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4k屏幕显示器,都是60hz, 而不像2k屏幕容易找到75hz ...

5315309 回答数5 浏览数2092
为啥 4k 屏幕显示器都是 60hz,而不像 2k 屏幕容易找到 75hz 或者更高刷新率?是技术的问题嘛,或是别的?
是指什么决定 4k 屏幕的主要价值增值呢?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tcyjy | 来自北京
这俩区别在于一个是薄利多销,一个是轻奢定制;
一个是刚需,一个是改善;
一个是温饱,一个上升到有点追求。

首先对4k 屏幕显示器要求比较高的一般都是游戏玩家,而且得是比较资深的游戏玩家,一百个里面也不知道能不能有五个。高刷显示器虽然好,但是也不能贪杯,受限于操作的固有属性,显示器一般都是比较小的,绝大大大大多数人的显卡根本就带不动4k高刷玩游戏,这就跟我为什么不妄想刘亦菲是一个道理,因为山猪吃不了细糠(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如果不是买来打游戏,那60hz就足够了。
在能够不影响使用体验的前提下谁会去花更多的钱,甚至就算花了钱也不一定适配,一般稍微懂点的兄弟萌对自己显卡的级别都了解的跟明镜似的。至于业余的用户们根本不会在意显示器的刷新率,只要能正常用都是可以接受的,市面上的显示器用来办公和娱乐都绰绰有余,性能过剩也不是没有的事。4k的高刷肯定有,但是一般都比较贵,就好像车本身是加92汽油就可以,谁还会每次多花几十块去消化98的呢。需求决定市场,普通的显示器用的人多了配件什么的市场环境就会逐渐成熟,商家们都卷起来之后价格自然会降下来,普罗大众肯定喜闻乐见。何况就算用高刷显示器,显卡跟不上也是白搭啊,就算是超强的3090TI之类的显卡,在玩大型游戏的时候,能稳定4k 显示器 60hz也算不错了,再高端只能消化不良,弱弱的说一句,显示器2k的清晰度我也完全可以接受。


显卡带不动+价格昂贵+市场不成熟。
这些都是比较致命的缺点,等到用户多了,显卡性能上来了(可能就是这两年的事),这个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事实上现在也在慢慢普及中。
但是从电视的角度来看,电视的尺寸一般比较大,虽然现在年轻人基本不开电视,但是只要是阖家团圆的时候,或者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电视还是非常重要的家电,因为它承载的是一家团圆的时光,即便是开着只听声音没人认真关注内容,那也能显得家里热热闹闹的,这种使用情境下更高的刷新率显然拥有更好的效果,现在市面上的电视4k*120已经是非常常规的配置了,在看纪录片的时候简直不要太爽,就算只是投屏跟着刘畊宏跳《本草纲目》也能给人一种能多瘦一点的错觉(哈哈,自欺欺人本人),而且电视还是比较耐用的,一般家庭看个十年都没有问题,家家都需要,行业这不就卷起来了吗,有客人来的时候客厅里的电视也是个门面担当,所以高刷基本上都是用来提升日常生活体验的,属于解决了温饱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帧率的问题,电影和纪录片很多都是每秒24帧,用4k*120,4k*144看起来会非常流畅,因为120和144都是24的倍数,在播放电影和纪录片的时候24帧时4k*120每帧刷新5次,4k*144每帧刷新6次,每帧停留相同的时间,这样就没有抖动,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连老虎胡子上一点点的脏东西都很清楚,这就非常过瘾了,也就是所谓的轻奢定制。上大学的时候也经历过设备看不了高清电影的尴尬时刻,真的是非常非常影响使用体验,所以但凡考虑买电视的家庭,都不会退而求其次,何况现在市场上也没有很次的产品。
用房地产届的行话说60hz的是刚需,不管怎么样结婚总得有套房子,至于地段、配套、交通这些都要在价格这个硬性要求下牺牲,一般的需求是高层和小高层;但是高刷是改善,有了更多的资本之后需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这时候洋房、大平层和别墅这些花活就可以整起来了,不过前提还得是市面上有才可以,商家没有利润,是不会赔本赚吆喝的。不要看到各大商家高刷的都有货,仔细看看销量就能看出端倪,卖不出去呀卖不出去,批量生产就非常困难,更多是摆在那里好看,证明自己有这个技术。
当然如果大家都开始需求4k*75,4k*120,4k*144,那下一个投资风口就诞生了,期待资本赶紧卷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aozhaoying | 来自广东
决定屏幕刷新率的是屏幕驱动芯片,不是面板本身或者HDMI接口带宽。游戏玩家只是一部分用户罢了。
4K高刷屏不难找,在HDMI1.4时代就已经有了。索尼首款4K电视就是4K120Hz的,那是2013年的X9000A,到现在快十年前了。再后来X85系、X90系也都是120Hz高刷,甚至也有过7系的4K高刷电视X7800F。其他品牌也有很多120Hz高刷电视。
不过那会儿120Hz高刷主要是为了MEMC运动补偿、BFI插黑、还有下边这种玩意:


