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和鸡蛋
| 来自浙江
如果从演员评价,这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好剧,何冰的鹿子霖演的可圈可点(但是何冰演的是电视剧本里的鹿子霖,不是原著的鹿子霖),张嘉译的白嘉轩形象惟妙惟肖(同理,演的是电视剧本里的白嘉轩而不是原著里的白嘉轩),秦海璐的农村妇女朴实无华,李洪涛的长工鹿三憨厚老实。那个二豆的形象更是厉害,一句正经台词没有,却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甚至笔者在Youtube上看的时候,有留言说,这个人仿佛不是个演员,是真傻。
但是编剧在简化剧情的时候留下了几个硬伤。
第一,关于鹿子霖的形象。
许子东老师在圆桌派节目中说,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就是严肃文学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比如《红楼梦》,你能说谁绝对好?谁绝对坏么?不好看出吧。但是通俗的(popular)就可以一眼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比如我们小时候的童话里,老巫婆、大灰狼就是坏人。
在原小说中,你会发现,你不能把鹿子霖定义为无脑纯坏人,比如开始时他很识大体的跟白嘉轩和解(打架桥段),办学堂他也是极力赞成的,还说黑娃比较怕白嘉轩,因为白嘉轩比较严肃,但是比较喜欢鹿子霖,因为鹿子霖待人随和,以及白家会特意请鹿子霖去主持婚礼,因为他比较有风度等等。还有,鹿兆鹏、鹿兆海比较有出息,在原著里也是有跟鹿子霖的教育分不开,原著里有话,因为鹿家的祖上说如果有子孙中了秀才就放鞭炮,中举人就放雷子,中进士就放铳子。所以鹿子霖就坚决要求儿子读书,每日逼他们早起,冬天手冻出了冻疮,鹿子霖也坚持让他们去上学。原著中,鹿兆鹏、鹿兆海在听说城里有新学堂后,要求鹿子霖送他们去新学堂,鹿子霖也很有眼光的就当即答应。
可是到了电视剧里,何冰虽然演的好,但是鹿子霖却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坏人,他在剧的前半段里就没干好事,没有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纯粹就是捣乱,这就使得人物过于简单了。而没有了他教育儿子的片段,就使得很多观众留言“鹿子霖这么吊儿郎当,无恶不作的,如何培养出好儿子。” 剧情完整性有问题。
第二,关于白嘉轩的形象。
跟鹿子霖的问题一样,原著中白嘉轩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动,他不是全无缺点的完美形象。比如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因为冷先生的大女儿给了鹿子霖的大儿子,二女儿想给他的大儿子,他就觉得这样他大儿子就成了鹿子霖大儿子的妹夫,地位低了一点,于是就提出,还是让二儿子娶吧。而电视剧中,这样一点小心思都不给白嘉轩留,非要安排成他妈妈的想法。
另外原著中,白嘉轩换了有“白鹿仙草”的地,就是电视剧中有水的地。就是自己用了,给他们家修了祖坟。而电视剧写成他给了村里的弱势群体种了。
原著里,白嘉轩种了鸦片,也不是自己铲除的,也并没有想要铲除,而电视剧中他自己觉悟就很高。
总之,电视剧把白嘉轩的形象也简化成了一个完全正面的形象了。
第三,关于退清兵的细节,使得朱先生的形象有些问题。
原著中虽然朱先生很神,但是是在正常的“神人”范围内,而电视剧中这个细节就颇不真实。
原著中,朱先生是自己去清兵大营,体现他有勇气。但是电视剧中他非要带上白嘉轩,人家媳妇还怀着孕,非让人家跟着冒险,这个合理么?就算你算准了他会没事,那他媳妇也会担心吧?这个形象是不是不如只身去清兵大营好?
原著中,方升没有想“血洗西安城”他是想抓住张总督,因为他俩有个人恩怨。于是朱先生说:“老百姓说你要血洗西安城,你只要打入西安,腰斩的恐怕不止是张总督,还有老百姓,你会留下骂名。”这些事是方升没想到的,他没想到有人传说他要血洗西安城,他没想到他这样做老百姓反对的厉害,会留下骂名,于是他退兵了。而电视剧中,“血洗西安城”是清兵自己说的,方升还杀说客。这些都说明他就是想杀人,打入西安城,那么朱先生说你会留骂名他就退兵就不合理了。他之前不知道杀说客、血洗西安会留骂名?他知道,他知道还这么干,就是不怕留骂名,那你去这么说他自然不会退兵
原著中,朱先生是张总督三请四请都不去,最后决定只身前往清兵大营。为什么?和张总督划清界限。到了大营他跟方升说的也是,我是不跟政府来往的,我还是只读自己的书,我只是作为第三方来劝你。方升和张总督有矛盾,他当然不愿意相信一个跟张总督关系好的人,他愿意相信朱先生是因为朱先生是一个独立第三方。而电视剧里,他竟然是主动去找总督的,这就与他第三方、不跟政府合作的形象不符了。也有人说,他主动去找也许体现了他爱百姓。这个说不通,因为他可以直接去找方升,而不是先去找张总督。而原著中是总督来请他,他去跟总督说,那我只身去清兵大营吧,你不用跟着我。这才更符合此人的影响。
第四,白灵的形象
很多人觉得白灵的演员演技不好,可是事实上编剧在编写这个形象的时候就很有问题。原著中白灵是叛逆的,但是是合理的、智商正常的叛逆。比如,他到学堂戏弄徐先生,把厕所有人的牌子挂出来,让徐先生没有厕所可上。这都是正常的“淘气”。可是电视剧中,她跑到徐先生的床上和徐先生一起睡觉这个桥段,这就不是淘气、叛逆了。就算编剧想写她思无邪,可是现在的幼儿园小姑娘家长还会教育不能跟陌生的叔叔睡觉吧?编剧编这个桥段不会让人觉得白灵天真、叛逆,而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傻。还有白灵到处乱跑,跳在鹿兆海身上,等等一系列原著中没有的剧情,都没有起到让大家觉得白灵可爱、天真、叛逆的作用,只让人觉得她傻。
还有白灵因为鹿子霖拆了他的信件的而生气的桥段也不符合当时人的思维,为什么呢?美国开始注重隐私权保护是在1890年代开始的,而故事发生的时候是1910年代的中国,当时中国女性还在争取教育权(原著中和电视剧中的表现)隐私权不可能已经那么深入人心。要知道在传统中国乡土社会,长辈都有权剥夺子女的生存权,隐私权绝不是当时应当争取的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