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被选中参加电视机综艺节目是如何样的一种体验?真有那么幸运 ...

zsx82 回答数5 浏览数890
被选中参加电视机综艺节目是如何样的一种体验?真有那么幸运 ...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河北
gbps | 来自北京
很多人小时候看电视节目,一般都会认为节目录制显得有些神秘,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看到明星的事情。不过长大后参加过几次节目录制,就会感觉它远远没有预想之中好玩儿,实际上要无聊和无趣很多,甚至可能因此就不爱看节目了。


当然,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喜欢上节目,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就像有人说过的,电影本身是一种娱乐,可拍电影和娱乐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一定的机缘,我曾经因为各种身份参加过电视节目录制,最早是作为普通观众,后来作为表演嘉宾家属,再后来还作为特约评审,后来的后来还做过幕后的撰稿工作。
下面分门别类聊一聊。
参加《小崔说事》录制
首先是作为普通观众参加节目录制。大概2005年左右,我报名参加过央视《小崔说事》的录制,就作为普通观众参加。当时这个节目还是有些小火,对我来说主要是能看到一直欣赏的主持人小崔。


一切都是新奇的。刚进场的时候工作人员说不许拍照,但正式录制之前小崔为活跃气氛,让愿意唱歌的可以唱首歌,有人就站起来唱了一首改编的《小崔故事多》。录制间隙,我还拿着小崔的自传,请他签了名,他还写了一句“以书会友”。
参加《我要上春晚》
几年之后,一个亲戚作为嘉宾,参加董卿主持的《我要上春晚》。这一次感受就一般般,除了董卿给人的感觉还是如沐春风以外,录制时的等待和无聊感受更为深刻。


我那个亲戚,后来也没有获得多么好的成绩,更没有真正上春晚。
参加《我爱我家》重聚节目
由于对《我爱我家》比较熟悉,后来参加过几次央视和北京电视台剧组重聚节目的录制,前后至少有三四个这样的节目。由于对这个题材本身比较感兴趣,因此现场即使等待一些时间也不觉很无聊。


但对于一些对此不太感冒但被拉来现场的观众来说,就显得有些提不起兴趣,台上的人他们并不认识,对《我爱我家》也并不热衷。因此,一个电视节目要想获得良好效果,而不是完全靠后期加入罐头笑声,就要想办法请到更多对节目内容感兴趣的观众。当然在很多时候,这可遇不可求。
参加《欢乐喜剧人》
就在2019年初,我作为专业评审观众,参加了多期《欢乐喜剧人》第六季的录制。我们的座位非常靠前,看主持人郭德纲,还有孟鹤堂、烧饼、金霏、陈曦等人都非常真切,近在咫尺,很多时候还能和台上充分互动。我还替朋友要了一个孟鹤堂的签名。


参加这个喜剧节目最大的感受是,由于作品和表演等问题,现场笑声真的并不算多,但考虑到节目效果,后期就加入了很多笑声进去,切入了很多观众大笑的画面。那些画面,其实是专门找一个时间录制好的,观众大笑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只能说比起前面两季,如今的《欢乐喜剧人》已经不那么欢乐了。


深度参与央视综艺节目
今年的年中两个月,我作为幕后撰稿人参加了央视一个综艺节目的录制,也感受到电视人在背后有多么的艰辛。为了拍摄好一期节目,很多导演可以连续两三天不休息,台本改了又改,而主持人和嘉宾的很多话,其实都是他们提前写进去的。
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为了让节目尽量变得精彩一些,正能量一些,他们也要有意无意地造一些“假”出来。这些东西一旦了解到,就会让人对节目本身产生一种抵触。我参与过的那几期节目,到后来播放的时候,我反而不愿意看了。
神秘感可以一直保持
这大概也是很多演员和创作者不愿意看自己影视作品的原因。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到的是角色,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对于幕后人员来说,那背后是琐碎的道具,熬夜的劳动,总之,是工作。


总之,没有参加过电视节目录制的,可以尝试参与一两次,神秘感消失之后也就不愿意参加了。没参加过的,永远保持那种神秘感,也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dmond_cn_gd | 来自北京
2017年1月11号的时候,我以观众的身份去参加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录制,可惜后来并没有播出,应该是因为录制过程中,有个疑似精神病的人上去打了汪涵 。


录制的过程中,还是学到了许多东西,比如原来观众的笑容和掌声都是提前录制好的,光是录制鼓掌我们就录了五次,你能想象我们对着导演一直边笑边用力鼓掌吗?
然后录制过程中就很随便了,上厕所随意走动都行,所以才导致有人上去打汪涵。
参加这期录制的有知乎ceo
@周源 还有投资人
@李开复 ,还有一些传统艺术人,和snh48


