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0 年双十一有哪些适合大学生的显示器推荐?

岸边超支 回答数5 浏览数747
2020 年双十一有哪些适合大学生的显示器推荐?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_shaman_ | 未知
对于显示器,我们关心的参数主要有屏幕类型、面板类型、长宽比、分辨率、刷新率、响应时间、屏幕尺寸、色域、调光方式、亮度、对比度和接口等。由于电脑显示器以LCD屏为主,因此一些主要与OLED相关的参数如像素排列方式等在此略去不提。

  • 屏幕类型:以液晶屏(LCD屏)为主,仅少数高端显示器采用了OLED屏。

    • OLED和Micro LED属于自发光屏,显示性能优异,但存在价格高昂和寿命较短的问题。
    • 早期的液晶屏采用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作为背光源,后来逐渐被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替代。与CCFL背光相比,LED背光有着效率高、体积小和寿命长等优势。[1]
    • Mini LED屏本质上仍属于LCD屏,但单个LED尺寸大幅缩小,实现了对比度的提高。[1]

  • 面板类型:有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型)和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等。早期LCD显示器多为TN面板,色彩和可视角度不尽如人意,但是TN面板可以达到很短的响应时间。如今面板制造商通过改进技术,使得TN面板也能达到较高的色域和较大的可视角度,因此不能只关注面板类型而忽略其实际性能表现。IPS具有可视角度大的特点。VA屏同样拥有较大的可视角度,但是响应时间通常较长。
  • 长宽比:主要有16:9、16:10和21:9几种,其中16:9最为常见。
  • 分辨率:用于描述屏幕像素数量,通常可分为1080p、2K和4K三种。其中1080p即全高清,又称FHD,分辨率为1920*1080。而2K通常为2560*1440或2560*1600(分别为16:9和16:10)。在 屏幕尺寸一定时,更高的分辨率能带来更精细的显示效果。
  • 刷新率:屏幕刷新的速度,更高的刷新率能带来更流畅的视觉效果(但是在游戏中显卡输出画面帧率不一定能达到)。

    • 单位Hz赫兹(次/秒)。

  • 响应时间:分为黑白响应时间(从黑到白再到黑)和灰阶响应时间(GTG,Grey to Grey)。由于灰阶响应时间大于黑白响应时间,因此灰阶响应时间能更好地表征屏幕的响应速度。
  • 屏幕尺寸:屏幕对角线长度,用于描述屏幕大小。

    • 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指单位长度上的像素数量,表征屏幕显示画面的精细程度。在观测距离一定时,像素密度越高,屏幕显示画面的精细程度越高。

  • 色域: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色域是颜色的特定的子集,例如一个给定的色彩空间或是某个输出装置的呈色范围。[2]色域从人眼可识别的颜色范围(即可见光谱)中定义了更具体的颜色范围。彩色成像设备包括各种设备,例如照相机、扫描仪、显示器和打印机,但由于它们可以再现的颜色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建立了色域以使这些差异清晰可见,并协调一致以便在设备之间通用。[3]在这里色域主要指屏幕的呈色范围。

    • 常用色域标准有NTSC、sRGB、Adobe RGB和P3四种。
    • 其中NTSC(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即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于1954年发表的一套美国标准电视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并不适合PC领域,但仍在许多场合被使用。
    • 而sRGB是由Microsoft主导的标准,发布于1997年,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4]
    • Adobe RGB全称为Adobe RGB 1998,在 sRGB的基础上增加了CMYK 色域,相对于 sRGB 主要改善了青绿色的覆盖,被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4]
    • P3广义上包含了DCI-P3和Display P3,前者是影视行业标准,Display P3是Apple 在DCI-P3 基础上参考sRGB修订出的标准,与sRGB相比除蓝色外都有较大提升。[4]
    • 对于笔记本市场,常见屏幕色域有45%NTSC、72%NTSC和100%sRGB(100%Adobe RGB和100%P3比较少见)。虽然NTSC色域的覆盖面积比sRGB大,但现在几乎没有内容创作者以NTSC色域标准作为工作空间,因此多被用于和其它色彩空间进行比较。[4]
    • 下图为CIE XYZ色彩系统xy色度图。虚线包围的区域代表人类肉眼可见的颜色范围。对应于定义色域的sRGB,Adobe RGB和NTSC标准的范围显示为连接其RGB峰值坐标的三角形。屏幕的色域可以使用类似的三角形表示。屏幕无法显示其色域之外的颜色。[3]



CIE XYZ色彩系统

图片来源:EIZO monitor know-how: Understanding the Colour Gamut

  • 调光方式:分为DC调光和PWM调光。其中低频PWM调光容易使人眼产生疲劳,对健康有害。部分屏幕采用高亮度下DC调光和低亮度下PWM调光的混合调光方式。
  • 亮度:指发光亮度,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用于描述人眼观察面光源的亮度。

    • 单位nit尼特,1nit=1cd/m^2,即1尼特=1坎德拉/平方米。
    • 对于笔记本电脑,屏幕最大亮度低于200尼特将影响正常使用,在室外容易无法看清屏幕。
    • 发光强度是表示点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5]从辐射测量学的角度来看,发光强度等于以点光源为原点的单位立体角内的发光功率。单位cd坎德拉,1cd=1W/sr,即1坎德拉=1瓦特/球面度。[6]



图片来源:以眼睛的名义:一些光度学概念的解析_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 对比度:等于白色画面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画面下的亮度,越高越好。通常分为典型值和最大值,其中仅典型值具有参考价值。市面上大部分笔记本屏幕对比度在400:1到1000:1之间。

    • 某些厂商标注的超高动态对比度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所谓的动态对比度的黑色画面亮度是在显示器关闭背光的情况下测得的,所以才能取得超高的动态对比度结果。在实际使用中,只要输出画面中有一个像素不是黑色,都无法触发该效果。

  • 接口:主要有DP、HDMI、DVI和VGA四种。

    •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采用模拟信号。

      • VGA最高支持2K分辨率,现已基本淘汰。

    •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采用数字信号(有支持模拟信号的版本)。

      • 由于DVI也采用TMDS技术,在某些显卡上可通过DVI转接HDMI接口输出音频信号。

    •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基于TMDS(Time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技术,与DVI接口兼容。

      • HDMI支持同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号。
      • HDMI可选CEC(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消费者电子控制)功能,允许用户使用HDMI设备控制所有连接的设备(如通过HDMI电视控制连接的机顶盒或视频播放器)。
      • HDMI 1.4理论带宽为10.2Gbit/s(由于采用8bit/10bit编码方式,实际带宽为8.16Gbps),支持2560×1440@60Hz或3840×2160@24Hz/25Hz/30Hz或4096×2160@24Hz(24bpp)。
      • HDMI 2.0理论带宽为18.0Gbps(实际带宽为14.4Gbps),支持4K@60Hz或2K@120Hz(24bpp)。
      • HDMI规定了ABCD四种物理接口,其中A Type为标准HDMI接口,B Type没有实际产品,C Type又名Mini HDMI,D Type又名Micro HDMI,C和D Type常用于便携设备。

    • DP(DisplayPort)采用数据包传输方式,与DVI和HDMI完全不同。

      • DP 1.2理论带宽为21.6Gbps(实际带宽为17.28Gbps),支持4096×2160@60Hz或2K@120Hz(24bpp)。
      • DP 1.4理论带宽为32.4Gbps(实际带宽为25.92Gbps),支持4K@144Hz(24bpp)。
      • DP 2.0理论带宽为80Gbps(实际带宽为77.4Gbps),支持16K@60Hz(30bpp YCbCr 4:2:4 HDR (with DSC)(DSC: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显示流压缩)或10K@60Hz(30bpp YCbCr 4:2:4 HDR (no compression))。[7]
      • DP分为标准DP和Mini DP两种物理接口,其中后者与Thunderbolt 1和2物理兼容。

    • USB Type-C接口可选DP Alt Mode从而实现对视频输出的支持。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xhy666666 | 未知
适合大学生的显示器分两种,一种是外接笔记本作扩展大屏用,另一种就是给自己组装的台式机用。
前者情况较少,但是需要显示器一般需要配套DP接口或更高端的Type-C(苹果的话需要lighting接口)接口来连接笔记本电脑。
后者的话,就是我们常见的显示器,大学生么就是拿来打游戏的,所以用途基本就是游戏为主。
机器猫就来总结推荐一些,双11值得大家购买的优秀显示器。
游戏显示器

首先我们要明白,游戏显示器最关键的参数是什么?对,是刷新率,而且几乎是一票否决的权重。
任何一款刷新率达不到144hz以上的显示器,都不能称之为是合格的游戏显示器。
除开刷新率以外,响应时间,分辨率,面板材质,色域覆盖值,可视角度(排名重要性分先后)等参数也是我们该着重考虑的。这里着重提一个要点,24寸以下显示器选择1080P分辨率可以,单27寸及以上最低也要2K分辨率了,否则像素颗粒会很明显,说人话就是画面不精致。
下面就说说具体可以推荐入手的型号,
No.0 千元新贵,小米24.5寸FAST IPS显示器
11.07更新,评测已经做完了,强烈推荐这款产品,性价比秒杀下面的AOC 24G2,
特别是色彩方面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首发价如果你能999买到,无脑抢就是了,就算自己不用甩手挂咸鱼加价都能出
后面优惠价是1299元,有时候还有-100优惠券,价格也是很香。
霸气机器猫:聊一款具有统治力性价比的显示器——小米24.5寸快速电竞显示器No.1 24寸的 AOC 24G2
这是一款都被推荐吐了的显示器,但还是要推荐,为什么?
因为千元价位,真的就没有别的很能打的显示器了。
平时售价1149-1199,双11大胆预测售价:999-1049元
优点:采用国产熊猫出品的IPS面板,综合素质不错,144hz刷新率配合1ms(MPRT别当真,实际大约4MS)的响应时间,玩电竞打游戏游刃有余,再加上价格低,很好很棒。
缺点:品控一般,建议JD购买,玩意坏点多了还可以申请换货。
No.2 小米电竞显示器(从这里开始往下都是27寸的显示器)
平时售价1999-2199,双11大胆预测售价:1799元-100券
优点:165hz刷新率好评,击穿地板价的售价,综合显示素质也还是不错的,游戏显示器该有的功能也基本都具备了。做工也很精致,而且小米大品牌承诺的三年质保也足够你放心使用。
缺点:它的面板素质很一般,屏幕背光非原厂,是小米找代工厂自己加的,导致屏幕的品控不是很给力,个体之间显示效果差距有点大;
这台显示器,你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如果是囊中羞涩,那么在价格合适的时候(今年双11就是价格很好的时候了),现在这个价格已经可以无脑考虑入手了,买买买就是了。
No.3微星PAG272QR
平时售价1999-2299,双11大胆预测售价:1799元
优点:在这个价位的一线电竞品牌显示器,可以说是绝杀了。配置很高,友达2.B面板,2K分辨率,165HZ高刷新,130%以上的SRGB色域,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至少比小米那个要好。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值得购买。特别双11已经明确了有史低价格1799,买了肯定血赚,有需要的小伙伴们记得去蹲。
缺点:支架一般,容易招人黑。
No.4 2000元以上首推Nano IPS显示器
只推荐两款,第一个就是LG 27GL850-B和LG 27GL830-B 两兄弟型号
是的,我再次给大家安利,Nano IPS ——LG的原厂信仰。
27GL830=性价比,850≠性价比,但都值得购买。
这两款平时售价都在2599-3199之间,双11价格肯定低于2499甚至2399


