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视机剧看编剧,影片看导演,话剧看演员」有道理吗?

zhc&angle 回答数5 浏览数843
本题已加入资深圆桌 » 「影视职人说 | 中国演员在路上」 ,更多「演员」讨论欢迎关注。
也就是说电视机剧、影片、话剧好看与否分别主要取决于编剧、导演、演员?虽然不记得从哪里听到的这句,但是觉得好像非常对,又不知道是指什么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hxh1979 | 来自河南
个人觉得,首先要有一个好本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ry010408 | 来自北京
~
没有道理的话,这句话楼主从哪得出的,莫非是楼主原创的?
既然有前人这么总结了,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闲言少叙,只重复几点: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影好不好导演功力很重要,表演再好导演不行也白搭。
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导演不行换人接着导也不会差到哪,换编剧那可就差太多了。
话剧是导演死在演员手中的艺术,舞台上就算演员演得不好导演也没机会喊咔,一次性从头演到尾,没法NG,不能重来,导演肠子悔青也没用。
而以上三种艺术形式,都称之为“遗憾的艺术”,作品成形后没有重来的机会。电影公开上映后,你说不行我再拿回去重新剪一剪再上映?掏了票的观众不拍死你。电视剧播出后你说不行我再拿回去改改台词、剧情?保证全剧组人员抽你。 它们不像文学小说艺术,成形后随时修改都行。
因此,不同的艺术形式各种职务尤其不同的侧重点,当然最理想的状态下编导演三者俱佳,但事实上实施起来现实要骨感很多,人员水平总会参差不齐,那就必须要有一个侧重点,而往往这个侧重点大多数时候都能准确地预知作品的质量高低,毕竟不同艺术形式的创意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gzz | 来自北京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绝对。
以上三者都是多项合力的成品,美剧对编剧的要求更高,电影对导演要求更高,话剧对演员要求更高。
但这三项,其实是对“短版”的要求,换句话说,这是“最低限度”。
在美剧、电影、话剧中,分别丢了那三项,则必然不及格。
然而即使分别有了这三项,也未必是优秀的作品。
对于选剧选电影选话剧这种,最好的法子,是直接看,哪怕是烂片。
看多了就能发现,同样是讲故事,为什么有的电影就能这么顺,同样的题材,为什么这个导演就能把节奏控制得这么好。
再有兴趣,就可以去回顾经典,去读理论知识,去发现之前或许忽略的细节,或者去看之前没能看懂、不能接受的片。
……比如私以为刚出的西部世界第三集,叙事节奏直接下降了一个层次,比前面两集差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ayuq | 来自上海
没人邀请,知乎说我可能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来试试(・-・*)
第一次认真长答
本人只是热衷于观剧、刷片,看过的不多,也没什么专业性,就是写写自己的看法,随便一说吧,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一定要帮我指正呀= ̄ω ̄=
问题的「选电视剧要看编剧,选电影要看导演,选话剧要看演员」这句话,我觉得也对也不对吧,第一眼看到这句话觉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了一下也不尽然,总的来说三者还是缺一不可。
先说电影吧,这个本人看的多一些,集中在欧美。

  • 电影的时长相对较短,一个半小时左右到三四个小时的都有。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讲清楚电影的内容、表达一定的含义,首先需要逻辑清楚的叙事,也就是说在剧本上要做到“短小精悍”,这一点算是对编剧的考验吧。
  • 有了好剧本作为基础,接下来就是对于导演和演员的选择了。导演需要通过镜头把剧本带向观众,需要考虑的就是电影叙事的方式、画面构图、色彩等。可以说导演是讲故事的人,而一个故事是否讲的精彩、是否吸引听众,不仅要求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更大程度上要求讲述者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等方面的相互配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通过重新解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多方面的展示叙述。同时还要安排好逻辑顺序,避免杂乱无章。这些可以说是技术方面的要求,除此之外,导演个人的经验和阅历也很重要。比如,《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能在很多人之中引起共鸣,一方面是因为辛德勒的经历本身对大众的影响,另一方面,导演斯皮尔伯格对这部影片的前期准备长达十年之久,通过对当时的历史的深入理解,对事件和人物的深入了解,才有了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
  • 而演员是直接表现影片情节和角色的人物,会直接影响到观影时的体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的表演的张力(神态、台词、动作等),直接影响影片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编剧、导演极佳,而演员只是平淡如水的念着台词,想必这部电影也是索然无味的。反之,如果编剧和导演平平,而演员表演的代入感十足,这部影片也就不至于“烂”的太明显。对于我个人而言,演员是我在选择电影时的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接下来是电视剧。个人的看剧经验主要集中在英剧。

  • 对于电视剧,总体来说时间较长,内容和剧情都较为丰富,因而,编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剧情安排不能再像电影一样简单,需要很多细节和支线来丰富,需要精妙的台词来表现人物,推动剧情,甚至是编剧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如果编剧弱的话,电视剧给人的感觉会是平淡的流水账,很难有坚持长时间追剧、看剧的动力。
  • 而导演和演员的重要程度就相对下降,但是同电影类似,导演的执导的角度和方式、演员的演技也不可或缺,演员表演的形象和剧本所构建的角色必须要符合,导演执导也必须要符合剧本的设定,否则观众始终处于旁观者的角度,很难“入戏”。
最后说话剧吧,毕竟没正儿八经的看过。

  • 看到“话剧”,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舞台剧”和“戏剧”。从我所认识的“舞台剧”说吧,和“话剧”相似,都是舞台表演。(戏剧不是京剧辣个戏剧,京剧辣个戏剧本人看不懂(*゚ー゚))
  • 在我看来,舞台上的表演和在荧幕上的表演的最大不同,在于每一次舞台表演的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虽然演员有大量的事先排练,但是在舞台上难免会有意外发生。演员在影视剧中的表演不尽人意时,可以不断重复,直至满意,而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旦开始,就必须进行到底。演员会在排练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表演,同时也会在表演过程中不断体会角色,提升自己。另外,人们总是会说某个影视剧演员十分敬业,亲自拍摄危险镜头,而这种状况同样也存在于舞台之上。《理查三世》是莎翁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理查三世驼背的形象令人影响深刻,也无数次的被搬上舞台与荧幕。不同于影视剧的特效,理查三世的“驼背”的特征,在舞台上只能通过演员佩戴道具来表现。而演员并不是简单的使用道具,同时也需要弯腰弓背来达到效果,看似短暂的舞台剧并不会对演员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几十场、上百场的重复表演,以及长时间辛苦的排练,不知不觉的会对演员的背部造成极大的损伤。也正因如此,每位主演《理查三世》舞台剧的演员,其背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点跑题)因而,舞台表演的优劣,重在演员。
  • 当然并不是说舞台剧的编剧的导演不重要,编剧对于已有剧目的创新、导演对于舞台的灯光、布景等,也会影响到舞台剧的整体氛围和效果。对于灯光和布景,也算是让观众“身临其境”的重要方式吧。而编剧构思的创新,也是使得某些经典舞台剧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这些看法只是从时长这一个角度切入,比较片面,但总的来说,编剧、导演和演员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又因为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有所侧重。可以着重考虑某一方面,而不能仅考虑某一方面而弃其他。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jrx | 来自北京
谢邀!
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任何作品,都是编导演三者的合作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