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看待黄轩领衔主演正午阳光新剧《山海情》?

sogua333 回答数5 浏览数914
剧集原名:《闽宁镇》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jy1000y | 来自北京
真实的他们,比电视剧更加伟大。

看过原型人物,你就知道这剧到底有多假了

有多久已经没看到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国产剧了呢?
谁能想到2021年一开局,我们就收获一部9.4分的国产神剧:《山海情》。


在随随便便就50集起跳的国产剧里,《山海情》只有23集可以说非常异类。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内容不丰富。
不注水不拖沓的剧情,让不少网友惊呼:我看这部剧居然没用二倍速!


“不用二倍速看剧”大概是我们对电视剧最高的评价了吧。

这部剧到底好看在哪里呢?

---以下涉及剧透---

众所周知,《山海情》讲的是扶贫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为了摆脱贫困,福建对宁夏进行对口帮扶。
剧名《山海情》里的“山”指的就是宁夏,而“海”就是福建。
这一点在海报里也能看出来:


说实话,看到这个大框架,并不是很能吸引我。
毕竟有些太正了。
但是我只看了一集,立刻真香。
不说别的,这部剧拍的实在是太真实
给你们随便看几张剧照: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恐怕都能在这些乱糟糟的头发、打着补丁的衣服和看不出肤色的手脚里看到一两个熟人的影子。
至于剧情真不真实……
电视剧一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劝大家异地搬迁,进了一个茅草屋,发现炕上躺了一个男人在睡觉。
男人一脸慌张反而埋怨扶贫干部不提前打招呼就来。


原来,他没穿裤子。
张主任一脸蒙圈:大白天的为啥不穿裤子?


村长解释道:兄弟三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这段子,我好像在哪个相声里听过?
但这是真事。
还有。
热依扎饰演的李水花家里太穷,她爹用她换了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和两笼鸡,把她嫁给了隔壁苦水村的一个男人,为了不嫁给对方,李水花逃婚。


用亲生女儿换水窖、换牲口。
这事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是真事。
不仅如此,《山海情》里很多令人影响深刻情节,其实都是真事。
编剧之一的@未夕就发微博证实过:


真实,就是《山海情》的灵魂。
不仅事是真的 。
西海固的苦更是真的。
剧里,一个不愿意搬家的村民用了个顺口溜形容西海固的荒芜和恶劣的气候:


类似的顺口溜,也出现在真实的宁夏干部的采访中。
宁夏银川闽宁镇福宁村党支部书记谢兴昌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经用一个顺口溜形容当时的条件:
“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粒跑。”


而整部剧里最真实的,是里面的角色。
黄轩饰演的男主,涌泉村村长的儿子、基层干部马德福,现实中的原型之一其实就是闽宁镇闽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的儿子谢旭峰


作为整件事情的亲历者,他和父亲眼中的西海固,比电视里呈现的更加艰苦。


姚晨饰演的福建扶贫干部吴月娟的原型,其实是当年闽宁对口扶贫项目启动后,第一批去宁夏工作的干部之一林月婵


在剧里,吴月娟有这样一段台词:


这段话,其实是林月婵的原话。


现实中的林月婵不仅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帮助当地村民修水窖、帮村民卖蘑菇,让当地年轻人可以去外地打工挣钱。
她还帮宁夏贫困地区建学校、建医院,在宁夏建立闽商协会,让福建企业给当地带来商机和就业机会……
扶贫,她一干就是10年,40多次北上南下,直到退休。
即使是退休之后,林月婵又被宁夏聘为“顾问”,还在继续为宁夏脱贫发光发热。


教大家种蘑菇,自掏腰包补贴蘑菇采购的凌一农教授,也是有原型的。


他就是我国“菌草之父”林占熺


林占熺,福建人。
他是菌草技术发明人,同时也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20世纪90年代后期,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林占熺带着菌草到宁夏帮助农民种菇致富。
因为看到农民们种出来的蘑菇卖不出去,他硬着头皮签订了包技术包销蘑菇协议,帮助农民将种出来的蘑菇远销全国各地。
这也就是剧里凌教授答应帮大家卖蘑菇的原因。


但也有剧里没有演出来的事。
为了在贫困地区推广菌草,林占熺教授拒绝了国外的高薪工作。


他在扶贫过程中出过车祸,摔断了两根肋骨,被绑匪绑架过,患过重病,4次经历鬼门关。


但这些,不过是“小事”


他的兄弟姐妹,也投身在扶贫工作里。
弟弟林占华,是全村和全家族22代出的第一个研究生,是全村人全家人的自豪。
而他在去安徽农村扶贫时遭遇事故去世。


遗体运回村的时候,他的父亲只是说,就当他死在了战场上。


而他的另一个弟弟,也为推广菌草技术援外。
他的女儿,也拒绝了国外的高薪,加入了父亲的菌草事业。
除了宁夏之外,林占熺还带着他的菌草技术去了包括新疆在内的十多个省区进行技术扶贫。
还承担了南非、斐济、卢旺达等多个海外扶贫项目。


