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电视机剧《人世间》看完了,你最大的感悟是指什么?

特码由我开 回答数5 浏览数772
这部电视机剧,关乎父母,儿女,亲情,爱情,知己,友情,自我,社会……
关乎恋爱,读书,事业,婚姻,家庭,朋友,信仰,人性,选择……
哪一点对您感悟最深。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秋叶武边 | 来自河北
一开始看剧的时候很感动,感动于周家温馨的烟火气息,感动于周家三兄妹之间的亲情,也感动于秉昆他们六小君子之间的友情。
这部剧的制作很用心的,演员全员演技在线,包括演周楠的小演员,很有朱一龙的神韵,剧中的配乐、片尾的主题曲都很好听。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越来越觉得压抑,尤其是秉昆和朋友们之间这种所谓的友情开始逐渐变味,越来越让人不舒服。
感受不到之前的温情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打着友情的旗号,利用秉昆夫妇的善良,趴在他们身上吸血,得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先说吴倩和国庆:
他们夫妻一直免费白住秉昆在光字片的房子。后来秉昆被骗,一千多块钱兑的房子被收回,不得不让国庆两口子搬走,秉昆全家搬回自家之前的房子。
自家的房子要收回自己住,不好意思的那个人居然是房主秉昆,他买了一兜东西去找国庆,吴倩的反应让人齿冷,她把罐头摔碎了,冷冷地质问秉昆,“不年不节的买什么东西,合着是为了撵我们走啊〞。


拜托,这是秉昆的房子,是不是没交租金让你们白住就觉得是自己的了?


又冲着儿子发火,指桑骂槐,继而提出要自家搬走也行,让秉昆必须给国庆找个工作。
她自己的工作也是秉昆找的,白住着秉昆的房子,一家人都要吃定秉昆,这是绝世友情?
这是灭绝人性。
后来秉昆如她所愿,给肖国庆也找了个工作,这才作罢。
国庆是个明事理的人,可是他们有困难秉昆帮忙,秉昆一千多块钱打了水漂,这是他多年的积蓄,有谁能帮他扛?国庆两口子第一反应只想着自己的苦,吴倩居然还说出秉昆是要往死里逼他们的话。
此时在绝境的是秉昆,他们谁替秉昆想过?有没有安慰他一句?
周秉昆在他们腾出的旧房子里失声痛哭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再说于虹:
赶超和于虹夫妇住的是郑娟的房子,赶超去世,于虹的确可怜。可她有读研的儿子可以依靠,有小姑子可以借济,又在春燕的帮助下一直在工作,根本不是走投无路之人。
光字片拆迁,她明明知道秉昆可以通过把房子过户给儿子周聪的方法,分得两套拆迁房,但她还是厚颜无耻地张口向郑娟要房。于虹白住郑娟的房子多年,住久了竟生出错觉了,我住的就是我的,腆着脸狮子大张口,一开口就是一套房。


这是一套房啊,这套房的价值是当时的普通家庭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挣不到的。
秉昆两口子也不富裕,秉昆从监狱放出来,年龄大了挣钱能力越来越差,儿子周聪长大成人,正是娶媳妇的年纪,有房没房对他婚姻的影响差多少,是个人心里都有数吧?
把房子给于虹,秉昆两口子一把年纪了从哪儿来钱给儿子买房?儿子将来结婚怎么办?
善良厚道是美德,别人对你吸髄噬骨你还如此仗义,以身伺虎割肉饲鹰,这个境界真是接近佛祖了。
并且你仔细捋捋,这是郑娟母亲的房,郑母除了郑娟,还有光明这个盲人儿子呢,这个房子理应是郑光明的。光明在寺庙里过得多苦,之前北陀寺被毁,光明几乎无处容身,世事无常,将来再遇上类似的事情,有套二十多万的房子至少可以保护光明后世无忧。
光明已经皈依佛门,淡泊名利,但这是他的房子 ,秉昆两口子问都不问就慷他人之慨是不是也不合适?
再说德宝、春燕夫妇:
你细算算,他俩是帮秉昆夫妇最多的,但得到回报是最少的,他们看别人分房子眼红,想让秉义帮忙以优惠价买一套,遭拒之后愤而举报秉义,这一系列操作的确是不地道,但至少他们只是想省些钱而不是白嫖,和空手套白狼的于虹比起来还算是厚道的。也是因为得知秉昆夫妇白送了一套房给于虹,使同样作为朋友的春燕滋生了贪心,被拒绝之后,春燕发出“原来朋友也分三六九等”的感叹,除了没达到目的而失落,同时她对这段所谓“友情”的失望落寞也是真的。


