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全息”:一台大家耳熟却不能详的词汇

秋疯 回答数20 浏览数851
一说到“全息”,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全息家用投影?全息后壳?全息颜色?全息舞台?全息瞄准镜?5G全息?
你所看到的“全息”就是真正的“全息”吗?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带大家全面了解“全息”的前世今生和真真假假。
(字数3000+,配图16,公式5,建议阅读时长20-30分钟,每一节开头都有速读版,转载请私聊。)
一、“全息”的诞生

速读版:
匈牙利裔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伽博(Dennis Gabor);
1947年,专利授权(英国 GB685286);
1948年,Nature发表 (Vol. 16)[1];
1949年,Proc. R. Soc. Lond. A发表,并起名“Hologram(全息图)”(Vol. 197)[2]
1971,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翻译自英语“Holography/Hologram”,其中“Holos”是希腊语“全部”的意思。Holography/Hologram(全息术/全息图)是匈牙利裔英国物理学家Dennis Gabor在1948年发明的,这篇开山之作发表在Nature上[1]。 (顺便说一句: 他家里有矿, 父亲是一家矿业公司的董事长。)

Dennis Gabor

值得说的一台小细节:虽然这个idea是1948年公开发表的, 但“Hologram”这个名字却是次年发表在Proc. R. Soc. Lond. A上的文章中起的,文章名为“Microscopy by reconstructed wave-fronts”[2]。

上图为该文中有关起名字的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由于本文需要经常使用发散的相干照明下的衍射图,因此为它引入一台特殊的名称,以将其与衍射图样本身区分开,它被认为是一台复函数。 “全息图(Hologram)”这个名称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照片包含重建物体所需的全部信息,可以是二维或三维。
二、“全息”的原理

2.1 为啥叫“全息”
速读版:
振幅(强度)信息就是哪里亮哪里暗;
波前(相位)信息就是哪里高哪里低;
既有振幅(强度)信息又有波前(相位)信息所以叫“全息”。
2.1.1 振幅(强度)信息就是哪里亮哪里暗:
通常我们所说的照相(拍照,摄影)是指,根据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将空间物体成像在一台平面上,然后记录下该平面上光波的振幅(强度)。如下简易示意图,用相机拍蜡烛火焰,得到的就是物光波的振幅信息(哪里亮,哪里暗)。

普通成像简单示意图

2.1.2 波前(相位)信息就是哪里高哪里低:
其实除了振幅,物光波还有波前,波前中就包含了物体的相位信息(哪里高哪里低)。
关于波前(相位)的理解可以参考:
如果把蜡烛火焰的相位信息画出来会是指什么样呢?

蜡烛火焰相位图:包裹(左),解包裹(右)

上图摘自一篇文章[3],右边的那个就是蜡烛的相位信息,颜色越亮表示越高,颜色越暗表示越低。(至于左图那么多“褶皱”是指什么? 可以参考  [3],如果大家有兴趣,改天可以单独介绍一下“褶皱”。)
2.1.3 既有振幅(强度)信息又有波前(相位)信息就叫“全息”:
如果能够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并在一定条件下再现,就可以看到包含物体强度和相位的三维像。所以, 叫“全息”,即“全部的信息”,即“强度和相位”。
2.2 如何实现“全息”
速读版:
相位信息无法直接保存在照片中;
引入参考光波与物光波产生干涉,把相位信息保存在条纹中;
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图,就可以再现(衍射)出物光波。
2.2.1 相位信息无法直接保存在照片中:
保存强度信息很简单,随便找个相机拍张照片就行了。那相位信息呢?  为啥相位信息不能直接记录在照片中呢?

物光波的复振幅表达形式是这样的(光学书籍中都会有这个知识点):

光强的表达式是这样的:

算到最后,相位项如何不见了(意味着物光波的强度里没有相位这一项了)? 因为:

2.2.2 引入参考光波与物光波产生干涉,把相位信息保存在条纹中:
既然物光波的相位不能直接保存,那就找一台已知强度和相位信息的参考光波(平面光波)和它放到一起,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这时,我们得到的照片(全息图)是指什么样子?

经过多次放大后,可以看到黑白相间的条纹,相位信息就被保存在了条纹的形状中。强度信息本身就已经包含在全息图中了,体现为条纹本身的亮暗分布(并非条纹形状)。
为啥全息图中有相位信息呢?   找一束平面光波作为参考:

把物光波和参考光波叠加到一起,复合光波的强度表达式是这样的:

其中 \phi_{O}是物光波的相位,\phi_{R}是参考光波的相位。
①. 等式左边是我们复合光波强度图(就是所谓的全息图),②. 等式右边第一项是物光波强度图(可以获取),③. 第二项是参考光波强度图(可以获取,一般是常数),④. 参考光波的相位\phi_{R}是已知的(平面光波的相位是常数),这时,物光波的相位\phi_{O}就可以求出来了。 更具体的理解可参考:
2.2.3 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图,便可再现(衍射)出物光波:
这时你凑上去看,就能看到蜡烛的三维信息了。

