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经营的角度谈谈暴风集团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cnmiss 回答数0 浏览数493
暴风影音是我们曾经用的最多的视频播放软件,是暴风集团的主打产品,这家公司在2015年在A股借壳上市,以28个一字涨停破A股新股上涨记录,红极一时。但是,最近这家公司频频出现重大问题,从曾经的辉煌,到今天落下了神坛,我们今天就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看暴风集团这家上市公司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经营的底谷,导致今天这种不好的局面的。
先看一下公司的收入来源,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视频(暴风影音)以及互联网电视机(暴风电视机)两个业务板块,以广告、增值服务、暴风电视机业务相结合的多元化收入结构。
PC端和移动端暴风影音是公司上市之前原有的业务模块,此业务模块主要通过广告及增值服务变现;为了构筑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壁垒,公司上市后开启了软硬件一体化布局,开展了互联网电视机业务即暴风电视机,此业务主要通过硬件收入、广告业务、网络付费服务等变现。
一、上市以后的收入和利润变化
来看看公司上市的这四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变化情况:

从2015年度-2017年度营业收入不断上涨,从6.5亿上升至19.15亿,然后到2018开始大幅下降,依然拜托不了企业经营的三年魔咒。净利润的情况就更差了,上市的第一年净利润为1.5亿,从2016年开始,净利润盈利下滑,而且都为负数,也就是上市的这几年公司没有赚到钱。毛利率的情况也是逐年下滑,产品的竞争力不断的下降。
二、公司各个产品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销售商品主要为销售互联网电视机,通俗的讲就是卖电视机。这也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我们知道,公司上市以后,战略就开始有所调整,公司集中全力在互联网电视机的业务,以硬件为突破口,以期获得先发优势,有点类似乐视原来的业务发展战略。
但是,公司的战略走的并不好,从18年度开始,电视机业务收入下降 29.76%,而且近三年的互联网电视机的销售业务,虽然收入较高,但是营业利润均为负数,也就是这块业务根本不赚钱。公司的说法是受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冲击,融资渠道受限等原因,公司资金压力较大,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导致收入下降。
广告收入也开始大幅下降 66.74%,网络付费服务下降 63.49%,软件推广业务下降 31.24%。广告收入、网络付费服务、 软件推广业务主要为互联网视频业务,互联网视频行业竞争加剧,融资渠道受限等原因,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互联网视频业务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可以说,公司的转型并不成功,新的战略也没有获得预期的业绩。
三、伴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的股价及整体市值走向

暴风集团曾经也是A股的明星企业,创造过40天内收获36个涨停板的佳绩,市值最高时超过400亿元。
但伴随着上市后一系列并购失败,资金链断裂,暴风集团迅速跌下神坛,如今其市值已不足20亿元,相较巅峰时期下跌逾95%。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股价和市值的暴跌其实是和公司的经营息息相关的,一家上市公司概念再好,规划蓝图再丰富,都是空中楼阁,公司的经营或是业绩为王,暴风集团的业绩一路下滑,说明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思路都出现了重大问题,再加上公司接连的融资和并购的失败,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公司市值一落千丈。
四、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上面来看,公司的经营发展一路受挫,收入和利润不断下降,股价和市值也缩水了20倍。上市四年来,暴风集团先后三次提出定向增发融资计划,但均未获批。这期间错过了股价高点做股票增发融资的最佳时机,到股价回落时不得不为融资付出高昂的代价。很多人将暴风集团视作下一台乐视,暴风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冯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暴风不是乐视。
20197月28日晚间,暴风集团(300431,SZ)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此外,暴风集团还宣布,控制子公司深圳暴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暴风智能)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暴风智能是暴风TV的运营主体,同样也是暴风集团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最近三年,暴风智能累计亏损额超过18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冯鑫被抓可能与收购MPS有关。但具体细节并不清楚。随后,第一财经报出,冯鑫此番被批捕,主要涉及暴风集团2016年与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光大资本)共同发起收购的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 Holdings S.A.(以下简称“MPS”),冯鑫在此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
据一财报道,与冯鑫被相断电关采取控制措施相关的,还有8名人员,这8名人员中既包括暴风集团内部工作人员,以及前工作人员,也包括在MPS并购过程中为冯鑫工作的公司外部人员,其中包括暴风集团前董秘毕士钧。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暴风的实际控制人被抓,有行贿嫌疑。但是,从公司的经营来看,即使没有实际控制人被抓,按照公司的发展趋势也会出现资金链、业务方面的重大问题,历史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公司的经营永远在路上,看了这么多的公司,企业最终走向底谷和破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多数失败的企业都有类似的经历:
1、实际控制人盲目自信,战略上一意孤行,听不进去多方的意见。
2、资金管控永远是个重大问题,融资和投资都要和公司的业务匹配,否则就会出问题。
3、公司的投资策略关乎企业生死,这其中涉及到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公司将资金投向于错误的方向,对公司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4、合法合规问题,公司的经营始终都要守住底线,不能违法违规,尤其是上市公司,上市的前提就是合法规范经营,如果守不住底线,越过了红线,也将使公司走向灭亡。
5、最后一台就是团队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各种企业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有,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敬畏市场、敬畏专业是必须要做到的,否则就会吃亏。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