原本是“人间小太阳”的春燕,她和德宝最后被逐出“六小君子”的小圈子,没人记得当初郑娟刚到光字片时是她站出来给郑娟撑腰,教给郑娟给秉昆妈按摩,秉昆妈能够苏醒,春燕也有一部分功劳;


没人记得当初秉昆推销酱油,到处碰壁,是春燕利用自己手中那点小小的职权,把酱油当慰问品,帮秉昆完成销量;
于虹白得了一套房的好处,自然也忘了当初赶超死后,春燕拉下脸说好话把原本已经超龄的她招在洗浴中心工作,解决了她一家的生计问题。
吴倩自然也不记得春燕拜托自己的师傅,治好了她多年让她自卑的顽疾-多毛症…
这就是所谓的朋友,用着你时千好万好,后来发现你帮不了他们,恰好你又做了一件错事,就毫不犹豫的把你踢出去,转而去抱更粗的大腿。

还是梁晓声通透,他在原著中写道:

朋友大抵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原来同质化的命运一旦出现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有羡慕而嫉妒的。如果反差巨大,不论原来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
还有赶超对“友情”直白的描述:

赶超不再看着秉昆,轻叹一口气扬起头将一双本就不大的眼,眯成缝,冥想般地说:“我要是有十个像你这样重情重义的老友就好了。一个是你哥那种当官的,官越当越大,权力越来越大,我一提与他的关系,别人对我也另眼相看;一个是你姐那种喜欢啃书本做学问的,我一提你姐名字,连我自己也显得有几分学问了;一个是龚维则那种穿警服的,但要比派出所长官大点儿,区公安局长那么大就行,就不担心受欺负了;再一个是法院的,起码得是老太太那样的老资格的庭长,还得有一个是大医院的院长,看病方便。万元户也得有一个时不时的借钱方便。剩下几个我的要求就不高了,性格合得来的,能经常聚一起凑凑热闹,叙叙友情的……”
秉昆说:“我这种呗。〞
赶超说:“对你这种也不能少啊,少了生活不就没意思了。”
都说穷人之间的友情温暖真挚,是,也不全是。更多的也是利益,是抱团取暖的需要。
可是,我还是想说,如果你的身边有像秉昆这样温厚的朋友,好好珍惜吧,别利用他的善良去算计他,他一心一意的对你好,除了珍惜,你也要一心一意的对他好。
因为这样的朋友,那是老天爷在人世间给你发的糖,不用太多,一颗两颗就能让你心里甜一辈子。

