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22年,小米要如何重塑自个?

却写杂布计 回答数2 浏览数554
小米如今的转型,是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定型的缩影。

小米变了,否定以前自个所奉行的,转向了一台全新的发展阶段。去年年末,小米发布了其最新的数字旗舰新机小米12系列。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雷军在发布会上,不再大侃特侃各种参数和配置,反而特别关注手感、影像调教能力和使用体验密切相关的东西。

小米12系列发布之前,该系列产品经理魏思琪表示:小米12这次选择了堆旗舰配置,堆体验升级,但不堆参数,本来有些担心大家接受不了,但是越看反馈越有信心!在2022年的新年致辞中,雷军也直白表示:从高配到高端,从参数到体验,这是小米手机牌子坚定的转型。这是来自小米这两年高端之路的探索和积累,来自小米团队反复慎重的思考和选择,更来自于米粉的期待。

从「不服跑个分、强调参数对比」到堆体验升级,小米可以说彻底否定了以前只顾「堆参数」而忽视「参数是需要调教才能满足需求、带来良好使用体验」这一事实。而在价格方面,小米12系列也大幅提价。

小米11系列全球首发骁龙888,售价3999元起。而同样是标榜「首发」高通全新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平台的小米12,起售价为4299元,相比前代提高了300元。值得一提的是,入门款的小米12X,搭载了去年的高通次旗舰芯片骁龙870,起售价3499元。在如今搭载骁龙870的新机售价普遍不到2000元的情况下,小米12X这个价格属实不够「性价比」。实际上,在整场小米12系列的发布会上,原来的用词主角「性价比」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体验」一词。

不破不立,小米此番产品打造以及宣传策略的转变,看似偶然,其实是势在必行。

高端之势


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冲击高端市场,早已不是一台新鲜的话题。在潮汐一般的媒体报道中,描述小米冲击高端市场时,总有一台词绕不过去:性价比。

曾有媒体一针见血指出小米的「性价比困境」:小米「高不成,低不易」。「高不成」,指的是长期以来大举「性价比」旗帜的小米,其牌子形象被消费者认为过于低端,完全支撑不起高端人群对于高端手机的牌子形象要求;

而「低不易」,则是指小米看似在全球市场出货量很多,但是卖的大多是低端、廉价的红米系列,这类手机以走量为主,利润率极低。虽然薄利能多销,但是过低的利润率导致了小米的研发投入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构建起自身的护城河。此外,极低的利润率又导致产品质量屡次受到质疑,线下渠道扩张不利等问题。

最近一年,如果要说影响智能手机格局的一件事,那当属「华为被制裁,苹果受益」一事。华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曾经一度接近40%,国内八成以上的高端市场由华为和苹果分食。华为跌倒之后,国产手机厂商一时之间没能接住华为留下来的市场份额,于是出现了「iPhone 13连续6周中国销量第一,去年10月苹果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这样的格局变动。

不过,如果再深想一层,会发现苹果能够拿下国内第一,并不只是有「华为跌倒」这一原因。如果把视角拉远,会发现另一层更大的市场趋势:消费升级。

我们来看两个数据:

去年10月,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蚂蚁集团出了一份《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超过50%的金融资产或年收入5万及以下的家庭财富减少。而19%金融资产在300万以上或32.4%年收入100万以上的家庭,财富反而增加。

这也反应在销售价位占比上,2014年1000元以下价位手机销量占比超过50%,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缩减到了10%以下。相比低端市场的缩小,中端和高端市场份额反而大涨,从14年到21年7年间,2000元~4000元价位的手机销量占比从20%提升到了60%;而被称为高端的4000元+价位段,从原来的销量占比不足10%,增长到超过30%。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苹果手机卖那么贵,还能卖得那么好了:有钱之后,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要求自然变高,而高端手机,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所以,对于小米来说,无论是内因或是外在趋势,卸下「性价比」这个枷锁,向高端市场冲刺,都是大势所趋。

线下之势


前面我们提到,小米抛弃「性价比」,提高手机售价,并不只是为高端市场,还在于其想要扩展线下市场。

比高端,线下渠道是小米另一台更大的「硬伤」。如今线下线上销售占比大概是7:3,也就是线下市场其实才是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主阵地。但是,熟悉小米的朋友应该知道,小米本质上是一家线上互联网企业。

小米以操作系统MIUI起家,以互联网营销见长,又因为运营效率和产品超高的性价比而闻名。因而,互联网思维深深刻在DNA里的小米,在扩展线下市场时,使用的套路也局限于强调「性价比」和「效率」。在主打「性价比」优势让小米线下店铺扩张陷入困境之时,雷军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借助小米在loT丰富的产品矩阵,提高单位坪效和周转率。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来看看小米过去两年在线下市场扩张的几个关键点:

2020年11月,在Redmi Note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宣布,未来一年小米之家要开到每个县城,加快县级市场下沉。中国有2844个县级区划,当时小米之家在县城的覆盖率不到30%。也就是说,2021年,小米需要新增的小米之家数量超过了2000家。

2021年4月底,卢伟冰透露,全国的小米之家门店已经突破5000家,超额完成了去年制定的目标。

2021年5月,卢伟冰在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即将在乡镇市场开设10000家「小米之家」乡镇授权店。

2021年10月30日,小米之家第10000家门店在深圳欢乐海岸正式开业。

可以看到,最近两年,小米在线下市场的野心越来越大,线下门店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通过提高周转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线下渠道商赚不到钱」的矛盾。但是,这并未给小米带来同等比例的市场份额。

截止到2021年6月底,相对于第一季度,小米在线下渠道的销量份额仅仅增长了11.4%,从线下每卖出100台手机有7台是小米的微增为7.8台。与线下门店数量的急速扩张相比,这点增量不值一提。

如今,线上的流量费用基本上和线下持平,线上市场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流量红利」优势。这对于以线上销量为主的小米来说,非常难受。再加上iQOO、realme等后起之秀在线上市场迅速崛起,内外交困的小米,基本上只有一条路走:放弃性价比,提高手机售价,挺进高端市场,提供更多利润给小米的线下渠道商并且支撑起小米的创新研发。

变则通

小米必须改变,这不仅是业界的共识,也是小米如今的宣传点。《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小米模式是中国线上互联网的一台典型案例,如今这一模式发展到了极端,在外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已不再适合如今的市场发展。

从MIUI BUG、小米11千人维权、线下市场拓展不顺等事件,不难看出小米模式让小米在过去发展处处受阻。痛定思痛,如今变通之后的小米,会迎来长久的上升发展吗?值得期待。

线下市场拓展不顺等事件,不难看出小米模式让小米在过去发展处处受阻。痛定思痛,如今变通之后的小米,会迎来长久的上升发展吗?值得期待。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四川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qjl | 未知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买苹果,是国产手机满足不了个人需求吗?不讲什么爱国,不讲什么批判,作为国人感觉还是应该支持国产品牌,而且国产手机也并不差,我理解不了,苹果系统的优势我承认,可是买苹果的人难道都是为了他什么系统不系统的?难道真的不是为了面子,为了攀比?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zcherrylee | 来自广东
买苹果是因为品种单一好挑选,相比安卓手机的琳琅满目选苹果手机不会有挑选纠结症,品种一多就必定有套路,一不小心就入套。宁可买苹果明明白白被骗,不愿买安卓糊里糊涂被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