这两款显示器的面板和驱动板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显示效果也是一模一样的,区别就在于背后USB口的数量被阉割,拓展性差一些。
优点:新一代原厂Nano IPS面板,颜色方面表现吊打前一代所有小金刚。新面板的优点就不多说了,看机器猫的评测更清楚。DP接口是1.4的,可以同时开启144HZ+2k+10bit 色彩,而DP1.2则没有足够打的带宽同时开启这些,这点需要特别注意。同时出厂自带校色,避免了广色域带来的过饱和问题,综合性能可以说是Nano IPS阵营里的翘楚。
霸气机器猫:聊一款性价比超高的Nano ips电竞小金刚显示器——LG 27GL830缺点:支架有点垃圾,不能水平旋转。
第二个就是 戴尔S2721DGF
平时售价都在2999-3199之间,双11价格如果低于2699那就可以无脑上了。


优点:Dell出品,那品质和售后就根本无需担心了。然后配置参数也很高,165Hz刷新率在Nano IPS阵营里是第一档;出厂调校很好,色彩通透,到手即用;通过了HDR400的认证;DP接口版本是1.4的,和LG的27GL850/830是同一水平线,即带宽可以支持同时开启2K,165Hz,10bit色深。
缺点:支架长得很丑,后面的背光线条更丑,到手可能需要调试一下会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稍微有点学习成本,其他缺点因为刚上市还不好说。
其他备选项(就是口袋里钱不多的大学生又想体验稍微好一点的显示器可以选择的)

No,1 红米1A显示器
平时售价都在599,双11价格铁定有499的开车价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05259007682985984">24寸,1080P, IPS硬屏,外观好看,大品牌做信用背书和3年完整的售后质保。
你肯定不用去想这台显示器性能有多么出色,“能用!”就是对它最高的评价。
这种价位的显示器不用怀疑一定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相对于它的优点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况且这价位别的品牌显示器缺点更多。在500元价位,恕我直言,别的品牌显示器没一个能打的。
No.2 易美逊G249G
千元价位内最便宜的电竞小小金刚了
易美逊和AOC是同宗同源的亲兄弟,都是冠捷集团旗下子品牌。生产线都是相同的,贴牌不同而已。
性能接近于AOC 24G2,但价格会更便宜。适合口袋米确实少但很想体验游戏显示器的用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091791186 | 来自北京
关于显示器的详细参数讲解、避坑指南,可以查看我知乎专题收录的六千多赞精品文章:匡博士:显示器选购中有哪些坑?具体有哪些显示器推荐?
在这里拉出来一些千元左右及以下的高性价比显示器,都是良心推荐,非常适合大学生考虑:
红米 23.8 英寸,599 元

23.8 英寸的 IPS 屏,7.3 mm 纤薄机身,窄边框,设计简约、颜值高,支持 HDMI 和 VGA 接口,3 年质保。另外,有小米这家大公司作背书,比其它杂牌要靠谱!横向上来看,定价 599 元还是挺良心公道的,偶尔大型活动降价只要 499 元(如今年 618),那就是真香了,不过那时候很容易被抢空!最近看它竟然涨价到 699 元了,嗯…罕见的理财产品了!详细评价:如何评价红米发布的 23.8 英寸 Redmi 显示器 1A?
色深 8bit,分辨率 1920×1080,点距 0.275mm,屏幕比例 16:9


AOC 22.5 英寸,649 元

LG 原厂 IPS 面板,黄金屏幕比例 16:10,比 16:9 呈现更宽广的视觉范围,减少页面上下翻动的频率,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同时具有 TUV 低蓝光认证,支柱带理线孔设计,点距也相对 23.8 英寸 16:9 的更小一丢丢。由于 16:10 比 16:9 面板切割利用率低(成本高),如今 16:10 的显示器非常之稀少!而 AOC 这一款可能是 16:10 显示器里性价比和销量最高的一款。
色深 8bit,色域 72%NTSC,分辨率 1920×1200,点距 0.254×0.248mm,比例 16:10


惠普 23.8 英寸,699 元

6mm 纤薄机身,做工好,颜值高,同时具有 TUV 低蓝光认证和出厂色彩校准,接口支持 HDMI 和 VGA,价格从刚上市时候的 829 元降价到如今的 699 元,非常实惠了!惠普算是个靠谱的主流大牌、老牌,近年出了较多值得购买的高性价比显示器。预算紧张的话,链接里也有类似的 21.5 英寸,价格 599 元!
色深 8bit,色域 72%NTSC,分辨率 1920×1080,点距 0.275mm,屏幕比例 16:9


惠普 23.8 英寸,699 元

AOC(I2490VXH/BS )的参数与惠普的一样,但 AOC 的价格是 749 元,且没有 TUV 低蓝光认证和出厂校色,同时颜值上也差一些!小米也有一款类似参数的 699 元的显示器,但它没有出厂校色且接口单一,详细横向对比评价:如何评价小米发布的 699 元 23.8 英寸显示器?是否值得购买?
惠普 23.8 英寸 2K,1099 元

2K 高分辨率,色域覆盖整个 sRGB,同时有出厂校色,色彩表现好,另外具有 TUV 低蓝光认证和旋转升降支架,接口支持 HDMI 和 VGA,主流老牌惠普,1099 元的价格非常划算!类似的 AOC 价格也要 1099 元啊(Q2490PXQ,250nit,72%NTSC,无 TUV 认证,无出厂校色)!详细测评:惠普 23.8 英寸 2K 显示器 24MQ 测评
色深 8bit,色域 99%sRGB,分辨率 2560×1440,点距 0.206mm,屏幕比例 16:9

戴尔有一款相同参数的 23.8 英寸 2K,价格 1399 元,色域覆盖整个 sRGB,无出厂校色,具有 TUV 低蓝光认证和无频闪认证,3 个 HDMI 1.4,1 个 DP 1.2 接口,旋转升降支架。总体而言,上面惠普的性价比更高一点,戴尔的接口、售后更好一点(三年上门换新)。
色深 8bit,色域 99%sRGB,分辨率 2560×1440,点距 0.206mm,屏幕比例 16:9

大牌 HKC 有一款支架不可升降旋转的,出厂校色,外观颜值也不错,平常价格 849 元,偶尔活动降价只需 799 元,该款 2K 的价格几乎无敌,适合预算紧张的朋友。当然,运气不好可能会碰到坏点、漏光等品控问题,不过东哥自营退换还是方便的。
色深 8bit,色域 72%NTSC,色准 ΔE<2,分辨率 2560×1440,点距 0.206mm,比例 16:9


惠普 27 英寸 2K,1399 元

色域覆盖整个 sRGB,同时有出厂校色,色彩表现好,另外具有 TUV 低蓝光认证和升降旋转支架,主流老牌惠普,27 英寸的 2K,价格也就 1399 元,非常良心了!AOC、飞利浦也有很多相近价格的各种型号 27 英寸 2K 显示器,但个人觉得基本都没惠普这一款好(单凭那 NTSC 色域或大于 100%sRGB 的色域就让人心生厌倦,同时很多都没有出厂校色和 TUV 认证)。这款显示器与 24MQ 是一样的,只是尺寸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参考测评:惠普 23.8 英寸 2K 显示器 24MQ 测评
色深 8bit,色域 99%sRGB,分辨率 2560×1440,点距 0.233mm,屏幕比例 16:9

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话,可以看看下面 HKC 这一款支架不可升降旋转的,出厂校色,外观颜值也不错,平常价格 1099 元,偶尔活动降价只需 999 元,该款应该是最便宜的大厂 27 英寸 2K 了!当然,运气不好有可能品控翻车,不过东哥自营退换还是方便的。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02400766905810944">
色深 8bit,色域 72%NTSC,色准 ΔE<2,分辨率 2560×1440,点距 0.233mm,比例 16:9


我是 @匡博士 :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士,数码、摄影、户外爱好者。
良心推荐,感谢点赞、关注!
相关高质量内容推荐:
显示器选购中有哪些坑?2020 有哪些显示器推荐?(知乎专题收录)
专业设计显示器避坑指南与详细推荐 2020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外接显示器?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带鱼屏显示器?
2020 年有什么 4K 显示器推荐?
智慧调光并不智慧——护眼显示器浅析
戴尔 27 英寸 4K 显示器 U2720QM 开箱、使用体验及横向对比
如何评价小米旗下首款曲面显示器?
如何评价小米发布的 27 英寸电竞显示器?
如何评价小米发布的 24.5 英寸快速液晶显示器?
如何评价小米发布的 699 元 23.8 英寸显示器?
如何评价红米发布的 23.8 英寸 Redmi 显示器 1A?
500 元左右的显示器可以推荐一下吗?(399-699 元)
如何优雅地解决笔记本电脑外接显示器后的桌面摆放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kloooop | 来自浙江
前两年双11的回答具有时效性,建议打开这篇文章了解最新显示器推荐
星星伴地球:2022电脑显示器推荐 双十一更新 哪些品牌值入手2K 4K 165Hz IPS TN VA面板选购
显示器作为电脑外设装备,显示出的画面能给到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对于大学生怎么买到合适自己的显示器。
1、价格500-1500元的价位
学生预算有限,千元左右大多数学生能承受的范围,作为学生除非专业需求买设计使用,不然游戏和日常电影使用没必要买太贵的。
2、使用需求
作为出大学不久的社畜来说,男生买的话基本就是打游戏,次看电影、比赛。而女生基本用笔记的屏幕就够用。
对于需要学PS、视频剪辑等渲染使用的则需要看中显示器的色域、色深、色准问题。
下面就对显示器的挑选简单讲下,感兴趣可以收藏观看哦!
一、显示器面板

