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屏幕做到多大是极限?

wangjiaming 回答数5 浏览数783
以往主流的智能手机做到7寸已经到头了,再大拿不下,但今年又杀出了折叠屏和卷轴屏, 那么手机屏幕到底做到多大是极限?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上海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gpnba7777 | 来自北京
看了看其他回答,挺痛心的,感觉我国社会割裂挺严重。
首先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
像奥尼尔,
喝水跟喝口服液一样


口服液

挑战魔鬼辣鸡腿,跟吃麻花一样


魔鬼辣鸡腿

还有姚明,这也跟口服液差不多


姚明牌口服液

在这些人看来,7.9寸的iPad mini 才是正常的大尺寸手机。


例子有些夸张,但我想说的是,手机的尺寸,是因人而异的。
有些人就是属于手长脚长,像是各类什么plus、max等等作为后缀的手机,在他们手上,神奇般的“缩小”了。
而身材娇小的女孩子们,小尺寸的手机,反而对于她们来说是“正常”的手机,比如
那简直就是完美。
续航?
妹子们的包包可以放充电宝啊。
好了,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社会割裂的很严重。
其他小伙伴们都是从应用场景方面进行的回答,什么去公司,那种高档的写字楼里上班,随时可以充电。
什么回归到了家里,可以拿出平板进行追剧、打游戏
办公呢?直接上电脑呗。
这些都是基于一个白领,一个衣食无忧的都市人的生活而想出来的。
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国情是:
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无论在中等城市还是其他城市,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人均年收入只有3万元。
他们的收入,只能买得起一部手机!
这部手机既要打电话、发短信,还得是生产力的工具,刷电视剧、打游戏消除疲劳,还是孩子的网络课工具,集万千职责于一身。
而且一用就得好几年,那有余钱和精力买什么平板、笔记本啊。
他们是快递员


他们是外卖小哥


他们是服务员,农民工,


他们有,也只能有一部手机,尺寸真的很重要吗?
都市白领阶层自诩是“打工人”,可是白领们的收入比他们高得多了。
我清晰地记得,今年疫情期间,家人和仍然居住在农村的亲戚打电话,电话一接通,基本都是:“舅啊、叔啊、姨啊,……”
我们很好奇地问:“你妈你爸呢?怎么你用他们的手机?”
这孩子就说:“我正上网课呢,用他们的手机,有什么事吗?”
还记得一位我的小老乡,去富士康打了半年工,花了9000多块钱,买了一部iPhone x,我问他:“你疯了吧?买那么贵的手机,你才挣几个钱?”
他说:“我别的又不买,就一部手机。能玩游戏,能刷抖音,拍照又好,老带劲了。”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18209920908042240">所以,手机尺寸大小,因人而异,并不十分重要。
资料参考:
广州有个快递小哥 8年用坏40多部手机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youth.cn)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mwkfnui | 未知
手机屏幕有多大要看你的手有多大,手掌所掌握的手机屏幕尺寸有限,所以手机屏幕再往大了发展就不太可能了。


只不过前几年的手机哪有要求体验,屏幕大才够爽,所以在除了手感外还有一部分的手机拥有超大屏幕,堪称平板级的体验,小米MAX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可能是夭折了,不然现在还会有一些市场份额的。
如果说现在想要买大屏的手机也不是没有,在小米MAX之后推出大屏手机想起来的也就是荣耀了,几个月前推出的荣耀X10 MAX
7.09英寸大屏
5G加持
5000mAh容量电池
NFC
可还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骄 | 未知
手机屏幕当然会越做越大啊!
还记得多年前的这张图吗?


