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视机剧《心居》有哪些槽点?

独上西楼1 回答数5 浏览数956
从外地媳妇冯晓琴大着肚子嫁到顾家算起,已经有十年了,而大姑姐顾清俞却一直提防着这个把“改变命运”写在脸上的女人。冯晓琴督促老公顾磊向双胞胎姐姐顾清俞借钱买房,却被顾清俞巧妙化解,还透露了自个买豪宅的计划。顾磊意外去世之后,姑嫂间矛盾不断升级,单亲妈妈冯晓琴几近绝望,但也由此开始了探索自身价值的过程。她靠自个的智慧与韧性,筹划敬老院“不晚”,并将其做大做强。顾清俞为了少女时期的梦,从闪婚到闪离,在现实与梦想中重塑了自个对生活的认知。两个女人从对立到相互理解,不管未来再多风雨,也会一起扛着这个家。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四川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splinter | 未知
01
冯晓琴的妹妹 高考失利后竟然不复读,直接去上海打工了。
这个不合常理。
冯晓琴是知道 读书的重要性的,在她教育儿子的时候讲的明明白白的。
自己的妹妹几分之差落榜,她为啥不劝她去复读一年。
大学考到到上海来,投奔姐姐不是更好,她自己脸上也有光呀!

在剧中,她妹妹是个努力上进的女孩。因为学历低,找工作处处受阻。
她年纪还轻,怎么会想不到去拿个文凭。
现在社会上进修学历的渠道很多,比如高起专、自考等等。

我觉得这是剧中最大的bug 了

02
剧中顾清俞和展翔、施源的感情线,我也看不下去;感觉跟谁都不太搭。
即便 施源和顾清俞结婚了,俩人看着还是不像一家人。

不知道是演技的原因,还是剧本的原因?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 冯晓琴的故事线;
可是 只是副线,比如昨天的两集,冯晓琴总共出场三分钟。
我也就只看了这个几分钟。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BUOqmmK | 来自上海
顾清俞带着新婚丈夫来参加自家家宴,家里的亲戚在震惊意外之余,在自家群里讨论起了施源,这段戏看着很搞笑也很现代,但真不知道现实不现实。一个老少皆有的家宴上,大家会在一个群里讨论一个孩子的情感问题?或许是顾家人都很现代时髦。

还想吐槽一下顾清俞,表面看似懂事干练,但在处理家庭事物上真的太欠考虑,或者说太自私太自我了。既然知道父亲最担忧自己的终身大事,自己的婚事也有了眉目,完全可以先知会父亲一声,没必要让父亲和亲戚一起感受震惊和意外。

还有借钱给姑姑买房子,你借说明你对姑姑有情,而大伯家不借也是人家的自由和本分,干嘛非要挑起家庭矛盾和事端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难道她自己当初不借弟媳钱也应该被责骂和指责吗?

不得不说人都是双标的,有时候自己的前后矛盾言行连自己都不知道。这或许就是人该有反省意识的重要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bgame | 来自江苏
这是一篇关于《心居》的剧情漏洞分析稿。

在此之前,我写过几篇相对正面向的评论。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心居》是佳作。

影视剧是集体创作,团队很重要,编剧负责剧本,剪辑师负责叙事节奏,演员负责演技,服装师负责服装,导演要全程把控整个项目。

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观众就会感觉不适。

我曾经夸过《心居》的时间线,挖出顾清俞生日是9月22日,处女座,

成熟睿智和天真烂漫,是处女座的特质之一,也是顾清俞的一体两面。她可以在商战中斗智斗勇,也能在爱情中像个纯真无邪的孩子。

做好时间线,真的特别难。

在第十一集,顾清俞的手机显示的时间是5月5日。


这是个漏洞。

在此之前,顾清俞和施源听的音乐会,已经有明确的时间标识,6月15日。


顾清俞手机的时间线是乱的。

考验一部剧的质量强不强,细节很重要。

当然,会有一些不拘小节的观众不以为然,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细枝末节。

那么,我就从一些宏观的剧情设定,来讨论《心居》。

我认为,在剧情设定方面,《心居》存在三方面明显的漏洞。


第一点,过分依赖工具人推动剧情

第11集,杰克刘在施源面前疯狂说骚话,希望吓走施源。我们这才明白,杰克刘竟然是顾清俞的前任。


无巧不成书,两人有爱情线,也能勉强接受。

顾清俞的入门师父是辛迪,杰克刘和辛迪是同(dui )事(shou),两人有交集。


但是,《心居》自始至终没有交代出杰克刘为何会出现在顾清俞的公司?