面板作为我们挑选的第一步,分为IPS、TN、VA
IPS:优点可视度广,色彩画面强。缺点存在漏光现象
VA:我们所见的曲面屏幕都是VA面板,可视度广,黑色画面纯粹,锐利清晰。缺点在响应时间上略慢(特别是低端的显示器),如果是日常办公,影音使用,轻度游戏适合入手
TN:电子竞技面板,有着极快的响应时间。缺点是色差画面差,可视角度小。


不是电竞专业就不要选择选择TN面板,选择IPS面板是最省心的。
二、刷新率/分辨率

分辨率分为1080P、2K、4K


越高的分辨率给到我们更清晰、细腻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依然会存在不少显示器写着准2K、4K的显示器,这些分辨率因为没达到2K的标准,只能说是1080P+。
同时需要注意屏幕的尺寸,并不是说越大就越好,合适最重要,像游戏玩家使用24-27英寸的屏幕就够用了,太大反而会因为眼睛看不过来都丢失细节,像网吧的32寸很多人都不会全屏玩游戏的原因,而日常需要办公对窗口、分屏操作,或者电影观看使用大屏幕反而舒服。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自己桌面与显示器的距离购买,显示器越近眼球的聚焦点就越少。


刷新率 主要分为60Hz、144Hz、165Hz
刷新率越大,画面就越流畅,更稳定,让人有丝滑般的感觉。对于游戏用户是必须考虑的,像FPS吃鸡类游戏中144Hz更能看到的画面更连贯,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使用过144Hz回到60Hz能感觉卡顿,但这也是因人而异了。而165Hz和144Hz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人眼不会感觉到差别。
日常使用要不要购买高刷新率呢,这个我觉得预算够肯定选啊,现在的144Hz已经烂大街,千元显示器144Hz显示器不在少数,而且手机都上高刷新率了。


不管刷新率还是分辨率你都要注意的是你电脑的显卡性能
2K和4K以及144Hz都会给到显卡不同的压力


另外不同的游戏也同样存在着对显卡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怎么知道玩游戏能不能上144Hz呢
1、显卡对这款游戏输出达到144FPS
2、游戏本身支持144FPS
3、显卡支持144Hz
三者缺一不可,所以不要以为买了144Hz显示器游戏就一定能用上。
三、色域/色深

这块主要是针对色彩需求的用户,普通用户选择接近100%sRGB色域覆盖就行。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显示器标准这121%sRGB广色域,指的是色域容积,两者是不同的,不能混淆,想了解更详细可以打开这个链接。

色域/色深/色准

四、品牌



今年618显示器推荐可以打开这篇回答了解,喜欢记得点个赞!
2021 年 618 有哪些显示器值得入手?<hr/>下面就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显示器
一、价格500-1000元价位推荐
Redmi显示器 1A
小米显示器 23.8英寸1A
在低端显示器中小米和红米分别出了一款1A 显示器,两者都是IPS面板,1080P分辨率,23.8英寸,低蓝光DC背光不闪屏。
不同的是小米的底座更结实,整体外观更好看。在刷新率方面小米最高75Hz,缺点就是只有一个HDMI结构,相对红米多了一个VGA,不过VGA接口基本只有老式电脑在使用了。两者从参数来看相差不多,价格相差一百,双十一活动应该会降低不少,低端显示器非常值得选购。


惠普(HP)24MH
三边窄边框,23.8英寸1080P分辨率,75Hz刷新率;99%sRGB色域覆盖,硬件滤蓝光,屏幕不偏黄,8bit色深,支持Free-Sync防撕裂;价格接近1K,支架只支持调整角度,而且不支持挂壁。推荐对护眼有要求的用户。


利浦猛腾 242M8
飞利浦显示器,最低售价999 。面板使用的是熊猫面板,拥有144Hz的高刷新率,响应时间为1ms(MPRT),广色域125%sRGB容积,色域覆盖达到了99%sRGB,色彩丰富,色深8bit(6bits+Hi FRC),支持Free Sync技术,DC调光,不闪屏更护眼。
接口齐全:DP、HDMI、VGA、3.5音频输出。

微星G241
日常售价949,24英寸IPS ,1080P+144Hz刷新率,响应时间广色域115%sRGB容积,支持Free Sync技术,带游戏模式,准心功能。响应时间1ms(MPRT)

雷神F23H144F
售价999,23英寸屏幕,拥有144Hz的刷新率,1ms(MPRT)的响应时间,色域99%sRGB,支持ADaptive-Sync(就是AMD的Free-sync,N卡也兼容的意思),低蓝光不闪屏。
二、价格1000-1500元价位推荐

小米快速液晶显示器
售价1399 。面板使用的是友达Fast IPS 自制背光,当然了价格在这里呢,24.5英寸,1080P分辨率;比较好的是拥有100sRG覆盖高色域,165Hz高刷新率+2ms GTG,比普通的面板要更强,以及支架工艺是非常优秀。支持Adaptice-Sync、HDR400技术,同门支架可旋转升降,3年质保。

AOC 24G2
AOC 显示器,价格1149。同样使用的是熊猫的面板,不带背光模组,对于不是原厂背光的面板来说降低了厂商的成本,但也比较考验厂商的自研发设计。
24英寸、1080P、144Hz、响应时间1ms(MPRT
接口:HDMI、DP、VGA;广色域126%sRGB,色准ΔE<2,色深8bit,同样是DC背光技术,支持FreeSync技术,支架支持旋转升降。

华硕TUF Gaming VG249Q
华硕显示器,售价1199 。23.8英寸屏幕,144Hz刷新率,响应时间为1ms MPRT;色域覆盖达到97.2%sRGB,支持FreeSync技术,3年保质期。
支架可升降旋转,有HDMI、DP、VGA以及耳机接口,内置音箱另外更好些的可以选择VG2590Q型号,使用的是友达1..6面板,面板素质更好,尺寸也去到了24.5英寸,支持ADAPTIVE-Sync技术(A/N卡兼容,N卡需要10系以上)


VA面板推荐,低端的VA面板因为响应时间略慢的问题,不建议经常玩FPS游戏用户选择,但是VA因为曲面的原因,对于喜欢看电影视频来说却非常舒服。

三星C24F390FHC
三星显示器,售价799。23.5英寸屏幕,曲率1800R,曲率越小,屏幕越弯曲,主流的曲率为1800R和1500R,大屏幕来说曲率越低越好。
1080P分辨率,色域(NTSC) 72%,色深8bit,响应时间4ms,支持Free-Sync技术,TUV低蓝光认证,DC背光不闪屏,拥有VGA、HDMI、耳机接口,支持挂壁,

HKC G271Q
惠科显示器,售价1549 。使用了三星VA面板,2K的分辨率,支持144Hz高刷新率,响应时间为1ms(MPRT),面板色域达到100%sRGB、83%AdobeRGB,色准ΔE<3,色准8bit。

DC背光不闪屏,接口齐全:DP、HDMI、DVI,支架支持升降旋转。

设计、渲染显示器推荐


戴尔 U2419HS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43964725163540480">戴尔U系列一直有很好的口碑,色彩好,1080P分辨率,23.8英寸屏幕。
99%sRGB色域覆盖,色准ΔE<2,色深8bit,TUV低蓝光认证,支架支持旋转升降。
接口丰富:HDMI、DP、音频、USB接口*4,其中一个USB上行插口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连接电脑,然后当需要手机数据或者USB需要连接主机传输数据可以直接连接显示器上的USB就行,对于有些主机的USB接口在后面的来说会更方便

暂时推荐到这里、另外双十一活动力度不小,有更高的预算可以打开这个回答了解1500元以上的显示器选购
2020 年双十一有哪些显示器值得买?<hr/>我是 @星星伴地球,毕业后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略懂显示器、笔记本数码产品!
笔记本:笔记本选购指南|3500~5000元笔记本|5000-6000元笔记本|6000-7000元笔记本|7000~1W元笔记本

显示器:显示选购指南

硬件干货:笔记本显卡【附显卡天梯图】|笔记本CPU【附CPU天梯图】|【笔记本到货验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ackwelch | 未知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宽泛,大学生显示器也分学习用,学习+打游戏用,也得考虑预算吧?可以参考下我之前的文章:
KC熊朗布:2020显示器选购终极指北(双11终极版 一万五千字)27英寸 QHD(2560X1440) IPS 高刷游戏显示器:
KC熊朗布:在售 27 QHD(2560X1440) IPS 高刷游戏显示器汇总(2020双11更新)1.显示器基础参数

本部分会从面板类型、基础参数、接口、功能以及主流显示器品牌五大类型进行介绍,针对单个产品的长篇评测建议大家参考 RTINGS 和 TFT CENTRAL 的测试,他们的测试数据客观并且非常详尽,对于高端显示器选购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1.1面板类型

在提到面板类型的时候,TN、IPS、aSi、LTPS 这些词经常被混用,甚至某些行业内不太懂技术的人士还会混淆这些词,这里我们从分类方法开始简单介绍下这些专有名词。
首先从液晶(Liquid Crystal)材料开始,常见的液晶面板分为三大类: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以及 IPS(In Plane Switch)平面旋转。