乔布斯乔帮主2008年推出iPhone,然后iPhone系列的屏幕就不断变大,到2010年干脆就推出更大屏幕的iPad——平行宇宙分割线——到2012年推出iBoard,更大的屏幕,到2014年,屏幕还要更大,推出iMat!
当然了,上面的iBoard和iMat是说笑,并不是存在的产品,但是这种设想也体现了用户需求——作为手机设备最重要的交互原件,更大的屏幕意味着可以更全面地展示内容,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形式的服务。可以说,因为用户的渴求,科技也在不断去满足,不光是单纯的屏幕越做越大,今年还有折叠屏、卷轴屏出现,想要以更小的体积来提供更大屏幕面积。


但是!大家再去看上面乔帮主那张图,有没有发现问题?
那就是当屏幕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手机这种移动设备了。iPad不是手机,iBoard是画板,iMat是地板!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手也就那么大。
科技可以无限发展,但我们手的尺寸大小是不能改变。作为科技产品,不光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还应该意识到,不同场景下对于屏幕大小的需求是不同的。
用户想要更大的屏幕 ≠ 用户在任何场合下都想要更大的屏幕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苹果手机屏幕大小的演变史确实是越来越大,基本hold住了移动场景,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走路、坐交通工具、在饭店咖啡馆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屏幕设备”,只能使用手机。但随着人们需求进一步丰富,会有更多的屏幕类设备出现,慢慢地分流手机的功能,手机就会回到工具设备的定位,这时候屏幕就没必要做那么大了,甚至还可能返回到人手握持更舒服的大小,我个人就喜欢6.1英寸。
下面我拿iPad举个栗子:
还记得乔布斯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展示iPad的场景吗?反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乔布斯翘着二郎腿坐在宣讲台上的沙发上玩iPad,乔帮主说的很明确,这个设备设计初衷可不是让你随身带着到处走的,而是家庭设备。


很明显,乔帮主老早就想明白了,手机设备的屏幕大小是有上限的,当屏幕大到一定程度,面对的就不再是随身移动场景,而是其他的场景最典型的,就是家庭场景
如果单纯从屏幕大小看,各类设备可以分为大屏、中屏、小屏。『大屏』设备的典型代表当然是电视机,『中屏』就是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小屏』就是我们的手机、智能手表这样小玩意。
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不同屏幕大小体现了不同的场景需求
你可以用葛优躺的姿势在沙发上用手机看剧,但是你不大可能和你的家人一起用手机看热剧,还是用电视更合适;同样,你的孩子当然可以用你的手机上网课,但是ipad在很多高端中小学里已经是标配之一,孩子可以用ipad上网课,看清讲义并做一些简单的互动。


看到没有,绝不要以为小屏设备的手机能够很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在家庭场景下,要获得最佳生活体验,你还需要『中屏』和『大屏』
你可能会说,那不就是一个更大屏幕的手机吗?
非也,非也,产品设计的思路应该依托于场景,而不是对原有产品的功能扩充。小屏、中屏和大屏乍一看是以屏幕大小分类,实际上代表着面向不同场景的不同产品设计思路
这么说吧,如果某个面向家庭场景的『中屏』产品真的就是做成一个更大屏幕的手机,那就等着赔本被淘汰吧。因为家庭场景下的问题,无法通过更大屏幕的手机来解决,用户不会喜欢的。
家庭场景的特点是,并不太强调移动属性,使用者可以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重要的是易用性、实用性。


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屏在家庭场景下正在逐渐取代手机的地位?发力的关键,在于智能交互
家庭成员,不光有手机重度用户,还有需要保护视力、好好学习的小孩,还有对电子设备不怎么了解的老人,只有全家都能共享、全家都能轻松使用的产品,才有家的味道。能抓住这些场景精髓的产品,才是未来的赢家。
我认为,带屏智能音箱,或者叫『智能屏』,这种产品思维是打开中屏设备在家庭场景下的正确姿势!并且这类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开始普及了。


家庭场景下,什么是自然、舒服的体验?应该是像与人一样交互,而不是和你在办公室上班一样,在屏幕上拖拖拽拽或者敲键盘。
『智能屏』把功夫放在人工智能语音交互上,不是谁都能摆弄图标,但是任何人都会说话;不是谁都理解电子设备,应该是电子设备来理解我们。
拿小度智能屏来举例,你坐在沙发上,想听周杰伦的歌,你是想点亮屏幕,搜索周杰伦呢?还是直接张口说『小度小度,我想听周杰伦的歌』?
又或者说,你想看一个美剧,但是也不知道哪个视频平台才有这个美剧的版权,你是想挨个打开每个应用来找呢?还是就说一句『小度小度,我想看权力的游戏』,让智能屏自动定位特定视频应用,直接打开播放?


