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折叠屏如何选?——618折叠屏手机盘点!

38779 回答数0 浏览数639
手机形态设计的根本矛盾是移动终端交互效率对大屏的需求和终端便携性对体积控制之间的矛盾,而折叠屏的出现,本质其实就是这个矛盾平衡过程中的新的选项,这里有两个方向,一台是横折,在保持手机基本尺寸基础上得到大屏延展;另一台是竖折,在保持屏幕基本尺寸之下,携带家用投影面积减半。
总体来说,横折是更主流的选择,它所带来的展开态下的大屏是契合整个行业的发展特征的,一块约8英寸的方屏的显示面积是传统直屏手机的两倍。其在日常使用上的优势,尤其是轻度办公上的优势,对于目标用户群体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这个轻度办公主要体目前阅读上,比如PDF文件、EXCEL文件、PPT、海报图等等,以及对于摄影师的手机修图优势;看视频,尤其是16:9的主流视频尺寸。以及如购物对比,协作等分屏多任务需求,等等。当然,这个应用边界正在延展,随着生态的完善,口袋大屏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当然,事情具有两面性,三年前折叠屏刚刚出现的时候,带给整个行业的震撼是近年来少有的,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四个方面:

  • 一是价格,初期折叠屏手机价格普遍高高在上,从而只能成为少数人的选择,这是制约折叠屏普及的最大掣肘之一;
  • 二是产品可靠性问题,手机毕竟是日常使用产品,耐用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要素。
  • 三是手感问题,作为移动终端,家用投影面积是终端的核心控制要素,但厚度和重量同样是关键要素之一。
  • 四是产品完成度,早期的折叠屏产品在整体的配置、折痕和折叠态下的缝隙问题方面都存在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是制约折叠屏手机普及的关键要素,也是折叠屏产品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到今天,折叠屏手机的选择已经相对丰富了,主流手机牌子里,除了苹果都已经发布了自家相关产品,包括华为mate X2、Xs2、P50 Pocket、三星Galaxy Z Fold和Z Flip系列,OPPO Find N、小米Mix Fold、vivo X Fold和荣耀Magic V。
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展开,在某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另一些方面则相对比妥协,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点。
所以在如今的时间节点,对于折叠屏,建议可以去线下上手试试,感受一下大屏带来的体验提升,这个才是折叠屏是否值得冲的关键。
如果认为自个需要,然后就是选择了。
以上这些产品里:
小米Mix Fold,整体完成度较低,购买价值不高,无论是整机的厚度重量、折痕和折叠态的缝隙,外屏的可用性,都有问题。当然,Mix Fold的下一代据说应该在路上了,如果一定要选小米,可以等等。

vivo X fold,大屏折叠屏,综合素质不错,各方面配置均衡完善,价格也相对合适,主要的问题是重量控制,311g的重量仅仅比小米mix fold轻一点点。如果考虑这台机子,建议去线下门店上手试试,看能否接受这个重量。

荣耀Magic V,整体的产品思路和vivo X Fold有些类似,但整体的配置较X Fold弱一些,同时整机的重量控制也更好一些,293g重量,整体的手感相对好一些。

Mate Xs2,厚度和重量控制出色,整体的硬件配置也不错,4G是硬伤,当然,如果你不在乎这个,也无所谓。
Mate Xs2体积和厚度控制的关键是采用了外折方式,但同时,最大的风险和隐忧也来自于外折,折叠屏采用的是柔性屏,整体的可靠性和耐冲击性是明显弱于传统直屏的,各家选择内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非使用状态下,折叠对于柔性屏的保护。
在Mate Xs2的发布会上,华为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展示华为如何解决这个可靠性问题的,但具体如何,或是需要用户长期使用来检验。

以上所有的横折手机整体的思路都是在保持传统直屏主流尺寸下,进行的屏幕延展,也是对折叠屏主要问题逐渐解决的不同方向的探索。而Find N不太一样。
Find N采用的同样是内折设计,以保护屏幕,同时内屏选择的是相对较小的7.1英寸的尺寸,外屏尺寸则缩减到了5.49英寸,把重量降到275g的同时,通过重心的改变以优化手感。