杰克刘的突然出现就是为了让他推动顾清俞的爱情线。

施源明白顾清俞这么多年,一直在按照他的样子设计男友,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其实,我很不理解的是,这么多年来,顾清俞为何没有主动调查施源的下落。

展翔都能做到的事,顾清俞怎么就做不到?

顾清俞的智商不比展翔低吧——她套路展翔,向顾士宏透露自己假结婚的事儿,就能看出只要她愿意,她就可以把展翔当棋子用的高智商。

这就让我对《心居》很不耐烦,每当我看到杰克刘那张无风也起三尺浪的脸,我就知道编剧要让他来推动剧情了。

我不是一味排斥巧合,而是希望巧合应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顾清俞和施源在飞机上相遇,这才是好的巧合。顾清俞从新加坡回国,施源也回国。

施源是出境导游,经常去国外工作是他的日常。两人在飞机上相遇,也合乎情理。


生活是一团乱麻,不讲逻辑,但影视剧是人为创作,需要逻辑的支持。

缺少铺垫的巧合,用多了就是造作。

第二点、演员演技参差不齐

很多人对比过童瑶和海清的演技,避免拾人牙慧,我就不再做分析了。

我来对比一下张颂文和冯绍峰的演技。

关于张颂文的演技,我有专门写过长文评论。

我的核心论点是,张颂文饰演的暴发户展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钱后,也没有受过系统的礼仪训练,展翔就会有一种流里流气的油腻感。

张颂文确实演出来了。
当顾清俞的同事问展翔,是不是二十多岁就拥有了人生第一套房。

展翔说,“你们也太抬举我了, 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

故作谦虚,实则炫耀,张颂文的处理是哈哈大笑,双手拍打桌子。这些肢体动作契合展翔举止粗俗的一面。

顾清俞一直是肩平颈直(提升气质的诀窍),气质上佳。而展翔的体态像垮了似的,精气神差了很多。《如何评价张颂文在〈心居〉里的演技》


冯绍峰饰演的施源,是个祖上阔过的落魄贵公子。

这样的人有家教,知书达礼有教养就是施源的人设。

原著里面就这样写施源。

“家教好”——大人们提到他,总这么说。他曾外祖是国民政府的要员,祖父经商,做丝绸生意。大户人家的孩子。即便是那样晦涩的年代,到底是有些不同的。鹤立鸡群。长相气质,待人接物,说不出的妥帖。像野草丛中的一束兰花。这么形容男生似乎有些滑稽,但意思是不错的。

我们再来看看冯绍峰对施源的塑造,第9集,施源和顾清俞一起吃饭。

顾清俞让施源点餐,施源拒绝。顾清俞点的是牛油果沙拉和意大利面。

大家注意施源的表情,嘴唇紧闭,头缓缓低下。

这说明施源非常拘谨,这一刻让他感觉不自在。


施源捉襟见肘,人穷志短是他不适的原因。

但是,即便他有巨额债务,他的拘谨依旧让人难以理解。

施源的拘谨,更像是苦出身的卑微心理带来的拘谨——像是《半生缘》里叔惠去顾士钧家吃饭时的状态,而不是落魄贵公子会有的拘谨。


顾清俞也感觉到施源的紧张,问他“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潜台词就是施源的表现太小家子气了。

