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英雄迟暮是怎样的?

sym16800 回答数5 浏览数1607
生命都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
而你我所读书上、所见世间皆有人类群星闪耀着。而英雄迟暮之年却很少有人提及。
无论是历史、故事、真实的身边发生的。分享出来你认为其中令你难忘的那些故事。
原题目: 英雄迟暮是怎样的体验,私以为有这种体验的人也上不了资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凡泥 | 未知
我的一位友人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曾在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任职,有一年的9月底,大使在大使馆召开国庆招待会,宴请俄罗斯各界友好人士,他作为使馆工作人员,在使馆门口等候来宾。
那天莫斯科下着阴雨,他看到一位老人从地铁站方向走来,手中拎着一个袋子,走到离中国大使馆不远的地方后,躲在路边的屋檐下,从袋子里拿出一双干净皮鞋,换下了脚上泥泞的脏鞋,然后继续走向大使馆。
走近一看,他才发现,这位老人是前苏联元帅、原华约部队总司令( 可能是维克托·格奥尔基耶维奇·库利科夫,具体名字他跟我说完我实在没记太清楚)。
他赶紧上前迎接元帅,并关心问到:“元帅同志,您怎么没坐车前来?”元帅举了举手中的鞋子说:“苏联解体,退休金都快发不出来了,这是一个军人最后的尊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emeberme | 来自浙江
怎么能不提提哥舒翰呢。


哥舒翰出身突骑施贵族家庭,父亲是部落首领,母亲是于阗公主。
不同于在中亚立国为唐朝羁縻昭武抗击阿拉伯帝国的突骑施本部,哥舒翰这一支可能是阿史那忠节所属,阿史那忠节在跟突骑施本部乌质勒、娑葛父子争权失败后内迁,其部门也逐渐脱离了突骑施。所以到四十岁时,哥舒翰还是个在长安天天喝酒赌博的老年富二代,一无建树。
四十岁在古人眼里,已经练中年人都不算了,算老头了。四十岁还一无是处,自然可能一辈子就没有什么成就了。所以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哥舒翰被长安县尉轻视,由此这个老富二代受到刺激,带着一脸皱纹就去河西从军了。
河西主要防备的敌人是吐蕃,而在盛唐时期。突厥已经衰落,突厥第一名将阙特勤死前告诫毗伽可汗归顺唐朝,唐朝在突厥的据点也深入漠南,突厥早已没有了抵御唐朝的能力。阿拉伯帝国则被突骑施可汗苏禄接连击败,曾经立下征服中国计划的阿拉伯人居然也频频向唐朝入贡,在中亚唐朝似乎也是所向无敌。
而只有在与吐蕃作战的阵线上,唐朝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如果不能使吐蕃屈服,盛唐的武功也就徒有虚名了。
十几年后,已经五十几岁的哥舒翰在与吐蕃作战中脱颖而出,彻底扭转了对吐蕃作战局面的劣势,成为抵御唐朝最强对手吐蕃的头号战将,意气风发,边境上也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然而……
到底还是老了。
最后大伙知道的,安史之乱爆发,已经残废的哥舒翰被唐玄宗推到前线,由于有先前高仙芝和封常清不执行皇帝错误作战方略被杀的先例,又老又残废的哥舒翰不得不执行了唐玄宗的错误作战方略,兵败被俘。
哥舒翰被俘后,为了求生,竟然向他曾经蔑视的安禄山下跪求饶,并主动写信给自己的老部下李光弼等人为叛军招降。然而这些信对安史叛军没有任何贡献,因为受到信的人都破口大骂,骂他为什么不为国家死节。而这些骂的人,大抵也跟粉丝们发现自己的偶像幻灭的心态一样吧。
安史叛军在洛阳即将被收复的时候,安庆绪看到哥舒翰毫无用处,就将他杀害了。

如果说哥舒翰战死疆场,或者说兵败被杀,也就谈不上英雄迟暮了。真正的迟暮,更多的是一种老虎变成狗的悲凉,而不是带病的老虎被狼咬死的壮烈啊。


……
其实真正迟暮的,还是唐玄宗这个老糊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acoo | 来自北京
本来就是截几张图,赞数过百了,打几个字吧。

三国粉,老版的上几张图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的初回,桃园花开,英雄结拜。一首《这一拜》,开始刘欢老师,后面是男声合唱,开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古城会,三兄弟历经战乱,四处漂泊,终于团圆。书上只是一笔带过,电视剧加上了再次结拜的情节,《这一拜》再次唱响。
这段戏之前先有一场二爷和三爷单独见面,由误解到相认的的戏,三爷不愿手下提起二爷,只在梦中暗暗呼喊二哥的名字。
三爷全书中哭过几回?