再说说秉义吧,秉义人如其名:有情有义,有才华有担当,他和郝冬梅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是真正相恋是郝冬梅的父母被打倒杳无音讯时,秉义宁愿放弃晋升的机会也要守护冬梅,那时候温暖厚道的周家给了郝冬梅很大的安慰。
甚至冬梅因意外不能生育,秉义对周父谎称是自己的原因,从未因此嫌弃过冬梅。
冬梅的父母官复原职之后,两家的地位一下逆转,天差地别。
最感慨的就是郝冬梅的高官父母去光字片会亲家那一集。
金月姬本来不想去,思来想去,还是顾虑女儿的面子。决定和丈夫郝省长抽出时间去回访一下亲家。
当秉义和冬梅把这个消息带回去的时候,周家都很兴奋,本来预定好的照全家福也取消了,周家所有人都忙碌着,为郝省长夫妇的到来做准备。
周秉昆甚至被周父安排,将街道的公共厕所都打扫干净了。
就在周家所有的人都在欣喜忙碌的时候,郝省长在视察化工厂时哮喘病复发,被紧急送进了医院。金月姬接到黄秘书电话,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她也没忘记和周家的会面,仓促地嘱咐黄秘书去储藏间多拿些礼物代自己夫妇登门拜访。
夜幕降临了,周家人翘首以待,等来的是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的黄秘书。
听说郝省长因病不能来的消息,周父的心情从期盼转为担心,失望肯定有,但由于是客观原因,那也没办法。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黄秘书提来的礼品中,周志刚精心准备送给郝省长夫妇的茶叶赫然摆在其中,甚至连外包装都没拆开过,原路返回完璧归赵。
包括大儿子周秉义给老丈人的心意-战友送他的南方土特产也在其中。
黄秘书走后,周家人各怀心思,场面之难堪可以想像,周志刚的心中五味杂陈。
郝冬梅又难堪又着急,她急忙向公公解释着,说自己母亲在医院,礼物都是秘书拿的,他不知道哪些是周家送的。
周秉义始终是清醒的那一个,他阻止了冬梅继续解释的行为。
在回家的路上,他对冬梅父母无半句怨言,哲学系出身的他,冷静地说了下面这番话:
根本就没有什么误会,你爸生病,你妈去医院,派秘书拿着东西代表他们来我家看望。秘书并不知道储藏室里有我们送过去的东西,不巧,又把我们送过去的东西给拿过来。我们清楚,我爸他们也清楚,误会在哪?
这番话显示了秉义高超的共情力,美国前哈佛大学讲师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中写道:共情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
大白话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这意味着你需要和对方站在同一个纬度,才能真正理解对方。周秉义一个平民之子,却能站在更高的纬度看待事物,说明他已经超越了自身的阶层。
我原来以为我是自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我自卑,而是他们傲慢,但这傲慢不是他们的错,是双方地位和差距的必然结果。
这段话是个总结,简明扼要地剖析了问题的本质出在哪儿。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决定屁股。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终其一生至多只能远远看到罗马的外墙。
别的不说,就拿过年送东西这件事来说,你爸所处的位置决定,给你们家送东西的人都特别多,多到你们根本没时间细看,只能往储藏间一堆了事,作为省长,本来事就多,又赶上过年这个当口,书记病重,你爸还得代理省委书记,一个大省的党政事物一肩挑。所以,你们家的事情都只能由秘书来处理,秘书怎么知道你们家那两筒茶叶,那些小吃的来历?要求你妈在你爸突然住院,病情不明的情况下,跟秘书交代清楚这些,可能吗?换我,不可能。
周秉义不亏是学哲学的,他有理有据地跟冬梅分析双方家庭中存在的差异,发生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这件事情到底怪谁呢?怪郝家父母吗?一省之长去自己管辖区作客,万一被百姓围住向他反映问题,怎么办?认了这门亲家,以后提出让他利用手中职权办事的要求怎么办?并不仅仅是郝父过于警惕,在他这个位置,经历过太多的人性,人的本性就是想走捷径 ,冬梅了解周家人,和他们一起生活过。对于郝家父母来讲,之前和周家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周蓉委托秉义,让郝父利用取权蔡晓光办事。在这个前提下,郝家对周家抱有警惕心理太正常不过了。为了女儿,为了女婿,他们其实已经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让步。
怪周父吗?那就更怪不着了,一个老百姓,想和亲家多走动,多门亲戚有错吗?周父朴实善良,可他由于认知所限,无法有宏观上的大局观念。
所以秉义说的对,要怪就只能怪双方的门庭与地位太悬殊了。周父也是聪明人,他想了半夜,感慨地对周蓉说,古人讲究的婚嫁都要门当户对,真是有道理。
这是一道深深的鸿沟,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无法逾越。
阶级之间的差距是很难打破的。
德宝一开始的理想是拣个落难的高干子女,他何其天真,落难的凤凰即使真落到他家,那也是短暂的落脚点,未来一飞冲天后,他是凤凰身上的泥点,会被其毫不犹豫地抖落掉。
秉义以自己良好的品行,超人的才华、能力,以及对冬梅无怨无悔的爱,才能逐渐在丈人家站住脚。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冬梅不能生孩子这个缺陷,秉义对冬梅不离不弃情深义重,彻底感动了郝家父母。
这是秉义的牺牲,也是周家的缺憾。
如果冬梅没有这个缺陷,金月姬自己也承认过,他们夫妇平反之后,会劝冬梅离开秉义。