  • TN 屏可视角度、对比度以及均一性都比较差,除了游戏向的中高端 TN 以外,一般是不建议购买 TN 屏幕显示器的。而对于 FPS 等车枪球玩家来说,TN 超低的响应时间依然是 IPS 和 VA 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 由于 IPS 平面旋转的特性,在 OLED 普及前基本称霸了整个手机市场,可视角度良好并且均一性表现不错,对于日常办公等应用来说非常合适。不过 IPS 的结构导致其漏光表现较差,曲面 IPS 的技术难度大效果相对也比较一般。
  • VA 的优势在于黑态非常黑,具有不错的对比并基本没有漏光问题,目前主流曲面显示器也基本清一色为 VA 产品。不过 VA 的整体均一性相对较差(也与高对比度相关),响应时间方面也比 IPS 产品略差一些。高端 VA 游戏显示器虽然会配备 OD(过驱动)技术来降低响应时间,但很多时候为了参数好看调节过冲明显,有时候反而带来了很多过冲鬼影的问题。
TN 面板透光(on)和不透光(off)状态的图,TN面板在不加电压时液晶分子成扭曲状,这时间光可以通过液晶盒从面板中射出显示亮态。当液晶面板两侧加电压时,液晶分子排列被打乱取向变为接近垂直,此时光无法透过液晶面板显示黑色(图片来自 wikipedia)


VA 通过不同的垂直取向角度来实现黑/白切换,优点是对比度高(常见TN为600~800:1, IPS为1000~1500:1,VA一般可以做到3000~4000:1),面板的黑态也比较黑并且不容易发生漏光,容易实现曲面屏(基本无漏光问题)。缺点是过高对比度导致显示均一度差,整体响应时间也比较慢,大视角偏色(新的多 domain VA 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目前IPS为主流的情况下占比越来越少(电视部分占比较多,手机已经基本没有VA了),不同厂家的VA会有自己的名称和改进,比如三星的 PVA,S-PVA,友达的 AMVA,AMVA2 等。


IPS(平面转换)和 FFS(边缘场转换)其实是同一类技术,一般都统一称作 IPS,利用液晶分子在平面内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控制亮暗,优点是可视角度好偏色小(同样是利用多 domain 技术)。缺点是对应力较为敏感,容易遇到漏光问题,因此做曲面屏产品需要特殊的设计。


为了方面理解将三种液晶面本和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整理成一个汇总的表格,不过由于良率和寿命的问题,目前民用市场基本上是没有 OLED 显示器可选的。个人觉得目前技术条件下 IPS 是最佳选择,像苹果和戴尔公司的笔记本/显示器产品几乎全都选择了 IPS,VA 技术虽然利用曲面在中低端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但是随着最主要的供应商三星显示器逐步停产液晶面板,未来的 VA 技术发展看起来是没有超越 IPS 的机会(IPS-VA 混合液晶模式虽然可能有一些提升,但还未量产就已被 OLED/Mini-LED/Micro LED/QDLED 等技术降维打击了)。


除了 TN、IPS、VA 以外,我们常见的另外一类分类方法是使用 TFT(薄膜晶体管)的材料进行分类,aSi(非晶硅)目前一般应用于普通分辨率和刷新率的面板,优点在于工艺简单成熟成本相对较低。而 LTPS 由于工艺复杂良率较低,一般只作为手机面板应用,近几年由于产能和良率的提升目前开始切入笔记本。IGZO 氧化铟镓锌面板性能、工艺复杂度和成本都处于 aSi 和 LTPS 之间,目前很多高端平板/笔记本/显示器都开始大量采用。
可以简单的认为 LTPS>=Oxide>aSi,不过对于产品选购来说一般不太需要在意晶体管材质。


1.2基础参数

分辨率
参数部分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分辨率,比如 4K/UHD(3840X2160)、QHD(2560X1440)、FHD(1920X1080)等,分辨率指的是显示器的长边方向的像素数 X 短边方向的像素数。比如 3840X2160 即这块屏幕长边(水平方向)像素数为3840(包含 R/G/B 三种子像素)个,短边(垂直方向)像素数为2160个,相同显示面积像素数越多画面就越细腻。


PPI
如何在不同尺寸间量化屏幕的细腻度呢?这时候就要提到一个新的名词——PPI(Pixel Per Inch),即单位面积像素数量。PPI 的计算公式也很简单,PPI=SQRT(水平像素数^2+垂直像素数^2)/屏幕尺寸,PPI 越高屏幕显示效果就越细腻(这里不考虑 OLED 子像素结构的影响)。
▼PPI 163(上) VS PPI 102.5(下) ,163PPI 明显比105 PPI 更细腻


分辨率和 PPI 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从画面显示细腻程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很多推荐文章会说无脑上 4K(甚至某些外行说至少要 4K 以上分辨率),我个人认为选择的判据还是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比如桌面的尺寸、人眼与显示器的距离,显卡以及日常用途(办公、游戏等)。比如同样尺寸的 4K 60Hz 显示器、QHD 165Hz 显示器、QHD 60Hz 显示器,预算充足并且显卡支持 4K 的办公用户 27 4K 60Hz 当然是个好选择,而游戏玩家则应该优先考虑 QHD 165Hz 高刷新率,老电脑/显卡(比如只支持 4K 30Hz 的 HDMI 1.4)则只适合选择 QHD 60Hz。
长宽比
尺寸方面除非预算特别不足,不建议考虑23.8英寸以下的显示器,桌面深度在30~40cm 用户选择23.8/25/27英寸单显示器,桌面在40cm 及以上用户考虑27~32英寸单显示器或者宽屏(29~43)/双屏方案。在分辨率上23.8寸显示器推荐 FHD(1920X1080)起步,27英寸及以上 QHD(2560X1440)起步,宽屏显示器一般建议 29 英寸垂直方向像素1080起步,34英寸及以上选择1440及以上垂直方向像素的产品。

  • 使用距离30~40cm:23.8(FHD),25(FHD/QHD),27(QHD)
  • 使用距离40cm 及以上27(QHD,UHD),32(QHD,UHD)
▼主流显示器尺寸,分辨率,PPI数据


长宽比是指显示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像素数的比值,目前显示器领域最常见的长宽比为16:9,比如主流的FHD (1920X1080),QHD (2560X1440),UHD (3840X2160)都是16:9。其他常见的长宽比还有16:10(1920X1200),3:2(3000X2000),21:9(3840X1600)等。什么样的长宽比更好呢?
虽然坊间存在 16:10、3:2和21:9鄙视普通16:9长宽比的鄙视链,但是稍微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个比16:9长一个比16:9宽,只要不一样就觉得自己更高级?从实际使用来来说,更大的有效显示面积比纠结长宽比长一点还是宽一点更加重要,更何况选购一块支持90度旋转的显示器瞬间就会得到远比16:10、3:2更长的9:16不是吗?
▼主流宽屏显示器尺寸,分辨率,PPI数据


FPS 与 Frame Rate
FPS 与显示器刷新率是最容易被搞混的两个词,FPS(Frames per second)是游戏帧率,指的是显卡每秒可以渲染出的画面数。而刷新率(Frame Rate)指出的是显示器每秒最大显示的画面数量,一般意义上来说 FPS 要略高于显示器刷新率才能充分发挥显示器的性能,而当 FPS 低于显示器刷新率时显卡会将画面重复发送来匹配显示器的刷新率。主流的办公显示器刷新率为 60Hz/75Hz,即1秒可以显示60/75帧画面。目前电竞显示器刷新率已经提高到了 144Hz~165Hz 左右,每秒可以显示的画面相比 60Hz 要多出一倍多。不过由于人眼的视觉限制,相比 144Hz/165Hz 更高的刷新率带来的体验提升不大(类似边际效应),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 144Hz 已经足够了。
▼不同 FPS 示意图


亮度
亮度的单位为 nit(尼特) 或 cd/m^2, 1nit=1cd/m^2,数值越大代表显示器越亮,亮度是在选购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参数。一般入门级显示器的亮度都在200~300nit,如果你使用显示器的环境靠近窗户,那么亮度更高的显示器有助于对抗窗口入射光造成的反射(雾面屏也更适合这个场景)。
由于高亮度一般需要更高亮度的背光(一般意味着更多的 LED 灯珠),因此亮度高的显示器成本一般会更高一些,如果你需要 HDR 那么最大亮度更高也更有利于 HDR 内容的展现,后面的部分我们会介绍 DisplayHDR 对亮度方面的规定。
▼典型亮度 350nit


▼典型亮度 250nit


对比度
一般意义上对比度指(CR)的是最亮态与最暗态的比值,一般 TN 屏的对比度在600:1~800:1之间,IPS 屏幕的对比度在1000:1~1500:1左右,而 VA 的对比度一般在3000:1~4000:1之间。
在对比度方面厂商最喜欢使用的一个名词叫做动态对比度,这个值的计算是以背光最亮时的最高灰阶亮度除以背光最暗时最低灰阶的亮度,参数上很容易看到几十万比一,但是这种对比度毫无意义(因为一帧内并不能达到这样的对比度)。
可视角角度
指 CR>特定值(一般为10:1)时最大的视角,常见的 TN 屏一般在90度(水平)60度(垂直),IPS 和 VA 一般可视角度都在178度左右。
曲面
常见于 VA 显示器,一般以曲率 XXXXR 来表示显示器的弯曲度,R 值越小真实弯曲度越大。由于 IPS 的漏光特性不大好只有少量的 IPS 曲面屏产品,不过整体价格会比较高,个人认为曲面屏显示器的实际效果一般。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由于液晶显示器是靠电压驱动液晶分子旋转/扭曲来控制亮度变化的,液晶分子的物理旋转是需要时间的,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个新的名词——响应时间。响应时间用来表征液晶分子从一个亮度切换到另外一个亮度所需要的时间,常见的响应时间分为两种:

  • 白→黑,这个响应时间代表的是液晶分子从最亮切换到最暗所需的时间
  • 灰阶响应时间(G to G),由于实际应用中灰阶间切换时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差比较小,实际相邻灰阶响应时间会更大,灰阶响应时间是计算液晶分子在不同灰阶间切换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相比黑白响应时间更有意义(更代表了屏幕的实际表现)
建议大家以灰阶响应时间为准,这个数值在非过驱动(OD)条件下越小越好。此外还会有一种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运动图像响应时间,这个响应时间的定义会更复杂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MPRT 是依靠闪烁背光来获取更小的响应时间的,参数显得很好看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越小越好(在无过驱动/合适的过驱动条件下,过度的过驱动会导致鬼影)