下面那个红圈就是我,好无奈,本来坐在最前面,导演说前面不够了把我赶到后面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ym0311 | 来自北京
我们初中以前近邻cctv旧址,叫卫国中学。(前几年听说跟人大附合了……),我在这个学校上学时,是英语重点班的。
由于距离很近,所以呢央视什么青少节目,家庭青春期教育节目需要观众啦,就拉我们去……福利就是进央视大楼(不是大裤衩),然后午饭晚饭管够(不得不说,央视的盒饭还是不错的)
有一次有个节目叫《同一片蓝天》节目组要了我们两次观众,觉得我们可以找我们去当嘉宾,遇是就跑来问我们学校哪个班最好。当时我们刚升到初二,我在重点班,教务主任直接说“你就去这个班挑人吧”。
这个节目主要是让在中国上学的外国人,或者在外国出生,在国内上学的华裔与天朝土生土长的孩子进行交流。文化上啊,运动上啊等等……要求就是本土的要英语好,毕竟这帮人中文说的烂……说真的,其实挺……无聊的……
一开始是海选,就问些问题啦,看看谁比较积极踊跃。当年我还不懂闷声发大财,什么都不说才是坠吼的这些人生的经验。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4个被选中的孩子……
这4个孩子呢不能一起上,是在不同的期上,我最后分配到了一个美国abc小哥,一天津姐姐和一个法国狗。节目内容是打排球,看着随机出现的情景(实际上是早就安排好的)编个小故事……最后看在场的观众们支持谁……这么个节目居然还需要带亲友团,我把我小学同桌,当年的校花叫上……还有……我们当时初中的班花……
那一天要录4场,从下午一直录到晚上,我是最后一场,所以蹭了央视两顿饭……一共6个盒饭……
现场观众也是附近学校的(好像是铁二中),有些是我小学的同学……
我这么跟你说,在上面录节目感觉真是很不好,因为非!常!热!我们需要在各个环节中间休息补充水分,因为只要那些灯一开。就跟成了烤乳猪似得……我这个人爱出汗,一个节目录下来就是满身水。
最关键的是,老子当时没有镜头感。基本上在台上活动。都是背对镜头……
不过央视我感觉还是比地方电视台btv正规一些。之后免费给了我们当期视频的光盘,一给就是5张。06年时我太姥姥(我外婆的母亲)100岁,北京台拍了一个百岁老人的专题,我去当四世同堂里的老末……耽误我们那么多功夫,耗费我们那么多人。结果跟我们家说一张碟5块……我们家四世同堂,一人一张得上百,穷疯了简直。
总之就是我真的特么再也不想去当免费嘉宾了,多少盒饭多少鸡腿都不行,除非给钱,真的太难捱了,真的一点都不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ild-lei | 来自江苏
“您好,先森!你被选中了参加我们吧啦吧啦什么鬼节目”
“骗子!滚粗!”
我向来都是这么拒绝他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angfangun | 来自北京
呃...谢邀。
好吧,除了安静写文章的作者,我其实还有一个隐藏身份,是三十六线综艺咖。
参加过央视以及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多档卫视的综艺节目,现在依然是浙江卫视某创业节目的每月常驻嘉宾。
若真要谈及参加综艺节目的体会以及台前幕后各种爆料,简直一万字都倾吐不完。目前期末季忙得焦头烂额,就当写篇文章放松一下,聊聊曾经站在娱乐圈的边缘地带的我,那些清醒与迷失的交织。
大一参加第一档节目是一站到底。为什么参加,完全出于好奇。
于是正常地官网报名,面个试,然后被选中了。
去了才发现,原来撑起节目的编导们几乎全是九零后,原来录场节目中间要调动观众情绪那么多次。原来选手们除了几句自我介绍是提前准备过的,其余在台上各种抛梗各种谈笑风生完全是即兴,真特么一个个都是段子手。
哎,竟有选手当场和我说「建议你去提升一下颜值」,我顿时石化。
直到上场前五分钟,我才认真考虑过,要是打通全场一不小心红了怎么办哈哈哈。
其实我想多了。
答到第五道题,「《白蛇传》中白蛇为救许仙引来大水淹没哪所寺庙?」
紧张得要死,大脑一片空白,3,2,1,时间到……
潦草讲了几句“重在参与”的感言后,我把鞋子递给编导,尖叫着掉了下去。海绵很厚,但失重感很强。
录完节目几个选手在宾馆抱着枕头通宵聊天,有人是活跃在综艺界老咖,前一天伪装身份去参加「我们约会吧」,第二天换身行头在情感节目里演小三。有人是兢兢业业的学术男,录节目完全为了放松,第二天又要忙着赶回去做实验。
大部分闯关类节目里都是纯素人,但也比普通人多了那么一点「幽默」的特质。编导们喜欢这些豁得出去的人为节目制造爆点,他们也能找个平台撕开平时压抑的自己,何乐不为。
一站到底之后,慢慢在微博上我也会收到各种节目邀约。不过体验多了,会觉得这个世界亦真亦假,十分迷幻。
参加一个语言类节目,有次要录选手们入场前聊天的镜头,摄像大哥说,「来,你们坐在那聊聊天,笑得开心点。」有个姑娘马上咧开笑脸,打开手机跟我分享她的宠物萨摩耶。
「好了,拍完了」,摄影大哥摆手,结果姑娘神速般收起笑脸,哼一声,一脸不耐烦地抓起手机离开,留下我在原地凌乱。
所以,某好声音选手上台前畅聊的画面,都是这么拍出来的。
不过这种假的另一面,也是「匠心」。上台只做五分钟的演讲,要花几个小时反复录制赛前采访,拍赛前花絮时,我对着镜头把衣领整理了十五遍,绕着湖边走了七圈,竖起V字手势二十一次……那天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而在背后是数不清的编导、摄像师,每人负责一个小场景小流程,最后撑起整个节目。
在台上我慢慢认识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每天安静看书写东西的我,也能在灯光下抛下包袱,表现出drama的一面。
但慢慢的,好奇心越来越淡,心态从兴奋流于厌倦。
厌倦的不是节目本身,厌倦的是站在台上的自己。
要知道,大部分素人类综艺节目都是借着游戏、答题、闯关的媒介,去把「人」包装展现给观众。
我不喜欢自己每次顶着被夸大的标签,在不一样的演播厅做类似的自我介绍,而且要保持骄傲,保持情绪高涨。不断地讲自己的故事,慢慢地把过往经历掏空,输出得越多,越觉得空虚。
表达也是一种损耗。
在媒介多元化的时代,作为一个表达者,利用各种方式输出,这没有错。但作家的义务,是用语言消解标签化,用故事细节还原独一的个体。而大部分综艺节目,需要你给勇于给自己贴标签,不断强化定位,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让观众记住你。
这似乎是冲突的。

