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知道一台笔记本的屏幕素质?

wdclub 回答数5 浏览数883
目前市面上笔记本看配置差不多的一大把,但是屏幕素质参差不齐,然而他们都使坏不写出来是多少色域,最多告诉一声材质是指什么。各路大神是如何知道测试或者用的本的素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上海
yiquan | 来自北京
      前言概要

        动笔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恰逢自己就是目标群体,我发现了一点,就是消费者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和显示器的各类硬件参数如数家珍,色域、高刷、亮度尼特,唯独遗忘了护眼的方面的参数和指标。


      毕竟,在这个时代,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类屏幕了,手机屏幕、显示器屏幕、笔电屏幕,娱乐、生活、学习、工作都浓缩在大大小小的屏幕之上,相对于二十年前那个数码产品匮乏的年代,这个时代人们更需要关注健康,尤其是颈椎腰椎和视力的保护。
        护眼和腰椎颈椎一样,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笔记本和显示器屏幕硬件参数是一方面,比如防蓝光、不同的调光方式;另一方面自己的使用习惯和环境,也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样会对视力造成伤害。
       本文抛砖引玉,如果有一些表述不当或者理解偏差,还望海涵和指出。
笔电屏幕伤害视力硬件层次缘由

不同材质的先天优劣      

        相对于十多年前几乎单一的LCD屏幕,现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同时存在LCD、OLED以及Mini LED,这三类不同类别的硬件有不同的体验观感,不同的调光方式,也带来差异性对视力的不同伤害。
        LCD屏幕是最常见的封装技术,目前绝大部分笔记本还是LCD屏幕。


         LCD发光依托背光层,这个背光层只会显示白光,背光层前面则是一个可以控制调整出光量的液晶层(用电压大小来控制出光量),液晶屏幕的称呼就源于此。液晶层前面还有一层颜色的薄膜,粗略可以归为三层结构,通过调整红绿蓝比例来显示不同的色彩。


        OLED则没有背光层和液晶层,它是自发光原理,你可以理解为一大堆无数的细小彩色灯泡组合在一起,每个灯泡都可以自由调整RGB三种不同颜色,需要什么颜色就组合起来。


        Mini LED相对推出来比较靠后,可以理解为微缩和矩阵化的LED,具备OLED自发光特性,但是本质上还是LCD,它只是用矩阵微缩化LED取代了背光层和导光板。
        不同的硬件也带来了不同的优劣以及调光方式。
        OLED色彩好,对比度强,耗电低,延迟低,可以弯曲,用于笔电屏幕自然也带来优质的观感体验,但是OLED很容易烧屏,是因为每个自发光点工作的时间不一样,时间一长,屏幕老化不均匀,会导致残留。


        不同颜色发光点工作时间不一样,长时间导致的残留,这样的屏幕基本就废了。
        LCD对比度差一些,无法做薄,延迟也相对更高,整体色彩观感不如OLED,但是不存在老化烧屏现象。
        Mini LED综合了OLED和LCD的优势,但是它的本质还是LCD,只不过在画质和对比度上有不少提升。
不同类型屏幕的调光方式差异

        不同技术带来的调光方式也不同,目前主要有DC调光和PWM调光两种调光方式。
        调光是指控制屏幕亮度的调节手段,日常使用笔电很少会在100%亮度下使用,而且有些笔电具备自动调节亮度功能,开启后亮度是自适应改变的。
        亮度依托电压或者电流调节,那么DC调光直接理解为控制电压或者电流高低,来控制亮度。