他在聚餐中呈现的状态,与他的家庭出身是不匹配的。

我这样写,很容易被人当作捧一踩一,这不是我想要看到的局面。

我只是在强调一个逻辑,我们评价一个演员的演技好不好,首先要了解他们有没有演出这个角色的精气神。


我拿施源和展翔做对比,主要是因为两人在剧中有明显的镜像关系。

施源是落魄贵公子,展翔是多金暴发户。前者是时代的失意者,后者是时代的弄潮儿。

施源英文极佳,展翔连顾清俞的名字都拼不对。

施源会弹钢琴,展翔学了5年,一首小星星都弹得磕磕碰碰。

关于两人的镜像关系,《心居》也在时间线上有精密的设定。

展翔在十六七岁来到上海,17岁时买到上海第一套房。

而施源在十七岁时离开上海,开始迎接坎坷的人生(2017年,顾清俞说和施源二十年未见,施源1980年出生,因此他离开上海时应该是17岁)。

张颂文演出展翔的油腻感,冯绍峰应该演出施源的风度。这样的呼应有匠气,但也增加了顾清俞爱情的悲剧色彩。

冯绍峰没有演出施源迷人的风度,观众很容易成为展翔和顾清俞的CP粉,而这也削弱了顾清俞的感情困境。

她爱的白月光,因为家庭的封印,无法与她白头到老。而她拒绝多年的展翔,一粒她本来不喜欢的饭粘子,却可能能陪她度过一生。


第三点、冯晓琴的精明失真

冯晓琴借钱买房,这是剧版才有的情节。

原著里面的冯晓琴,根本不会像剧版那样,当着顾家人的面大吼大叫,冷嘲热讽。

原著里的处理才合理。

我们必须要明白,即便顾磊是废物,冯晓琴依旧是上嫁女。她在顾家人面前暗讽顾磊没脑子,顾家人怎么可能看得下去?


顾老太听到冯晓琴吐槽顾磊,已经有明显的不满,冯晓琴就觉察不到?

剧版增加了冯晓琴借100万买房的情节,这样的情节有点傻。

明眼人都知道,顾磊的薪酬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这里的借钱就是要钱。

顾清俞婉拒顾磊,因为她明白,顾磊借钱,就是冯晓琴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这是顾清俞最忌讳的。

她不希望顾磊成为冯晓琴稀释顾家财产的工具人。

冯晓琴就告诉过冯茜茜,她想借钱买房,然后用这套房换大房子,然后将私生子接到上海。

顾清俞明白,冯晓琴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

利用顾磊借钱买房,这是无赖,不是精明。


或许有人说,冯晓琴给顾磊家当了这么多年保姆,顾清俞不应该拒绝她。

冯晓琴用劳动价值衡量她以儿媳身份对顾家的贡献,本就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

如果她要和顾家明算帐,那么顾家会更提防她。如果她不算账,顾家更不会答应借钱买房。

这根本就是为了钱破坏信任的死局,冯晓琴没有高学历,不至于这么拎不清。


冯晓琴精明人设的失真,也能看出《心居》是一部靠故事驱动,而非靠人物驱动的电视剧。

当冯晓琴佯作离家出走,顾家没人做早餐。顾士宏手忙脚乱做饭,这就是故事驱动的产物。

顾士宏在30多岁就丧偶,为了将儿女养大成人,顾士宏的厨艺不会差的。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手忙脚乱做事情。

一部只注重故事驱动,而不让人物驱动的电视剧,很容易成为狗血剧。

《心居》有了不起的细节和生活气味,然而,它没有平衡好故事驱动和人物驱动的关系。


因此,它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就前12集的观感来说,《心居》可以看,但如果说它是佳作,我也说不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ojeff | 来自北京
文丨卿心君悦
顾磊去世之后,冯晓琴一直在为以后的生活盘算着。
依靠顾家的接济度日,显然不现实。她受不了顾清俞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向顾家伸手要钱,即便是为了小老虎,她也低不下这个头。
况且,即便她厚着脸皮接受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对于习惯把所有事都提前考虑好的冯晓琴来说,这只能是走投无路时的最后退路。


那么,如何靠自己谋条出路,还要是那种一劳永逸的出路,这是冯晓琴内心最迫切的想法。
可是她深知,自己一没本钱,二没一技之长,想要靠自己谈何容易。
于是,她把目光锁定在了大户展翔的身上。
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冯晓琴多年来早已运用自如的技能。
原著里的冯晓琴,并没有出去送外卖,外卖这种工作根本满足不了她的野心。她在顾磊去世不久后,便开始撺掇展翔做生意,并表示愿意出谋划策,还可以帮忙管理。


精明如冯晓琴,她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之所以鼓动展翔投资做买卖,隐藏着她“一箭三雕”的谋划。
最好的结果——成为“老板娘”