真正的科技,就是应该让我们感觉舒服自然、被伺候,而不是强迫用户学习一大堆复杂操作去适应科技。
实际上,科技厂商们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也是具有前瞻性的。我查资料时发现,此领域的代表性玩家小度、华为近期都提出了『一屋一屏』这个概念。
大概意思是,在家庭的每一个房间都可以有这么一个中屏大小的屏幕,可以满足全家人的特定需求。想象下,在客厅,你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电影听音乐;在孩子的房间,孩子可以学习、听儿歌;在厨房,可以随时跟着视频教程做菜……这时候,集成度再高的手机,也反而变得不灵活起来。
可见,为家庭场景量身定做功能的『智能屏』,才是王道。


总而言之,手机屏幕真的没必要那么大。
手机把屏幕做得再大,也解决不了家庭场景的细分化需求,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中屏类型设备,让手机回归随身场景,手机屏幕会保持、甚至会返回到更合理的大小,比如iPhone今年还推出了mini,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成本上的产品矩阵补充,也是苹果对未来更纯粹手机形态的一次返璞归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ubowanglei | 来自北京
屏幕再大那还能叫手机么?
还真别说,前两年不是有100寸的电视机么,我觉得只要装上5G通讯模块,插个SIM卡,咱们不能不承认人家是一种“手机”……
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手机,还需要加上满满当当的摄像头。反正100寸,我感觉装100个也不嫌多。到时候就是100寸大屏,1000倍变焦,不仅能拍月亮,能拍下整个银河系。
何必呢~~
还记得当年iPhone5当年全网的恶搞么?


现在看真是神预言啊~~未来不远了!

其实看现在推的超大屏手机啊,无论是折叠,还是卷缩,人民群众对手机的体积,都希望小,而对屏幕的尺寸,都希望大。携带爽和看着爽,都是刚需。
所以厂家都在费尽研究,怎么才能把屏幕缩起来,消费者都在讨论,2万块买个手机值不值。
其实,想要大屏幕看得爽,买个ipad不香嘛??觉得贵,还可以买带屏的音箱,像小度、小爱这类的,都集成了影音资源,追个剧还是很方便的。
所以说,兄弟姐妹们要转换思路啊!
都说“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其实对手机也有这种错误的路径依赖,因为用手机习惯了,就像什么需求都用手机解决。
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寻找满足需求的产品,而不是有任何需求,脑子的想法都是——我要换一个什么样的手机!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块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
我家最早装修,是没有留电视墙的——都0202年了,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谁家还需要电视机啊!


(我家客厅以餐桌为中心,沙发正对的就是餐桌,主要功能也是用来躺着玩手机,看剧,所以直接选了一张床当沙发用)
这么过了一两年,有天去朋友家玩耍,围着电视机打了一会儿switch,然后又就这电视机的背景音吃了一顿饭。回到自己冷冷清清的家里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惨!
人家那才是家啊!
家是什么!家就是在电视剧的背景音下吃排骨!
于是痛下决心在家里搞华容道一般的折腾布局换家具,最后终于找一面合适的墙挂上了电视机,结果——一年过去了,使用次数屈指可数。


(最后想尽办法把电视机安排在了书房里,代价是书房里的两面书架挪到了门口玄关。虽然之前尝试过把沙发和办公桌换一下,实现沙发对电视,最后各种难受。就安慰自己,咱的办公椅比沙发还舒服呢!)