        这就是简单的初中物理。
       DC调光不会产生频闪,就是自然而然的控制降低功率,进而降低亮度。
        DC调光场景下各像素点亮度是恒定的,所以人眼会比较舒服,简单理解就是保护视力,降低伤害剂量。
        DC调光先天比较适合LCD屏幕,因为LCD屏幕的背光层可以理解是一个整体的发光单元,无论是降低电流还是降低电压,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进退。
        但是DC调光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低亮度下,因为驱动的电流和电压不足,低亮度下色温和色准会发生偏离,同样的图片色彩会出现不一致的场景。
        这个时候引入PWM调光,就可以解决DC调光在低亮度下,色温色准偏离的问题。
        PWM调光,是利用频闪,简单来说,就是维持电压不变,亮度不变,而不停的点亮熄灭屏幕,这个频率足够高,人眼就不会捕捉到这种频闪,就能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比如现在需要一个80%的亮度,那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点亮屏幕80次,关闭屏幕20次,在高频的点亮和熄灭中产生一个视觉误差,让眼睛没有察觉到这20次息屏。这个频率高于一定指标后,人眼就察觉不出来。
       对于定频调光和低频调光人眼的感知是一样的,但是在在低频下和低亮度下,会对一部分人眼产生明显不适,就是频闪造成的,会产生眼睛难受、头晕等不适现像。
         这个频率,虽然没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可以参考,但目前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指出至少要维持在1250hz以上,对视力的损伤才会降低到最低。
          LCD屏幕也会有PWM调光方式,同样,OLED屏幕也可以引入DC调光。
         不必过度魔化PWM调光方式,低频伤害高,这是肯定的;其次是每个人对PWM调光方式敏感度大不相同,只要是高频调光,对人眼都是健康的,需要避免的是低频PWM调光。
         无论是DC还是PWM调光,日常使用在高亮度环境下总归是没错的,比如 PWM调光方式在 100%亮度下使用,那么就没有频闪了。
         当然技术也在进步,如果厂家能以更好的方式解决目前的现状,未尝不是一件喜事。
如何最大程度做好视力防护?            

    注重笔电显示器材质以及调光方式,合理选择分辨率
       目前除了游戏本外,大部分笔记本还是基于LCD技术的。
       LCD屏幕也有可能是PWM调光 。
       如何查找PWM调光方式频率?
       notebookcheck,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对应的调光频率参数。
       如果找不到,用可以调拍摄参数的手机或者相机拍摄,快门设置到1/800以上或者更快,也能看出来端倪。


        比如我手上的OLED屏幕的iPhone 13 Pro,在1/1000的快门下可以看到屏幕上有大约三条黑斑,这就是PWM调光,但是数量较少,说明还不算是低频调光。
        调光方式不是唯一影响视力的因素,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危言耸听。
        除了调光方式、眼睛对频闪的敏感度外,分辨率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除了苹果可以自适应hidpi自如缩放高分辨率屏幕,适配各种软件UI外,windows笔记本的高分辨率会带来了一些软件适配层次的问题,尤其是UI菜单字体变小,在最大不过16寸的屏幕上长期观看也会导致视力受损。
    前段时间有个热点事件,就是某新能源汽车在宣传参数中提及到了2K分辨率屏幕,而这个屏幕其实是1920x1080,也就是1080P,这个品牌对其解释是“水平分辨率达到2K像素的要求”。
        分辨率,如果按照完全标准的称呼,有以下几种:   
        720PHD高清、1080P FHD全高清、2K QHD四倍高清以及4K UHD超高清。
        在1080P之前的时代,大家都是以短边长度计算,后缀为P。比如720P,就是指短边高端分辨率为720。
        而到了1080P之后的时代,又换成了长边长度计算,后缀为K。
        1080P如果按照长边长度计算,那确实是2K屏幕,但约定俗成的2K屏幕,其实是2.5k屏幕(长边为2560像素)
         1080P升级到2.5K屏幕,显示面积其实没增加多少,但是如果升级到4k屏幕,后者能显示的内容是前者的4倍,这意味在在16寸的windows大屏笔记本上UI菜单简直没法看。
        建议合理选择分辨率,想要高分辨率屏幕建议外接一块4k大屏,比如32寸的4k显示器相对于16寸的4K笔记本屏幕,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合理选择不同用途的屏幕,注重屏幕亮度参数
        除了材质和不同硬件参数,不同用途的笔电屏幕也会起到一些视力防护作用。
        比如雾面屏和防眩光屏。


