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2 世界杯亚预赛十二强赛首轮国足 0:3 完败澳大利亚 ...

四叶清风 回答数5 浏览数705
北京时间9月3日02:00,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B组第1轮继续进行,中国对阵澳大利亚,比赛场地为卡塔尔哈里发体育场。上半场,马比尔门前凌空勾射首开记录,博伊尔贴地斩再下一城,国足两分钟连丢两球0-2落后。下半场,米切尔-杜克替补登场仅1分钟便补射得手。最终,国足0-3完败澳大利亚。
使用道具 举报
| 未知
夜树 | 来自福建
稍微谈几句个人的看法。
在十二强赛开始之前,外界对国足的预期还是相对乐观的。在这个小组里,澳大利亚的阵容厚度已经今非昔比,不复科威尔时代的辉煌,而乍看上去,阿曼等几个队也并非不可战胜,更有着越南这样一个“最弱十二强”。而反观国足,在李铁上任之后,四十强赛的阶段确实打出了几场不错的比赛,更有着高度团结的球队文化与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给人以一种来自“精神力量”的强大之感。
然而,在竞技层面上,十二强赛与四十强赛终究是不同的。即使澳大利亚已经今非昔比,他们也依然能够轻松摆出一套全欧洲联赛出身的主力阵容,而中国队则只能拿出一个武磊。而阿曼在首轮,更是打败了中国从来不敢设立任何拿分目标的“第一强队”日本。而到了比赛场上,李铁曾经被广泛赞誉的“理念跟上时代”与“团队拼搏精神”,也呈现出了基本无用的效果-----在强度实力的差距之下,战术打法无法执行到位,也就谈不上什么先进性的优势,而“精神力量”,更是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聊以自慰。
无法跟上十二强赛级别的竞技强度,便是国足暴露出的唯一问题。这也足以让一直对所谓“土帅奉献”“团结一致”等非竞技因素过度抬高的论调-----其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足协----,不攻自破。足球比赛,终究是竞技的比赛,一切都还是要以竞技强度说话,其他因素只是辅助加成。
回到比赛中看,李铁布置了一套非常符合当代足球理念的战术打法。号称“中国拉莫斯”的张琳芃站到右后卫,在这个位置上发挥自己与拉莫斯类似的前提属性,配合左后卫王燊超,试图“两翼齐飞”。双后卫的压上,也有着一定的逻辑合理性。武磊让出中锋位置给能作为支点的艾克森,站到右边前卫的位置上,但他终究是一个更能对球门制造威胁、而非传导中转的存在,只有边后卫的压上,才能让他更多地内收到肋部,与突前支点的艾克森、前插分球的张稀哲做强弱侧的结合。
而在另一侧,李铁也安排了吴兴涵作为左边前卫,发挥他在边前卫与边翼卫之间摇摆的常规往返属性,与王燊超构成相互补充的攻防边路。而中后卫的选择,则是前锋转型的于大宝,需求他进攻型球员出身的配合意识,再配合另一个于中超联赛中全场扫荡的蒋光泰。