现在想来,人家的家庭氛围,主要还是来自于有男朋友给做饭,跟是不是有电视机关系不大。
后来我又动心思买个新款ipad,其实我自己是有个老款的ipad的,一直都是追剧好伴侣,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机器内存有点小,用着有点卡,存不了几集电视剧,最尴尬的是,看习惯了手机和电脑的高清屏幕,ipad的老屏幕看着真的有点难受。
后来研究了几天新款ipad,评论确实挺好,但也确实不便宜啊!小一万的价格,买回来就在吃饭的时候看个剧,泡澡的时候看个剧。实在有点奢侈,过两年再给淘汰了,真的一万块肉疼。

后来我研究了研究,就转头了现在智能屏的怀抱。发展了这么些年,国内大厂做的都比较成熟了,价格也比较划算,姑且可以理解为ipad大小的智能电视?
我主要是为了看剧的,这个尺寸,不大不小,拎起来就走,想在哪里看都可以,启动也比较快,还能语音控制。而且还有不插电版本,比如小爱的触屏音箱,也能续航达到4小时左右。不过我还没入手,我这个是小度的。


我都是回家刚进门,还在脱鞋呢,就喊自己想看什么,比如“我要看新版《鹿鼎记》!”它就可以开始加载缓冲,而且很灵活,我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看,做完饭一边吃一边看,然后我也能在沙发上躺着煲剧,手上吃零食了。
如果是家里有娃的,估计会更喜欢,动画片,学习课程,甚至能模仿家长的声线给孩子讲故事。我试了试,然后打电话糊弄我妈,哈哈哈,我妈开始还没有听出来。简直神奇!我姐对这个功能特别上头,立刻买了回去“欺骗”自己亲闺女,还拿来跟老人视频电话。

综上所述:
真的不要陷入对手机的路径依赖里。手机厂商追求大屏幕没错,很酷炫。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日常使用,用个微信,各种社交app,拍照片啥的,几千元的手机任君挑选。
自己在家追剧,孩子看动画片、看教学视频,选择流行起来的智能屏,也挺好的。
想要享受更好的视听体验,打造的自己家庭影院,高端投影仪或者大电视配上音响大沙发最舒适。
家里有矿,可以all in,经济实惠的选择,就是根据需求针对购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awoGFFr | 来自北京
手机,顾名思义,拿在手上的机子。
手掌的极限,决定了手机屏幕的极限,所以我认为,手机屏幕应该很难有再变大的空间了
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逐年增长,销量也一直在逐年增长,直到78mm这个宽度成为主流,也基本达到了产品的极限。


当然了,头部厂商也会推出比它大一档(86mm宽度)和小一档(70mm宽度)的手机,以实现更好的用户覆盖。我个人就很喜欢86mm宽度,通常是七寸大屏手机,但这一档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毕竟——人民群众不喜欢,你算老几?


主要是,这个档位屏幕确实太大了,要获得更好的体验真不如用 iPad 或者电脑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经典吐槽:当我打开电脑想要登录某软件的时候,竟然需要我掏出手机扫码!求此时内心的阴影面积~~~
对于每一个强迫大家必须掏出手机的PC软件,群众心中永远都会有万马奔腾般的不吐不快。这是因为手机是移动互联网设备,当大家坐在电脑前,已经有了一个极其舒适的电脑屏幕,自然就非常不情愿再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来。
但用户的注意力就是厂商的生命线,手机厂商却绞尽脑汁,希望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手机上。可是,这合理吗?


用户需要的体验,是爽!当坐在办公室,大屏电脑就是体验,生产力工具;当坐在沙发上,大屏电视就是体验;当打工人回家独自吃外卖呢?用餐桌上摆着的带屏智能音箱追剧、对话,这就是所要即所得的体验。
也就是说,过去手机拥有的功能,被分流在不同场景设备,这是过去几年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hr/>这个变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窥见端倪,就是手机续航。
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对续航的要求越来越高,每次手机发布会,续航都是厂商压箱底的杀手锏之一,恨不得从早用到晚,从今天用到明天……


我所遇到的常抱怨手机续航的场景,一般是旅游出差,或者下班后有聚会。
大家想想,为什么是这两个场景呢?那是因为这两个都属于移动场景,没有其他屏幕可用,我们才会需要全天侯的手机续航。