安利下:《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令人扼腕的人物或瞬间? - 迈克猴的回答 - 知乎

走麦城


英雄迟暮,当年威震华夏的武圣在四面围堵,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最终倒在了雪地中。撕风如龙的赤兔已不再神骏;青龙偃月依旧,老迈的双臂却再也挥舞不动。汜水关下的美酒,白马延津的闯阵,千里单骑的行程,都在梦中。
得知兄长遇害后,当年的万人敌一个人在山岗上策马狂奔。突然发现,那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当阳桥头一声怒吼喝退八十三万大军的黑大汉,如今也只是一个皓首苍颜的老人,孤独的望着荆州方向,哭他的二哥。
印象中,刘备入蜀后,二哥就再也没见过他的大哥和三弟。


不久后,张飞被害。昔年那位“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的英雄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戏言,但是回顾左右,当年形影不离的两个身影早已不在。
“我一生都在为大汉天下,为黎民百姓而战。这次,让我为了我自己意愿固执一次吧。”
悲愤至极的刘备放弃了所有的谏言,兴兵伐吴。
最终,夷陵一场大火,烧完七百里的联营,烧完了这一段英雄故事。
白帝城,最后的嘱托。或许刘备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一位可以托付理想的知己。


这一段英雄故事,最终还是落幕了。
千里单骑的二爷不必再奔波,三爷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开怀畅饮,两人在另一个世界驻足,等待着大哥再次结拜。
还是把《这一拜》放在这里吧
这一拜 春风得意遇知音 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 报国安邦志慷慨 建功立业展雄才 展雄才这一拜 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 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说完了刘先主,再来看他一生的对手曹操。
老三国曹操的剧情更还原原著,所以可以展现的部分不多。 二十岁初出茅庐,意气风发,做五色大棒决心洗净丑恶的青年我们看不到。
前面献刀,反董卓,奉天子,打徐州的戏不找了。老三国曹操演技的巅峰在平河北后吊袁绍


念!为何不念?当年此文传至许都,我方患头风,卧病在床。此文读过,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才能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与其决一死战。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却又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灿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补天哉!

其实这里还可以加上《观沧海》那场戏,魏武挥鞭,萧瑟秋风依旧,人间已是百年。

战宛城,这张图故事在前面,放在这里为了乱入


临终托孤,不能见物。
同时英雄迟暮,刘关张的落幕显得那么悲壮,留下无限遗憾。曹操的落幕却那么黯然,那么苍白。
没有大义凛然,没有英雄豪情,只有一个眼不能看,嘴说不清的老人,面对着自己的部下絮絮叨叨,对着自己家属分配财物,和村里临终的老叟,乡下将死的佃农没什么不同。东坡居士称为: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或许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问题,总让人觉得曹操的成功充满了阴谋诡计不像刘备那样光明正大。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历史,即便是小说中的形象,一个可以说重新建立起一个帝国的强人,面对自己的基业,把身后事都安排好,或许他已经看到了儿子迫不及待称帝的那一刻,或许他又想起了多年在自己身边最终却背道而驰,自己不得不杀的令君。亲人,朋友,同僚,下属,对手,曾经要保护的黔首,曾经一起奋斗的战友,曾经高高在上的天命,曾经不敢面对的现实。都是往事了。
此时的曹操已经不再是汉丞相,更不是魏武帝。他只是一个到了天命的老人。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安利: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 - 历史 - 知乎排第一的答案。

奉先算不算英雄不好说,但迟暮感,来的太快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虎牢关下,单人匹马,横戟长啸,十八路诸侯不敢前进一步。
第三张图是水淹下邳,台词:我有赤兔马,渡水如平地。但倒酒溢出满桌却不知,心中慌乱可想。
当年的美将军竟成了这般落魄,行尸走肉罢了。

最后老诸葛
此时还是“小”诸葛,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三顾茅庐呈先主知遇之恩,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出山,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出发时,青年回身向自己的亲人邻居最后一拜,权做告别。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自己读书的隆中。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可是知道结局的我们,在多年后的祁山,还能记起当年隆中的几亩薄田吗?