我同意林教授父亲的话。
这确实是一场战斗。
林教授代表的是人类,而他面对的敌人,是贫穷。
就连凌一农的徒弟小黄,也是有原型的。


他叫黄国勇,是第一批进入宁夏进行帮扶,福建菌草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在宁夏一待就是20年。


《山海情》已经完结,在大结局,最令人唏嘘的,就是就是带领大家脱贫的张树成主任遭遇车祸去世。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一个悲剧结局。
现在我明白了。
因为张树成主任的原型李双成,在现实中也是因车祸殉职。


在电视剧开播之初,有人曾质疑过,电视剧里的这些人和事,是真实存在?还是故意塑造出来的?

“我敢说在整个九十年代没有一个教授会是山海情里的那样”。


这些原型人物的故事,是打脸这些质疑最好的证据。
电视剧确实拍的很真实,但还不够真实。
贫困地区的环境,远比电视里更加恶劣。扶贫干部要做的事情,远比电视里更加困难。真实的他们,比电视剧里更加伟大,更令人敬佩。
而且,电视剧23集完结撒花,这些人的故事被更多的人延续。
应该有人注意到了,很多原型人物,都在来自一个叫做“闽宁镇”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也正好是《山海情》故事发生的地方。


闽是福建,宁是宁夏。
“闽宁镇”,也是《山海情》曾经用过的一个名字,甚至《山海情》的英文译名,就叫“minning town”


因为这个用两个地名命名并真实存在的乡镇和生活在这里的人,就是这段故事最真实的见证。
并且,这里的人也在提醒我们。
比起热播的剧集。

那些背后没有说出口的故事,才真正打动了我们。

-完-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外汇之门 | 来自北京
答主是宁夏西海固本地人,周围人都在追这部片子,我和父母也看了,评价都很好。
     《山海情》主要讲西吉县的故事,我确定是在宁夏拍的,因为前几天剧组招群众演员,我一个长辈有几个拉车的镜头。
     故事是真的。搬迁有,我母亲小时候就在深山里住,上了中专,她们家是97年通电的。种菇也有,我的一个大伯就是自己种,蘑菇晒干之后很好吃。
    我能确定的就是故事的真实性。一定要夸剧组还原度特别高。电视剧里面有一个镜头,是搬迁户搬到金滩村坐的那辆车,车上绑着一大袋行李,装的很满。我爷爷以前开那种车,一模一样。我妈看的时候说,有一次我爸上去帮忙搬行李,没来得及下来我爷爷就把车开走了。害得我爸在车顶扒了十几分钟。
       其实有人说穷,真实情况比这更穷。12年我上学的时候,小学里还没有操场。13年我爷爷家才把土坯房拆掉建新房。西海固苦甲天下,名不虚传。
       但是《山海情》的制作,演员的演技真的很好。一部扶贫片子,不能说表现得完全一致,能到这份上,要夸。
<hr/>       看到评论区有问现状的,答主现在在银川上高中,舍友有永宁的。父母是农民的话,政府分派房子,年收入过7、8万这样。
       银川现在也没有地铁,我17年去陕西坐地铁都惊呆了(原谅答主没见过世面的样子)(oAo川) 不过听说一直在建设。
       宁夏枸杞很出名,我爷爷奶奶家以前种枸杞的,从采摘到晾晒都是自己家做。羊肉好吃,但是答主个人原因不吃羊肉。中卫的一些景点真的非常漂亮,尤其是金沙岛、沙坡头。
     答主小学初中在小县城里上的,同学有一些父母是农民,最穷的一家有八个孩子,她一个月从家里只拿100元钱,听同学说她会从垃圾桶里捡别人吃剩的辣条。我们学校一直给低保户提供资助,一个月往饭卡里打一百多。15年商场门口有很多乞讨的残疾人,这几年几乎没有了。19年我有一次出去,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拾破烂,背着很烂的大包,装满了瓶子,他爸爸不让他上学。后来也没有遇到过。
      有些村子真的发展的很好,我妈妈说好像有个村子叫华西村。塞上江南到底建成了没有,我不好说。但是根深蒂固的贫穷还存在于这片土地上,是真的。
      还是欢迎大家来宁夏玩哦。
<hr/>抱歉抱歉答主不知道银川不修地铁的原因。评论里面说人口没到300万。
银川公交是有BRT通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nieltaoys | 来自北京
劲儿太冲了,西北内蒙人,四舍五入也是西北人,看山海情,觉得剧里头任何一个老头都像我姥爷。
黄轩演这类角色一如既往发挥稳定,可能是甘肃人的缘故,自带跟这种环境的融入感,不算意外。
意外的是热依扎,演的真好,她是真懂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非常细腻的演出了只有一部分西北女性身上才有的怯劲儿,闫妮碰上姚晨,佟湘玉跟郭芙蓉一起说陕西话那段花絮都是神仙打架。
都说于妈懂观众,其实正午才懂观众,而且戏剧审美一流,就说马德福跟水花这两个人的感情,就真的渲染出了一种因缘际会错过,但在不越界的情况下相互扶持的荡气回肠感,不像很多年代剧主旋律剧强行凄凉——水花这种女性,才真的是摆脱不了时代、原生家庭给她的负累与无奈,一生都在跟命挣。
在对永富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也足见正午编剧的功底:水花的苦,大多因为永富的残疾,他是个好人,跟水花感情也好,曾经都因为不想连累水花而寻短见,这样剧情设定,让水花的付出更具有意义——不强行凄惨与狗血,更不是一种跟命运举手投降的顺从。
蹲一个热依扎靠这个角色拿主流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hHXMlfZ | 未知
1.我前几天去吴忠市医院看牙,途中给我做治疗的医生问旁边的医生有没有看山海情,然后他疑惑地问了句“九十年代真的有兄弟几个只有一条裤子,谁外出谁穿的?”
旁边的医生说那个A医生不就是西吉的,可以问问她。A医生听到了,走过来说,“九十年代少了,七八十年代父母辈的时候我们村子那边确实有些这种的”
有人就感叹了句“这剧的编剧或者导演是不是去做过实地调研,细节真的是很好,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情节,原来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我当时听了,也深以为然,因为我也是西海固人,不光是这个细节,还有吃扶贫鸡,大有的沙眼,村里的孩子总想去外面挣钱,得宝抱怨父亲把钱都花给了上大学的德福,都非常贴近实际。
还有方言,诸如“哈怂”“把他的”“日鬼”“美的很”这些口头禅,要是没在当地真实了解过,是没法在剧里呈现的,更何况,剧情里不仅有这些地方俗语,而且语气神态是原汁原味,即使我们这些本地人,也很有亲切感。


