个场景被放在了农村。这样一来,环境更加广阔了,而故事也就随之而来越来越多了。


相比于电影版中,福贵与家珍的认识被一笔带过,而凤霞与她的丈夫也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电视剧版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好。开篇用好几集来交代福贵与家珍的相识。然后在后半部分对于凤霞与自己丈夫组成的家庭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这样使得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增加了。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也能很好的了解。


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一定会对陈创饰演的福贵,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于葛优成熟精湛的演技,陈创的演技自然是不能企及。但是对于福贵这个角色而言,陈创一点也不输葛优。他所塑造的福贵同样是会让人眼前一亮。对于角色的塑造上,电视剧中用跳舞替代了皮影。虽然有为地方宣传的嫌疑,但是依旧是很符合故事本身。


刘敏涛饰演的家珍,从一个20多岁的少女一下子跨越到了六十多岁的老妇。这对于她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相信所有的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而言,一定会觉得刘敏涛在本剧中的演技一点都不亚于严丙燕在《万箭穿心》中的发挥的。而相比较而言,之前大热的《伪装者》中,刘敏涛饰演的大姐相比于本剧来说有也是逊色不少。


电影中原本牛犇饰演的镇长在电视剧中被改为了村长,而这个村长也更加符合原著中的定位。且这个镇长之前在福贵家里打长工,后来解放后变成为了镇长。将阶级的变更加入进去,也更加符合原著。


电影中的主要核心就是福贵本人,致力于将福贵本人的坎坷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用以凸显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艰难命运。而电视剧则是更加丰富了这些小人物。他让原本就单薄的福贵身边一下子多了很多辅助性的角色。


比如说有庆,比如说凤霞,比如说村长,有比如说体育老师等。而这些人物的树立,使得福贵原本单薄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丰满起来。人物的完整性使得故事本身更具备吸引力。


而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电视剧显得尤为大胆。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对于这样一部剧作竟然能够过审而感觉到惊奇。而电视剧用好几集的篇幅来为我们还原那段荒诞的历史。尺度之大,实属罕见。这也是电影所不能及的。


而电影中的结尾看得出来是刻意美化的结果。而实际上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结尾处的福贵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了。但是电视剧版本中同样是美化结尾,但是却留给人们更多的希望。福贵守着自己的小外孙然后给他讲述了一个牛以后的故事。这个对于原著而言更加的切合。


本剧保持了原创中的黑色幽默以及荒诞的情节,对于那些太过于悲情的戏份,剧中用喜剧情节来加以修饰。让我们在观看至于不至于太过悲伤压抑。相比于电影版灰色的色调,电视剧看上去新鲜明快。而这样五一会稀释很多悲情的成份。因此那种荒诞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


而演员上,本剧采用了很多年轻新人,而这些演员对于表演还是很有敬畏心的。大明星的加持当然很好。但是一定意义上会让角色有点突兀。陈创很符合福贵的气质,如果说葛优扮演的福贵是90分的话,那么陈创所扮演的福贵也是可以徘徊在85分左右的。


这是一部2005年的作品,而且是一部严重被低估了的作品。时至今日,我们再也拍不出来同类型的著作了。不仅仅是审查原因,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对于电视剧已经失去了耐心,动辄八九十集的剧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水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无限怀念那些优秀电视剧相伴的日子,毕竟,那个时候,还是会有人愿意将好故事将给你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童子 | 来自北京
我在比较小的时候和家里人一块看了《福贵》,我记得那时候尤其是外婆一直偷偷抹眼泪.当时的我没学历史,半懂不懂的状态下跟着看,多年后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多么悲惨,福贵一个个亲人离他而去,神奇的几乎几个主演的音容笑貌都深深留在我脑海里.再后来,长大了,听说张大导演拍了电影版的《活着》,我找了资源去看.电视剧版的背景太深入我心,我看到电影版故事背景变成了城镇,大呼真假,由于开头奠定了这种想法,再加上电视剧版的影响,看过电影后我觉得不真实的地方非常多,也导致我很难喜欢上这部电影。(我看过电影后给我的感觉竟是电影应该是近几年拍的,电视剧是九几年拍的)之后我又找了原著来看,我挑了个晚上熬夜把书看完了,虽然电视剧的情节也还有印象,但仍然看得是泣不成声。说是熬夜,其实我很快就把书看完了,看完后心里空落落的,同情和悲伤似乎跟着书的结束一同离我远去,我仿佛完全忘记我刚刚为什么要哭了。书给我的感觉如同网文一般,有那么些网文是打怪升级,而“活着”就是排队死。作者所有的语言完全只是在给人物准备死亡的那段描述,为了死而死,为了悲惨而悲催。给我的感觉如同打怪升级的网文般。而于此同时我想起电视剧,找来看了两集,竟有些觉得电视剧比书丰满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国三好学生 | 未知
看小说时脑海中浮现的人物都是电视剧里的,可能小时候看过电视剧,所以先入为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ing1 | 来自河南
电视剧版是很小的时候看的,当然那时候也不知道余华,也不知道什么活着。但那时候觉得那部电视剧真心好,男主角无论是从本身演技还是人物的色彩都演的淋漓尽致。女主角更不用说
而就在昨天,我看了电影版 活着,整个的感觉就是不够惨。换句话说,如果他仅是从某个视角来拍一个人或家庭的历程,我觉得这样就够了。但如果非得较真的话,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诠释出 活着,和读者看完小说后的感受。
我觉得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去演绎一部小说的内容都是各有优缺,无法避免。
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评价,我认为陈创较葛优演技更胜一筹,巩俐比刘敏涛更胜一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