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在网上发表观点时,总是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见图 2-11)。
图 2-11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这种刨根问底的逻辑思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就举一些自己的例子吧。
「刨根问底」怎么玩
有一次,在微信群里,一位朋友发了一段在赤道旅行时拍的视频,内容是当地人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
当地人把一个装着水的脸盆放在赤道的北面,水面上飘着一朵小花,等到小花静止的时候,把脸盆底部的塞子一拔,水就往下流,形成了漩涡。
从小花的转动方向,可以看出水是逆时针转动的。
而当他端着脸盆走到赤道南面一两米的地方再做这个实验时,脸盆里的小花就变成顺时针转动的了。
这时,导游开始解释,地球是由西向东转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地球会以赤道为中心,在赤道的南面和北面按不同的方向旋转。
群友们看了这个视频后觉得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纷纷感慨:这世界太神奇了!
这时,我跳了出来,让他们千万别信,群友们问:「为什么?」
我给他们讲:「我去过两次赤道看表演,还去过两次南北极专门做实验。
地转偏向力确实存在,但远不足以在距离赤道一两米的地方产生这么大的差别。
即使在南北极做实验,水流方向都是随机的,只有大尺度的东西(比如洋流),这种方向上的差异性才能体现出来。
小尺度的东西(比如脸盆里的水)主要受环境影响,如水盆结构、故意用手拨动等。」
我接着说:「而且赤道是垂直于地轴的,地轴每年有 15 米的移动,赤道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所以那条线并不是真正的赤道,只是具有象征意义。」
在我做完这番解答后,群里的朋友们纷纷点赞:「专业」「涨知识,我也看过这样的表演,没质疑过」「你太牛了,我真以为是这样」……
这些「牛」「专业」「涨知识」,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只是因为我有刨根问底的逻辑思维而已。
很久以前我看这个实验时,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到南半球(比如南极、澳大利亚)旅行的时候,专门做了水流实验,看看在南半球水是不是顺时针转的。
结果我发现水流的方向是随机的,有时是顺时针,有时是逆时针,这与之前学的「水流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的知识是不相符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2014 年,我来到了一座位于赤道的城市——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
在那里,我看到了当地人做的水流实验,与前文提到的一样,当时我也很困惑:怎么跟我自己做的实验不一样呢?
于是,我拍了视频,并认真地查阅了相关资料。
经过一番研究后,我发现,地转偏向力确实存在,是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惯性力。
这是法国气象学家和工程师科里奥利发现的,所以又称「科氏力」。
从能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到,它确实影响了很多东西的旋转方向,比如洋流、龙卷风、大气云层等。
但这个力虽然存在,却很微弱。
毕竟,地球一天才转一圈,速度非常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力度当然也就非常小。
所以,它只能对大尺度物体的运动(如洋流)产生影响,对小尺度物体的运动(如脸盆里的水流动)很难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小尺度水流旋转方向的不同,更有可能是外部因素引起的,如塞子的螺纹、下水道的方向,或者拉塞子时手上力道的方向等。
这些因素的影响要比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得多。
于是,我找出视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当地人做实验时,有个非常微小的动作:拉完塞子的时候,轻推一下水,给水流一个影响方向的初始力。
原来,这才是实验的真相:水流漩涡是推出来的!
我继续往下深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实验中的赤道线,其实根本不是赤道。
从定义上来说,赤道是垂直于地轴的。
而地球的地轴,本来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固定的轴,只是按照旋转方向虚拟出来的,地轴每年会有 15 米左右的移动。
那么,垂直于地轴的赤道,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移动。
这样一来,当年画的那条赤道线,早就不是真正的赤道了。
所以,以这条早就不是真正「赤道」的线为起点,往北一米或者往南一米,可能还是在北半球,或者还是在南半球。
所以,这个实验,可能只是当地人的一个「善意」的玩笑,用来娱乐游客的。
正因为有这番刨根问底的过程,我才能得到前述「专业」的结论:
第一,地转偏向力是存在的;
第二,它只能影响大尺度物体的运动,小尺度物体的运动更多的是受环境的影响;
第三,旅游景点上画的「赤道线」不是真正的赤道。
你看,这个过程就是「刨根问底」,要有这种精神,才能把问题搞明白。
四句话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
那么,如何才能挖掘自己的逻辑思维呢?有四句话可以帮助大家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证有不证无,以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见图 2-12)。
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一是证有不证无。
证明一件事情「有」,很简单,举个例子就行。
比如我看到过白乌鸦、黑天鹅,就证明它们是存在的。
可是你要证明「天下乌鸦一般黑」「天鹅都是白的」,靠举例是不行的。
你举 10000 个例子,都不能证明没有黑天鹅,只能证明你没见到黑天鹅。
图 2-12 四句话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
同样,你说西医是有效的,因为你亲眼看见医生救活了很多人,这是可行的。
可是你要因此反驳中医都是无效的、骗人的,靠举例是不行的。
你想证明「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赚钱的都不是好人,真正凭良心做生意是赚不到钱的,靠举例也是不行的。
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博弈和多样性。
在进化岛社群里,曾有同学问我:「真正凭良心做生意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我回答他:「也许,你的心中有个错误的归因。凭良心做生意的人没赚到钱,问题通常不是因为他有良善的『心』,而是因为他没有商业的『脑』。不能把脑的问题,归于心。」
所以,在网上不要随便说「你就吹吧,我从来没见过,不可能有这种东西」,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二是以偏不概全。
你每天好好学习,有人叫你去打麻将,你不去,他说:「读书有什么用?那个 ××,一本书也没读过,不也身家几千万了吗?」你怎么回答?
你可以说:「他的财富撒了谎。终身学习,才能大概率成功。我羡慕他,但是他的运气不一定会降临在我身上。」
你在研究产品战略、组织战略,有人对你说:「研究什么战略?战略都是那些成功人士对自己过去路径的总结和美化。你看,我哪有什么战略,不也走到了今天?蒙眼狂奔,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我的战略。」
你怎么回答?
你可以说:「你的成功撒了谎。以终为始,才能大概率成功。我祝福你,但是你的成功,不能复制到别的公司。」
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你做对了所有的事情,却依然错失城池。
有人劝你:「你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我劝你踏踏实实做人,找份安稳工作得了。」
你怎么回答?
你可以说:「我的不幸撒了谎。正确的事情重复做,才能大概率成功。虽然我今天倒霉,但是我相信明天我成功的概率比失败的大。」
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确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复做。
回到开头,很多人读完了大学,做了科学家、企业家甚至总统。
你怎么可以用「我认识好几个人」的「偏」,来得出「读书没用」的「全」呢?
所以,在网上不要随便说「我有个朋友,每天碎片化学习,没发财,所以碎片化学习没用」。
三是证有靠举例。
证「有」是相对简单的。
只要有钢铁般的证据,就能证明一件事存在。
比如,这个世界上是有既聪明又勤奋的人的,比如雷军、库克、刘德华。
所以,在网上不要随便说「我相信就有」。
你认为「有」,就要举出例子。
举不出例子,就是假说。
不要用一个假说,强行说服另外一个人必须认可你的观点。
四是概全靠推理。
所谓概全,就是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能靠证明,靠推理。
比如,所有商品都是用来交换的,封建地租不是用来交换的,由此可以推论出,封建地租不是商品。
在网上不要随便说「这难道不是共识吗?所有人都这么认为……」,这么说,并不代表你的结论就是真理。
不如利用你的逻辑思维来证明它。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逻辑思维也有高下之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