剧中还是给秉义安排了一个相对温暖的结局,实际上在原著中,秉义得了胃癌死去仅三个月,冬梅就结了婚,嫁给了一个老华侨,一个和她门当户对的“红二代”富商,和她一样阶层的人。
原著中周蓉写了一本书《我们这代儿女》,书中写道:婚姻的关系,自然是有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的。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异常时代或郎才女貌所导演的——我哥哥和我嫂子的婚姻便是如此……
我有时候想,像秉义这样优秀的男子,如果在兵团接受明副政委的提携,或者北大毕业后接受老战友的举荐去深圳,不依靠任何人,以他的才华必有一番作为。再遇见一个郑娟那般温婉柔韧真心爱她的女子,细心照顾他的起居,秉义回家后会享受到身心真正的放松,这样的秉义是不是结局会美好一些。
可惜,如果割舍掉冬梅,也就不是那个有情有义的周秉义了,也不会有后来那个让光字片居民住上新楼房的好官周副市长了。
或者如果他从一开始就不认识冬梅,完全听从自己内心做个大学教授,不在官场,认真做学问,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大学教授的生活安逸,就不会像在官场那样劳心劳力,把自己的身体累坏,退休过了没多久清闲日子就病逝。不在官场,没有当高官的丈人,没有诸多顾忌,以秉义的品性,他这个长子会好好的孝敬父母,随心所欲地扶持弟妹。
秉义过的就是另外一种人生了,这种人生也许是秉义内心真正喜欢的。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ige5555 | 来自北京
电视剧《人世间》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相。

剧中周家大儿子周秉义高官厚禄,乘龙快婿,可谓春风得意,但他一生无儿无女,为改造光字片区,受到身边人的诬告,饱受质疑。

二女儿周蓉北大高材生,还是是个博士,虽然貌美如花,学富五车,却婚姻家庭一团糟。

小儿子周秉昆在大家看来孝顺谦厚,但时运不济,生活在底层,先后经历了丧子之痛和牢狱之灾。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挫折,人世间的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完美无缺。他们的遭遇诉说着一个人生真相:强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当你历尽千帆才发现,遗憾才是生活的底色。好的坏的终成过往,你只管咬紧牙关去坚持,拼尽全力去担当,愿你我不抱怨、不退缩、活得热气腾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laine1 | 未知
剧中有一段婚后蔡晓光和周蓉之间的沟通,我自认为是教科书级别的,希望分享给大家。

