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wVSQYS
| 未知
>>>简介极光的形成<<<
极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太阳喷射出来的等离子体团,经过地球, 被南北极的磁场吸引,再跟地球大气层的分子产生化学反应而发出光芒。
这些等离子体团的爆发我们又叫太阳风,太阳风一般大约需要三天才能抵达地球,太阳风的出现主要跟太阳黑子的活跃有关。
>>>时间<<<
1) 极光高峰期拍摄极光的时间很重要, 尤其是必需知道极光什么时候是高峰期。太阳黑子活跃期大约为十一年一个周期,这与太阳的自转有关。2011-2012 年刚为太阳黑子活跃的高峰期,对应上一次则是 2000-2001 年。
在太阳黑子高峰的时间, 可以看到极光的可能性最高,由于大部份人都只是旅游的方式去看极光,一般就两三星期的时间,所以选择高峰期的时间去能有最大的机会看到极光。当然,也不是说低潮期就没发看到,只是机率低很多而已。
2)季节看极光最好的季节当然是冬天,因为南北两极的地方夏天有机会在极昼或日照超长的状态,极光的光很微弱,白天即使有极光亦很难看到。月份以深秋至初春为徍,一般是十月份至三月份,如果是纯粹是去观赏极光还可以,深冬更好。但是如果是同是想观光的话日照时间则太短。(补充:当地旅行团的极光tour一般是从9月1日到来年4月15日有,其中10月16日到3月15日一般为晚9点出发,寻找当日适合观测极光的地点,9月1日到10月15日及3月16日到4月15日这两个区间多为晚10点出发,因日落相对较晚。许多旅行团会有第一天看极光未果,免费再看一晚的协议,所以大家到时候对比旅行团的时候可以提前询问清楚。)
3) 月满因为月亮的光很强,尽量避免月满的时候去,当然也没有说一定不能,但月亮太光亮或多或少会影响观赏和拍摄。
>>>地点<<<
选好了时间, 就选地点了。一般来说就是南北极圈附近的地方,比较有名观看极光的地点有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挪威北部、冰岛、格陵兰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海岸外等。也视乎极光的爆发强度,遇上大爆发时,远至英国、美国,甚至日本的北海道也有可能见到。(补充:最有名的看极光的5个地点:挪威的Tromsø、加拿大的Yellowknife、美国阿拉斯加的Fairbanks、格陵兰的Kangerlussuaq,以及南极大陆区。)
>>>天气<<<
除了时间和地点, 天气就是最关键亦是最难预测的因素之一了。尽可能挑当地雨水较少的时间去,因为极光大约在离地面100 公里左右产生,所以如果有积云,就会很影响极光的观赏。
>>>预报<<<
当时间地点都选好了,可以做的就是看极光指数的预报。如前文所说,太阳风大约需要三天才能到达地球,所以预报是有可能的。有关极光的预报大家可以看这个网站,也有免费iPhone app可以下载:Aurora Forecast
极光指数分为十级 (0-9), 称作 kp,kp=0 的时候就是极弱, 机乎没有可能看到极光kp=9 则最强, 范围也最大, 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极光, 但出现机会很小。我个人经验是,一般kp=3 已经很有机会能看到极光出的出现。kp=6 的话,整晚大部份时间都能看到。(补充:我是kp3、4、5、6的情况都看过,反倒是3那天最顺利,多为天气原因;4、5、6那3天都冻了个半死。。。当地人都会告诉你3就已经很好了,要不是今年是太阳活动剧烈时期,4、5、6的机会很罕见的。大家不要太迷信于数值,看极光要保持良好心态,嗯。。)
这个是 kp=4 时的极光出现范围,中间的比较粗的圈是极光有机会出现的地方,外面的圈是最远能看到极光的地方。
这是我去年去冰岛和格陵兰的时间,冰岛 (10/9 - 24/9),格陵兰 (24/9 - 30/9),刚好遇上了两次大爆发。
>>>如何拍摄极光<<<
