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你有没有看过纪录片《最后的棒棒》?

zf103113 回答数10 浏览数315313
冰封メ灵儿 | 未知
豆瓣9.7分的国产纪录片!!这个纪录片我看过2遍还收藏了



片子是一个转业的正团级干部何苦和一个摄影拍的,是一个自拍体的励志纪录片。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感觉很心酸,片子中的老黄,老甘,老杭,大石等等一群最后的山城棒棒军群像看的让人心里难受!
一方面为他们朴实善良的灵魂感动。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老黄的2个镜头:由于不熟悉新地盘的路加上货主沟通不清楚,老黄挑着货和货主失散了,何苦劝他把货物送到派出所,老黄说挑了货就得找到货主收钱,找了一夜终于找到货主,货主知情后要给他多余的酬金,他不要。还有个镜头:老黄和何苦一起接单,两车货物一共70袋,每车35袋,第一车老黄搬了18袋,第二车的时候老黄主动搬了17袋,朴素公平的思想令人深刻!
另一方面为他们的不知变通悲哀。他们的工作一直都是固守在一个地点,没有开疆拓土的勇气,也没有转行的想法,心里永远是绕着棒棒转!所以后面何苦带大家转型做基本的土建和承包工程时候,有一股压抑了很久的气终于疏通的感觉!!
对了,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评分达到9.7,还是很高的


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触很深,有很多也说不清道不明,强烈的推荐大家看一看。说的时候总回想起片子里的歌:棒棒不是木头人,城头乡头两头望……
有看过,或者想看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378739 | 未知
也是今年大概三月份的时候在今日头条看了些许<<最后的棒棒>>的推送片段,然后去找到完整版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了可所谓是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也些许影响到我对社会某些特殊群体亦或是某些职业的看法,也让我从某种程度上感同身受吧!下面让我们共同看看这部写实的纪录片!首先豆瓣评分9.7,很少有该类型的纪录片拿到如此高的高分,在中国国产纪录片中就更少见了,爱奇艺等几大主流视频网站都是付费才能观看,可见此纪录片深得人心。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转业的团级军官,为了拍摄山城的棒棒大军,拜老黄(纪录片主人公之一)为师,以自立巷53号的几个访客—老甘,老金,河南等几人的生活事为核心展开,老黄一个单身男人,带着前夫的女儿生活,老婆后面跟别的男人跑了,女儿长大成人在镇上买房,老黄还要为他们的房贷操心费力,后期老黄生病已无法继续棒棒生涯,他内心极其煎熬,自责加内疚,不舍得看病吃药,总是偏方对凑一下,老黄是一个不爱占便宜也不允许别人占他便宜的人,很耿直,自立巷53号危房拆除因没来得及及时转移,老黄的钱和一些私人物品没转移出来,就连吃饭工具棒棒都没拿出来,从此老黄和何苦(导演)露宿街头,屋漏偏逢连夜雨,老黄因积劳成病,大病一场而身上身分文,老黄生病咬牙坚持不去医院的场景至今让我心情难以平静!

再说说单身宅男—老甘,年龄接近花甲,却一直单身至今,从小暗恋村长家的女儿,也许如今儿孙满堂,只有老甘孤苦伶仃,游走四方,记得篇中老甘为攒够自己六十大寿的操办费用而精打细算,也为老甘为打发时间将白娘子的光盘都看花了的囧事捧腹大笑,也为他和老金的塑料友谊纠结。老甘还是没有攒够过生日的钱,低调回村,人间事事事难料!

河南,也是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给我的影响饭量大,遇事了冷静,整天不想做事,想通过赌博来赚钱,口头禅是没子弹了,欠着大石家的房租半年之久,大石夫妻上门催收房租,河南的躲闪的眼神让我也感觉如临其境,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在温饱还没解决清楚之前居然订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河南同时也是一个诚信的人,他的那句不还钱让他们不能舒服的那句话很是让人感动,还完何苦导演的钱河南的脸上的笑容更加自然了。

