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看待电视机剧中配角被撕戏份多的这种现象?

wangyc_75 回答数5 浏览数600
微博热搜#电视机剧里疯狂加戏的女二们#,其中被提及的不仅有女配角,还有男配们,如何看待剧粉们手撕男二女二们的现象,
引发这种矛盾的真正的原因又是指什么?
是否真的存在加戏?是否应该上升到演员?
出现这种现象真正应该责怪的应该是谁?
这种乱象又该如何避免如何解决?
就事论事,理智讨论,拒绝粉圈撕逼。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广东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scheffer | 来自江苏
从来就不明白撕戏份的是什么一群人
老是说着同样的话,都是心疼男女主
编剧去死,配角快滚。都是原著没那么多戏份啊,把主角人设都给配角了……
可能他们的目的是想让片方少放配角的戏份,多放主角戏?
可是主角戏就那么多,那么高的片酬,如果片方有矿的话或许能多拍。就算有矿,主角也不一定有时间吧。
这样的说法毁的不单是配角,其实是整部剧吧,哪个观众喜欢看一部吵来吵去,戾气冲天的剧。
对于男女主粉丝来说,撕毁了,让观众不敢看了,对于男女主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而你成天嚷嚷着只想看男女主,配角滚吧,配角欺负男女主……有理智的路人不会因此同情男女主吧
只会觉得尴尬……
比如香蜜这部剧,就一直在撕男二戏份多,就觉得很莫名了,全程看下来,男二戏份比男主少400分钟……而这部剧是大女主剧,男主男二都是为了女主配置的,这戏份真的多吗
后来有人贴了数据说戏份不多,结果他们又说男主的人设给了男二,美化男二
这就很不能理解了……
首先拍戏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原著来拍,甚至可以改的面目全非,只要改的好,原著怎样就不重要了
所以说把男主人设给男二这一点不是关键,关键是看总体效果,是否让观众觉得好
更何况,事实真的是男主人设被弱化了,编剧故意把男主写丑了,所以男主才没有那么讨喜吗?那我说其实男主人设并未弱化反而更加伟大了,你能信吗?到底真相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没看书没看剧的,估计都回答不上来吧。所以缺乏探索精神的人往往容易被舆论导向洗脑。而国产剧观众很多都如此,这才撕的腥风血雨啊。节奏越好带,想获利的那方不是越开心吗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考易 | 来自广东
理性分析,要带案例。
粉圈内撕,好剧,变臭剧;多赢局面,变多输局面。
撕配角的乱像,放任自流,那么……
对于配角——谁还不战战兢兢?
演得不好,被嘲讽业务能力差;演得好,被人身辱骂,被黑,被造谣,被压制。如果是这样,只要随便演一下,拿一样的钱,屁事儿还少。这就引导演员——辛勤付出,不如应付。
长此以往,更容易看到,配角表演集体低水平。
对于主角——谁还敢与主角合作?
以撕配角为第一要务的主角,难找到配角,优秀配角找无可找。请主角,自己独自演完整部戏,要什么配角?
一、表象背后的真实矛盾。