         雾面屏通常出现在商务本中,日常办公移动处理会遭遇各种光线场景,镜面屏会明晃晃的遭遇各种灯光干扰。
        比如办公室大多为顶灯和日光灯,办公室空间又大,很容易在屏幕上形成倒影。
        另外很多办公写字楼位置有直接背对窗的,没有遮阳的场景下,明晃晃的阳光会直接照射屏幕,看不清细节,不得不凑近,间接造成视力的损伤。
       雾面屏可以很大程度消除这些干扰。
       此外笔记本使用环境相对显示器要复杂的多,有时候在户外使用,更高亮度的优势就有了。
       很多人在室外用手机应该遇到过大太阳下看不清屏幕的场景,这个时候除了用手遮挡并且凑近屏幕外毫无办法,和使用镜面屏反光一样对眼睛会造成伤害。
       目前主流的显示器和笔记本亮度大约在250尼特左右,这个亮度在室内使用尚可,但是室外就非常一般。
       最基础的HDR400,其峰值亮度是400尼特,可以以这个作为参考,至少选择接近400尼特峰值亮度的笔记本,一般品牌如果具备HDR屏幕或者高亮度,会加大这部分的文字宣传。


        400-500尼特的峰值笔记本屏幕亮度,会让户外应急使用笔记本,尤其是大太阳下更轻松看见屏幕内容,配合雾面屏一次解决亮度和反光问题,提高效率,降低对视力的伤害。


         高亮度在开灯看电影的时候也能带来暗部细节的提升。


使用过程中一些防护注意事项
        在周边全黑或者昏暗的环境下使用笔记本电脑,对人眼的伤害也是较大的,可以搭配台灯、吸顶灯或者屏幕挂灯一起使用。
        最后就是尽量不要长时间不间断使用笔记本电脑,这个是个小学生都知道,时间久了要远视放松下,也可以选择眼部按摩仪或者自己手动闭眼放松下。。
      总结

        总的来说低频调光肯定不可取,所以低频PWM调光方式的屏幕不建议选购。
        当然你也需要能接受低亮度下DC调光带来的色偏问题,在手机领域部分产品会具备独立硬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笔记本电脑领域我还不太清楚,想向知道这个问题的朋友论证下。
        对PWM调光敏感的用户建议选择DC调光的屏幕,规避频闪对眼睛的影响,更好地保护视力;而对频闪没有那么敏感的用户,可以选择高频调光的屏幕,在色彩上表现更优秀,也不会伤害到眼睛。
        另外,还要合理选择高分辨率屏幕,看得清才更护眼;
        当然,用眼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在全黑或昏暗环境下使用笔记本,工作中每使用一段时间,应该适当休息和眺望一下远方,让眼睛放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ersssz | 来自北京
这是一个大坑级别的东西了,以下是极度软文的介绍(sodayo):
面板尺寸

无论是笔记本屏幕还是台式机显示器,最基本的部件为面板,顾名思义,面板尺寸就是面板的长宽高
显示区域

面板显示内容的区域,通常为直角矩形(高屏占比手机多为圆角矩形和异形圆角矩形)。显示区域与面板的长宽面积百分比必小于等于100%
笔记本屏幕和台式机显示器的xx寸来源于测量显示区域的对角线长度所获得的英制结果
而有些笔记本宣传所谓的14寸塞入15寸,其实就是14寸跑马边框的身形与15寸窄边框身形相似而已
此外笔记本边框的长宽度通常会比显示区域多0.5-2毫米。面板尺寸和显示区域会决定笔记本边框的最低限度。
分辨率

当然,给完全不懂的人讲一下
xxxP(360P,720P,768P,1080P,1440P,1800P,2160P,2880P)
这个是讲屏幕高度(一列)像素的数量,这无论屏幕的宽度(一排)像素如何。因此1920x1080,2160x1080,2340x1080,3840x1080都是1080P
xK(2K,4K,5K,6K,8K)
与之相反这个是讲屏幕宽度(一排)像素的数量,这无论屏幕的高度(一列)像素如何。因此2560x1080,2560x1440,2560x1600都是2K
这里注意的是3840由于接近4000,所以也纳入4K的范畴
HD,FHD(全高清),QHD,UHD,WQHD,FHD+
前面四个都是以宽高比为16:9描述的。HD是1280x720,FHD是1920x1080,QHD是2560x1440,UHD是3840x2160。WQHD以宽高比为21:9描述的,为3440x1440(但仔细一算并不是21:9)。至于FHD+,这是手机厂商弄出来的概念,通常指高度像素为1080但宽度像素超过1920的屏幕
像素密度(PPI)
这个值理论上当然越大越好,不然同一目视距离更明显的果粒感
对比度
通常使用静态对比度衡量,几年前笔记本屏幕大多为700:1,但近年来超过1000:1的屏幕开始铺货。
对比度自然也是越大越好,如果不足感觉画面是灰蒙蒙的一片。
HDR实现是要在屏幕有至少的对比度上才能实现,杜比视界也是如此
亮度