简单来说,拍摄极光必须要的就是三脚架,和可以长曝光的相机。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和尝试,不怕风吹雨打冰霜括面。
1) 器材拍极光最好配备有大光圈的广角镜头,24mm 以下的为佳,28mm 的也可以。当然,24mm 以下大光圈镜头的价钱是相当可观的....一般来说15mm 至28mm 这个焦距来拍就很不错最好是光圈有f/2.8 以上的,太长的焦距只能拍到局部,极光照片还是有风景或建筑做对比比较好看。
配置:佳能5DII+24mm f/2.8
镜头曝光:ISO800 + f/2.8 + 5s
如果是数码相机的话,也许会比较方便,因为感光度可随意调节,最好选择高感度操嘈比较好的相机。如果是用胶片机的话就比较头痛,高感的胶片粿粒很粗,拍出来不好看。我的建议是富士RXP的的400度正片,粿粒和色彩都倘2006/02/15不俗。
当然也有ISO 1600的的负片,视乎各位要求的严谨程度而自己决定了。而且最好多带一部后备机,因为一晚未必能够刚好照完一整卷整,免得第二天日照时间又要更换胶卷。
米湖, Iceland, 2011-09-16
配置: Leica M4 + Vogtlander 28mm f/2 + Fuji RXP 400
曝光: ISO 400 + f/2 + 10s
脚架最好配备比较稳妥的, 或有点重量的。因为极地效外的天气比较寒冷风大, 要稳健一点的三脚架。
补充:既然同学提到了三脚架,我就踊跃来做个反面教材。。以下就是器材业余、技术不过硬、三脚架不稳当+冰岛半夜(那天真的是半夜12点以后。。)海边无敌大风的作品(这也敢叫作品。。)。同志们共勉。
2) 曝光值拍极光没有一个固定的设定,因为极光的光亮度不停的在改变, 而且极光没有固定的型态,有时像窗帘被风吹一样飘动,有时像一度天虹一样右左至右划过。所以,如何拍摄,想要什么效果,就得看当时的亮度和移动的速度。但大致也有以下范围:
当ISO 400 时,光圈值f/2,曝光时间约为15 秒。这个范围的曝光值前后两级左右。
有关曝光值的组合则请各位自行研究,以下列出几个组合:
一般情况
ISO 400 + f/2 + 15s
ISO 800 + f/2.8 + 15s
ISO 1600 + f/2.8 + 8s
极光移动慢,較暗,或肉眼看不见的极光
ISO 400 + f/2 + 30s
ISO 800 + f/2.8 + 30s
ISO 1600 + f/2.8 + 15s
黄昏还有点光的时候
ISO 400 + f/2.8 + 10s
ISO 800 + f/2.8 + 5s
当然, 感光度(ISO) 越高, 嘈点就越大, 这是有所取舍的。
如果极光移动很慢, 可以用长一点的曝光时间。如果是高速移动而又想拍到他的动态的话, 就只能缩短曝光时间,也就是必需要提高ISO 感光度或使用更大的光圈值。
配置: Leica M4 + Vogtlander 28mm f/2 + Fuji RXP 400
曝光: ISO 400 + f/2 + 10s
如果是黄昏的时间, 快门可以缩短一点, 视乎环境, 如果是用数码就多尝试不同的曝光值。有时极光会消失好一段长时间,但不要放弃, 只要你坚持曝光, 其实还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极光,可以被相机记录下来。
米湖, Iceland, 2011-09-16
配置: Leica M4 + Vogtlander 28mm f/2 + Fuji RXP 400
曝光: ISO 400 + f/2 + 30s
>>>补充<<<
最后要补充的是一点小经验,因为极光在100 公里以外的上空, 一般来说, 拍摄时把镜头设为手动,直接调到无限远就可以, 免得相机花时间在自动对焦。
因为环境太黑, 很多时都会对不到焦。另外就是因为天气太寒冷, 必须带备镜头布。镜头一会儿就会起雾, 最好每十分钟检查一下镜头有没有起雾,不然拍出来的照片就不清晰了。
了解更多,敬请关注广州千卫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