这样一来,李铁的构想全貌就出现了:武磊内收,围绕张稀哲+艾克森的强侧进行无球前插,直接威胁球门;而提供武磊以内收条件的边后卫前压,也引导出了另一侧的“双边翼卫化”配置,安排两个可以前后往返的边路球员,进行相互补充;中后卫则是一攻一守,但都能够前提,于大宝配合进攻,并与同为边中摇摆的张琳芃形成相互之间的补位,而蒋光泰则对于大宝、王燊超压上时的防守漏洞进行扫荡覆盖;中场中路则交给吴曦和金敬道这两名风格较为接近的球员,提供前后的跑动。而在防守端,整体阵线的前提,也就带来了高位逼抢的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有一些合理性的。或许,李铁顾忌的是,以澳大利亚的长传+冲击能力,如果回沉到低位做保守防守策略,那么国足终究是防不住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在更早的环节进行防守,直接尝试干扰、破坏澳大利亚的第一点出球,让他的进攻发起阶段质量下降。反过来说,如果施行高位逼抢,也利于自身的有守转攻,同样可以规避正面对抗中对澳大利亚的劣势,尽量保证自身进攻完成的质量,也可以抓对方的布防不稳,给武磊这样的球员以更广阔的前插空间。而抓转换,在更靠前的区域直接发动进攻,可以更快地面对球门,以直塞球为主要手段,也可以规避更复杂的战术配合,简单、直接。
这起到作用了吗?在一定意义上看,或许并非完全失败。从上述几名球员的跑动热区来看,他们还是基本执行了所处区域上的要求。并且,即使看到整场,国足的对抗也并没有落于下风,卡位获胜51对43,制空获胜16对10,个人带球过人的尝试15次对16次,成功率也有60%。
抢节奏,提速率,不给防守做整体布局与个人到位的机会,让国足至少在局部的个人对抗层面,没有落到太大的下风。这或许也是阿兰、洛国富等归化球员落选主力、且始终不入李铁法眼的原因了:雇佣兵的他们,很难让李铁相信,自己对防守的投入度。
但是,比赛的进行中,有三个极其本质的问题逐渐暴露了。首先,以十二强赛的强度,习惯了中超联赛较松弛节奏的国足球员,很难将自己的逼抢与转换维持全场。事实上,他们甚至只保持了20分钟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另外,在对节奏与强度“更高更快更强”的战术要求下,国足的进攻持球者,很难在瞬息之间做出正确的出球决策,尤其是最能提高节奏、抓打身后的手术刀型直塞球,更是难上加难。本场比赛,在整体传球数落后200多次的情况下,国足的直塞只以10比17落后,而成功率却不忍直视,只有2次输送到位,且其中一次还来自于理应作为接球者的武磊。吴兴涵和张稀哲的两脚,全部不着边际。
最后,这套体系下,对于球员之间呼应换位补漏的要求过高,且经常需要多组人的不同区域联动,各自分组换位。即使是对平时的国足球员,这也是一个不低的战术素养要求了,更何况面对更快节奏、高强度的澳大利亚。面对澳大利亚突如其来且身体优势的冲击,国足的每一次换位几乎都非常不及时,呈现出处处空洞的防守态势。
李铁的战术先进吗?确实。但与此同时,先进也就意味着对球员技战术的更高要求。皮尔洛的理念先进到让欧洲理论专家啧啧称赞,却完全无法在尤文图斯里实现。更不用说国足的球员,身处于低水平的国内联赛,在对强度节奏的适应性上,先天就低了一头。意识领会,临场反应,都不足以执行这套东西。李铁虽然已经增加了训练,甚至联赛让道,但终究不成。
与之对比的,其实是夺得欧洲杯的意大利。曼奇尼并没有玩什么全队大换位、集体高位逼抢,甚至也不是纯粹的传控,站位与攻守都相对传统,更多只是吸收了边后卫压上这一部分,活用了斯皮纳左拉。但是,传统的意大利,却站上了当代的欧洲之巅。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练员,究竟是要维持自己的战术信仰,追随着“先进”的甜美毒药?亦或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成绩为优先目标?
