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吉山 / 青少年艺术启蒙中法促进会副会长
01 色谈
阴阳极,日月功,婆娑光影,弥散无穷。上下四方,往古来今,色说久矣。论色见法,色,道也。幻化三原、五色、七彩;显冷暖、寓意、禁忌。色之变,助天地,世间舍得,浩瀚烂漫。一曰颜色。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二曰色境。玄奘译著《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三曰五色。《尚书》:“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老子》:“五色令人目盲。”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四曰气色。《说文》 :“色,颜气也。” 五行学说术语。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色,合乎道。《论语》: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02 色术
色以数,律自生,法浪漫,艺彩经。雅俗入画,万物共赏,色之幻变,画术交织。道常飞驰,术业一统,如雷般、如电闪、如云幻永恒。时下,多为三作:炒、运、治。上下齐力,争竞见鹿,恐吾有力。五性明理,和而不同,艺好为性。借势投力,资本相戈、相向、相生。艺海变迁何为?文而化之,传承载物。沧海一栗,界持内外,边界共振:艺界、哲界、言界;知界、语界、觉界。古人问典,生发释读,生明暗、灰白、色调。《素问》:阴阳者,万物之纲纪。阴内,阳守;阳外,阴使。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徐整《三五历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03 色育
一分为三,三生无限。文乐图,舞戏影,又诗书画、塑铸剪、刻雕磨此类弘传。稚子温栗,刚简励信,智情财逆,四商均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兼收求同,并蓄存异,思艺相结,生活相合。情辑共维,以材为教,法脉一统。艺技双重,艺者玄思,陶冶性情;技者器匠,实用先决。释仁爱智,为万世规。
鸣谢:中国故事全球传播理事会、新华小记者、中国文物学会、当代中国、“色彩启蒙运动”中法促进会、青少年艺术启蒙中法促进会、北京双奥国际艺术博物馆、首席牌子官联盟、意态传播、千年故事、河图洛书研究会、环宇出版社、永安驿栈;《中国故事》《卷宗》《当代中国》《故国神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