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超级演说家”首届全国挑战赛顺利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优秀选手站上电视机为保险代理人发声,展示行业新形象。今日起,《BX新青年栏目》将持续关注这些年轻面孔,关注他们的保险故事,了解新一代保险代理人的梦想与现实。
从传媒行业到保险行业
一台为保险发声的90后
20198月25号,一档《保险业超级演说家》节目,在浙江电视机台完成了总决赛的录制。
此前,赵楠楠自个本不想参加这样一档宣传保险的节目。但身边朋友推荐他参加这个节目,觉得这个节目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一直到比赛结束前,他都未曾提及曾经在浙江电视机台参与制作《中国好声音》的工作履历。除此之外,他也曾参与制作过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和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
他不想其他的因素会影响这样的比赛,他希望自个以一名普通保险代理人的身份讲保险的故事和理念,让大家能够通过节目,感受到保险的重要性。
传媒行业出身的他,深知大众媒体对传播信息的偏好,好事不出门恶言行千里。
保险业在中国已经发展20多个年头,但老百姓中或是有一些对保险不太好的言论,而且极个别的负面消息传播的还特别广,而那些真正受益于保险的家庭,他们却失言了。
毕竟一台理赔就代表一台风险的发生,经历过理赔的家庭,谁也不愿意去触碰曾经的伤痛。但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保险的重要性,更多的家庭才会受益。
赵楠楠觉得,做保险就是在传播责任和爱。诚然,如今作为从业者,他不遗余力的宣传保险,但他觉得行业的正能量,不能只靠保险公司和从业者。
他觉得行业内的声音,跟客户之间始终会有距离感,如果让经历过理赔的人去做这个事儿,会更有说服力。
于是,赵楠楠曾想过做一些社会活动,比如选一百个城市,然后寻找被理赔过的家庭,希望通过他们的声音,告诉大家保险重要性。然后把这些社会活动剪辑成短片,进行线上传播,普及保险知识。
从不谙世事到体会人间疾苦
一台经历亲人离去的大男孩
在《保险业超级演说家》的决赛现场进行演讲时,赵楠楠几度哽咽。因为演讲的内容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他感觉就像心里的伤疤在被揭开。
20188月17日,赵楠楠的妈妈来北京看望他,他带他妈妈去看影片,这是他妈妈第一次进影片院,但是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妈妈说要离开,让赵楠楠马上送她去火车站。
他们看的影片是《我不是药神》,十年前自个的姐姐患得就是白血病,跟影片里的一摸一样。影片里的格列宁,对他们来说格外刺耳。
赵楠楠说,格列宁的真实名字叫“格列卫”。当时,他的妈妈到处找这个药,而爸爸为了这个药则四处借钱。但到最后,也没有攒够钱,姐姐也没有等到这个药。
这个药一瓶 23000元,这对当时赵楠楠的家庭来说太贵了。姐姐离开的那一年赵楠楠16岁,也是那一年让他知道原来钱那么重要,没有钱连活着也变成了奢望。
他永远都忘不了在姐姐的葬礼上,亲人们嘶声裂肺的哭。赵楠楠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或是没有释怀。其实,赵楠楠自个又何曾释怀过。
冥冥中也似乎有份力量,促使他从“买保险”变成“卖保险”,他说不想让大家面临类似的遗憾。
从“买保险”到“卖保险”
一台生活风险的分享者
经历过没有钱治病对一台家庭所能造成的伤害,也经历过面对亲人离去无可奈何的悲痛,他觉得保险对于一台家庭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台金融产品,更是一份责任。
做保险以后,身份上有很大的变化,对责任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了。
自个或是消费者的时候,买保险他觉得是处于对父母的责任心,是一台小家庭的责任心。而当自个从事保险的时候,这种责任心会泛滥,会影响身边的每一台人。
跟客户的交流一般也都是从责任的角度出发的。他希望自个的保险事业,不单单只是买卖关系,更是一台生活的分享关系。
做传媒的时候,赵楠楠也会经常采访别人,那个时候需要把关注点放在对方,服务心态会比较强,主要就是烘托别人。
目前做保险了,他希望跟客户能有精神上的共鸣,会要求自个对保险有更深入的理解。想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在疾病面前我们都无能为力。而正因为无能为力,所以自个必须努力。
从无到有,再到科学配置
保险从业者立身之本:“专业”
如今,全国有800多万保险销售从业者,如果要问:保险行业最吸引你的地方是指什么?大概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
对于赵楠楠来说,过去的经历让自个迈出了保险事业之路的第一步,而对于保险从业者来说是一份事业,需要对客户负责,需要面向未来,他觉得“专业”才是自个继续走下去的事业根本。
他觉得,如果是保险代理人,选择了一家公司,就要忠诚于公司牌子,忠诚于客户的需要,为客户配置最适合他的保险方案。
他认为,保险有自个的发展阶段,第一台阶段是“从无到有”,再到第二个阶段的“科学配置”。
而保险行业仍处在一台从无到有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的保险发展程度相比,我们国家的保险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身边很多年轻人都还没有保险,因为他们的意识还没有特别好,所以很多客户仍然是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而有些已经有保险了,就需要考虑如何科学配置,这是更为专业的阶段。
在他看来,从业者尽管深知保险的功能与意义,但对客户而言则需要一台从无到有再到科学配置这样的过程,一蹴而就反而会适得其反。
专业就要因需配置,不同的客户处于不同的需求阶段,有的客户是一台白纸,是需要培养保险理念和意识,这个阶段如果跟他讲科学配置,大多是没有什么感受的。
对于他自个来说,做了保险之后才发现“专业性”那么重要,也正是“专业”促使他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保险代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