老金在纪录片中是一个流浪者出现的,以捡饮料瓶为生,老金曾经为为老甘索要拖欠的工资而奔走,老甘收留了老金,冬天饮料市场淡季老金在一家大排档捡别人剩下的饭菜吃,记得有次他面对镜头说他捡来的饭菜别人没怎么动过,此时心头发酸,人的尊严永远都与金钱社会地位挂钩,我们所在乎的尊严在生存的面前一文不值,当然老金为了使每个月的话费套餐的280分钟免费通话分钟数不浪费,面对面的给老甘打电话来耗尽,每次打完再追加一次10086来查询剩余分钟数逗乐无数观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底层的生活现状。

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场景,大石房东对河南的包容,一美女为老杭偷换假币的事情不再追究,何苦导演带领棒棒另谋出路,都让人为之感动,该片对人内心深处的剖析和挖掘无比痛彻,很值得大家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sqbx | 未知
谢邀,《最后的棒棒》是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7分,记录的是一个最落后的职业:山城棒棒军。什么是棒棒?棒棒就是出苦力,通过搬运东西,来赚取收入,非常的辛苦,一共有30集左右,真的是震撼到我了,今天就给大家看一小段儿感受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8679 | 未知
我看过最少不下3遍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可以说是这几年少有的,优秀的几纪录片之一。影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真实,让人了解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辛苦,他们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就像导演何苦说的,自立巷53号每个人都有当棒棒的理由,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行业,不得不在这个行业里挣扎。最难的就是导演为了拍出真实的棒棒,每天都在艰苦的环境下与大家同吃同喝同劳动。挣每一分血汗钱,吃每一口劳动饭,其中有欢乐,有同心酸。何苦学徒第一月,老黄与他分钱,一千元左右的钱,两个人推让了好一阵。后来何苦建议从解放路转战南天门,最终失败告终。俩人还发生了点小摩擦,最终消除。河南,有力气,也能吃,也认字,比起老黄,老甘,老金,大石他们有文化,岁数也小,身体还强壮。如果不是身体残疾,可能,只是可能,河南会跳出棒棒这个圈子吧。老金,大石,老杭,他们是万千劳动人民的缩影,有饱饭吃,有活干就行。他们辛苦,痛苦,心酸,劳累并快乐的活着。每个人的命运看似相同,但又各不相同。有的落叶归根,有的融入城市,有的阖家欢乐,有的孤独终老。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人生百态。看后真的很有感触,值得大家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18679 | 未知
看过了,很震撼。觉得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里面的每个人物影响都很鲜明,老黄、河南、大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虽然艰辛但各自精彩。
我们也能看到各类人的影子,懒惰的、聪明的、跟不上时代的、得过且过的,片子里记录的就是棒棒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十分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reewill2001 | 未知
个人感觉,题主这个问题没问好,不利于引发大家讨论、回答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属于“封闭式问题”,这就跟日常生活聊天一样,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吃过饭”?那么回答的人,似乎只能回答“吃了”,或者“没吃”。然后,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既然题主的问题,也没详问关于这部纪录片的什么方面,那么我也只能依据个人感受,随便说几点,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大家的讨论。



一、镜头关注的对象

纪录片,在我们国家,一直还属于比较小众的领域,如果不是《舌尖上的中国》,对纪录片观众和市场的培育,想必关注纪录片的人更少。

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前,大多数纪录片拍摄的镜头,关注的对象,都是国家、历史、地理、城市等宏大的题材,似乎这才是纪录片应有的样子。
在《舌尖上的中国》,以及《最后的棒棒》这些纪录片,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甚至底层劳动人民时,我们好像突然觉悟了一般,原来纪录片,还可以这样拍。
题材的共鸣感,镜头的亲近感,让大众对这类纪录片偏爱有加。

二、体验式拍摄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导演兼主人公兼棒棒——何苦,与片中几位老年棒棒,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式拍摄过程,而不是扛着摄像头,仅仅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着这一切。