第47集,蔡晓光为一部钟情的剧本拉投资请周蓉帮忙。
投资商侯总的女儿特别想考周蓉的研究生。蔡晓光期望帮他达成心愿以换得这部剧的投资。当时候倩倩的面试笔试都过了,蔡晓光跟周蓉提到这件事儿的时候,周蓉一口答应了。蔡晓光先是惊讶再是开心,边走边说:“我的海参女王下凡了!”
本来毫无悬念的事却发生了反转。与侯倩倩一同报考周蓉研究生的还有一个叫章早坡的男生。他也很喜欢周蓉的课。周蓉无意中得知他是贵州人,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强调毕业了要回家乡去当老师。贵州正是周蓉当年下乡的地方,这是她青春时的梦想。最后权衡利弊后她选择了章早坡。
蔡晓光一脸沮丧的坐在沙发上,周蓉看着他怯怯的问:“是侯总打电话来了?”,顿了一下:“他不给你投资了?”蔡晓光苦笑道:“要是你你投资吗?
停了一下,蔡晓光往旁边挪了一点正对着周蓉,严肃的说:“我不是怪你,我是怪我自己,我压根儿就不该开口,细想想这么多年,我爱的不就是你的善良、执着、独立吗,还有你的美貌。我人到中年,初心没改。”
蔡晓光继续说:“但这件事儿上我犯错了,我以为更亲近的关系或许能够改变一个人,侯倩倩章早坡选谁都没错,只是这个选择的天平没有因为我和你的关系而向侯倩倩这边倾斜。
你说我不失望吗?扯淡,咱都是生活在这社会上的人,我又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我也有求人的时候”
周蓉心有动容,把自己的手放在蔡晓光的手上。说:对不起晓光,我只是觉得跟侯倩倩比章早坡更需要这个研究生,他说他毕业了要回贵州当老师”
蔡晓光有点激动:“然后呢?继续去替你实现你的青春梦?说很容易的,上下嘴唇一碰话就说出来了。哎不说了,名单都公布出来了,说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
蔡晓光反过来抚摸周蓉的手语重心长的说:“我只是觉得咱们夫妻之间呢,应该开诚布公,但凡你早点知会我一声,跟我商量一下,我都不至于这么被动。”周蓉说:“对不起,是我考虑不周”   
蔡晓准备起身:“没事儿,去剪片了”周蓉又问:“那你投资怎么办呢?”蔡晓光说:“真没事儿,没有侯总,还有周总王总李总,谁的人民币不是人民币,车到山前必有路”。他起身走了几步,又突然回过头来拍了拍周蓉的肩膀说:“周蓉,我真的没事。”
我在想,如果是前夫冯化成,他们一定会为这吵起来。就像周蓉说冯化成虚伪,冯化成说周蓉没有母亲的本能。两个人的话都像刀子一样伤害着对方,最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不得不说蔡晓光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
他没有一句指责周蓉的话,却让周蓉满心愧疚,最后求人找关系帮蔡晓光重新赢得这部剧的导演权
你要知道周蓉可是一直以求人为耻,而且网友都在说周蓉是周家最不省事的,自私。但是你看蔡晓光影响改变了周蓉。
所以说生活中谁都不能改变谁,只能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希望每个人都有蔡晓光的智慧,家庭和和美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ll001 | 未知
1,        秉义,周蓉,一路读书,入仕途,成为教师,好好做事,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可是一辈子却也衣食无忧,体面退休。春燕,一生起起伏伏,也无不是与在公职位变迁有关。无论任何年代,考公永远是稳定生活的第一选择,进可以追求心中理想,做一番事业,退可以有稳定工资,分配房子,安稳度过一生。能读书读出一番天气的人,不要放弃,好好学习依然是普通人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最佳途径。
2,        秉坤的一辈子都在辛苦劳作,年少时在厂里,下岗后又辛辛苦苦在饭店服务行业工作,入狱出来后五十有余,适应社会,去搬家,去开车,如果他年轻十岁,如果不是狱中这九年,他一定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可惜命运就好像借用他手,告知凡人,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技能,靠苦力干活的一生,如果没有旁人帮衬,随时都会被社会淘汰,被新的时代需求所取代。现在很多工作的人,不都是如此,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命运抽中吗?想想都可怕。也可能是为了说明什么,周家的下一代,全是高材生毕业哦,(话说回来,周家可真有985基因,真令人羡慕,也可能是一种福报)。
3,        很佩服秉坤,一辈子活得坦坦荡荡,但总觉得,大部分人会活成春燕。年少时侠肝义胆,热心肠,全力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可随着社会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自己上上下下的变化,很难不说会有别的心思,是否还能抱有初心呢。如果说周家的人,从始至终,各个都守住了本心;春燕则更像很多时候面临选择的我,比如,你会不希望能多一套房子给自己的孩子居住吗?你会不眼红朋友白白得了一套大房子吗?祝福是祝福,可羡慕嫉妒也是真实的。春燕的复杂,才是很多市井平民的,真实。