色深、色域与 ΔE
色深指的是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精度,比如 8Bit 表示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为256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256X256X256=1670万色。而 10bit 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1024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1024X1024X1024=10.7亿色。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过度就会越平顺,不过受限于成本目前 8bit 还是主流,随着 HDR 等技术的流行相信 10bit 会从专业显示器逐渐下放到更多普通显示器上。
FRC(帧率控制) 是一种从时间和空间上提升色深的技术,它可以把 6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8bit 显示效果,同理也可以把 8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10bit 显示效果。在真实显示效果上,原生色深当然会较 FRC 效果要好,不过成本上也会更高一些,所以在市场上除非专业显示器很少有真 10bit 的显示器。

  • 效果上:原生 10bit > 抖动 10bit(8bit+FRC)>原生 8bit > 抖动 8bit(6bit+FRC)
▼6Bit 和 8Bit 对比


很多人可能会把色域和色深弄混,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说色深表示了所能显示色彩的精度,那么色域则表示了显示器所能显示颜色的范围。目前常见的色域为 sRGB,AdobeRGB 和 DCI-P3(Display P3)。其中 sRGB 为目前主流 PC 行业使用的色域标准,未来由于 HDR 的引入逐步会向 DCI-P3 以及 BT.2020 过度,而 AdobeRGB 主要面向专业排版印刷类的用户.。普通用户如果对色域没有概念一般选择 sRGB 色域的产品即可,影音发烧友可以考虑选择覆盖了 DCI-P3 色域的显示器为 HDR 资源提供更好的效果,专业用户根据自己实际应用选择即可。

  • 普通用户→sRGB
  • 专业用户→根据需要选取


更广的色域一般表现为色彩更加的鲜艳,比如 Display P3 色域所能显示的颜色范围就比 sRGB 要大上不少。不过在选择色域的时候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接近100%覆盖目标色域最好,有些显示器会标称125%的 sRGB 色域容积,这种色域比标准 sRGB 大必然带来比较多的色偏,而又无法覆盖完整的 DCI-P3 色域,在真实应用中有非常多的问题。
▼苹果在 WWDC 中给出的 sRGB 色域与 DisplayP3 色域效果对比图(左为 sRGB 右为 Display P3)


ΔE 是指感知到的色彩差异,由于色度学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提升,关于 ΔE 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其实也不断在更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介绍 ΔE 是如何计算的了。只简单介绍下判断准则,一般认为 △E<1 的色差人眼是无法区分的,而 1<△E<3 之间的色差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一定程度上区分出来,而 3<△E 的色差则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 △E<1,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人眼基本无法区别(极其优秀)
  • 1<△E<3,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人眼很难区别(优秀)
  • 3<△E<6,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分辨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般)
  • 6<△E,人眼可以明显的分辨测量颜色与标准颜色
一般在使用 CalMan 之类的软件测试屏幕的 △E 时会给出平均 △E 和最大 △E,最大 △E 是指测试画面中测量出的最大 △E 值,而平均 △E 是指所有画面测量的 △E 的平均值。
1.3接口

目前显示器主要使用的是 HDMI、DP、USB-C(Type-C) 以及 VGA 接口,其中 VGA 由于年代古老基本已经在淘汰的边缘,不再推荐使用。
DisplayPort(DP)是 VESA 主导的 PC 行业的接口,得到了包括 Intel、AMD、苹果、戴尔等 PC 大厂的支持,主要应用领域为台式 PC 和笔记本电脑等,目前最新版本为 DP2.0。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则是以电视为主的消费电子制造商主推的接口,主要应用在电视、多媒体播放器等平台,目前最新版本为 HDMI2.1。
USB-C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是接口的形态,目前则分为全功能 USB-C(支持 DP Alt Mode) 和雷电3/4两大类,后续的 DP2.0 接口也只基于 USB-C 形态。无论是全功能 USB-C、雷电都可以支持传输视频时同时频和供电,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利用 USB-C 同时完成供电、视频传输以及 USB 扩展是非常方便的。
HDMI 则主要是适配游戏主机、电视盒子以及部分低端笔记本电脑,目前标准中没有供电的能力。不过现阶段 DP2.0 还无实际产品面市,HDMI2.1 已经有部分产品上市,短时间内可能会遇到 HDMI 规格超前 DP 的状况,但是后续随着 DP2.0 的铺开 PC 领域依旧是 DP(USB-C)的天下。


在速率和分辨率上有几点需要注意:

  • VGA 一般最大仅支持 FHD 分辨率,并且模拟信号有一定的画质损失
  • 很多笔电(尤其是 Intel GPU)的 HDMI 为1.4版本,只能支持到 UHD 30Hz,选购 4K 显示器前一定要注意自己设备的 HDMI 接口版本
  • 现阶段 DP 接口大部分为1.2/1.4版本,兼容性较好
  • USB-C 接口分为全功能 USB-C 和雷电3两种,全功能 USB-C 在传输视频时不建议同步使用 USB 扩展等功能,否则带宽不足无法支持高分辨率显示器,雷电3/雷电4则无此问题。并且由于 USB-C 接口刚开始推广,现阶段兼容性还不是很好,比如某台显示器和某台笔记本搭配无法点亮,但更换其他显示器/笔记本都可以点亮。如果为自己的 USB-C/雷电3接口选购显示器,建议选择方便退货的平台,以避免购入后无法使用的问题。


1.4功能

频闪与 PWM、DC 调光
LED 背光最常见的调光方式就是 PWM(脉冲调节模式)调光,利用开/关(亮/暗)切换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这时使用手机/相机利用高速快门可以看到屏幕闪烁/扫描条纹,为了避免争议本文不讨论 PWM 机制是否真的会对人眼产生疲劳/伤害(这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与 PWM 调光对应的另外一种调光方式则是 DC(直流调光),利用调节电压/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优点是从原理上解决了频闪问题,缺点则是 DC 模式调节精度和范围相比 PWM 要小一些,理论上色偏也会比 PWM 调制方式差。
第三种调光方式是混合调光,其实它只是 PWM 和 DC 调光的组合,即在高亮度下使用 DC 调光来避免闪烁,在低亮度下使用 PWM 调光来保证调光精度和色偏。
▼PWM 调光原理示意图


低蓝光
根据普朗克公式 E=hμ,光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因此在三原色当中蓝光的能量最高。目前普遍的认知是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较高的能力也可能加速黄斑区的老化。随着“护眼概念“的普及,主打低蓝光的显示器也越来越多,但从原理上无外乎两种:

  • 降低蓝光能量占比,即将显示器调的更暖(色温更低)
  • 降低蓝光成分频率,降低蓝光整体光谱重能量占比
前者其实更类似手机上的护眼模式,用软件方法即可做到,后者则是需要更换 LED 背光材料或彩膜材料来调整蓝光的光谱成分。关于低蓝光认证目前业界普遍使用德国莱茵 TÜV 的低蓝光认证,虽然个人对德国莱茵 TÜV 的低蓝光认证的科学性抱有较大的疑问,但不得不承认德国莱茵 TÜV 低蓝光标准是目前业界重相对比较系统化和可量化的。


FreeSync VS G-SYNC
Free Sync 和 G-SYNC 其实都是 VRR(Variable Refresh Rate 可变刷新率)的技术,通过调整显示画面间的 VBLANK(垂直/帧间间隙)来调整刷新率,以达到垂直同步、无画面撕裂和低延时的效果。


早期由于 NVIDIA 强制 G-SYNC 需要使用专用芯片,支持 G-SYNC 的显示器价格较贵数量也相对比较少,不过相较于 FreeSync 这颗专用芯片也提供了 OverClocking、Ultra-Low Motion Blur 等技术。后期随着 HDR 技术的发展,NVIDIA 也推出了支持 HDR 的 G-SYNC 技术——GSYNC HDR(后改名为 G-SYNC Ultimate),并在低端引入了无需专用芯片的 G-SYNC Compatible 认证。

  • G-SYNC Ultimate,最高端专用芯片支持 HDR,Ultra-low latency(超低延时),局域控光,广色域
  • G-SYNC,中端需要专用芯片,支持 OverClocking、Ultra-Low Motion Blur
  • G-SYNC Compatiable,最低端无需专用芯片,完全等同于 AMD FreeSync 和 VESA Adaptive Sync
不过 G-SYNC 技术目前也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成本最低的 G-SYNC Compatiable 与 FreeSync 和 Adaptive Sync 效果完全一致,而中端的 G-SYNC 需要专用芯片成本很高,却由于推出较早不支持 HDR,最高端的 G-SYNC Compatiable 价格过高无法普及。对于入门级用户个人认为 G-SYNC Compatiable 足矣,而中端用户选择支持 Display HDR 加 FreeSync/G-SYNC Compatiable 的产品性价比更高,骨灰级用户则可以考虑 G-SYNC Ultimate


支持 G-SYNC 的显示器产品可以在 NVIDIA 官网查询


AMD 方面早期推出 FreeSync 时就无需专用芯片,因此显示器的成本和价格都比较亲民一些,后期 AMD 也推出了搭载 HDR 技术的 FreeSync——FreeSync2 HDR(后改名为 FreeSync Premium Pro)。
目前 AMD 的 FreeSync 技术也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入门的 FreeeSync,中端的 FreeSync Premium Pro 以及高端的 FreeSync Premium Pro。

  • FreeSync Premium Pro,最高端,支持 HDR,最低要求 120Hz 全高清屏幕,支持低刷新率补偿技术,无撕裂,低闪烁,并在 SDR 和 HDR 内容时都保持低延时
  • FreeSync Premium,中端,最低要求 120Hz 全高清屏幕,支持低刷新率补偿技术,无撕裂,低闪烁和低延时
  • FreeSync ,最低端仅支持无撕裂,低闪烁和低延时