自己的深入体验,既让何苦对棒棒这个行业,以及这种职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真实感。
这种体验式拍摄,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是白天镜头对准棒棒们,晚上导演、摄像等“主创团队”自己回宾馆或像样的驻地,而是全程体验式的拍摄了1年时间。
这1年的时间,就类似很多拍摄【动物世界】题材的纪录片导演一样,已经让那些动物们,习惯了导演/摄像师的镜头,习惯了他们的存在。
《最后的棒棒》的几位主人公,老黄、老甘、河南等,由开始面对镜头时的拘谨、不自在,到后来的不避讳,真实、自然的面对镜头一样。
正是这种镜头的长期存在,甚至主动关注、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甚至关心他们的过去——婚姻、家庭、经历,或许让棒棒们自己也觉得:
从来没有人会如此这般的关心他们的存在,原意去询问和倾听,他们的过去。让坚强的棒棒们,在脆弱时,也会留下心酸和被理解的泪水。

三、付出和风险

这种付出,可能还得考虑纪录片拍出来之后,是否能够如期顺利放映?毕竟题材,不仅仅涉及棒棒们,还涉及拆迁、群租房、城管等很多敏感话题。这些都是拍摄过程,以及拍摄之后需要考虑的风险。
再者,纪录片本就属于小众市场,拍摄出来的纪录片是否有人看,观众是否喜欢看?估计拍摄的过程中,何苦也没有把握。
如果真没人喜欢看,这将近一年的付出,似乎只有当棒棒的这一年,赚的一点辛苦钱,而且还需要付工资给,一直没有在片中露面的“摄像兄弟”。那自己所剩下的,可能就真的不多了。
甚至,拍摄将近结束,何苦跟杜老板“请假”,回去剪辑处理拍摄了将近一年的素材时说的那句话:“如果我讲的故事没人听,我拍的片子没人看,接着就一门心思跟着杜老板干”。
好在付出,得到了观众和市场的回应和肯定,虽然这点“波浪”还太小,但纪录片就像酿的酒一样,时间越久,越能沉淀出观众和人气,更何况是一部良心作品。

四、某种力量:缘分

即便是良心之作,未必一定就能火,只不过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沉淀。
在悟空问答上,我也有注意到有人提问,《最后的棒棒》为什么不火?
我想,喜欢这类题材的纪录片的人,在某个时刻,总会有“某种力量”,会将观众和这部纪录片,联系到一起。
而我们中国人,往往会将这种自己也难以解释清楚的“某种力量”,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缘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locke | 未知
我没有看过,但看到你的问题和回答,觉得这部纪录片应该是部很有意义的记录片,有空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dcqbodqgr | 未知
第一次充爱奇艺的会员看的完整的记录片,不得不说导演确实有才,无论是片子的剪辑,还是导演的文学功底,还是导演的旁白,让人看着不自觉的潸然泪下。导演不仅仅拍的是一群棒棒,更是一群生活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这里面或许有你有我,有我们的父母亲人。看片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想到我70多的爷爷,还有年近60的爸爸。70多的爷爷也是和片中的老黄一样倔强顽强,一样是有病宁可死也不去医院,其实爷爷也是有攒下一些养老钱得,可是几场大病后,所剩不多,现在有病在身,家里人不让种地,我很认同其中导演的一句旁白:对于劳动的人来说有活干,就不缺温暖。对于我爷爷来说有土地种靠自己养活就不缺安全感。我爷爷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和要强的人,总担心以后动弹不得靠子女吃饭要看脸色,对于他来说自己养活自己不靠任何人才是最硬气的,另一方面也是怕增加子女的负担。殊不知病来如山倒有些事情根本不由己己说。有时候恨自己无能,如果自己有本事一点,有足够的能力了,是不是就会让这些晚年不安的爷爷奶奶,父母亲能有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安心的安想晚年呢?想想自己过得这些安逸甚至说懒散的日子,是不是我们从他们那里剥削来的呢,看完片子我决定努力奋斗,告别现在这种近乎行尸走肉般生活,不为别的,只为父母老有所养,子女幼有所依,自己更加有尊严的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7672730 | 未知
不请自来,我是在头条看了最后的棒棒的前段,然后去了优酷看完了全部,感受很深,一个转业的团级军官,没有去享受安排,而是去想到拍一个纪录片,而且是自己亲自当一个棒棒,自身融入里面,看完整个记录片,起身敬礼,国人缺的就是这种肯干的导演,没有前期的宣传,也没有后期的大事宣扬,但是优酷的播放量是对导演最好的肯定。8.17大电影要上映,到时候会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何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