认识展翔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户”。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他靠着年轻时的冲劲与独到的眼光,屯了十几套房子。从此便靠着收租,过上了“退休”般惬意的生活。
几千上万块钱的红酒,包机去南极旅游,随手送给顾清俞的礼物,也都是以万计算。
这样的展翔,其实很早就入了冯晓琴的眼。


要知道,没遇到顾磊之前的冯晓琴,曾经还对小区开足疗店的史老板动过心思。即便史老板又油腻、又好色,人还有些不靠谱,但架不住他有条件。
不过,以“钻石王老五”自居地展翔,那么多年一心一意扑在顾清俞的身上,眼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冯晓琴即便有心思,也没有机会。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展翔笼络得很好,不仅顾磊是展翔介绍给她的,连妹妹冯茜茜银行的工作也是展翔帮忙找的。
因此,冯晓琴在丧夫之后,最先想起的便是展翔。
在冯晓琴眼中,展翔是有钱人堆里,为数不多的既有爱心,又有正义感且重情义的好人。从他身上谋出路,即便不成,也绝对不会吃亏。


所以,她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展翔开了一个“私人养老院”,名叫不晚。
自从“不晚”开业,冯晓琴俨然一副“老板娘”的样子。日常的所有工作,包括招聘几乎都是冯晓琴负责,唯有涉及到大支出的事,展翔才象征性地发表些建议。
成为“老板娘”,是冯晓琴最想看到的结果。
她的心思,妹妹冯茜茜与张老太太(冯晓琴的忘年交)看得清清楚楚。冯茜茜觉得冯晓琴距离老板娘只差一步,而当张老太太当着展翔的面撮合他们的时候,冯晓琴索性说道:
“爷叔,你听过这句话吗——不想当老板娘的女员工,不是好员工。”
说实话,无论是从人品,还是经济实力,展翔确实是冯晓琴能够接触到的男人中的最佳选择。一心想要留下上海过好日子的冯晓琴,看上展翔是情理之中的事。


对她来说,如果真的能与展翔在一起,那么后半辈子就彻底无忧了。而妹妹冯茜茜与“私生子”冯大年也能借着展翔的经济实力,在上海站稳脚跟。
顺带“报复”顾清俞

撺掇展翔做买卖,冯晓琴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恶心,甚至报复顾清俞。
冯晓琴深知,展翔爱了顾清俞那么多年,这样深厚的情感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自己想要成为老板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婚姻这种事,强求不来,人家不动心,她也着实没办法。
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对顾清俞的“报复”。


无论是原著里,还是电视剧中,冯晓琴都恨透了顾清俞。
从她与顾磊结婚开始,顾清俞就以一种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姿态,插手她与顾磊的婚姻。在她看来,如果没有顾清俞,她不会在顾家过得如此谨小慎微;如果不是顾清俞,或许顾磊也不会惨死。
是顾清俞毁掉了她在上海立足的“最保险”的机会。原著里写道:
“冯晓琴二十岁不到便来了上海,寻找机会。各种各样的机会。未必都能抓住,但至少试过了,便不懊恼。顾磊也是她的机会之一。最靠谱的机会。和买房子一样保险。”
在冯晓琴看来,如果顾磊没有意外去世,她根本不需要再重新为自己谋出路。即便在顾家生活并没有那么顺心,但是只要挺到顾士宏与顾老太去世,房子、票子都会是她儿子的,所以她早就做好了隐忍的准备。


所以,她心里怨恨顾清俞,自己8年的隐忍,在顾磊去世的那一刻全都白费了。
最令冯晓琴气愤的是,顾清俞还不止一次在展翔面前说她的是非,打乱她“拿下”展翔的计划。
那时,“不晚”的生意开始欣欣向荣,而关于她想要成为“老板娘”的八卦也几乎人尽皆知。而顾清俞则曾旁敲侧击地试探过展翔的态度:
“你要是真跟她好了,那说明你展翔也就是个普通男人。”
对于顾清俞来说,她虽然不爱展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愿意接受展翔爱上别人,尤其是自己极其看不上的冯晓琴。