我家那位,每天早上出门之前,满屋子找手机,因为下班回家后将手机随手一搁,就忘了放哪儿了。在家要追剧,随便找个屏就可以了,要加班,就看看电脑,而手机就彻底解放。
从前的一家子往往围着一个电视,而现在的年轻人,则有可能是一人一台电脑、iPad、带屏智能音箱等多个带屏设备。
可见,随着大量细分的科技产品涌现,最早接触与适应智能手机的这一批年轻人们,已经逐渐让智能手机回归移动便携,同时去购买、使用更多其他的“屏幕”
<hr/>除了功能与场景的转移,用户被分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往往倾向于选择最优体验的设备,这是天性。
手机希望能囊括更多的功能场景,因此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体验就很不好,一个很流行的讽刺叫法「半斤机」就是活生生的段子。


智能手机不应当超过250克,这一点基本成为共识。再往上,体验就很不好了(小拇指腱鞘炎了解一下?)
虽然250克限制了手机的尺寸,却不能阻碍人们对大屏的追求,所以平板电脑就出来攻城掠池。10寸平板电脑在二手市场一直非常受追剧党欢迎,追剧看书两相宜。
嗯,二手市场???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为什么10寸平板是在二手市场受欢迎呢?
因为买它的人根本不在乎性能、生产力、触控笔,只在乎它的大屏追剧功能,所谓——「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


我所认识的喜欢看青春爱情剧的妹子们,会选择给平板搭个支架,然后配个蓝牙音箱,如此就能舒舒服服、解放双手的追剧了。
其实,她们的方案无意中触及了一个事实,音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体积作为共鸣腔,才有好的效果,再昂贵的轻薄平板电脑,也无法用外放比拟独立音箱。
这时候,什么设备能带来最佳体验?我就想到了机智的娜娜老师发布过的一份资料:


为什么智能音箱的市场竞争竟然如此激烈?原来,智能音箱成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中带屏智能音箱的增速已经超过了无屏音箱。
我曾经认为这就是用来清库存的临时产品,根本没有使用场景,后来被销量数据啪啪打脸,才恍然大悟,这个带屏智能音箱,不就正是平板、支架、蓝牙音箱加上合理价位的四者结合么?
更别说这个形态还结合了语音操控以及触屏操控两者,更好的体现了「物联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切智能设备以AI为纽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人类可以直观和方便的进行互动。


所以我发现,除了智能电视这个无法移动的固定大屏设备,以及智能手机这种强移动设备外,还存在一系列的弱移动设备,它可以原地移动方向和位置,也可以从桌子上移动到椅子上,柜子上,床上。
这类设备的屏幕,介于智能电视与手机之间,可以称作「中屏」,它们拥有更便捷更直观的语音,视频,手势等交互方式,比智能手机更大的屏幕与更好的音响效果,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大众认知,走入千家万户,接入到家庭的物联人工智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家用屏幕设备。
当然,我个人对这类设备的交互有一点点看法,就是传统家用智能设备的多用户体验往往设计不到位,很多设备仅仅设计为一个人使用。
而“中屏”新秀——智能屏,逐渐从这些方面进行了突破。从单纯的响应语音指令,进化到通过摄像头分辨「你是家长还是孩子」,通过声纹实现「知道你是谁并与你对话」。


这样就让家庭场景下的使用体验不但智能,更平添了温馨与人性化。
<hr/>结论
手机屏幕继续做大还是变小,可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智能手机作为强移动设备的属性,注定了它在弱移动场所(室内家庭场所)无法获得与其它固定设备以及弱移动智能设备相匹敌的体验
这,就必然导致消费者把注意力及有限的时间向更多的其它设备上迁移,手机屏幕大小,只需要满足随身场景就足够;而在家庭场景中,有更大屏幕,交互体验更好的“中屏”产品——智能屏,会更好的满足用户体验,被家庭用户越来越多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