撕是假的,粉丝经济下的利益矛盾,才是真的。
1.撕战经典案例,《香蜜沉沉烬如霜》。
《香蜜沉沉烬如霜》(简称“《香蜜》”),剧组完成拍摄、制作任务,各奔东西。剩下,电视剧日常宣传。
电视剧日常宣传,常用电视剧官方微博,由其他团队(可和剧组毫无关联)完成,《香蜜》坏,就坏在这个团队。
首先,对于女主角。
一般电视剧官方微博(简称“官博”),会广泛宣传剧中全部演员,获取最大利益。对于大女主电视剧(《香蜜》大女主剧),会尽量避免对女主角的负面宣传。
《香蜜》电视剧官方微博,宣传点非常奇怪,主动向观众宣传灵修夫妇。灵修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动物交配,所以灵修夫妇,也可以叫交配夫妇。
对于女明星,无疑是最恶毒的宣传,不给留任何退路,阴险至极。
其次,对于其他配角。
《香蜜》官博对配角的宣传诡异。前期对全部配角一视同仁的宣传寡淡,而剧播放中,男配角润玉风姿,吸引了不少观众注意,有了相当的讨论度后,《香蜜》官博再无润玉宣传,到新浪发起“电视剧大赏”,依旧没有。
作为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配角,官博宣传直接消失,可谓开创先河。
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粉丝经济的利益驱动。
经过一轮又一轮抹黑、造谣,男主角粉丝迅速突破3000万,而女主角、男女配角粉丝增长速度缓慢,甚至连1000万都没有。
最后胜利者,成了男主角。
2.电视剧大赏惹的祸。
说回微博热门话题,#电视剧里疯狂加戏的女二们#,网络混战导火索“电视剧大赏”。
电视剧大赏投票,《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与《香蜜》拉锯激烈。《香蜜》第三名时,没有出现疯狂加戏的女二们的讨论;而在《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反超后,一夜之间,涌现众多账户讨论“电视剧里疯狂加戏的女二们”,大部分针对《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加戏注水。
最为可笑的是,8月份嚷《香蜜》加戏注水,引发舆论骂战的文案,居然不作更改,直接将抹黑对象换成了《你和我的倾城时光》。连发文案的账户、营销号都基本一致。抹黑套路也不做更改,依旧是各类“书粉”、“剧粉”、“角色粉”齐下场,引导骂战。
熟悉的文案,熟悉的思路、熟悉的口气,熟悉的账号。
打击《你和我的倾城时光》投票积极性,让《香蜜》荣登第三,套路屡试不爽。
二、充实内容的普遍性

电视剧投资,动辄数以亿计。如果一个电视剧拍摄十几集,按每周更两集的播放速度,一个月左右播完,投资方无法收回资金。这迫使电视剧强行拉长剧集,充实内容。
像香蜜这类依赖原著小说改编的ip,更是如此。《香蜜》原著小说(TXT格式),不过500+kb,21万字,比起按Mb计算的小说,情节、人物刻画、台词等不充实,不足以撑起3亿投资。
因此,完善人物性格、调节情节,增加台词……不过是3亿投资下,必经之路。
原著着力刻画男女主角,改编时可调整度幅度会稍小,而配角可发挥的范围会稍大。但最后,电视剧《香蜜》,女主角、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播放时长,依次递减,控制在合理范畴。最终无男女配角表演总时长,超过男女主角的情况发生。
讲点题外话:
关于时长
网友统计,男主角演出1000分钟,男配角600分钟。作为一个大女主剧,需上演两男追一女的戏码,各方演出时间合情、合理。整天嚷加戏的人,需要好好想想为什么男主角没有存在感。
如果1000分钟的表演,压不过600分钟的表演,1000分钟的演出者,是该好好反思自己表演的业务水平了。
关于人设
男主角人设复杂,人物饱满,可出彩点多。
虽幼年受宠,但母亲自私,父亲无德,父母离心;虽男主角能力超群,但是婚恋受限,地位受私生子威胁;后兄弟反目,受母亲牵连,被赶出故土;爱情遭遇背叛,无奈之下叛国,历经磨难重获爱情,大彻大悟远离纷争。
如此矛盾突出,经历曲折的人物,可出彩的地方实在太多!而该出彩的地方,扮演者演得毫无波澜。最先有多少人奔着男主角扮演者而来,就有多少人背离男主角扮演者而去。
这位艺人及公司,不反思,反沉迷责怪他人,引导网络暴力。这,就能掩盖演戏不认真,业务不过关的事实了吗?
三、乱像之乱,急需整治。