单位cd/m2或者nit(尼特)笔记本至少要300nit,亮度很高可以调低,但亮度不够就不行了
屏幕总成

笔记本和台式机显示器通常为液晶模组,了解一下就行
表面处理

分雾面和镜面处理两种
背光类型

现在笔记本通常为WLED型,OLED型为自发光,即自己就是背光(偶咧哇肛大木)
背光调光方式

分PWM和非PWM两大类,主要控制屏幕的亮度
PWM调光运用芯片控制,使背光单元以闪烁方式调节屏幕亮度。该调光方式内部细分低频和高频。该调光方式的优点为使屏幕显示的颜色更为精准,偏冷色调,缺点是对眼睛伤害比非PWM调光更大。
当使用相机拍摄PWM调光的屏幕时,会很大概率拍摄到条纹,且被拍摄屏幕亮度越低,条纹越粗,观感速度越快
非PWM调光又称DC调光,原理为控制电流大小调节亮度。
两者优缺点是截然相反的。希望以后的优质笔记本屏幕可以自由选择DC调光和高频PWM调光,用户可以各取所需。
液晶形态

分VA,IPS,TN,OLED大类
笔记本主要为后三者居多,其中TN产量开始进入减少状态。VA和OLED不作介绍,并且以下内容为虾扯蛋
TN通过电压改变等差比例液晶熵状态实现颜色显示与变换。
IPS通过电压改变与电极两端平行的线平行阵列液晶的水平旋转角度以实现颜色显示与变换(极其拗口)。IPS是LG的专利,为避开律师函警告,各面板厂商会研发自己的相似但不同名字与特点的技术,如三星PLS,友达AHVA,京东方ADS,夏普IGZO
可视角度(虾扯蛋)

严格的定义是:屏幕从侧面观看所能与垂直观看时画面完全一致的最大角度,分上下左右四个维度
TN屏普遍较低,VA中等,IPS普遍较大,OLED有一对测会偏绿因此在该对侧的可视角度比其他两侧低
TN面板可视角度低的主要原因为,光线经过等差液晶组后,导致出光角度被限制。而IPS由于水平旋转后,液晶对透射的表面积不变,因此不会限制多少出光角度。
背光均匀度

指面板均匀分区块后各区块亮度的同一程度。IPS普遍不佳,这取决于笔记本生产工艺,于是引出一个问题:屏幕漏光。屏幕漏光在不是严重影响观看效果下不是问题,如果你觉得不爽,可以去购买像MacBook这样高精度工艺的机器,没钱就只能买TN屏,但讽刺的是TN屏之所以不漏光,是因为太漏光以至于看起来不算漏光。(当然漏光对于专业用户也是很敏感的)
响应时间

分黑白响应时间和灰阶响应时间,这与液晶工作方式有关
黑白响应时间指最亮与最暗之间变化所需时间。
灰阶响应时间指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变化所需时间,通常标典型值。
比较大小,一般为OLED<TN<IPS<VA(OLED工作原理真的与其他三种大相径庭)
响应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拖影。但过度缩短响应时间也会导致鬼影
扫描频率(刷新率)

指面板一秒内所能连续显示的画面数量,单位赫兹(Hz),笔记本目前最常见为60Hz,16年就已有75Hz,17年120Hz进入主流高性能笔记本(惠普暗影精灵3)出现144Hz面板(华硕群殴国度Republic of Boxers G701),18年144Hz进入主流高性能笔记本,19年240Hz面板出现(京东方和夏普各有生产)。120Hz起的屏幕为高刷新率屏幕,对于厂商来说会宣传为电竞屏。
色域