(在调查移民为什么回来的过程中,也把涌泉村的贫困,吊庄的条件艰苦,以及村民思想上的愚昧全部交代清楚了)
2.我和室友最近都在追《山海情》,下午的时候,
室友问:“你说这剧为什么才23集呢?”
我:“短小精悍不好吗?”
室友“你说这才23集,就能讲清扶贫这么宏大的主题,就能把几十年间发生的事情有轻有重的讲述明白。那那些所谓的爱情剧目,还有讲太后讲侠女的一生的,到底有多少东西,得七八十集”
我:“那惯用的手段不就是注水吗,一集分两集播,或者每集都重复好多上一集的,所以很多剧一集就没有多少情节”
室友:“我这个习惯考虑快进倍速的,山海情是真的一点一点看过去的,快结局了还有些舍不得”
山海情每一集的剧情细看,实际上都有小高潮,每隔几集还有大高潮,一集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情节饱满、干练,不拖泥带水,逻辑性强,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人物的设定,打满分也不为过。


3.人物塑造客观真实
现在有很多剧喜欢塑造非黑即白的人物,主角就必须光辉伟岸,配角就得自私阴暗,人物脸谱化、扁平化严重。而且有时候为了所谓过审,矫枉过正,任何批判都不能有,一水的不痛不痒。
但是在山海情里,你可以看到村民的淳朴可爱(一家有事家家帮忙),也能看到他们的自私自利(比如得宝第一个种蘑菇,好多人对他冷嘲热讽)。
对于国家干部,能看到一心为民,胸怀大义的(吴主任,陈县长,杨书记等等),也能看到不顾实际,眼界狭窄的(水站站长,麻县长)
能呈现出这样丰富完整的众生相,说明编剧和导演的智慧足够,格局足够。
正是因为有这样多的优点,过硬的质量,所以这个剧即便没有那么多的宣传,也能吸引这么多人观看。
这样的剧,真的可以更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的旋律 | 未知
2021第一部全网夸的良心剧!没一句废话一秒费镜头,我赌它一定爆

正午出品,必属精品!这话真不是吹!


且不说过去的影视作品成绩,就单拿最近的《大江大河2》来说,豆瓣评分9.1,观众口碑清一水的夸赞,其中向年轻一代展现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老一辈人进行经济生活变革,不停探索追求新发展的精神,很有意义。
和该剧同样有意义的,还有刚上映的主旋律正剧《山海情》。这部剧的题材比《大江大河》更有意义:聚焦致力于脱贫攻坚的普通劳动人民。
这剧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宁夏西海固的人民移民搬迁,克服“戈壁滩”风沙缺水的恶劣条件,最终实现脱贫的励志故事。
这类主旋律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拍的枯燥,为了煽情而煽情。但《山海情》不,这剧是2021年我看的第一部没有快进倍速的剧!
全剧没一句废话,没一秒费镜头!
演员阵容和《上阳赋》一样强大,但剧情却甩后者好几条街。
为了避免剧透,咱今天仅从这3个细节来告诉你:《山海情》,为什么是不能错过的良心剧!