撕战乱像背后,折射的问题至少两点。
1.粉丝经济,引发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的乱舞。
国内粉丝经济逐渐成型,职业粉丝、各类炒作公司、水军、营销号层出不穷,引导普通观众加入混战,引发一次又一次网络暴力。
8月,营销号故意引导,带粉丝、观众,抹黑润玉扮演者及骚扰其家人、编剧、原著作者,人肉扮演者粉丝,并公然挂出扮演者及粉丝遗照,行为之疯狂,令人发指。
12月,同样的账号,带动粉丝、大众,辱骂《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编剧、女配角扮演者。
前有魔道祖师粉丝群体人肉、辱骂、骚扰普通个人,后有《香蜜》“书粉”、“剧粉”、“角色粉”分别辱骂、抹黑、造谣原著作者、电视剧编剧、男配角扮演者,现有《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书粉”、“剧粉”、“角色粉”大肆辱骂编剧、女配角扮演者。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应该、更不能沦为辱骂、抹黑、造谣的保护伞和温床。
2.认证、管控双失调,辱骂、抹黑、造谣成本低到发指。
微博对账户没有个人强制认证机制,个人可随意注册用户。
某些明星的微博粉丝群,加入后甚至分发账户,人手可达上百。意味着单人可使用不同的账户,对固定的某一个人,肆意辱骂、抹黑、造谣。而微博对以上行为,难以追查真实个人。
加之微博举报操作窗口复杂, 响应时间长;响应后,处罚措施力度弱,内部管控明失调。
双重失控,致使网络暴力的成本低,骂战随处可见,让人观止。
避免以上问题,个人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微博等网络平台,适时启动个人强制认证机制;主管部门,出台工作要求,规范网络平台管理;文化等部门,对粉丝经济主导型艺人进行调控,逐步引导和弱化粉丝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州花花 | 来自北京

  • 中国电视剧界以演员为中心的畸形结构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电视剧界以演员为中心的畸形结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相比于美剧和韩剧界,编剧拥有至高地位,可以决定一部电视剧的走向和角色戏份。
说到底,电视剧和电影的根本是讲好一个故事,而这个讲故事的人,不是演员不是导演也不是服化道,而是编剧,导演与演员幕后的服化道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讲好这个故事的工具而已。
而中国电视剧界,演员中心制决定了整部剧是要服务于演员而不是这个故事。电视剧是作为演员吸粉的工具,所以什么样的人设好吸粉,怎么样来,所以在角色塑造上就过于单一以及没有内涵,仅仅是霸道总裁就足够完成吸粉的任务了。
“流量”这个概念的引入,中国演员高片酬再一次加剧了这个演员中心制的畸形结构,剧方为了将剧卖出去,不得不使用高片酬的流量明星,这再一次压缩了电视剧在其他方面的创作空间。

2. 中国电视剧是以集数卖钱
中国电视剧为什么老是注水,因为剧方要赚钱啊,毕竟请流量明星花了那么多钱,而在中国,电视剧是按集数来卖钱的,集数越多,注水越多,自然片方就赚的多。
然而主角是高片酬的流量明星们,请不起啊,怎么办,那就让便宜的配角多拍拍呗,比如《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女二魔界公主的戏份,其实这一对cp对主线和剧情的推动根本美欧什么关键性的作用纯粹是为了注水而加戏。

3. 编剧以及演员的业务能力的不足
其实如果配角的塑造的出彩,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主角塑造的过于单薄,这个主角的单薄往往不全是编剧的锅,也是演员的锅,演员的业务能力不够,无法对角色进行二次创作,将其丰满,再就是演员往往轧综艺轧戏,即使不轧的,也被各种活动绑架,能留够拍戏的时间已经很不错,又能有多少时间来好好琢磨剧本好好琢磨角色人物呢?
而配角往往是时间充足的小糊咖,能有时间和精力来琢磨角色剧本,即使在时长上没有加戏,但因为表演出众,有效镜头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好像加戏了。比如《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男二润玉,表演足够出彩,几乎没有浪费每一个镜头,名场面太多,给观众印象太深刻了,但其实他比男一的戏份少了近400分钟,这是非常合理的戏份比重。


所以,由此看来,这种现象更多的是我们这个市场的锅,而用心的琢磨角色的演员,还有权力已经弱化到不能再弱化的编剧又何其无辜,为何要上升到演员和编剧呢?
中国电视剧市场需要被整顿,而那些观众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而那些所谓的“剧粉“更不应该为了一家的私利而影响全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第5季 | 来自吉林
我只想问,以后还会有人愿意演配角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