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电表大都使用 3.579545 MHz 的晶振,这个数字有 ...

keleaj 回答数3 浏览数1001
为啥电表大都使用 3.579545 MHz 的晶振,这个数字有 ...
notochord | 来自北京
振荡电路的作用是发生正弦波,正弦波可以用于为TTL电路提供控制信号,因此振荡电路是大家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必不可少的又一个电路。
这里介绍一种LC振荡电路,其振荡幅度能够带动TTL电路,其振荡频率为1Hz。1Hz的振荡频率,可以配合 耳机喇叭 和 LED发光二极管,让人真正听到、真正看到电路的振荡现象,为电子发烧友们DIY搭建自己的TTL电路有一个好的开始。
振荡电路是模拟电路中最著名的一个电路之一。振荡电路原理参见 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华成英)。
这篇文章将从 工作电路 开始,逐步设计一个 振荡电路。在每一步设计后都进行制作,并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进行下一步设计,直至成功设计和制作一个 振荡电路。
1. 共射放大电路(工作电路)
晶体管的工作电路如图。
[电路图]



晶体管选择三极管 2N3904。基极电阻 Rb 和 集电极电阻 Rc 用以将电压变化转换为电流变化。选择合适的 基极电源 VBB 和 集电极电源 VCC,以及 Rb 和 Rc,以保证 2N3904 工作在放大状态。
晶体管 2N3904 的静态特性(Static Characteristic)如图。
[特性图]



横轴为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U_CE,纵轴为 集电极电流 I_C。特性图为一曲线簇。
我们在横轴上取一点 VCC,在纵轴上取一点 VCC/Rc,连一直线截曲线簇为多个点。这样在基极电流 I_B 线性变化的时候,集电极电流 I_C 在一定区间内就也随着 I_B 线性变化 而 线性变化。在这个区间内就称为没有失真。
为了减小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应当选择较高的电源电压。这里选择 6V 直流电源。关于 电源电路 可以参见[电源电路]一文。
2.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工作电路的 VBB 和 VCC 合二为一,就成为了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电路图]



嵌入式物联网需要学的东西真的非常多,千万不要学错了路线和内容,导致工资要不上去!
无偿分享大家一个资料包,差不多150多G。里面学习内容、面经、项目都比较新也比较全!某鱼上买估计至少要好几十。
点击这里找小助理0元领取:

点击找小助理0元领取

3. 工作点稳定电路
加发射极电阻 Re 形成负反馈抵消温度影响,即工作点稳定电路。
[电路图]



4. 电容耦合电路
在信号源与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与负载间各加一个耦合电容 C1、C2,成为电容耦合电路。同时,要增加一个容量较大的旁路电容 Ce,对交流量进行旁路。
[电路图]



5.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将 LC振荡电路 两个电容的三个端分别接晶体管的三个极,得到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这个振荡电路用 LC振荡、2N3904放大、电压串联组态反馈。
[电路图]



振荡频率:
[公式]



调节 C1、C2 和 L 可以调节振荡频率。这里 1Hz振荡 频率较低,应选择较大的电容和电感:C1、C2 都选择 5mF,L 选择 10mH。
根据振荡电路起振条件
[公式]



可得起振条件为:
[公式]