1、演员不是在演戏,是在生活
开篇闫妮一出场,一句“事前拍断胸脯打保证,事后唾沫飞起找理由”,便把县长嫌弃喊口号不干实事、出事爱找理由的人设立住了。
她有领导的魄力,有心疼老百姓、提拔好干部的心。虽然到现在,她只在第一集开头的几分钟镜头,但印象足够深刻,导致几乎每集的弹幕都刷闫妮怎么咋还不出来。


接着是张嘉益,这个男人真天生为演员而生的。他饰演的村主任马喊水刚出来时,愣是没看出来。嘴里嚼着树叶子,半趴在墙上的身体动作,俗俚俏皮,就像是在大西北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头儿。
虽然嘴犟,但心软。
儿子黄轩成为基层干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干移民,为了支持儿子,作为村主任的他带头进了戈壁荒漠,从满地黄沙到房屋建成、水点齐全,虽然对儿子没有任何言语上的夸赞和心疼,但他用行动表达着父亲的爱。


因为怕儿子的前女友水花影响前程,所以他让儿子把水花赶去别的移民村庄,结果看到带着残疾老公和孩子的水花,他心又软了,让孩子跟他去屋里住,让儿子和村民帮水花搭建房子。
剧中你只会看到刀子嘴豆腐心的马喊水,丝毫看不到张嘉益及他其他角色的影子,演技一绝!


第三是祖峰。刚开始大家都在喷他的宁夏口音不对劲,到后边都给他道歉了,因为他对细节的把控太到位。祖峰饰演的白老师,是年轻时从浙江跑到宁夏去支教的,所以他的口音带着南方的软和长居西北受影响的口音。


第四位是热依扎,她是最让我惊艳的。
一个女人,用推车拉着残疾的男人,拖着娃娃,400多公里,七天七夜,愣是把一大家子带到了移民经济开发区。看到这段时,弹幕全是“我哭了”。
水花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她身上的决心和毅力,代表的是当时被迫养家糊口的独立女性的坚韧。热依扎演的很真实,她一开口,一个眼神,都让人动容。


表演的艺术真谛是不表演,一旦你表现得过多,其实说明你演的很差。
这部剧里每一位演员,都丢弃了个人真实生活中的模样,演绎的都入木三分,代入感极强,舒服亲切,尤其对于我一个农村娃来说,里面好多情节都深有感触,比如炕头,一家有事全村帮衬等,朴实真诚没有坏心眼,有啥说啥。
2、服化道真实不虚假
首先是郭京飞饰演的从福建支援宁夏的县长,因为从小生活在南方,环境滋润,所以刚到宁夏金沙滩后,他生理不习惯。睡了一宿觉,鼻子干地流血,做梦都在找水喝。
更良心的是,他睡醒后,血渍弄到了衬衫上,头发被压的蓬起一半。


再来是坐姿。生活在大西北的人,坐姿都很豪放,怎么舒服怎么来。剧中每个人的坐姿都很符合那个年代那个地方的状态。黄轩饰演的刚毕业走进基层的干部,坐姿还有孩子气的随性,而负责移民的张主任(背对着穿黑衣服的人)坐姿端庄,就很有退役兵人的自觉性。


3 演员选角,走心
《山海情》选角色很走心,大部分都尽量选的西北籍和南方演员,张嘉益、闫妮、黄轩、白宇、白宇帆和尤勇智这些演绎西北农民的人,籍贯都是西北人。


而剧中响应国家政策支援西北的福建干部,演员也几乎都是南方人。福建干部主任饰演者姚晨、福建生态环境研究教授黄觉,从浙江来西北支教的白老师祖峰本人是江苏南京人。


而且饰演张嘉益小儿子的白宇帆,两人真的很有父子相。此外两人在剧中的性格也很相似,不善表达,有什么都憋在心里,但又真的是用命保护家人的人。


看完6集的我,几乎每一集都有被这群普通人感动地稀里哗啦。
他们身上不服输的韧劲儿被黄沙大风吹痛后,他们会闹脾气,但闹完依然会坚持奋斗,就算生活困苦,但他们的乐观精神,很动人。
一家有难,全村帮衬的情谊,很令人羡慕。那个年代的人热情好客,团结互助,比起现在被压力外出打工,并且变得冷漠淡然的现代人,那个时候的情谊真的感人。
这部剧,在现阶段的影视作品,说它是精品,看过的人肯定没人反对!所以强烈推荐它!看时准备好纸巾,真的好笑又好哭。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565433589371453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