火烧博望,青年初次小试牛刀,即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没有辜负主公的期望,还获得了大将的认同。一片将相和的局面。


舌战群儒,面对百万曹军的紧追不舍,青年一叶小舟孤身出行。面对江东儒生的咄咄逼人,诸葛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孙刘联盟结成,可谓挽狂澜于既倒。


中间的可以找出的剧情太多,
有哪些华语演员擅长用眼神来演戏? - 电影 - 知乎这个问题在有一个回答唐国强老师的,截图很多。

正义之眼,B站神作,不多说了。


后面就是迟暮了
六出祁山


已经老丞相的诸葛亮独立漫步军中,含泪望着“克复中原”的大纛,心里想着先帝托孤,嗣君殿上。
这段奇在最后又加上对关张的回忆,《三国演义》一书中蜀汉的核心人物全部提及,即是与观众的共鸣,更是预告着蜀汉英雄最后的落幕。

上方谷,终于将对头逼入绝境,无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大火,浇灭了蜀汉复兴的最后一些希望。


有人将上方谷这段,新老三国的处理做对比。我个人认为,一生追求的理想,却无奈天命难违。可能必须有过拼尽全力却最终功亏一篑的经历才能理解那种一言不发的悲哀。相比新三国陆毅指天怒骂愤然吐血,把这种情绪具象化,反而没了那种英雄迟暮感。

秋风五丈原,这个实在写不下去了。一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碎了多少蜀汉粉的心。


当年高三电视不能天天看电视,一般只有周六晚上偷摸看会儿。晚了没看的,就看中央11晚上电视剧,因为一周一天剧情跳的快,有时就有上次看的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转眼间就是托孤的丞相,再看又成了只手不能补天的老人。一生往事,不过几面,白云苍狗,尽是无奈。

诸葛出山的《卧龙吟》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蜀汉第一代天团核心都上场,子龙将军怎能错过
老版《三国演义》赵云的演员换过三次,不好直接用剧照对比。这里多用原文比较。
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
出场就是一个彩蛋。
这时候的演赵云的演员叫杨凡


放错图了


《水浒》中演过石秀,后来自己排话剧演过关羽。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高览出场时可是和许褚对战数十合,子龙这次出场简直天将下凡。

重头戏长坂坡
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张郃见了,大惊而退。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老三国这段演的像智取威虎山。。。武戏短板
赤壁这部分的演员叫张山,后来《贞观长歌》演了李绩,《武神赵子龙》里演黄忠了。。。


独立辕门
却说赵云在营中,看看等到午时,不见忠回,急忙披挂上马,引三千军向前接应;临行,谓张翼曰:“汝可坚守营寨。两壁厢多设弓弩,以为准备。”翼连声应诺。云挺枪骤马直杀往前去。迎头一将拦路,乃文聘部将慕容烈也,拍马舞刀来迎赵云;被云手起一枪刺死。曹兵败走。云直杀入重围,又一枝兵截住;为首乃魏将焦炳。云喝问曰:“蜀兵何在?”炳曰:“已杀尽矣!”(吐个槽,这哥们也忒嘬了)云大怒,骤马一枪,又刺死焦炳。杀散余兵,直至北山之下,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操于高处望见,惊问众将曰:“此将何人也?”有识者告曰:“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赵云救了黄忠,杀透重围,有军士指曰:“东南上围的,必是副将张著。”云不回本寨,遂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云又救了张著。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云已杀回本寨。部将张翼接着,望见后面尘起,知是曹兵追来,即谓云曰:“追兵渐近,可令军士闭上寨门,上敌楼防护。”云喝曰:“休闭寨门!汝岂不知吾昔在当阳长坂时,单枪匹马,觑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今有军有将,又何惧哉!”遂拨弓弩手于寨外壕中埋伏;将营内旗枪,尽皆倒偃,金鼓不鸣。云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却说张郃、徐晃领兵追至蜀寨,天色已暮;见寨中偃旗息鼓,又见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外,寨门大开,二将不敢前进。正疑之间,曹操亲到,急催督众军向前。众军听令,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赵云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时天色昏黑,正不知蜀兵多少。操先拨回马走。只听得后面喊声大震,鼓角齐鸣,蜀兵赶来。曹兵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落水死者,不知其数。赵云、黄忠、张著各引兵一枝,追杀甚急。操正奔走间,忽刘封、孟达率二枝兵,从米仓山路杀来,放火烧粮草。操弃了北山粮草,忙回南郑。徐晃、张郃扎脚不住,亦弃本寨而走。赵云占了曹寨,黄忠夺了粮草,汉水所得军器无数,大获胜捷,差人去报玄德。玄德遂同孔明前至汉水,问赵云的部卒曰:“子龙如何厮杀?”军士将子龙救黄忠、拒汉水之事,细述一遍。玄德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段演员有换回杨凡了。。


夷陵之战
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人,前来救驾。先主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时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名震敌国”的大司马朱然就这么打了一个龙套。

时光荏苒,等到子龙再一次换演员时:
忽帐下一老将,厉声而进曰:“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众视之,乃赵云也。
知乎上过类似回答,一员不服老的老将,一直是黄忠的标志。读者一起“众视之”,竟然是赵云?!
是啊,当年的白袍小将,如今也是白发老人了(小说中说赵云70多了,应该是笔误,实际60多左右)