快门式3D眼镜

再往前的1080P时代,索尼的偏低端的7系电视HX750都是240Hz的,也是为了快门式3D技术,这样每只眼有120Hz。
电视产品从来不是在电竞显示器和手机普及高刷后跟风搞高刷,而是最早普及高刷率的产品(这也是刚接触电视行业的科技媒体写稿时的常见错误)。
LGD的骚操作:
OLED电视领域太恶心了,2015年——2020年上半年所有4K OLED电视都是4K120Hz高刷,直到2020年下半年LGD为了划分档次,强行限制,开倒车搞出了4K60Hz+850nit亮度的丐版OLED面板。其实不省多少成本。
当然了,近两年高刷电视的更加普及当然要归功于PS5和XSX游戏机。
电视支持120Hz游戏是近两三年的事了,其实以前支持1080P120Hz的HDMI2.0电视也集中在合资品牌里边。去年某些国产电视还会出120Hz跳帧的奇怪BUG了。


索尼早期的4K120Hz电视的EDID信息也没有1080P120Hz,想接电脑玩1080P120Hz游戏需要用自定义分辨率强行开启。


————


120Hz面板与60Hz面板并没有太大的不同,60Hz的荣耀智慧屏X1的屏幕子像素与120Hz的索尼X90J电视的子像素一模一样。电视用什么刷新率主要是驱动芯片的锅:


tcon板

几年前还有不少原生10bit电视,这两年原生10bit电视变得非常罕见,也是驱动芯片的供应商偷懒导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qiang | 来自北京
首先反驳前排答主 @木头龙 关于支持HDMI2.1的电视集中在5,6K价位的说法


目前国内出货前三甲的品牌:小米,TCL ,海信
都能用不到3000的价格买一台支的带满血48Gbps带宽HDMI2.1接口的真4K 120hz电视

事实上这种3000价位的120hz电视才是市场主流,显然CPU相关话题的的优秀答主木头龙,对目前的电视市场不了解,希望能修改回答
然后正经回答一下问题

高刷显示器的主要用户是游戏玩家,而目前的显卡机能还不足以满足大型3D游戏高特效4K  144hz的需求,事实上,很多非旗舰卡连4K 60都稳不了
而2K分辨率的总像素数不到4K的一半,玩游戏对显卡友好很多
4K高刷显示器的市场容量比2K小很多,坐不上量的话,相关元器件成本都会高
目前4K 高刷显示器即使是比较便宜的也要近3000,而2K高刷,都干到1500以下了
带不动+贵,这就是目前4K高刷显示器没有普及的原因,再过几年等显卡性能起来,相关元件价格下去,应该能普及了
然后解释一下其他答主问的多电视的4K 120hz是干什么用的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7240b2ae38836f4837c2d7355b2ee72d" data-hash="7240b2ae38836f4837c2d7355b2ee72d" data-hovercard="p$b$7240b2ae38836f4837c2d7355b2ee72d">@pansz
电视的120hz高刷,一开始就不是给臭打游戏用的

在HDMI2.1出来前,很多电视就是4K 120了,很多120hz电视的EDID信息里甚至都不能输入1080P 120hz,这肯定不是给游戏准备的功能
电视的120hz高刷主要有两个用处
一是配合插帧技术提升画面流畅性和动态清晰度
电视比较,播放低帧率内容的迟滞感和画面运动造成的清晰度下降会比显示器明显很多
而电视和显示器最大的不同就是电视可以对输入的画面进行处理
拿普通的显示屏和电视当显示屏有什么区别?所以稍微不那么低端点的电视就会搭载MEMC运动补偿技术,将低帧率的内容补到高帧率,提高运动流畅性
120hz屏显然拥有比60hz屏更好的效果,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厂家的120hz一般是和MEMC一起宣传的,往流畅性和动态清晰度上靠

二是无抖动播放24帧内容
像电影,纪录片这样的视频资源,很多都是24帧帧率
60不是24的整倍数,所以60hz设备在播放24帧会执行3:2 pulldown,一帧刷新3次,另一帧刷新2次


60hz设备的3:2 pull down

这样每帧停留时间不一样,观看时会感到顿卡和抖动,电视
120是24的整倍数,120hz设备在播放24帧时每帧刷新5次,每帧停留时间一样,消除抖动
看完你会发现电视的120hz是提升日用体验的,至于高帧游戏那属于附送卖点
目前游戏主机的机能还不足以撑起4K 120hz,很多游戏都是4K 60甚至4K 30帧,噱头作用远远大于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0831018 | 来自云南
因为接口/线缆带宽不够,最终的确可以归结到技术原因

显示器两大主流接口:DisplayPort(DP)和HDMI,支持2K144只需要DP 1.2/HDMI 2.0;支持4K120则需要DP 1.4/HDMI 2.1。

DP1.4规格

DP 1.2传输模式只支持到HBR2,可以满足最高2K165的无压缩8位色彩画面传输(8bit RGB或者   4:4:4)的需求,但如果传输4K画面,只能满足4K75。不过实际上面向高端价位的4K显示设备往往也同时支持10bit色彩,所以75Hz需要18.7Gbit/s带宽,高于HBR2模式最大数据带宽17.28Gbit/s,因此一般的4K显示器只支持到4K60。