为了进一步阻止冯晓琴与展翔的可能性,顾清俞随即将冯晓琴做保险销售时,曾经与客户开房的事(顾磊告诉顾清俞的,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告诉展翔。
顾清俞对展翔说的这些话,恰巧都被冯晓琴听见了。此时的冯晓琴对于顾清俞的恨与怨,更上了一层楼。
而这也更坚定了冯晓琴要在展翔与顾清俞之间插一脚的决心。
在她看来,顾清俞如此着急地向展翔吐槽自己曾经的“黑料”,就足以证明顾清俞不希望她与展翔真的发生什么。即便展翔对她没有意思,但是她的存在,顾清俞一定会不舒服。能让顾清俞不舒服,冯晓琴自然乐见其成。


此外,冯晓琴知道,那时的顾清俞与施源已经离婚,保不准顾清俞会把展翔当成托底的存在。自己现在插一脚,成了以后衣食无忧,不成就恶心死顾清俞,怎么看她都不吃亏。
最“坏”的结果——自己有了出路

当然,冯晓琴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自己没能成为“老板娘”,而顾清俞与展翔也走到了一起。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她在“不晚”的工作很可能受到影响,毕竟以展翔对顾清俞的感情,一旦顾清俞提出让她离开“不晚”,展翔几乎不可能拒绝,那时,她又得重新找出路了。


也因此,从一开始就全权挑起了“不晚”的经营与管理,让“不晚”难以离开她。在经营状况越来越好的时候,她又顺势向展翔提了一个请求:
“爷叔,我是真的想把‘不晚’做下去。我想,我想……”
展翔明白冯晓琴没有说出口的后话,便问道:
“你晓得前期投入一共多少?不是小看你,你付不出的。”


冯晓琴想把“不晚”盘下了自己做,她知道展翔从来没想过在“不晚”这个项目上赚钱,所以她有机会把“不晚”变成自己的。她随即对展翔说道:
“或者这样,租金我付,每个月再按营收给你提成。爷叔不是想当许文强嘛,这些就算是保护费好了。”
虽然展翔当时没有直接答应,但是他心里明白,“不晚”能走到今天,确实离不开冯晓琴,而且冯晓琴对于“不晚”,真的很用心。
最后,展翔还是接受了冯晓琴的请求,将“不晚”交给了她。


就这样,冯晓琴几乎是“空手套白狼”,没有花一分钱便成了“不晚”的老板。从此,也算彻底为自己谋了一条好出路。
纵观原著,冯晓琴鼓动展翔开“不晚”,无论结果如何,她都站在了不败之地。最好的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接触,拿下展翔从此经济自由。最坏的结果,便是有份可以自足的工作,甚至产业。期间,还可以顺带恶心下顾清俞。
原著里,这一箭三雕的谋划,最难的一关是如何说动很少投资的展翔开私人养老院。对于别人来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对于冯晓琴来说,却胸有成竹。
高明的手段

原著里的冯晓琴凭借着“先抑后扬”外加“撒娇”的手段,说服展翔在小区里开了一家“私人养老院”。


当时的展翔,正被史老板撺掇着放贷。虽然动了心,但是犹豫在史老板的为人以及风险上。倒不是展翔缺钱,而是他太闲了,想要找点事做做。
冯晓琴就在这时找到展翔。她先是不客气地问道:
“爷叔,坐地收租有意思吗?借给别人做,不如自己做。”
看着有些懵的展翔,冯晓琴继续说道:
“否则就抱着你十几套房子,混到老吧。你是上海人,是地主土豪。你将来生下儿子,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什么都不用做,把房子租给外地人,会数钱就行。反正会有一批一批的外地人拥过来,落不了空。”
冯晓琴的话,是在讽刺展翔除了收租,什么都不会。


看似刺耳,但是这确实直击了展翔的要害。在展翔心里,他也认为一辈子坐地收租太窝囊,没啥技术含量,还经常被人嘲笑是“暴发户”。
冯晓琴早已把展翔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她吃定了展翔不会因为自己说了几句过激的话而生气,反而更容易接受她接下来的话。
在展翔反问她,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冯晓琴顺势抛出了自己的建议。
她头头是道的分析小区周围的生意,常住居民年龄以及需求,提出开发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产业——“私人养老院”。像幼儿园一样,可以白天托管,也可以长期住下来。