屏幕素质的重要参数
色域指屏幕所能表现的色彩能力,专业的色域表征与定性会用三维坐标(RGB)衡量。下面介绍重要概念:
色域容积:所能表现的颜色的体积与某一颜色标准体积的百分比,会出现超过100%的情况。颜色标准有四类,分别为:
1.基于美国制式电视的NTSC(20200527更新,已接近淘汰边缘)
2.基于电脑操作系统的sRGB
3.AdobeRGB,其实是因为完美覆盖了打印机使用的CMYK色域
4.基于电影影视的DCI-P3

更新:rec709 rec2020等新标准逐渐走近视野
色域覆盖:所能表现颜色体积中与某一颜色标准体积重合的百分比,数值绝对小于等于100%
灰阶(色阶)

描述从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渐变的精密程度。现在好屏幕笔记本普遍原生8bit。如果色阶不够,画面台阶感越明显。
在这里还有两个概念:颜色数量和像素抖动(FRC)。
颜色数量指屏幕能描述颜色的数量,这与灰阶有关,公式为2的灰阶次方的立方,8bit约为16.7兆(M),6bit为262千(K),10bit就是非常大的数字了。
像素抖动就是屏幕在描述本身无法描述的颜色时用该颜色的两个相近颜色之间不停变换,进而在微积分上模拟出一种该颜色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与原生描述相比显然是不行的。
色准

屏幕表现某一颜色与该颜色正确表现时的精准度。与之相对的,现某一颜色与该颜色正确表现时的误差称为色差,用△E=表示。理论上也是越低越好
(虾扯蛋)由于WLED背光发出偏蓝光,目前笔记本屏幕蓝色青色色准不佳,需要花更多精力进行校色
这里提到校色这个概念,也就是将屏幕显示的颜色校准到与最标准显示无限接近的程度,降低△E。笔记目前出名的校色仪器为爱色丽 i1 Display系统,最知名的校色认证为潘通(PANTONE)(做色卡的,但在17年是名不副实)。与颜色标准相关的工作与操作统称为颜色管理
Windows的颜色管理是最差劲的
色温

表征颜色时的冷暖程度,偏冷以蓝光为主导,偏暖以红绿光为主,色温必须在正确的值内保证色准
伽马值

颜色亮度,必须在适中范围内。过高导致颜色表现泛白,过低则无法产生合适的色阶且颜色暗淡
接口与传输协议

笔记本屏幕接口为eDP,分两大类:30针(pin)和40针,信号传输协议有DP 1.0到1.4不等
垂直同步技术

一些高刷新率面板会搭载英伟达G-Sync芯片,若想笔记本开启G-Sync,首先要有支持的独显核心,且有独显核心输出视频信号,但这只是技术上的要求,商业上笔记本厂商需要给每台开启该技术的笔记本支付25美元的授权费。
面板功耗