对于一届倾注全部资源——归化撒钱、联赛让路、高层重视——的世界杯预选赛而言,这显然不应该是什么难选择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uejianke1 | 来自上海
能力之外,资本为零。
这场比赛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大家清醒的看一看,中国足球的人才资源已经匮乏到什么程度了。
李铁在中后场变阵的思路其实仔细想想非常简单,就是偌大一个中国除了张琳芃外已经找不出来一个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右后卫了。
原本中国队近几年最正统的右后卫王刚(说到底这也是一名前锋改造的后卫)在里皮时代已经被彻底否定了,昨天替补上场后是什么状态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跟张琳芃相比确实差距较大。
李铁上任后力推的主力右后卫唐淼跟明天重伤,连给大家骂明天的空间都没留。
这两年在联赛里发挥比较稳定的吉祥拉到国家队来踢了一场,魂都快被骂没了。
既然吉祥不行,那么同样缺乏国际比赛经验,在联赛里表现还没有吉祥稳定的高准翼、王上源还敢不敢用?要知道,这俩人同样是其他位置改造过来的,并非传统右后卫。
其实如果李磊不受伤的话,王燊超(说到底这其实还是一名里皮时代已经被否定的球员)倒是也能踢右后卫,但是随着李磊受伤、郑铮离队,王燊超其实也是左后卫独苗……
所以看似手中的牌很多,但在木桶最短的这个右后卫位置上,李铁其实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而根据木桶理论,任何短板所造成的影响都是环环相扣的,张琳芃挪过去补了右后卫的坑,中后卫位置上就多了一个坑需要补。
而悲哀的是,偌大一个中国除了张琳芃外现在也找不出来一个合乎国际比赛标准的中后卫了。
李昂这两年在国家队被扶正的呼声很高,但其实认真观察他在中超的比赛就能发现,这位老哥在面对高水平外援时,横移跟转身速度都是相当的感人,是属于那种需要有一个扫荡能力较强的活力型中卫帮忙补锅的蹲坑型中卫类型。
巧的是,蒋光太尽管在联赛中扫荡面积很大,但到了国际比赛中,他也是一名蹲坑属性的中后卫,扫荡的活主要是张琳芃在干。
同时上两名蹲坑中卫,面对澳大利亚那个小黑人,就真的是叠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
剩下的选择其实就是朱辰杰跟于大宝二选一了。
一个是从未在国家队重要比赛中担纲的小将,一个是已经效力国家队十余年的“福将”,李铁最终选择了保守疗法,也最终因为这个坑被揍了个满脸花。
但其实仔细想想,这场比赛踢成这样,是仅仅用错了几名球员这么简单么?
昨天上场的十五名球员,除了武磊跟韦世豪之外,其余队员几乎丢掉了所有的二分之一球。有过踢球经历的同学应该能明白,二分之一球拼抢一半靠积极性,一半靠脚下频率,要是全面落于下风只能证明你整个比赛节奏都不如对手。
就这比赛中解说员还在不断强调澳大利亚队脚下频率慢,中国队应该发挥自己速度优势,如果不是自我安慰的话,估计是把足球比赛中的速度单纯理解成了百米跑。
但是讲真,就算比百米跑,估计也是澳大利亚那个小黑人一骑绝尘。


球迷不是教练员,没办法每天跟球队待在一起,精准的掌握每一名球员的状态,阿兰、洛国富等球员没换上来姑且认为是真的比赛状有问题或者跟战术考量有出入,毕竟后来换上来的王刚状态是肉眼的可见的差。
但事实就是,即便把于大宝换成了朱辰杰(比赛经验更匮乏,更容易紧张)、张稀哲换成蒿俊闵(同样缺少身体对抗能力),吴兴涵换成阿兰(满状态下略强于韦世豪的突击手),照这场比赛双方所表现出的整体能力水平,估计比赛场面跟最终结果依然不会有太大改变。
至于主教练,起码从这两场比赛中国队的人员配置来看,李铁能做的调整已经非常有限了。
以往的经验表明,中国队肯定是踢不了三中卫的,那么就只能在433还是451之间去切换了,说白了就是上几个后腰的问题。
剩下的战术配置乃至于换人调整别说对手了,我作为球迷都能猜出来六七成。
更多能体现主教练能力的,估计还是看看一些具体的战术安排乃至于体能恢复上会不会有惊喜。
说到底,到了十二强赛这个层面的比赛,其实拼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足球资源,像阿曼这样的可能会在整个系列赛中踢一两场好球,但要是就此认为他们就能够整个系列赛中积分都压着日本,那就是在想当然了。
中国队从整体实力上来说,对阵澳大利亚跟日本就是力争两场一分的实力,其实真正的考验是一定不能在实力不如中国队的越南跟阿曼队身上掉链子。