看着有些动心的展翔,冯晓琴补充道:
“关键还是爷叔有本钱,输得起。有钱有闲,就当玩呗。”
随后,冯晓琴又嗲嗲地撒了个娇:“不是高帽子,人家完全是实事求是呀。”
就这样,展翔听从了冯晓琴的建议,租下了小区后面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让冯晓琴作为“管事”,做起了“私人养老院”。
冯晓琴全全负责管理与经营,展翔只负责掏钱与收钱。
不得不说,冯晓琴的手段确实高明。
她摸透了展翔一直觉得“收租窝囊”的心思,也知道展翔一直想向顾清俞证明自己并不庸俗。养老院的投资对于展翔来说,几乎算是小菜一碟,但意义却非比寻常,这能证明他不是一个一身铜臭只认钱的俗人。


冯晓琴便是抓住了展翔这样的心理,为投资“不晚”撕开了一个豁口。但仅凭这些还不够,她需要向展翔证明,这不是心血来潮,没有头脑的建议。
所以,她前期在小区周围做了很多工作,凭借着有理有据的调查与数据,才成功的让展翔认真的对待了她的建议。
此外,冯晓琴吃准了展翔是个好人而不是商人,有同情心且愿意帮助别人,尤其是像她这种“丧夫”的可怜女人。况且,顾磊又是展翔介绍给她的,所以展翔不可能真的对她坐视不理。


这一点从一开始她就知道,所以她没有去找对她有意思,又一门心思赚钱的史老板,而是直接找到了展翔。
当然,冯晓琴有她的优点,她并不是唯利是图,完全没有底线的人,她有她善良的一面。一次“不晚”发生火灾,她不顾一切地冲进火场,只为抢出张老太太的记事本。当展翔问她为何如此时,她回复道:
“老太剩不了两个月了,有些话,她活着未必说得出口,都写在纸上了。烧了就没有了。记事本是她的灵魂。”
正是那一次,展翔对冯晓琴有了不一样的认知与感觉,让他决定把“不晚”交给冯晓琴。也是那一次,展翔对冯晓琴动了心,只不过他当时不愿承认罢了。


《熊镇》中有这样一句话:
“关于好人和坏人最复杂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同时扮演好人和坏人的角色。”
对于顾家人来说,或许算不上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但是对于张老太等人来说,冯晓琴又真的可以用好人来形容。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蠢还贤者。人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赫敏格格 | 来自北京
“冯晓琴,你摸着良心说,你为什么要嫁给顾磊?如果顾磊不是这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窝囊废,你会嫁给他吗?你嫁给顾磊难道不是为了把它当做一个工具,当做你们全家成为上海人的工具吗?”

“我要告你害死你的亲弟弟!”
“你胡说八道什么呀?”

“爸爸,我胡说八道了吗?你问问她,她敢摸着自己的良心说顾磊的死跟她一啊。点关系都没有吗?”

“跟我有什么关系,顾磊又不是为了追我才滚下去的!”

“那天要不是你来说这样的话,我能走吗?我们本来都已经和好了,我跟顾磊之间的事情是我们夫妻之间的事情,要你在这里指指点点的……”

“你对他有过夫妻之间的尊重吗?你管他就像管儿子一样,你尊重过他吗?他活着的时候,你就把他往死里逼,现在他走了,你还要利用她敲诈一笔啊”

“顾磊活着的时候,你就对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指指点点,现在他死了,你还要指指点点……连你自己都说了,在娘胎里你就高他一头,他什么都比你弱,你什么都要压着他,把他的福气占没了,把他的阳寿也给抢没了,我告诉你:你就是顾磊的霉运,顾磊就是因为你才会死的……如果没有你,顾磊是不会死的……”

“你不要强词夺理…”

《心居》里,冯晓琴与顾清俞之类之前都是面和心不和,因为顾磊的意外去世,冯晓琴也和这个大姑姐不再表面和气了。

而且对于冯晓琴要起诉邻居在公共区域放玻璃不合法的事情,他们也都不同意,觉得冯晓琴是为了赔 偿 金……

双方的矛盾更深了,冯晓琴长久以来积攒的怨言终于爆发!

当然这场吵架戏,海清的演技也太有感染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