β 为放大倍数、r_be 为基极-发射极内阻、R_L 为负载电阻。用这个公式可以得到 集电极电阻 Rc 的值。这里 Rc 选择 180Ω。
应该提示:电路制作需要耐心调整数值。然而,各个元器件的最佳数值都还是有迹可循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固定多数元器件,每次只调整一个或少数几个元器件数值。因为要一直调整,不宜焊接,可用面包板或田字电路板(参见[田字电路板]一文。)进行。一些技巧值得提及:
1. 用 多用电表。可以在进行元器件调整时,测量电路各个位置的电流、电压变化。首先保证 BE极电压 起振,然后保证 C1 两端电压 起振。
2. 用 LED发光二极管。LED要有一定导通电压,因此应该作为负载接入在 C1 两端与 C1 并联。LED可以显示出电压的连续变化,体现为LED的逐渐变亮、逐渐变暗。可串联10Ω电阻调节平均亮度使亮暗明显。
3. 用 耳机小喇叭。耳机小喇叭串联一个小电阻也作为负载接入在 C1 两端与 C1 并联。可以听到如同心跳一般的“扑通”声。应串联100Ω电阻以防电流过大。
对于幅度较小的振荡,LED不能够显示,这时用喇叭就能够听出振荡发出的小声音。另外,喇叭还可以更容易地听出频率的改变,这一点在 将多用电表换成LED和喇叭负载时、以及 调节旁路电容Ce时 尤其有用,能够听到将电表表笔或Ce一端拿出前后、甚至拿出之后距离逐渐增大或减小情况下的振荡频率变化。这一现象有助于找到振荡频率稳定的元器件数值。
基极电阻 Rb1 和 Rb2,为保证较小的基极电流,应该取较大的电阻。这里分别取 75KΩ 和 200KΩ。
发射极电阻 Re,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取较小值,如 10Ω。
耦合电容 C3,对于 1Hz振荡,应该选择较大数值,如 220μF,以通过接近直流的交流成份。
旁路电容 Ce,其作用是使交流成份迅速旁路到地,因此同理对于 1Hz振荡,应当选取很大的值。这里用的是 俩个 10mF 大电容 串联 而成的电容。一端接 E极,另一端接地。
6. 1Hz振荡电路!
[电路图]



加声光负载(喇叭节拍、LED闪烁)!
[实物图](连拍)



6V电源电路 与 1Hz振荡电路!
[实物图]


原文链接:晶体管 2N3904 设计 1Hz 振荡电路!
转载自:单片机爱好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QlnTjcZ3ZBR7fW26VdAgQ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免费传达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
我进行删除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olaobo | 来自北京
这个频率与彩色电视机的大面积应用有关,属于历史遗留习惯。

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彩色电视机标准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制定,这个标准就包含了大家特别熟悉的4:3宽高比。

这套标准与更早的彩色电视机标准相比,向下兼容了当时仍在广泛使用的黑白电视机,因此得以顺利推广。
原始的黑白电视机信号有两种:亮度信息和音频信息;
彩色电视机信号除了这两种信息外,又多了一个色度信息。
为了兼容原有的黑白电视机标准,每个电视信号(可以视为每个电视台的信号)总带宽6MHz不变,音频信号占用的带宽也不变,其中音频信号的中心频率比亮度信息的中心频率仍然高4.5MHz。
那么多出的色度信息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呢,就是亮度信息的高频区域,这块区域在黑白电视机信号中也是冗余无效的。
那么色度信息应该离亮度信息和音频信息多远合适呢,色度信息是夹在两者之间的,离任何一方过于接近都会带来信号的串扰,这个折中的偏移量大约在3.6MHz左右,此时可以通过滤波器滤除其他信号,再进行解调。
由于当时分频器电路的限制,标准最终引入5×7×9/(8×11)=315/88 MHz(即3.579545 MHz)频偏的色度信息载波中心频率,将彩色信息添加到原有的黑白图像上。


随着彩色电视机的大规模推广,3.579545 MHz的晶体产量剧增,使得这个频点的晶体价格十分低廉,因此大量的CPU芯片使用了这一频率的晶体作为时钟信号,使得这一频点被广泛使用。
随着彩色电视机技术的进步,更多的彩色电视机频段划分标准出现,3.579545 MHz也不再是唯一的标准。PAL/SECAM标准的亮度信息和色度信息频差大多为4.43361875MHz,我国使用PAL标准。


频谱仪上的PAL/I电视信号,第一个峰值包络为亮度信号,第二个峰值包络为色度信号,第三个峰值包络为音频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am_zhong | 来自吉林
大概只是因为石英晶体比较便宜吧。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