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看待 2022 年春晚电视机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 21.93% ...

grin_t 回答数5 浏览数702
2022央视春晚成绩单出炉:平均收视率达21.93%,新媒体点播用户触达49.32亿次
“金牛昂首辞岁去,玉虎纳福迎春来”。1月31日20点,中央广播电视机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里,如约与观众见面。
据初步统计,截至1月31日24时,2022年春晚电视机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触达49.32亿次,相对去年增加明显;首次推出的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人次2亿,竖屏用户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50%,网友好评如潮,总点赞数3.6亿。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浙江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JYWQJUN | 来自北京
哪个节目?当然是

某某某主动关掉了春晚在B站的直播~

行为艺术节目,我喜欢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om2007 | 来自湖北
说明我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幸福生活本身的发展都稳中向好;人民春节娱乐活动多元化,形成了在春晚为根基、其他娱乐方式为枝叶的新娱新格局,和春晚为主、多种娱乐方式并存的新娱乐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62 | 来自北京
敢不敢大年三十不搞垄断和其他卫视一起竞争再来扯这些批话,垄断后竟连四分之一的收视率都达不到还好意思说呢,简直就是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erh | 来自广东
我今年看春晚只是想知道能差到什么程度,而结果也确实没让我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ejm | 未知
春晚版《富春山居图》,和《千里江山图》歌舞相遇,美得太不一样


今年春晚最美歌舞,不约而同来自两幅山水画卷,《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舞剧《只此青绿》的画卷剧本《千里江山图》,是少女心中,山水与人合一的优雅画卷。
音舞诗剧《忆江南》的画卷剧本《富春山居图》,是年老文人历经风雨,隐逸山林的洒脱坦然。
今天怡儿就和你从其中的音乐,舞蹈、诗歌意境来聊聊,同样美轮美奂,这两个节目的美有什么不同?


1 《忆江南》美在洒脱,《只此青绿》美得克制

看这两个节目好像在看剧。
以富春山居图为模板的《忆江南》音舞诗剧中,有渔夫、读书人还有行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自在。
看音乐剧歌手阿云嘎穿着蓑衣,顶着渔夫的斗笠,侧着身子,哼起歌谣。十足逍遥。再看另一个美声歌手,蔡程昱更像是一个年轻快活的渔夫,就要唱起山歌。
再加上郑棋元、杨宗纬两个歌手。
四个渔夫,如此惬意的江上,唱着歌。一副潇洒隐逸的风格就出来了。
如果说他们象征着江面上自在的劳动者。那么在山间的行者李立群老师,那也是一个老戏骨。
他运用丰富的舞台功底,如一个行走在人世间的老者,纵情吟诗,潇洒生活,仿佛与山水共舞。
再看冯远征的行者和丁志诚的樵夫,个个都是历经世事千帆散尽的模样。
读书人是谁,那是濮存晰,吟诵的是苏东坡的诗句,一人在亭中,怡然自得。
唐朝的吴融,行走在小桥溪流间,吟诵:“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间。”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肩挑樵木,富春的林中走来唐朝的崔涂。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振衣独立富春山,鱼鸟亦知心事闲”等。
这些诗句背后,是从古代来到我们身边的隐逸山林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富春山本就是文人墨客行者等人,拜访东汉隐士严子陵钓台的地方。
这时候的文人墨客行者渔夫,樵夫等,有的是自在生活,有的是历经风雨来到这里,寻求心灵的归隐自由。
这个音舞诗剧就好像是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的山水诗,曾追逐过的一切,都放下了归回山林,惬意自在。


再看《千里江山图》为模板的舞剧《只此青绿》。
只见山水伊人,融为一体。
我们看到的不是他们的身份,而是宫女?文人还是其他?
更能感受到的是,人和人克制相处,内心渴望优雅之美,敬畏山水自然,渴望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赏心悦目。
这个舞剧中,展现的是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不像之前《忆江南》那样自由洒脱。却又一种工整的美感。
有亭台楼阁,有山人和人,万物与我和谐统一,看起来,有深远高远的空间感。还有时而顿挫起伏的错落感。
这个舞剧,更像是杜甫的节律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的乘物游心美感。
她的美来自节制工整,渐渐和自然融合起来。与《忆江南》的大道至简,放下后的洒脱自然有不同。


