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北京卫视向前一步的最新一期(20201108)说的是北京一台大型小区的加装电梯问题。
其中说到了装一部电梯需要110万元,其中政府补贴70万元,负责试工的首开要自掏腰包补贴40万元,说的是无比委屈,那为啥要装呢?按照那位女士在节目中的说法后期费用才能收到来弥补成本,而且需要20余年,那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
首先装一部电梯需要110万元,根据其他节目的相关电梯,我们可以知道基本上一部电梯的材料费用是不会超过70万元的(之前的费用以及其他城市差不多都在70万以内),那我们可以知道这所谓的110万元包括的肯定有电梯的费用,施工的费用,以及施工方的利润,那施工方又是谁呢?对了首开的子公司,也就是首开自个。所以转个弯把这个钱一大部分给了施工的子公司,而子公司赚钱了。
那有人会说这个要分开看,毕竟法律上子公司母公司或是两个公司,那我们接着看他们的计算公式
乍看这个计算公式没有问题,但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问题
第一收入问题,这里只考虑了居民的使用费用32400元,但我们知道有一大部分费用是广告费用,我网上随便找了几个北京的电梯广告费用
我们以最少的电梯内广告来计算,仅一台广告一年就能带来52000元的收入
当然这是广告公司的对外价格,真是小区的售卖方即使仅卖1/10的价格那一年也有5000余元,如果多几个内部框架甚至电子屏幕,以及外面的电梯门广告,相信过万并不是一台难事。
那一台电梯的收入基本至少就在40000/年
那支出是不是像说的一样有这么多呢?
首先新电梯的时候电梯是有质保的,也没有什么维修费用,而一般电梯的质保在10-15年,也就是说,一开始并不存在维修也没有什么维护费用,
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春的一台电梯基本每年维护费用仅为4000而电费为1200元,北开的预算也比其他地方高的多。
就算北京的费用会比其他地方高的多,维护费和电费都上浮50%,也不会是首开说的13000元应该不会超过7000元一年
那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每年首开在一台电梯的盈利是多少呢?
40000-7000=33000元
也就是说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差不多就是10年左右回本,还不考虑初期施工时候的公司盈利,挂不得,就像那位阿姨说的,赔钱干嘛干啊?
答案就在这里了,不赔钱,赚着呢。
目前问所有做生意的人,有个生意,投入后年化保底10%,旱涝保收,每年还能涨点价,还能拿补贴,你看看有几个做生意的会不上。这也是为啥要把整个小区一起打包了招标,然后还自个去把标拿到的原因,一次招完标,那项目都是自个的了,肥肉如何可以和别人分享。
另外我们看看一样无电机电梯的长春一部电梯费用是多少
s是不是又有个恍然大悟的样子?
像里面有个阿姨说的,谈利益的时候别说什么道德,都是商品房,觉得不好住了,大可以卖了买带电梯的。不能住3环内了,住5环,大房不能住了住小一点,总有解决的。这事情其实并不存在少数和多数,你不能拿着别人的私有财产要求少数服从多数。开头的阿姨,并没有一丝要道歉的意思,过去的调解员也是为了和稀泥装着过去道歉,真道歉,哪怕家里有老人照顾,下个楼10分钟道个歉回去有多耽误事情?说噪音的测试也是好笑,大家度过物理的都知道,声音靠的是波长来转播,白天各种声音嘈杂,当然相对波和波抵消了声音就不明显,影响大的当然是晚上,另外开了门进出都要从别人的窗前过,为了隐私我当然要拉窗帘,这拉了窗帘采光当然差了,你开着窗帘说光影响不大,真住在里面的人难道卧房开着让大家参观么,我想绝大多数的人,估计常年就不会拉开窗帘打开窗了。要不然真是家里一览无余。
装电梯这事本来就是伤害一楼以及低楼层的利益,通篇的惠民工程,发扬风格,以我看到很多节目的以及地产的推测,老旧小区一楼装完电梯房子少则贬值10余万,多的大几十万,而6楼以及高楼层则增值数十万,真要想推进就应该给予1楼补贴,这样才是和谐社会,大家开开心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