我个人很喜欢这个选择,在评价vivo X Fold的时候,我表达过这个观点:
第一台是手感,311g的重量是真的非常考验手力的,反正我是无法长时间承受使用这样的折叠屏手机的,当然,不只是X Fold有这个问题,Mate X2、Magic V、Z Fold和mix Fold都有这个问题,这样重量的机子,对于我来说,只适合做备用机,而无法成为主力机。
在手感上,目前横折手机里,我唯一可以接受的只有Find N,一方面是轻一些,279g,但这个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尺寸,更小的尺寸让单手可以完全掌握折叠态下的机子,单手操作下,重心的改变对手感的提升甚至比重量减轻更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7279438/answer/2435272165
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其核心属性有两个,一台是“移动”,另一台是“终端”。对于移动属性,它要求更小的机身以省事携带,对于终端属性,它要求更大的屏幕以提升交互效率,这是一对矛盾,也是智能手机形态设计最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
矛盾不可以消除,但可以优化,所以从全面屏开始,人们一直在尝试,如何在更小的机身尺寸里容纳更大的屏幕。
折叠屏其实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在传统主流手机尺寸下,做折叠设计,用的时候展开成一块平板,携带的时候折叠成一台正常的手机。
目前行业内主流的左右折叠屏手机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包括Mate X系列、Galaxy Fold系列、Magic V、X Fold和Mix Fold等等。
但实际做产品过程中,大家遇到一台新的问题,折叠屏明显比传统手机更厚更重,所以对于传统手机来说很合适的6.5英寸,到了折叠屏手机上,依然不够便携。
然后出现了一台新的产品思路,做竖向折叠,用性能妥协换铰链空间,这类产品发布之初我并不看好,但实际市场反响却很不错,因为它全新的产品定义满足了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
当然,这个思路依然有自个的问题,性能妥协对于体验的影响过于明显了,电池小导致续航短,相机模组缩水严重。
Find N提供的其实是第三个思路:传统手机适合的手机尺寸并不适应折叠屏的新形态后,那么我们就去探索适合折叠屏的新的尺寸。

一定会有人问:如果我们只是想要一台小尺寸手机,那何必选择折叠屏呢?
这其实就是第二件事儿,也就是OPPO所说的,小就是大。
在全面屏时代之前,手机标准的长宽比是16:9,全面屏时代,做掉下巴和额头之后,这个比例一直在变,到今天,主流的手机长宽比在20:9左右,以对角线衡量的手机屏幕从5.5英寸变成了6.5英寸。
但实际上,用对角线衡量屏幕尺寸的前提是长宽比不变,长宽比不同的屏幕,是无法用对角线来衡量的,屏幕尺寸的原本单位应该是面积。
而Find N,7.1英寸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大屏幕,我们可以看一下其和6.7英寸的Find X3 Pro的对比,是不是很明显?

我们可以用几个典型的场景对比看看,比如修图,Find N是一台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的机子,无论是拍摄时候的取景或是拍摄后的修图,体验都大幅度领先于传统手机。

我们看一下7.1英寸的Find N和6.6英寸的Reno7 Pro的修图对比:

如何,是不是很震撼?
当然,这种优势不只是修图,比如地图导航:

比如文字输入和内容浏览:

因为折叠屏主屏幕本身更趋近于方形,其能够显示的内容面积明显更大,这个足以抵消小尺寸机身带来的屏幕尺寸下降的问题,而这个,其实就是OPPO所说的“小既是大”。
折叠态下更小的机身尺寸和更轻的机身,带来更佳的单手握持手感,展开态下,更大的屏幕以得到更好的交互效率和日常使用体验,这个我觉得就是Find N产品定义最核心和最成功的地方。

以及,价格。
618期间,Find N 8+256版本降价至6999,12+512版本降至8499,至高可以享受24期免息、赠送OPPO Enco AIr2无线耳机、官方原装保护壳和价值816元的2T云空间,这已经是传统直屏的价位段了。

小结
如今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各家都在集中精力去攻克难关,以期带来更加优秀的产品来赢得用户认可,占领市场。
产品越来越多,各家的思路和主打产品特点也各有差异,这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好事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有各自的偏好和需求,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
从我个人的角度,Find N、vivo X Fold和Mate Xs2是三台最典型的机子。
如果不考虑便携性,我会选vivo X Fold,尤其是其影像系统,是非常吸引我的;如果不考虑可靠性,我会选择Mate Xs2,接近传统直屏的尺寸和重量,日常使用起来会很舒服。但如果综合考虑的话,我依然或是会选择OPPO Find N吧。
从产品本身来说,Find N最吸引我的是它综合大屏和外屏的需求划分之后选择的新的尺寸,这个事儿带来的手感上的优势,很好地平衡了现阶段折叠屏手机所面临的手感的问题,而手感,很多时候才是折叠屏劝退的关键。
以及,整体的产品完成度很高,可靠性很不错,尤其是在相对较小的机身尺寸和较轻的机身里,硬件配置上没有明显的硬伤和妥协,这一点很不容易。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