同一刷新率下,分辨率越高,功耗通常越大。但是高刷新率屏幕为了让液晶扭转更加迅速从而降低响应时间,会加大电压,因此会增加功耗(FHD144Hz功耗普遍比UHD大),也降低了良品率
<hr/>讲了这么多,那么怎么知道屏幕好坏呢?
19年最低标准:300nit,700:1对比度(静态),原生8bit色阶,100%sRGB的色域覆盖,高频PWM或DC调光(后者更佳),响应时间25ms(典型值)
拓展标准:
专业工作者统一△E<1.5(以前为2,2020现已修改),色阶按需求8bit,8FRC10bit,原生10bit以及更多。其中电影制作者:100%DCI-P3色域覆盖;文案,打印,摄影人群:100%AdobeRGB色域覆盖;电视工作站请放弃并转投台式机显示器,因为没有。
FPS,OSU等玩家:144Hz刷新率面板起步,最好240Hz,响应时间7ms(典型值)及更低
目前已出300hz,台式机出现360hz
<hr/>破知乎服务器又炸了,面板分析我删了,我炸了,wdnmd
<hr/>LP156WF6-SPK3,LG生产,真IPS屏广视角,色域45% NTSC经过换算约为62.5%sRGB色域容积。该面板是17年主流屏幕,但当时对笔记本屏幕素质要求普及才刚开始,因此该屏幕放到今天就是垃圾屏。应用代表机型联想拯救者Y520/R720
NV156FHM-N61,京东方生产,ADS技术,也属于IPS范畴,色域标称72%NTSC色域,经过换算为100%sRGB色域容积。看上去这屏幕似乎很不错,但其实该屏幕色域覆盖不到90%。这导致有些面板开始滥竽充数,因此从该屏幕出现后,标准开始提高。应用机型有联想拯救者Y7000高色域版(2018),同方自家品牌公模Z2,小米笔记本Pro。
NV156FHM-N4G,也是京东方生产,色域标称72%NTSC色域,对比度1200:1,响应时间9ms典型值。但实测色域覆盖参差不齐,色域有97到85%不等的色域覆盖,功耗也高,那么这个屏幕素质怎么样呢?其实这个屏幕是好屏,因为这个屏幕的刷新率是144Hz,在色域上的表现有所牺牲。总体观感比N61好很多。
LQ156M1JW03,夏普生产,IGZO技术。对比度1000:1,响应时间8ms典型值,色域容积72%NTSC。那么这个屏幕素质如何呢?这个屏幕是FHD中的极品,它不仅有240Hz刷新率,并且经过校色后可以标称100%sRGB覆盖,色准也非常优秀。应用机型有技嘉AERO 15 Classic,华硕ROG GX502(冰刃3s),华硕ROG Strix 枪神3。
最后介绍另一个极品:ATNA56WR06-0,三星生产,UHD面板,对比度爆表,色域爆表无论sRGB,Adobe RGB,DCI-P3都是至少95%色域覆盖,响应时间最大1ms,但色准稍差,调光方式为低频PWM。这个面板技术想必大家能推理出来吧?没错就是AMOLED。应用机型截至目前只有新版技嘉AERO15-XA。
这个是查屏幕型号的屏库网链接,求不要单纯查资料的私信了,比较的话还能接受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ianrun668 | 来自北京
以前确实是各厂商们只会吹 CPU、显卡、内存 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然后对显示器面板等其他不太直观的东西就避而不谈。在这方面,联想尤其明显,万年使用渣渣惨白屏。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手机厂商的不断加入,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搅动了这摊曾经的死水。现在,大家再去看看,很多产品都会标注屏幕参数了。
于是进入正题,如何判断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素质呢?主要有这么几个指标: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响应时间、色域、可视角度,凡是厂商广告里没有吹嘘的,那基本可以判定就是没有!在选购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查询产品配置、咨询客服、搜索网友的评测,来大致的得到这些指标。
常见的有 TN、IPS、AHVA 这几种面板,AHVA 据说就是友达版的 IPS(改良版)。TN 面板的刷新率可以做的很好,而 IPS / AHVA 的色彩显示是强项。也就是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电竞屏要高刷新率,那么色域就要做牺牲。顺便一提,14英寸笔记本好屏幕很少,故建议在13英寸和15英寸之间做选择,最终取决于你的使用需求定位。
屏幕分辨率其实不用盲目追求 4K,但是太低的话,颗粒感会很严重。具体指标是 PPI(像素密度),计算方法:  ,注意对角线单位为英寸,至少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比如 15.6 英寸。由于手机是近距离观看的,所以要求 PPI≥300;平板类便携设备次之,PPI≥250;笔电和台式机没有固定标准,参考苹果是 ≥220,个人推荐至少满足 ≥125。市面上的宽屏笔记本,14英寸(1366×768)为 112PPI,15.6英寸(1920×1080)为 142PPI,看出分辨率带来的区别了吧?不过 PPI 太高、屏幕又偏小的话,反而会导致文字显示很细,看着吃力又增加耗电。


160PPI

320PPI

屏幕刷新率即垂直刷新率,表示屏幕图象每秒钟重绘次数,以 Hz(赫兹)为单位。刷新率越高越好,最多的是在 59-75Hz 之间,电竞屏可以达到 120Hz、144Hz 甚至更高。如果像我这样平时也就撸代码、P个图啥的,对游戏没有需求不追求电竞屏,那么请无视刷新率。你更应该关注响应时间,屏幕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色域和可视角度一起来说,二者都是越高越好。笔记本屏幕色域达到 75% NTSC 就已经比较好了,达到了入门级修图的要求。如果色域连 50% NTSC 都没有的话,那就是典型的惨白屏了,各种颜色黯淡无光。理论上,75% NTSC 已经达到 100% sRGB 的色彩范围了,但实际是有区别的(色彩空间不完全重叠),非专业用户可以不用太纠结。