就先想到这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yhh | 来自北京
我难以在此剧中找到作者,编者歌颂的东西的美好之处,所以感觉异常沉重;
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假如这里面总有一个标准是作者赞扬的,那咱们来看看。
1.如果以是否养孩子为分界线:
不养孩子的:周秉义青史留名,周蓉众人追捧,女儿成才了还挺孝顺;冯化成艳福不浅啊,蔡晓光事业婚姻双满意,骆士宾开创商业帝国,他老婆没孩子,继承的财产也几辈子吃喝不愁,水自流至少身家过亿,郝冬梅父母丢了俩孩子,双双高官,曲主任马守常虽然儿子疏离,但晚年还不错吧。即使孙小宁在深圳遇人不淑,但没有春燕于虹那么苦吧。
咱们看看养孩子的:周母先瞎又植物人后随丈夫走了,她就享了秉昆和郑娟的福,周蓉和冯玥呢,添堵的货;周老爷子,一辈子在为儿女操心,养出三个好儿女,至死没有离开光字片,至死跟自己媳妇没有一个单独的屋说说话。
秉昆替别人养孩子二十年吧,孩子死了,坐了八年牢;替姐姐养孩子也十几年吧,周蓉为了拉拢女儿的心,不惜践踏他和郑娟的体面;
郑娟养周楠二十年,曾经的寡妇,多难,儿子向往亲爹和国外,死在异国他乡,未几报答她分毫,还得为了秉昆跪强奸犯;养冯玥十几年,冯玥为了自己所谓爱情,一点儿不顾及她的痛苦和处境,她说的好,冯玥的一生是一生,她的不是吗?;后来也是跟亲妈更亲;
赶超卧轨了,春燕和德宝黑化了,里面也少不了为儿子争取一套婚房的企图心,国庆爸冻死在外面,大结局里,于虹和国庆夫妻终于要去南方享孩子们的福了,秉昆也有了聪聪,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愣是高兴不起来,她们这几个人的一辈子,太苦了。
反正,养孩子的呕心沥血,结局却不佳;不养孩子的各种风生水起,还能事业感情各种圆满;
所以,养孩子干吗?剧中的人不要孩子投身于事业与奋斗都比较好;
这如果是作者歌颂的,那违背了人基本的繁殖本能;
2.如果以学历为分界线:分明事业最成功的骆士宾和水自流的学历跟秉昆,赶超他们一样啊,结果他们成了弄潮儿,秉昆成了老大难;
3.如果以是否敢于付出勇敢与行动为分界线:
春燕也是自己安排自己嫁的德宝,春燕也能扎下心来努力工作,且热心热肠,对街坊四邻关心,比周蓉挂在嘴上的贵州小学强多了,结果春燕嫁了吃软饭的德宝,一辈子过得辛苦无比,周蓉年轻时双宿双飞,冯化成出轨前也一直让着她,蔡晓光守候她一生,她后来变成了一个心平气和的美丽优雅老年妇女。春燕,成了一个众叛亲离,唯利是图的泼妇;
所以,不管不顾追求爱情,可能像周蓉让人佩服,也可能像春燕,何必当初?
3.如果以家庭出身为分界线,周家三个孩子,分明阶层和所受教育一样的。
4.以是否读书尊重知识为分界线:
我觉得人物的命运大概就是在开头暗示了的,秉义托付给秉昆的一箱子书。
爱读书者有文化者,秉义,周蓉,冬梅,吕川,唐向阳,蔡晓光,骆士宾,水自流,(这是从水自流的谈吐和情商看出来的)成就都不错;
不读书者:秉昆,郑娟,春燕,德宝,赶超,于虹,国庆,命运多舛,工作卖命受气还朝不保夕,还被强奸,被下岗,坐牢,常年忧心一家人明天住哪里。
知识能改变命运不错,但是如果读书的结果就是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我觉得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利己主义是绝症,不应该让他们如此志得意满,一生圆满,特别是周蓉。
最后,总结下这几个人的拧巴:
秉义:自己父母见见亲家这么简单的愿望满足不了,但是做成了心系百姓疾苦的父母官;
周蓉:自己女儿从幼龄长期扔给弟弟,但是心系贵州小女孩们的教育;
周秉昆:奉养父母,但父母不疼,怕秉义偏周蓉对他赌气整七年啊;宠爱老婆,老婆给带来了白养了的娃以及一系列灾祸,坐牢八年,人生有几个八年?疼爱孩子,孩子直接要亲爹要钱途;外甥女则只要爱情,毁掉舅舅舅妈名声体面也毫不犹豫;
工作卖力,木柴厂被工友坑,酱油厂一直干出渣还没钱发,出版社好不容易熬出编制进了监狱,做搬家业务国庆住院,最后还是靠身为秉义的亲弟弟不得不支持拆迁获得门面房一套开店挣钱;
帮姐夫出诗被坐牢,帮郑娟养娃被坐牢,帮周蓉郑娟养娃被老爹嘲笑考不上大学,买个房被骗,买个车做不下去,亏三万;好不容易拆迁、于虹开口来要一套房;
骆士宾想要女人就去强奸,想要钱就去挣,想要儿子就来抢,效果不错,功成名就,有钱有儿子;
周蓉想要爱情就去追爱情,不顾她妈眼睛哭坏了;想考北大就把孩子扔了,还有人给养得好好的;想要虚荣就有冯化成的平反,想回吉春就是受学生欢迎的热门教授,想有依靠就迎进来一直爱她的蔡晓光,想要女儿就踩着郑娟的伤口赢回了女儿的心,想要接地气就出席个饭局马上替老公圆梦,想当作家就有名导演老公成就她的处女作;
我也不知道这是作者的拧巴还是真实人世间的拧巴,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人世间就是对自私自利者最终圆满,善良勤恳者命运多舛,那这个人世间到底该追着什么走?一生向阳有用吗?我看一生自私更有用。