在当前这个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时期,保住下限远远要比突破上限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木林森森 | 来自江苏
归根到底还是输在对自身实力认知不清,想法过于激进,在场上形势发生逆转的时候,又没有及时的调整。这就是主教练或者教练组的问题。
首发出来我就在琢磨,于大宝首发到底踢哪个位置?首先蒋光太中卫的位子是定死的,张琳芃虽然也可以打右边后卫,但是在国家队和俱乐部都以打中后卫为主,而且和蒋光太也是队友。如果中卫组合是蒋配张,那于大宝去打右边后卫?以他的年龄恐怕无法来回上下,而且他前面还是武磊,这种可能性太低,可以先排除。那就只剩下两种可能:
1.打五后卫,于大宝作为五后卫的盯人或拖后。
2.于打中卫,张琳芃拉到右边。
如果单看后场的配置,五后卫的可能性更高,一来对手实力在国足之上,而且高空轰炸能力较强,在禁区里多码人是合理的选择。二来这是十二强赛的第一场比赛,以稳为主准没错。第三则是中卫组合的默契度要求相当高,于和蒋没有搭档过,而且语言不通,让他取代蒋的老搭档张琳芃,风险太大。
但是打五后卫的话,以防守反击为主,又跟国足中前场的人员不太匹配。张稀哲吴曦这个中场组合的防守能力相当薄弱,两边的武磊吴兴涵也不是那种可以内收到中路的球员,埃克森肯定是扔在前面的,这个配置更像是打四十强赛那种高位逼抢的打法。所以这就把我整迷糊了。
比赛开始,谜底揭晓了,于大宝打的是中卫搭档蒋光太,张琳芃拉边,当时就感觉这个选择实在是太冒险了。
第一个丢球跟于大宝有直接关系,第二个球后腰位置直接消失,短时间丢掉两球,比赛已经基本没有悬念。除了一开始国足的高位逼抢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之外,从第10分钟开始,对手已经完全掌握了比赛的节奏。国足的前场在逼抢,中场太单薄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后场没有默契,可以说整个阵型基本是脱节的。如果不是澳大利亚人浪射,比分可能会更加难看。这样的逼抢可以抢菲律宾,抢马尔代夫,勉强可以抢叙利亚,抢这支澳大利亚则无异于自杀。
还有颜骏凌的脚下水平有限也不是啥秘密吧,面对对方的压迫,非要从他脚下开始往前一点点推,结果就是屡次禁区前沿丢球被人瞄着打,全场控球还不到三成。既然中后场玩短传都控不下球,那不如索性就收回来打反击。哪怕是按照中超的踢法,中后场就堆人防守,前场放几个归化或武磊、韦世豪自己玩去,这场球都不至于这么难看。
如果能以一场失利,让球队上下(主要是李铁)清醒起来,未见得是件坏事,毕竟还有9场比赛要打,仅凭一场球就判死刑有点为时过早。理论上下场球即使输球也远不是世界末日,毕竟日本澳大利亚都比我们强。想想上一次我们只差一分进附加赛,你可以说我们是输在没有把该拿的分拿足,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在韩国身上抢了三分。如果我们在面对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四场比赛里一分都拿不到,那么我们出线的难度也会非常大。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多少机会试错了,高位逼抢请止于这场球,踢的丑陋点没关系,拿分最重要。
下一场面对日本,对方肯定要全力抢分,而且从这场比赛的过程看,我们虽然集训了很久,但是体能上并没有什么储备,这场又拼那么狠。真替国足捏把汗呐。
——————————————————————
有观点认为与其防守反击输0:1,不如激进一点冒着0:3的危险去争取胜利。这么说的朋友还是去看看比赛录像吧,这种自杀式的踢法,前后场脱节,身后空档巨大,前场的逼抢被人遛猴,再踢10场结果都是输,而且比分会比三个球更大。
防守反击并不是被动挨打,长沙克韩的胜利的怎么来的?既然我们没有丢两个进别人三个的能力,那只有尽可能的让对手难受,让对手难赢我们,才能更接近于拿分甚至胜利。我们的队员拼尽了全力,却让对手踢得这么舒服,这正常吗?现阶段先不要说赢谁了,先让自己成为一支无法轻易被击败的球队才是现实的目标。
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自杀。
——————————————————————
陪伴国足十二强赛征程:
国足vs日本:
9 月 7 日国足将迎战日本队,面对同样首轮告负的日本队,国足应怎样调整才有机会拿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