CIE1931

接着介绍一下,如何取得手上已有笔记本详细参数的方法。大多数软件都是通过读取 EDID 获得面板型号,所以基本没啥出入,推荐工具:Monitor Asset Manager、AIDA64。然后我们就可以去屏库搜索信息了,以友达已经停产的 B156HAN01.2 为例,有很详细的数据:
屏库网

AUO B156HAN01.2

虽然这些只是理论值,但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果你手上有校色仪这样的硬件测试工具,色域以实际测试结果为准。EDID 里包含的数据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计算,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色温。下面是我自己编写的一款工具,得到的参数:
软件传送门

戴尔 P2418D

最后来谈谈瑕疵的问题,一块屏幕参数再好,如果有质量问题那依然不能算是好屏幕。大家遇到最多的问题都是:坏点、残影、大漏光。测试起来也很简单,全屏显示各种纯色画面,观察是否有不发光的像素点;在纯黑画面下,观察是否有严重的漏光。
坏点检测残影测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xt1993 | 来自北京
拿到笔记本以后怎么判断屏幕的好坏,棉花大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下面是在买电脑前如何通过看商品介绍来获得一些屏幕信息(在笔吧评测室学来的),另外经棉花大神提醒,以下只适用于中低端笔记本,高端笔记本大都72%色域起步,并且大都没有特别注明
笔记本里面,一般分辨率为2k或者4k的,都是比较好的屏幕,没达到1080P的,都是比较差的屏幕。分辨率为1080P的,如果是45色域的TN屏,这是这个分辨率里面最低端的屏幕,那么只会告诉你屏幕的分辨率,别的都不会告诉你,比如戴尔游匣7567。如果是45%色域的IPS屏幕,那么厂家会告诉你这是IPS屏幕,而不会告诉你屏幕的色域,比如惠普暗影精灵2PRO。而如果超过这个色域,不管是72色域还是94色域,都会明白无误的告诉你。而屏幕如果有其他特性,比如高刷新频率(一般的都是60HZ),比如120或者144的,也都会告诉你,比如惠普暗影精灵3电竞版。一句话,如果屏幕是块儿好屏幕,那么这块屏幕的优点厂商都会告诉你的,而不告诉你一般都是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aul221 | 来自北京
如果条件允许,用校色仪测试是最准确的。

校色仪不仅能详细地测出屏幕的色域覆盖范围、亮度、对比度、灰阶曲线、色差等数据,还能校准屏幕显示,最大限度降低因屏幕自身素质或个体差异产生的偏色现象


校色仪价格根据功能、应用场景在几百到上万元不等,常用的有Datacolor的蜘蛛系列,爱色丽的i1 Display系列等。淘宝也有不少提供校色仪租赁的店家,一天大概几十块。

如果对屏幕色彩准确度没有要求,只是想知道大概的参数,可以通过屏库网(http://www.panelook.cn)查询。
大部分屏幕都能在这里查到具体参数,如果你的屏幕型号没有收录或数据不全,那么只能祭出校色仪了


查询之前需要知道自己笔记本电脑的具体屏幕型号,可以通过AIDA64软件方便地查询到:


有些机器在AIDA64中查询不到屏幕型号,这时候就得动手拆机查看标签:


如果你不敢拆机,或者怕影响保修,可以百度或Google搜索显示器ID碰碰运气:


如果你连参数都不愿意了解,只想粗略估测一下屏幕素质,可以用以下方法:

(1)从不同方向观看屏幕,如果没有出现明显偏色和失真,那么这是一块广视角屏幕;反之则是以TN面板为主的窄视角屏幕。
(2)让屏幕全屏显示一张全黑的图片,高对比度的优秀屏幕黑色下潜足,对比度较差的低端屏幕则明显发灰、泛白。
(3)选一些艳丽的图片,分别传到电脑和Retina屏的iPhone/iPad上全屏显示(除iPhone 7/7P和iPad Pro外,iPhone、iPad的屏幕都是约等于100%sRGB的色域覆盖且色差较小,可以作为临时参照物),肉眼对比二者的色彩显示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