支持 FreeSync 的显示器可以在 AMD 官网查询


整体来说 G-SYNC 的参数和实际效果依旧比 FreeSync 要好一些,不过高端专用芯片和 NVIDIA 专利费也带来了比较高的门槛,AMD 的 FreeSync 技术无论是标准版还是 Premium/Premium Pro 都更亲民一些。不过目前新认证刚施行不久,两家的新认证产品目前还很少上市,对于选 FreeSync 还是 G-SYNC 建议大家还是根据钱包深度来进行选择。
HDR
HDR(High Dynmic Range) 是指高动态范围(对比度),前面我们有提到目前VA显示面板最高原生对比度也仅仅为4,000:1,但是真实世界中人眼看到的对比度范围常常可以达到100,000: 1, 瞬间对比度也可以达到10,000:1。
由于历史技术的原因目前主流的视频都基于 CRT 时代的光电特性和亮度,为了更好的还原真实世界,HDR 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大家常见的 HDR10、HDR10+、DisplayHDR、DolbyVision 都是不同的 HDR 标准,虽然各个标准的技术参数和实现方式略有差异,但最终都是要带来更高的亮度、对比度、色域,以求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HDR vs SDR ,HDR 提供了更大的动态范围与更绚丽的色彩


由于HDR涉及到采集(电视台和摄像设备厂商),处理(软件算法厂商,压缩标准),显示设备厂商三方,各方利益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标准组织。Dolby 提出了 DOLBY VISION(杜比视界) 标准(严格来说涉及图像采集,后期处理以及显示,这里只讨论显示部分):

  • 要求 4K,8K 或更高分辨率
  • Rec.2020 色域
  • 12bit 色深
  • 亮度 4000nits(远期 10000nits).
因为 Dolby VISION 规格过高,目前仅有很少的电视和显示器可以支持该标准(另外的原因是Dolby 的专利授权等费用也比较高)。
不过在显示器领域由 VESA 牵头(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制定了 Display HDR 标准,由早期的 Display HDR400/600/1000 三个规格,发展到目前 400、500、600、1000、1400、400 True Black(OLED)、500 True Black(OLED) 共七种不同的认证,在同类产品(LCD/OLED)中 Tier 越高表示性能指标越好。

  • DisplayHDR 1400>DisplayHDR 1000>DisplayHDR 600>DisplayHDR 500>DisplayHDR 400
  • DisplayHDR 500 True Black>DisplayHDR 400 True Black
其中 Display HDR400 由于只需 Global Dimming(背光整体调光),因此规格最低相对来说效果也比较差,VESA 在1.1版本中专门增加了更高一级的 DisplayHDR 500,要求必须支持 Local Dimming(局域控光)。


1.5主流品牌介绍

显示器的品牌实话说目前依然非常多,这与显示器入门级产品开发难度很低有关,只要购买一块模组加上驱动板,普通玩家都可以简单的 DIY 一台显示器。但是想要做好尤其是实现一些高端功能(比如 OD、HDR)时,没有研发积累厂商的产品基本上是毫无可用性的。


每家厂商会有更详细的产品线来覆盖不同的价位和用户群,以目前的市场第一 DELL 为例,游戏市场主要依靠 Alienware(外星人)系列,针对专业用户则为 UP/U 系列,主流用户则为 P、S、E 系列。


命名上 DELL 也相对比较标准,分为系列、尺寸、年份以及附加功能,Dell显示器产品命名一般为 AXXYYB,比如 U2417H 即其为 U 系列24寸17年系列(16年发布) FHD 分辨率。后缀部分主要是进行分辨率和功能的区分,比如 S 对应SXGA(1280X1024)分辨率,H 对应 FHD(1920X1080)分辨率,M 对应 WUXGA(1920X10200),D 对应 QHD(2560X1440),Q 对应 4K(3840X2160),K对应 8K(7680X4320),G部分表面为游戏款支持 GSYNC 或 FreeSync,T 表示支持触控,W 表示宽屏系列,Z 表示视频会议用自带摄像头和麦克风。


Dell,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建的PC公司,早期以其定制化(客户自选配置)生产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目前显示器市场出货量第一。但是 Dell 并没有自己的工厂,其显示器主要由纬创、仁宝、广达、佳士达代工。 在产品上 Dell 也无愧市场占用率第一,从早期的三边窄边框到现在的四边窄边框,Dell一直走在 PC 行业设计的前列(这里未考虑 Apple)。因为出货量最大,论坛里最常见就是抱怨 Dell 各种各样的品控问题,最常见的就是 IPS 屏漏光,但凭心而论 Dell 的产品品质和设计应该都是行业内非常靠前的。
HP 惠普(Hewlett-Packard),目前全球最大的PC厂商,在显示器出货量也较多。但是由于其主要针对商业客户和PC整机市场,在国内市场知名度不是特别高,早年 HP 的一款显示器和 iMac使用的相同面板,是当年红极一时的低价位真香显示器。 不过 HP 的产品线和命名规则有些混乱,随意的尺寸+数字命名规则很难让用户摸清产品线。
TPV(Topview 冠捷科技),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TPV 最早为台湾电视机生产商后被中国电子控股,旗下包含多个品牌(多次并购),其旗下包含 AOC、飞利浦、ENVISIO、MAYA 等多个子品牌。几个子品牌合计出货量比较大,不过整体以低价走量为主,在产品品质与设计上表现相对普通。原先 TPV 母公司中电旗下还有自己的面板厂中电熊猫,不过今年年初中电熊猫面板厂已经出售给了京东方,未来 TPV 全系产品线可能会逐步与中电熊猫进行分离。
Lenovo 联想,与 HP 类似主要专注于 Notebook 和 PC 市场,近来针对独立显示器市场推出了 ThinkVision 以及拯救者系列游戏显示器。
LG 乐金,包含LGE(电子部门),LGD(LG显示)等多个子公司,IPS 面板阵营的重要厂商,因此其电子部门也推出一系列IPS显示器。 虽然 LGD 目前依旧是液晶面板领域相对比较领先的,但是 LGE 整体品控水平这几年每况愈下,相比 DELL、HP、联想、明基这些同阵营品牌有明显的退步。
Samsung 三星,与 LG 一样同为面板大厂,最近因为其产品线逐步转向 OLED 产品,关停了多条中小尺寸面板厂,但是其产品品质与技术也相当优秀。和 LG 不同的是三星早期以 VA 技术见长,后期才推出其自有版本的 IPS 技术 PLS。在小尺寸面板目前三星全部转向 OLED,但是由于成本、良率和烧屏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用于手机。
Benq 明基,台系面板大厂友达光电的母公司,旗下还有代工厂佳士达(也为 DELL 代工显示器),和三星和 LG 类似同时涉及显示器的上下游,整体产品品质和价格都偏向高端领域,口碑不错。
Acer 宏碁,曾经和 Benq、AUO 同属一个集团,后独立运营。目前在市场上还保有一定占有率,产品品质中规中矩但是性价比较高。
ASUS 华硕,主板行业的霸主在 PC 行业早期跟随在 Acer 之后,但近年来随着 Acer 由盛转衰其已经成功反超 Acer,在 NB 市场上目前排在 Apple 之后。华硕的产品线目前分为华硕品牌、ROG 以及 TUF,ROG 和 TUF 主打游戏显示器,不过败家之眼这几年产品溢价越来越高,性价比产品逐步转向 TUF。
HKC 惠科,白牌起家逐步建立品牌的国内厂商,目前已经开始涉及面板业务,主要产品以 VA 为主,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整体品质还是落后于前面的品牌。
MSI 微星,和华硕主板行业一样自主板行业起家,目前以游戏显示器切入显示器领域,整体性价比不错。
2.快速选择指北

在聊产品选购前还是惯例先看下 IDC 的数据,根据 IDC 的报告无论是显示器还是笔记本,游戏产品的销量增幅是最大的,尤其是在整个市场销量不变甚至微跌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用户都看重显示器和笔记本的游戏性。
▼IDC 关于游戏主机、显示器和笔记本的出货预期(2020~2024)


对于想选购显示器的用户,其实一般可以简单分为三类:

  • 办公用户
  • PC 游戏玩家(车枪球为主)
  • 主机玩家 or 影音娱乐用途
对于办公用户基本只推荐选择 IPS 显示器,尺寸根据桌面大小建议在23.8~32英寸,分辨率建议根据使用距离来选择。

  • 使用距离30~40cm:23.8(FHD),25(FHD/QHD),27(QHD)
  • 使用距离40cm 及以上27(QHD,UHD),32(QHD,UHD)
除了标准的16:9显示器外,办公用户也可以考虑21:9的宽屏显示器,更宽的长边尺寸更适合同屏多个应用,尤其是 Excel/视频等剪辑应用时宽屏使用起来会更加的方便(一边数据一边图表操作更加顺手)。
▼21:9 显示器应用示例


对 PC 游戏玩家虽然目前 VA 曲面显示器价格也很优惠,但是考虑到实际的灰阶响应时间 IPS 显示器依然是目前更好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最佳的甜蜜点产品非 27 QHD(2560X1440) 165Hz 莫属,这个分辨率和刷新率也基本是目前大多数玩家的显卡所能驾驭的。更高刷新率(240Hz)对游戏体验的提升不大,而 FHD 165/240Hz 显示器的价格目前与 QHD 价差也不大,更低的分辨率带来的画面细腻程度降低却是肉眼可见的。
G-SYNC 部分由于不支持 HDR 在现阶段不太推荐,而更高的 G-SYNC Ultimate/4K 144Hz 显示器价格偏高,而且必须有足够强劲的显卡才能驾驭,只适合发烧友级别的用户。
▼27英寸 QHD 165Hz 显示器


2020年游戏显示器的一个新趋势是兼顾办公等其他环境,不少游戏显示器也开始在广色域技术之外提供出厂色彩校准,更好的 ΔE 表现让游戏以外也很好的可以用于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如果恰好你同时有游戏和修图剪视频的需求,那么这类显示器更值得考虑。


主机玩家推荐如果放在去年这个时间点,基本主推 4K 分辨率支持 HDR 的显示器,毕竟对于 XBOX One X 和 PS4 Pro 来说 4K 分辨率和 HDR 就足够了。但是今年的 PS5 和 XBOX Series X 系列还未发售,实际游戏是否能够流畅120帧并应用 VRR 技术还未知,主机显示器未来是否真需要 HMDI2.1 以及 4K 120Hz 还要看实机表现,对于准备入手新主机的用户显示器部分建议非刚需可以等一等(目前的 4K 144Hz 显示器都是 DP 接口,还未开始配置 HDMI2.1)。
▼内置扬声器支持 HDR 的 4K 分辨率显示器