还是按照8位色彩计算的话,4K120需要HBR3模式,最早从DP1.3支持。不过DP1.4的发布时间比DP1.3只晚了1年半,而且DP1.4比DP1.3主要多了可选的压缩模式(DSC)和音频通道从8声道增加到32声道,所以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标称DP1.3的设备和线缆——符合DP1.3的都直接标DP1.4了[1]。


DP 1.3/1.4才支持HBR3

2K165只需要HBR2,4K120需要HBR3,4K144需要UHBR10

HDMI 2.1规格

HDMI和DP类似,8bit RGB/   4:4:4下,HDMI 2.0/2.0b足以支持2K244,但只能支持到4K60,更高的4K75~4K144需要HDMI 2.1。而HDMI2.1和HDMI2.0的区别大了去了[2]:

  • 从3通道增加到4通道(通道4复用之前版本的TMDS Clock);
  • 单通道传输速率从6Gbit/s提升到12Gbit/s;
  • 编码废弃TMDS的8b/10b,改为16b/18b;
  • 支持DSC视频压缩(可选);
  • 信号带宽从18Gbit/s提升到48Gbit/s,数据带宽从14.4Gbit/s提升到46.7Gbit/s。


根本原因:单通道传输速率难以达到10Gbit/s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到,DP1.4的HBR3比DP1.2的HBR2,单通道传输速率从5.4Gbit/s提高到8.1Gbit/s;HDMI 2.1比2.0/2.0b,单通道速率从6Gbit/s提高到12Gbit/s。

从上面DP/HDMI版本变化,我能想到类似的另一个业界标准:USB 3.x。早2008年发布的USB 3.0规范就是单通道5Gbit/s。2013年初的USB 3.1规范就提出10Gbit/s的USB 3.1 Gen2,但直到2017年9月发布的USB 3.2规范,实现单接口10Gbit/s依然有单通道10Gbit/s的USB 3.2 Gen2和双通道5Gbit/s的USB 3.2 Gen1×2两种方式。虽然我一直吐槽USB-IF应该叫USB改名协会,但实质上背后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单通道10Gbit/s的实现难度太高。

就信号传输来说,我应该算不上半桶水,我自己猜测应该是1%桶水不到。不过就这1%不到的水平,足以让我知道近几年来高速串行电信号传输实现的艰难:

  • 2018年之前,10Gbit/s级别的信号传输大多采用光信号而非电信号。例如10~40Gbps网络的光纤网卡/模块/线缆,存储局域网(Storage Aera Network,SAN)中广泛应用的光纤通道交换机、线缆和硬盘;
  • 2018年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大量出现的10Gbit/s及以上串行信号传输设计方面的论文——这是学术界,离真正实现乃至量产还有相当一段时间;
  • 5Gbit/s和10Gbit/s模拟信号的眼图对比[3],即便是光信号,10Gibt/s的B2B眼图张开程度甚至不如5Gbit/s信号传输25公里:



  • 市面上在售线缆,同一品牌的相同或相似系列,支持10Gbit/s的比支持5Gbit/s的贵不少。
<hr/>显示器和电视的区别:整体成本

近两年来,智能电视不乏支持4K120的产品,相比之下,支持4K120/144的显示器比例低得多。根源在于产品成本。大部分支持HDMI 2.1的电视,价格集中在5~6K甚至更高的价位(有个别品牌型号的3K价位也提供HDMI 2.1支持的,具体情况请参看智能电视区的问题和文章),而支持DP1.4/HDMI 2.1的4K显示器很少,一般来说不低于4K。

一般来说,我们假设实现4K120/144需要的相关芯片、线缆成本要高500的话,对于价格5~8K而且可以单独使用,配合游戏主机也可以控制在1~1.3W的智能电视来说很多用户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单价4K+,需要配合台式机,并且要体现4K120优势起码需要搭配7~8K甚至更昂贵的显卡(还要加上4~5K起的CPU主板内存固态硬盘机箱电源等配件)的显示器么——呵呵吧。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新一代主机也带不动4K120。然而实际情况是,4K120电视是同时满足4K60/FHD120两种不同的游戏需求——因为体积、采购成本、安装复杂度等原因,一般家庭电视的更换周期会比显示器更长,用户更容易接受稍微增加购买成本去买4K120的电视。而显示器么,据我所知更多人更偏向于先买一台2~3K的4K60/2K165使用,等4K120/144的显示器价格下来了再换台新的……

<h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uguoming | 来自北京
原本我认为是这个原因:独立显示器的主要买家是diy玩家。而多数人的显卡带不动4k高刷玩游戏。而在非游戏场合,4k60就足够了。
不过让我吃惊的是,电视机领域,4k120是很普及的,2021年我见到的标榜自己是「游戏电视」的款式,基本上全是4k120。也就是说游戏电视已经完全普及了4k120,这个原因就不得而知。
考虑到ps5跟xsx这样的主流主机都还带不动4k120,游戏电视清一色的4k120是很难解释的现象。
所以我认为,可能原因还是买显示器的用户变少,支撑不了显示器的发展跟技术迭代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