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ymm
| 来自北京
根据开发状态,做最高保真的原型。最终期望是能达到的就是和产品实际运行时一样的状态。当然,显示数据一般来说是模拟的。制作高保真原型是一种把各种损耗降低到最小的开发方式。如果作为设计师,你的负责产品能做高保真原型,那是你的运气,好好把握吧!而且,我认为靠谱的设计师,应该想尽各种手段来实现高保真原型。尤其是互联网产品领域,做高保真原型的成本已经非常小了。
1. 高保真原型可以显著降低沟通成本。一般的团队开发,根据情况,有各种产品需求说明文档,流程图,交互文档,设计概念图,设计中间稿,完整设计图,等等等等。作为开发同学或者产品经理同学,他要看所有文档,和所有人聊天。一环扣一环的开发方式效率低,等上一个交付件修改完,下一个再更新;为了降低上一环下一环之间的交流损耗,作为负责的产品经理,为了说明一个功能,苦口婆心的挨个找人聊天,想必大家不陌生。
为何不用高保真原型呢?所有人只用看一个交付件,并且这个交付件可以反映最新的、最好的设计方案。产品的流程、逻辑、布局、视觉效果、操作状态。也许制作高保真原型需要花费多一些设计的时间,但这是完全值得的,降低的沟通损耗,带来顺畅的开发制作流程是无以复加的。如果是远程配合的团队,这个好处会加倍放大。
这里注意,我说的是所有人只用看一个交付件。不是所有人只用产出一个交付件。设计师还是可以做很多效果图,贴的满墙都是,到处展示。产品经理也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列出流程图,和人讨论逻辑。但最终,请一起制作高保真原型,作为最终确定方案输出。
2.高保真原型会最大的降低制作成本。没有人可以事先想到所有问题,好的设计是不断尝试出来的。高保真原型可以在只投入少数开发力量的同时,就进行各种测试。很多问题,要投入使用场景才能发现。高保真原型可以帮助开发者模拟大多数使用场景。如果等所有人努力都结束才看到成果,这真的太可怕了。尽早对自己产品进行验证,这个是敏捷开发的原则。产品的开发要分为一个迭代一个迭代的短期开发,以一个一个小成果来持续验证产品,就是为了避免风险,然后持续改进。而高保真原型,可以作为所有迭代之前的迭代0开始进行——如果原型都不靠谱,还期待后面的开发会产生什么化学反映吗?
可以快速失败的开发方式是最好的开发方式。高保真原型可以对大家的时间成本都负责。
汽车行业在制作一辆车之前,都会用油泥(谢谢评论中杨智同学提醒)做一个和真车一样大的模型,尽量还原真车的设计(包括颜色,外漆等)。虽然不能驾驶,但是其实样子是大多数购车者最在意的因素。模型还原外形设计以后,甚至可以停在4S店里展示,问问顾客购买意见。听说这个模型很贵,但是和整个生产线的投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听过最有意思的原型测试,应该是IBM在70年代末的IBM声控电脑测试。IBM想开发一种可以用自然语言操作的电脑,于是交互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高保真原型测试方法:请一个用户面对一台电脑(显示器),用话筒操作。在另一个房间里,有一位电脑操作员,听着用户的指令,来操作电脑。用户完全不知情,以为电脑确实具有识别自然语言的功能。测试非常成功。
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能作出自然语言控制的电脑……
曾经我作为设计师参与产品开发时,为了尽早测试自己的iOS App,把Keynote改成960*640分辨率,利用动画和跳转,做好产品大部分流程,在手机上打开,可以进行大部分操作。现在大家都用上Axure了。
目前我做从事的游戏行业,还十分难进行核心玩法的测试。只有在迭代中产出开发版本后测试。电影行业也是一样(美剧中有预拍片的做法)。Mobile App和网页服务,都可以比较容易的在设计阶段进行原型测试。抓紧吧各位设计师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