由于很多年轻的主机玩家可能租房居住,便携显示器是比较适合这类用户考虑的,虽然从性价比上相比普通显示器低一些,但是轻薄便携在后续搬家时会方便很多,较小的尺寸对桌面和空间的占用也更少。目前主流的便携显示器都在15.6英寸 FHD 分辨率,玩家在选购的时候建议选择配备 microHDMI/HDMI 接口(PS/XOBX)以及 USB-C 接口(支持直连 Switch 更佳),并且内置音箱的便携显示器。
▼便携显示器


3.500~1000入门级产品

对千元以内的产品由于成本限制很难做到各方面均衡,在支架/接口/面板品质方面有时候必须做一些取舍,但是对于很多预算不充裕的用户来说千元显示器仍然是他们的首选,这部分就先以办公显示器和游戏显示器汇总在一起进行推荐(后面的章节办公、娱乐与游戏显示器会分开介绍)。
小米显示器 23.8英寸
价格屠夫小米的入门级显示器,采用三边窄边框的23.8英寸 IPS 面板,1920X1080 的分辨率比较适合入门要求不高的用户。小米的产品设计理念是相对比较简洁,颜值在同价位有一定优势,但是缺点是只配置了1个 HDMI 接口扩展性略弱。


Redmi显示器1A 23.8英寸
Redmi 品牌在价格上相比小米更低一些,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1920X1080) IPS 屏幕,同样采用外置电源和窄边框设计,接口方面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多了一个用处不大 VGA。不过支架设计相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做了 costdown,整体颜值也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略差一些,不过售价方面也更低,适合对预算更敏感的用户。


AOC 24P1U
入门级显示器面板往往素质比较接近,差异化的设计可能就是直接和扩展能力了,AOC 的这款24P1U 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 IPS 面板,支持旋转升降支架使用起来会更加舒适。另外这款显示器也支持 USB Hub 功能,对于桌面办公用户来说,侧面的四个 USB 扩展口还是很方便的,输入接口方面也比入门级产品增加了 DP 接口。


AOC 24N1H/27N1H
如果你是个颜值控,那么入门级市场中 AOC 24N1H/27N1H 也是值得考虑的机型,采用了新款的三边微边框加超薄模组设计。整机最薄处仅7.9mm 厚,输入端口也集成在支架上来节省空间,不过相对而言价格稍高一些接口也仅有 VGA*1+HDMI*1。
24N1H 和 27N1H 的分辨率都是 FHD(1920X1080),都采用 AH-IPS 面板,主要差异是屏幕尺寸分别为23.8英寸和27英寸。


Samsung C24F390FHC/C27F390FHC
对于想体验曲面屏产品的用户来说,三星的经典机型 C24F390FHC/C27F390FHC 也是值得考虑的,三星原装23.5/27英寸 VA 曲面面板,FHD(1920X1080)分辨率。1800R 的曲率虽然不大,但是考虑屏幕尺寸环绕感还是比较强的,接口部分也是入门级产品的标配:VGA*1+HDMI*1。


Samsung C27R502FHC
由于 F390FHC 系列推出时间较早,边框部分相比同价位的 IPS 窄边框显示器劣势明显,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三边微边框显示器——C27R502FHC。整体参数和 F390FHC 系列一致,同样为 4ms 响应时间并支持 AMD FreeSyn,底座部分也将 F390 的圆形底座进行了升级。


HP 24M/27M
HP 的三款入门级三边窄边框显示器,24M 和 27M 都采用了 6mm 超薄模组,1920X1080 IPS 面板。不过和 AOC 24N1H/27N1H 不同的是主板还是设计在背板上,因此机身下部厚度会高一些,接口部分也是标准的入门配置 VGA*1+HDMI*1。
▼24M

HP 24MH
HP 24MH 虽然没有采用超薄模组设计,但同样采用了三边微边框的 FHD IPS 面板,支持旋转升降支架设计并内置了音箱。通过了莱茵 TUV 低蓝光认证,接口方面标配 VGA*1 + HDMI*1 + DP*1,800元左右的售价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飞利浦 猛腾 242M8
千元内的大品牌高刷新率率显示器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飞利浦这款 242M8 采用了一块23.8英寸 144Hz FHD IPS 窄边框面板,色域容积为125%的 sRGB 色彩空间。支持 AMD FreeSync,并内置了 SmartImage 游戏模式。不过限于成本并没有配置升降/旋转支架,整机背面质感也相对一般,接口方面配置为 VGA*1、HDMI 1.4*1、DP1.2*1。
4.1000~2000中端

价位上升到1000~2000后,整体产品相对也更佳均衡,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2000~3000价位的显示器性价比是最高的。这个价位段一般都能够提供不错的面板与设计,同时也不会在很多关键地方进行缩水,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两个价位段。在这个部分当中,产品会按照办公/娱乐以及游戏显示器分开进行推荐。
办公&娱乐显示器
LG 29WK500 -P
虽然这几年 LG 显示器的品质有些下滑,不过在宽屏显示器方面 LG 的产品线还是更加完善的,这款 29WK500 -P 分辨率为 2560X1080,采用 IPS 面板覆盖了99%的 sRGB 色域。虽然主要面向办公用户,但是也内置了 FreeSync、游戏模式、黑色稳定器、动态同步模式等适合玩家的游戏功能。
接口部分标配了2个 HDMI 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不过标配的支架不支持旋转/升降,适合想要用宽屏提高效率的入门级用户。


明基 BL2480T
BL2480T 采用的是23.8英寸 FHD(1920X1080)窄边框 IPS 屏幕,支架部分支持高度/旋转/俯仰调节,内置双音箱偶尔也可以应对看视频之类的应用,接口部分为 VGA*1 + HDMI*1 + DP*1。
对于每天长时间面对显示器的办公用户来说,明基 BL2480T 的护眼功能可能是比较切合用户使用痛点的,这款显示器通过 TUV 莱茵认证内置了多种低蓝光模式。BL2480T 还搭载了明基特色的智慧调光功能,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和色温,适合对护眼需求比较高的用户。特色的色弱模式也可以帮助色弱人士正常的使用,总体来说是一款比较适合办公室用户的显示器。


DELL U2417H/U2419H
U2417H 是 DELL 比较经典的入门级 U 系列产品了,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覆盖了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 ΔE<2,也配备了高度可调旋转支架。接口方面除了 USB Hub (1in 4out)以外,配备了 HDMI*1、DP*1(in)、miniDP*1、DP*1(out),可以方便的通过菊花链组成多屏。除了由于发布时间较早(16年),没有配备这几年开始普及的低蓝光等护眼技术外,这款产品其实除了尺寸较小外没太多缺点。


U2419H 是 U2417H 的升级产品,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四边边框更窄也通过了 Tuv3 低蓝光不闪屏认证。色域方面覆盖了99%的 sRGB 和85%的 DCI-P3,出厂校色平均ΔE<2.0(sRGB 色域),实际上来说依然是一块 sRGB 色域屏幕,毕竟85%的 DCI-P3 覆盖率日常专业人士是不会使用的。同时由于下边框超窄的设计,这块屏幕用了 TFT 和 CF 反置设计,实际测试很多光学数据其实不如 U2417H。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对低蓝光护眼有特别高的要求,其实 U2417H 更合适一些。
HP 27QD
对于 HDR 来说广色域和对比度的提升同样重要,现阶段支持 DCI-P3 色域的显示器 HDR 色彩表现也会更好一些,HP 这款 27QD 使用量子点背光覆盖了93%的 DCI-P3 色域(距离比较合适的99%左右还有段距离),400nit 亮度并通过了 DisplayHDR400 认证,对广色域有需求的用户可以考虑。同时也在中端价位少见的提供了 USB-C 接口(但不支持供电),不过这款产品没有可旋转支架,对于喜欢调节高度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款产品在京东的价格波动一直很大(1699-2899),1699的优惠价格日常也很常见,作为售价两千以内的广色域 QHD 屏幕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明基 EW2780Q
对于希望兼顾办公与影音娱乐的用户来说,除了一块好的屏幕以外音箱的表现也很重要,和很多只能听个响的显示器内置音箱不同,明基这款 EW2780Q 内置的 treVolo 音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2个 5W 扬声器配备了专用 DSP,支持多种场景模式,treVolo 音效加持下可以媲美入门级的音箱产品。
屏幕方面 EW2780Q 采用的是一块27英寸的 LG IPS 面板,分辨率为 QHD(2560X1440),覆盖了99%的 sRGB 色域。接口方面配备了2个 HDMI2.0 以及1个 DP 接口,通过了 TUV 莱茵低蓝光认证、低频闪认证,并配备了明基特色的 B.I. 智慧调光功能,也照顾到了办公用户的护眼需求。另外这款显示器也支持 HDRi 技术,针对游戏、影院和普通 HDR 进行优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整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避免了一些亮部过曝和暗部细节缺失的问题,是一款兼顾办公与娱乐(视频/连接主机)的产品。


AOC U2790PQU
U2790PQU 采用的是中电熊猫 PAT 技术 的 4K 分辨率 IPS 面板,标称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ΔE<2.0、色深为 10bit(8bit+FRC),背光经过25点校色。接口方面 U2790PQU 配备了 DP*1,HDMI*2 以及 USB Hub(1in 2out)。
由于不到两千的售价并且标配了升降/旋转支架,这款产品的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不过限于成本细节做工上稍差一些,建议选择方便售后的平台购买。


AOC U28P2U
U28P2U 延续了 2790PQU 的性价比路线, 采用了群创8.6代线的28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色域方面覆盖了 100%sRGB 和 97% DCI-P3 色域,出厂校色ΔE<2.0,背光经过25点校色。
为了兼顾游戏玩家还增加了 Adaptive-Sync、HDR Mode、暗场控制等功能,作为新品售价略高于 U2790PQU,性价比不错但细节做工和 U2790PQU 一样有待提高。考虑屏幕大了1英寸并且群创屏的口碑是好于熊猫的,U2790PQU 和 U28P2U 二选一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 U28P2U。