要知道,再现出来的的光波场和蜡烛本身的光波场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你看到的和真实的蜡烛火焰是一样的(只是摸不到罢了)。
关于全息图重建的数字方法可以参考:
三、“全息”的主要应用

速读版:
相位和形貌的测量;
全息存储;
全息干涉计量;
全息显示。
3.1 相位和形貌的测量(显微)
很大很大的一台领域,这个主要针对看起来透明的东西(比如细胞,生物组织,流场等),和那些需要知道表面形貌的东西(芯片,MEMS等)。 大家可能不太感兴趣,我这里只展示两张看起来比较直观的图:

洋葱表皮(透射),左:普通(明场)显微镜照片,右:全息技术得到的相位分布

硅片表面(反射),左:普通(明场)显微镜照片,右:全息技术得到的表面形貌分布

3.2 全息存储
使用全息图存储文字或图片信息:不同偏振态,不同波长,不同角度的信息可以同时保存在一张全息图中,所以特点就是大容量,高密度。 但是对振动和环境光的干扰太敏感,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
3.3 全息干涉计量
简单讲就是,样品变化前,测一次相位A,样品变化后,再测一次相位B,两次得到的相位相减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变化情况,实现无损检测(变形,损伤等等)。
3.4 全息显示
这个大家最熟悉了吧,上一节讲的这张图就是最最简单的全息显示。

这种最多看到180度(实际上远远不止180度),要想360度还原物体,最笨的方案就是拍多个角度,然后按各自角度重现物光波,如下图:

当然,这种成现的是虚像。 也可以成实像,并将它投射在平面或者立体的介质上,人眼可以直接看到一台真实的像,如果介质是气体你的手还可以穿过这个“真实”的像。
还有一点,加上不同波长的光波再现,就能看到彩色的再现像。
四、“全息”的识别

速读版:
佩珀尔幻象(非全息);
旋转LED显示技术(非全息);
3D渲染(非全息);
“全息”手机后壳?“全息”颜色(非全息)?
识别方法:如果显示过程中,使用了全息图(条纹状的干涉图)就可以基本断定是“全息”。
“全息显示”≠“3D显示”,不是所有的3D显示都可以挂上“全息”的名号。说一说那些被误以为是“全息”的3D显示技术

  • 佩珀尔幻象:
如下图,物体“A”和物体“B”,一台在玻璃的侧边,一台在玻璃的后边,你在玻璃的正前方会同时看到“A”和“B”。

佩珀尔幻象的原理

如果还不是很明白,再看看这张照片,小轿车如何跑到房子里面去了:

网络图片,侵删。

还有,手机上放一台梯形玻璃:

网络图片,侵删。

很多打着“全息”旗号的大型舞台表演(具体的就不点名了)用到的都是佩珀尔幻象,和全息没有任何关系。
2. 旋转LED显示技术[4](看着像裹了一圈LED的风扇,转起来后会有3D视觉效果):
这种技术利用了视觉暂留[5]原理,通过LED的高速旋转来实现平面成像,但由于LED灯条在旋转时并非密不透风,观察者依然可以看到灯条后的物体,从而让观察者感觉画面悬浮在空中,实现类似3D的效果。有人叫他“3D全息风扇屏”,但这个也和“全息”没有任何关系。
3. 3D渲染(后期人为加的3D效果,是一种视频处理手段,现实中看不到):
忍不住说一句,这个大概率是渲染的,

网络图片,侵删。

4. “全息”手机后壳?“全息”颜色?
只是在表面刻了光波长大小的光栅(高低起伏的坑),光栅的色散作用,看起来五颜六色。

PS:参考文献的PDF版,可能有些小伙伴不好下载,可以找我要(仅供学习交流)。
参考


  • ^abhttps://doi.org/10.1038/161777a0
  • ^abhttps://doi.org/10.1098/rspa.1949.0075
  • ^abhttps://doi.org/10.1364/OE.27.015100
  • ^【专利】卢卫强,一种3D旋转全彩显示器[P] :中国, 209029029U, 2019-06-25
  •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7%86%E8%A7%89%E6%9A%82%E7%95%99/5125149?fr=aladdin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江苏
lanniaoaaa | 来自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olfregion | 来自上海
博主你好,请问现在有用空气作为投影介质的工具吗?如果有的话,它在未来对ar有什么影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山下『鼬』 | 来自北京
几种伪全息里面,反而是最后一个手机壳和真全息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JJvsYJJ | 来自北京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66322/answer/928423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amhaha | 来自北京
前两年看到的空气电离全息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rians1990 | 来自北京
凯子比我牛逼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gn333 | 来自广东
嗯, 是, 全息图也是一种光栅,   只不过手机壳是人工刻蚀的规则分布光栅,全息图是物光和参考光干涉产生的光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singphone | 来自北京
这个有意思!有具体文献的链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vezz | 来自福建
有,这位同学的回答里面有相关的内容,我也对直接在空气中投影很感兴趣。@陈达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