回想起来,也很幸运这两年参加这些综艺节目,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制片人和编导。在娱乐至死各种信息爆破的年代,能做到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确是一种卓越的能力。
从前站在圈外,我对很多综艺节目不屑,可能只会用「浮躁」与「肤浅」来评价它们,踏进圈内,多了包容和理解,我看到的是一种手艺和眼界。

每次看自己的节目都会觉得自己蠢爆了,幼稚,矫情,轻佻……
比如对窦文涛表了个白,还任不住失声痛哭。(……)
比如和郭敬明拥抱的时候不肯撒手。(……)
比如越是唱歌跑调,越是在节目里秀歌喉。
比如掐着腰答题像个女汉子。
以前我会在心底极力否认,不不,真正的我才不是这个样子,只是在镜头前性格会被扭曲罢了。

其实,正是这些节目帮我认清了自己,可能某一面真实的我,就是幼稚的,矫情的,轻佻的,只不过镜头会把这些无限放大。
最近这大半年拒绝了一切综艺节目,除了每月去一个创业节目做提问嘉宾。在那里,我不需要把高中时获得的「两届新概念一等奖」再佯装用骄傲的语气告诉全场观众,我真的不想再消费那些太久远的过去了。
我只需坐在那听CEO 们演讲,然后把即兴想到的问题一个个抛出去,和他们交锋。
就像轻松的对谈,只不过会有摄像机记录这一切。
而我只是我,不需要标签。


我并不排斥综艺节目,只是不喜欢那个毫无进步的自己一次次出现,在限定之下,一次次讲类似的故事,重复类似的内容,就像展销会上的商品。
当有一天,我又写了本满意的书,有了更珍贵的经历,成长中有了称之为「蜕变」的东西,我或许会再一次站在台上,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此之前,我会耐心打磨自己,耐心收集人生的柔软和粗粝。

综艺节目到底是什么。有人拿它当名利场,有人把它当做游乐场。
各取所需。


PS...如果想知道其他台前幕后的事情,欢迎来评论区提问。我会继续补充^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