游戏显示器
ASUS VG27AQE
虽然 PC 和显示器市场整体成衰退态势,但这几年游戏 PC 和显示器产品却是逆势上扬,提到游戏就绕不开 ASUS 的败家之眼系列,不过 ROG 显示器售价普遍很高(需要信仰),中端市场 TUF 的性价比也还不错。
VG27AQE 最低价格已经落在两千以内,27英寸 QHD(2560X1440) IPS 144Hz屏幕(支持超频155Hz),色域部分覆盖了99% sRGB,配备旋转可升降支持 FreeSync 和 HDR10。虽然由于采用低成本背光让它只能支持 HDR10,不过 QHD 分辨率加上144Hz高刷新率在2000这个价位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还是比较有性价比的。


Acer XV272UP
XV272U P 采用了一块 QHD(2560X1440) 144Hz IPS 面板,支持 AMD FreeSync 以及 DisplayHDR 400。10bit(8bit+FRC) 色深、色域方面覆盖了95% DCI-P3 色域,配备旋转可升降底座,在2000以内价位综合性价比不错。

CForce CF011C
对于租房或者空间有限的用户来说,便携显示器方便携带也更加节省空间,不过老牌显示器厂商推出的便携显示器往往偏向办公(并不太实用)。作为从 Switch 转换器起家的厂商,CForce 的产品一直偏向主机玩家(支持一线直连 Switch 无需额外购买转换器), CF011C 是今年的新款产品,采用15.6英寸 FHD IPS 面板,覆盖了100% sRGB 色域。亮度方面最高 500nits 远超类似产品的 200nits 最大亮度,支持 HDR 让 PS4 Pro 和 XBOX One X 玩家也能在便携显示器上体验 HDR 的效果。
5.2000~3000

办公显示器
LG 27UL650-W
这几年感觉 LGE 的产品力不断下滑,别家拿着 LGD 的高刷新率 IPS 以及 nano IPS 面板大卖的时候,自家的显示器总是亮点不足。这款 27UL650-W 采用的是京东方的27英寸 UHD IPS 面板,覆盖99% sRGB 色域并支持 DisplayHDR 400,算是同时支持 4K 和 DisplayHDR 400的性价比机型。


DELL U2520DR
U2520DR 是 U2518DR 的升级款,新款 U2520DR 主要升级在色域、DisplayHDR 400 以及 USB-C(90W) 接口上。这款 U2520DR 依旧采用2560X1440分辨率的 IPS 屏幕,覆盖了95%的 DCI-P3 色域和99%的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后平均ΔE<2.0。接口方面配备了 DP1.4*1、HDMI2.0*1、USB-C(DP1.4、90W)*1、USB3.0*3(1in 2out)、USB-C Out*1。整体来说比较均衡的一款显示器,不过初上市价格稍显偏高,比较适合有雷电3和全功能 USB-C 笔记本的办公用户。


三星 S27R750QEC/S32R750QEC
目前 VA 在响应时间上提升比较慢,相比来说搭配快速响应液晶技术的 IPS 产品更值得推荐 ,不过三星 Space Monitor 系列的创新设计理念仍然是值肯定的。27/32英寸 144Hz VA 面板,10bit 色深 覆盖99% sRGB 色域,2000出头的价格也并不算贵。不过部分用户表示由于线槽没有设计线夹,在调整支架的时候线材很容易脱落,不能完全达到官方宣传的效果。考虑 Space Monitor 的使用方式,其实更换为 60Hz 面板加上触控可能会更适合教育这些比较特殊的市场。


明基 PD2705Q
作为一款面向专业用户的产品,PD2705Q 配备了一块 27英寸 QHD(2560X1440)分辨率的 IPS 面板,覆盖了100% sRGB 色域、平均 ΔE<3.0,并通过了 PANTONE 色彩系统评估和 CalMan 专业色彩认证,支持 CAD/CAM、动画设计、暗房、双色彩等多种专业显示模式。
除了明基特色的智慧爱眼功能,PD2705Q 还支持针对苹果笔记本的 M-Book 模式,65W Type-C 反向供电可以一线同时传输视频、数据并给 Macbook 等笔记本直接供电。接口方面 PD2705Q 配备了 Type-C(65W)*1、HDMI2.0、DP1.4(In and out)以及 USB3.1(4out 1in),DP-Out 功能也可以方便的利用菊花链连接多屏显示。


游戏显示器
Acer XV272UV
XV272UV 是XV272UP 的小升级款,采用了一块 QHD(2560X1440) 170Hz(应该是 165Hz 超频) IPS 面板,支持 AMD FreeSync 以及 DisplayHDR 400。10bit(8bit+FRC) 色深、色域方面覆盖了95% DCI-P3 色域,配备旋转可升降底座。
2ms 的 G2G 灰阶响应时间,2000出头的价格队友游戏发烧友来说性价比很高,出厂校色平均 ΔE<2.0 让游戏以外也可以用于修图/视频剪辑等应用。


AOC AG273QXS
AOC 的 AGON 产品线整体性价比一直不错,这款 AG273QXS 同样也是个人比较推荐的兼顾游戏与办公应用的多面手产品。AG273QS 采用了一块 QHD(2560X1440) 165 Hz IPS 面板(DCI-P3色域),虽然相比硬核游戏显示器在响应时间上略差一些(仅有1ms MPRT 没有1ms G2G)。但是 DC 调光、出厂校色、平均 ΔE<2.0、10bit色深兼顾了办公用户的需求,同时还配备了遮光罩对于消除环境光干扰也有一定的帮助。


明基 EW3270U
对于主机和非车枪球的 PC 游戏玩家而言,大屏 4K 显示器也是体验很好的一类产品,尤其是今年 XBOX X/S 以及 PS5 对 4K 以及 HDR 的支持会更完善,主机玩家如果要用显示器玩游戏的话推荐一定要考虑购入 4K HDR。
明基的 EW3270U 采用了一块 4K 分辨率覆盖 DCI-P3 色域的 VA 面板,3000:1的高对比度搭配 HDR ,接口部分也配备了 DP、HDMI 以及 USB-C,无论是连接 PC、Laptop 或者主机都很方便。明基特色的 B.I.+ 智慧调光还可以根据环境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低频闪和四种低蓝光模式也同时兼顾了游戏和办公用户的需求。


LG 27GL830 -B
27GL830-B 使用的是 LG 自家的 nanoIPS 技术面板(广色域面板),覆盖了98%的 DCI-P3 色域,1ms 响应时间/144Hz 刷新率,通过了 NVIDIA G-Sync Compatiable 认证/ AMD FreeSync / VESA Adaptive Sync。在 LG 游戏产品线中性价比相对不错,不过背光模组亮度稍低,因此没有通过 DisplayHDR 400 认证。


ASUS TUF VG289Q
和 AOC U28P2U 大概率同款群创面板,ASUS 将这块28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做成了主机游戏向设计,支持 FreeSync、HDR 模式、动态暗影增强、GameFast(低输入延迟)等功能,不过面板模组最大亮度限制同样无法支持 Display HDR400。


6.3000~5000

办公显示器:
DELL U2720QM
U2720QM 是 DELL 今年的新品,替代了老款 U2718Q,采用27英寸 UHD 分辨率窄边框 IPS 屏幕,覆盖95% DCI-P3 色域和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 ΔE<2.0。相比 U2718Q 色域更高,并通过了 DisplayHDR 400认证,支持 USB-C(DP1.4+USB PD 90W),很适合雷电3、USB-C 接口的笔记本用户使用。


DELL U3419W
U3419W 是 DELL 的 IPS 曲面显示器,采用了一块3440X1440的 1900R 曲面面板,覆盖了99%sRGB 色域。作为 U 系列老款曲面显示器目前价格还比较坚挺,新的 P3421W 有可能在产品线内替代这款产品,感兴趣的用户不妨等等 P3421W 开售。


明基 PD2700U
明基的专业设计显示器整体口碑和品质一直不错,这款 PD2700U 采用27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面板 LG LM270WR3),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准平均ΔE<3.0。支持 CAD、CAM、动画、暗房等专业模式,并且通过了 PANTONE 和 CalMAN 认证,比较适合专业设计类人员使用。


游戏显示器:
DELL S3220DGF
游戏显示器的火热让 DELL 也在 Alienware 品牌外增加了不少游戏显示器产品,比如这款去年推出的 S3220DGF 采用了一块 165Hz 刷新率的 VA 面板(曲率1800R),2560X1400分辨率。支持 AMD FreeSync2 HDR(现在的 Premium/Premium Pro),通过了 DisplayHDR 400认证,不过4ms 的响应时间相比目前的 Fast IPS 电竞显示器有一点点落后。


ASUS XG279Q/PG329Q
虽然 XG279Q 只支持 G-SYNC 兼容,不过这款27英寸 QHD 170Hz 面板采用的是新的快速响应 IPS 技术,G2G(灰阶响应时间)仅为 1ms,在车枪球等游戏中与高阶 TN 屏的响应时间表现已经非常接近了。作为新款产品上市时间不长,预期双十一还会有小幅度的降价优惠。
不过 HDR 部分这款产品只通过了 DisplayHDR400 认证,更高阶的 PG329Q 已经支持 Display HDR600。
PG329Q 同样采用 Fast IPS 面板,2560X1440分辨率 175Hz 刷新率,1ms 灰阶响应时间,通过了 NVIDIA G-SYNC 认证以及 DisplayHDR600 认证。


Acer XB271HU bmiprz
Acer XB271HU 算是比较经典款的 G-SYNC 显示器了,27英寸 QHD 144Hz IPS 面板,应该是目前体验 G-SYNC 成本最低的选择了。


AOC AG273QG
AGON 系列的 nanoIPS+G-Sync 新品,LG 27英寸 QHD nanoIPS 技术面板,覆盖了100%的 DCI-P3 和 sRGB 色域。AOC 甚至为了色彩精准,难得的为游戏显示器做了出厂校准,平均 ΔE<2.0并配备了遮光罩,是一款主打全场景覆盖(专业设计、娱乐影音、游戏)的全功能显示器。
不过这款产品最大亮度为350nit,因此也是没有通过 DisplayHDR 认证的。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033013052522659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