天水姜维出场时,电视剧有一处原创的英雄迟暮


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告曰:“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孔明曰:“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遂起大军前来。……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曰:“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
小说中赵云的形象这里已经成了配角,只是夸奖姜维枪法,客观说这么写没问题,军事谋略有诸葛亮解说,而赵云夸枪法突出武艺,这样塑造的姜维是文武双驱动形象。
电视剧中去除了关兴张苞的剧情,变成了诸葛亮和赵云的对手戏。
烟火中,两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并肩而行,脱困后,又是两人回忆往事。


兴复汉室原有“五虎上将”,如今只有老将军一人,也已鬓白如霜。我已年过半百……
不经意间,岁月就这么过去了。
威震华夏的美髯公,探囊取物的万人敌,百步穿杨的老黄忠,驰骋西凉的锦马超。都剩下了一个个名字罢了。
长坂坡的“白袍将军”已是满头白发,隆中抱膝长叹的面如冠玉的青年也已经长出皱纹,白了鬓角。
岁月,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迟暮。

一出祁山,诸葛亮独立站在“汉”字大纛下,下面军旗飘飘,关张马赵聚在。可是除了赵云,其他的旗帜代表的人,都已是物是人非。


其实对赵云的表现,刘天王有一部《见龙卸甲》,虽然剧情很扯,但对因为赵云是主角,对刻画的英雄迟暮感更能对比。


这么看来,确实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二出祁山,赵云去世。诸葛亮痛哭:国失栋梁,吾失臂膀。有时候我也在想,诸葛这份痛哭除了失才外,有没有一份孤独?

经评论建议,加上天水麒麟儿姜维
赵云英雄迟暮时,姜伯约才出场


其实姜维出场前,已经好多集没有英俊小生出现了,全是胡子一大把的大叔
小说中也对姜维自带光环,出场智破诸葛技,武战败赵子龙,这两位可是蜀汉后期,甚至小说后几十回智武的标志。

中间伯约的戏份不找了,直接找年老的对比反差大
九伐中原,却被后主召回。对着吃吃不愿离开战马,默默地说一句:非它之过。


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宫中死者数百人。卫瓘曰:“众军各归营所,以待王命。”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众将又尽取姜维家属杀之。
小说中只是一群士兵疯狂的报复。
电视中改为了:对手对着姜维的尸体感叹:蜀国之亡,非将军之罪,实是后主无道而致。
这一句话,姜维落幕了。
蜀汉落幕了。
前文中出现的所有英雄人物,都落幕了。

PS:关于姜维九伐中原的执着还是穷兵,知乎上讨论很多。像苏沉船写得是从历史角度看姜维的错误,张公子、黄粱写得多为从人心看姜维的执着。这里不去讨论这些。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挺好

最后,把这首《历史的天空》放在最后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angyuan290 | 来自上海
25岁,随父从军,从帝国一隅向整个朝廷挑战;
26岁,父亲阵亡,代替父亲指挥大军南征北战;
28岁,内战胜利,被列为夺取政权的四大元勋;
32岁,南征灭国,收复沦陷已四百余年的国土;
40岁,三次南征,却挡不住南方领土得而复失;
48岁,从征北伐,率军深入漠北追击北方敌人;
51岁,平定叛乱,挫败了翻版当年的皇室政变;
……
75岁,在距离首都仅100多公里处中了异族军队的埋伏,数十万人被围后全军覆没,英雄死于乱军之中。甚至没有留下一句死状的明确记载。

应该有人猜出这个人就是明朝名将张辅了。
张辅的一生也是各种不按牌理出牌——
靖难之役才一年,他的父亲、也是朱棣的头号心腹张玉竟然就战死了;
两年后,起兵之初各种不顺的燕军竟然就攻陷首都,夺取了全国政权;
再三年,靖难功臣朱能、邱福就死了个干净,才30岁的张辅从此成为了支撑帝国的第一名将。
此后45年历经四朝,未尝一败,三定安南、两征漠北、平朱高煦(朱高煦东窗事发,竟然还是因为想拉拢张辅而反被告发的……)
然而这样的绝世英雄,竟然在最后时刻,败得如此狼狈,死的如此潦草。论先扬后抑、论英雄迟暮,恐怕历代中都难有能超过张辅的。

《明史》的评价说——
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
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
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
辅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于难,年七十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笑mm | 来自上海
我8000多块钱组的电脑主机,6700K的CPU 32G内存,gtx980的显卡再加上20兆独立光纤,256的SSD阁现在也是上网利器,游戏,设计没有拿不下来的,可现在天天在家给我儿子看熊出没,我想想都觉得憋屈,就是这种感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