2 《富春山居图》老者山居,《千里江山图》青春江山

同样名声在外,忆江南的模板《富春山居图》是画家黄公望在八十多岁的时候画出来的,关键词是老者山居。
当时,画家所在的元朝统治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几岁,当他来到富春江上,沉浸在这里的隐逸氛围中。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就像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也像古时候的东汉隐士严子陵那样,与自然山水作伴。
这时的画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他年轻时追求仕途备受挫折,五十岁开始游历山川,78岁定居富春江。开始绘制《富春山居图》
这幅长卷《富春山居图》是中国最早的禅宗山水画,和《清明上河图》齐名。
半生蹉跎,中老年开始游历和隐逸山水间,《富春山居图》表现的就是画家的一种人生态度。他把积压在心中多年的亡国痛和自己的仕途挫折,都放在画中化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那么,音舞诗画是不是表现出来了,前面已经说过《忆江南》里,从知名的国家级老戏骨演员,到音乐界中坚力量的加入,他们用自己经历过的种种波折和面对世事的洒脱,展现出一种旷达恬静之美。
这种意境正是《富春山居图》的意境了。


再看,《千里江山图》从名字就可以听出,画者充满着歌咏盛世江山的情怀。
画家又是谁?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18岁时的作品。
他创作这部作品时,正是北宋末期宋徽宗统治时期。
宋徽宗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对他们的形式和趣味要求很严格。
北宋末期,文人地位很高,又有印刷术,开始探究人与自然的问题。
这样对画家来说,从题材到艺术,都有了新的要求。
深受宋徽宗影响的王希孟就是在这个时候,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千里江山图》,他只花了半年的时间。
和黄公望一样面临王朝统治危机,民不聊生。他们的年龄不同,仕途不同,道路也不同。
宋朝的青年文人没有在山水间,而是在宫廷里作画,把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艺术文化创造中。
王希孟正是在这个时候创作了充满着中国的自然观、宇宙观等的山水画卷《千里江山图》。
画中更多表现的是意像,可游可居的空间,还有对山水进行加工的青绿色彩。
这样的山水,可以说是表达自然,更多的是讲述人和人如何在自然中相处。
就像是舞剧《只此青绿》中,人如画,山水如画,看来人在山水间,人似乎还是主导。
《千里江山图》如此恢弘曲折,讲的还是人的故事,山水更像是人的背景。毕竟命题是江山啊。


3 《忆江南》之美在于放下,《只此青绿》之美在追求

就像《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禅宗第一画,他表达的更多是旷达自在,是一种放下的生命态度。
当人们回归和山水相守,与古人诗词相伴,读书人和樵夫渔夫行者,没有两样。
《千里江山图》讲的是江山社稷,就算已经是北宋末期遇见危机,渴望的还是大好江山,让人流连忘返,好比用画笔爱我河山。


当人们因为炽热地爱国家爱山水和人,追求一种文人的报国,于是就把情感放在画中,渴望如美人一般优雅恬静,和江山融为一体。
追求的是一种渴望江山永固的生命态度。
两幅画卷都是千古名作,也都名声在外,这次在春晚相遇,也是一种美的融合。


写在最后

无论如何,我们越来越多看到传统文化之美,就是一种福气。
我们可以欣赏不同的春晚节目,感受美感。
也能体会节目背后的良苦用心,和千古名画不同的生命态度。
追求放下的人生态度,还是渴望拥有的生命哲学,都是一种美。
《淮南子· 说林训》早就说过:“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
来自苏轼诗中的环肥燕瘦,说的也是美人各擅其美,杨玉环的胖和赵飞燕的瘦,都是美的。
一个包容的时代,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追寻美,追寻自己的生活方式,理解他人的生命态度。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经历过看见过,思考过,我们会看见更多不同的生命之美。

今日话题
你更欣赏哪一种美,《忆江南》还是《只此青绿》。为什么,留言交流,写你想看到的。
@怡儿话书影,用故事力,给生活加点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