———————原答案—————————
坦率地说,我经常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泪水涟涟,被剧中的角色的真情流动而感动。
但是放下遥控器,又觉得整部剧并不令人振奋,不想《大江大河》被人物那种历经磨难而依然勤勉上进的精神所感动,也不像《父母爱情》因为鸡毛蒜皮的守护和互助而温暖。
这部剧的人物命运真的让人觉得沉重,太沉重。
如果说我又有什么感悟,我的感悟大概是:成功是块遮羞布,可以掩盖在这之下所有的自私、冷漠、虚伪、精致的利己,甚至势力眼儿。
《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改善自己父母的生活环境,报答姐姐对自己的恩情;
《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因为爱情可以一再迁就、包容资本家出身的安杰,并默默承担了因此带来的所有恶果。
然而《人世间》里面的人,秉昆的善良是面对所有人,说好的好人有好报呢,说好的天道酬勤呢,命运总是给予他更多的磨难,替马守常和曲书记在医院守夜的好人,连调出出渣车间的待遇都没有;帮了六小君子一大半,结果于虹要走了房子,国庆媳妇遇见自己不得利就恶言相对,德宝春燕举报他亲哥。做什么好人呢?感觉对所有人都善良的善良没有价值,反而容易斗米恩升米仇。
那样宽厚滴照顾楠楠,结果呢?周楠这么样?这就是郑娟说的吧?他如果不认识郑娟就没这么多的事了。
所以千万千万不要替人养儿子,特别是强奸犯的儿子,活着也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在他身上,颠覆了好人有好报这个一般的心理预期,反而是做多错多,爱博而心劳,感觉太悲壮了。
再看看周秉义和周蓉,因为有北大的光环,因为读书好,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有好媳妇好岳家襄助,有好丈夫好蓝颜宠爱,他们何其顺利,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对家人无须多做什么,一句工作忙可以推掉所有的幸苦和责任,父母可以不照顾,连孩子都可以不养;
最让人难过的是,对这些事心知肚明的人,难道不是他们的父母吗
他们的父母,领着孩子去街坊炫耀自己的大儿子,女儿,仿佛小儿子不存在,对于照顾了一个瘫痪母亲的小儿子小儿媳只字不提;
他们的母亲,为了女儿哭瞎了眼,植物人躺了两年,把小儿媳的手按成变形,却年年只惦记着给女儿织红毛衣,难道对你如此付出的小儿媳不需要一件毛衣吗?
对于世人,成功是块遮羞布,对于父母,成功也是一块遮羞布,所以,大家尽情滴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就好,只要考得好,别的都不是问题;然而考不好,你就惨了,辛苦付出也没人看见,因为你不值钱。
我觉得作者编剧都非常势力眼儿,把赞歌和高风亮节都给了周秉义,把天赋和幸运都给了周蓉,最后,把苦难、意外、黑暗,以及不被重视的委屈,没完没了的忙碌,好人没好报的真实,都给了周秉昆。
看完此剧,我不想做个好人,觉得还是自私自利、尽全力成全自己更为重要。
我为周秉昆而哭,希望世间少一点周秉昆,因为人世间容不下他这样善良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