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极米科技:国内家用投影机第一,16项发明专利全部被提无效 ...

wildsman 回答数1 浏览数734
​国内有家很牛逼的家用投影公司,虽然名字带米,但其实和小米没啥关系,倒是和百度有些关系。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国产智能家用投影仪牌子, 极米早在2018,就拿下了国内家用投影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
2017 年至 2019 年,极米智能家用投影产品销量分别为 34.16 万台、54.53 万台和 68.99 万台,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42.11%。

根据IDC数据,2018出货量,位居中国家用投影设备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 13.2%。2019更进一步市场份额达14.6%。
家用投影仪最显著的特征:大。而且不受太多因素限制,只要有幕布,甚至一面白墙,家用投影仪随时能分分钟投出百寸大屏。

就像几年前开始,手机尺寸越来越大。。。在家里,大家似乎也在追求更大的尺寸。
那到底是电视机能赢了,或是激光电视机,又或者是家用投影仪,能抢到这块换代的最大肥肉呢?
极米的家用投影仪,最大的亮点就是:彻底的面向消费者市场了,加入了哈曼卡顿音响、语音交互和多内容平台等功能,大家再购买后就不需要再额外配套音响或者网络电视盒子,提供一站式家庭娱乐解决方案。
没错,极米一次过把画质、音箱、内容、交互,做了次整合,赢得了献祭。
另外,相比同尺寸电视机,家用投影的性价比太高了!
前段时间红米推出一款售价为 19999 元的 98 英寸的电视机,都被懂行的朋友们说便宜哭了。为啥,就是因为大尺寸面板贵啊。
别看目前动不动就55、70英寸电视机只要几千块,但真正想要做到百寸面板,那价格可不是叠加就可以买到的。
极米家用投影的一台小缺陷:
大多数家用投影仪是2-3年保修,无论是主机或是光源。极米是1年,买之前没有注意的容易被坑。
大多数家用投影仪可以更换灯泡,灯泡可以单独购买。极米买不了,必须返厂修。
看影片效果倒是一般,但看综艺之类的,足够了。

冲刺科创板IPO

却被指专利侵权

成立7年后,目前国内家用投影机第一牌子,极米,开始正式向科创板IPO发起冲刺。
然后就扑街了。。。
极米核心产品被指专利侵权,峰米索赔4600万!
公告显示,涉案专利号为 ZL201110086731.9,发明名称为“高亮度激发方法及基于光波长转换的发光装置”,峰米科技系该专利的专利权人。

峰米成立于2016年,是科创板公司光峰科技和小米,联合成立的小米生态链公司。
峰米科技表示,被告极米科技的侵权产品Z6系列型号家用投影仪,包括Z6和Z6X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完全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侵权。

Z系列,可是极米的收入大头。。。

峰米科技认为,被告极米科技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涉案专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之规定,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据此,峰米科技请求法院判令极米科技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害涉案专利权的Z6系列型号家用投影仪,并立即销毁专用于制造被诉侵权产品的模具和设备,销毁库存侵权产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500万元,以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100万元,合计4600万元。

非常巧合的,极米Z6系列家用投影仪,刚好就是极米旗下的主打产品,占极米科技2019营收的29%左右。
在2020年京东618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家用家用投影机产品销售榜单的前五位中,Z6系列就占了2名。

在极米上市问询的这个时段,峰米发起专利诉讼,无疑是对极米的一次重击,以此带来的影响也更复杂,研发真是个重要的竞争手段!
7月21日,光峰科技(688007.SH)再发布公告称:公司针对成都极米科技所持有的的包括“多家用投影屏幕拼接方法及装置”、“热失焦补偿方法装置及家用投影设备”在内的16项发明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当前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16份《无效宣告请求提交回执》。

一旦极米科技招股书罗列的16项发明专利,有超过11项被光峰成功无效,那么极米科技将无法满足“5项发明专利”这一科创板企业常规指标,可能将导致极米科技冲刺科创板一事受阻。

20193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规定了科创板上市企业的3项常规指标,其中第2项明确规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此外还有5项例外条款,其中第5项规定: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合计50项以上。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支持鼓励申报科创板上市。

简单来说,依靠核心技术展开生产和运营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具备科创属性的企业,科创板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能够给科创板企业持续不断的主营业务收入。
法律风险背后

是技术上的投入不足

极米的主要销售模式包括电商平台入仓模式、线上B2C模式及线下销售模式,第一大客户为京东,2019来自京东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34.22%,并且自2017年以来京东一直保持了极米30%以上的收入占比。
极米与京东合作模式是京东自营平台入仓,京东为直接客户。另外,极米近3年的前5大客户中芒果系、百度系、爱奇艺视频TV版、青柠系公司,都是极米的关联方。
公开信息显示,极米科技有29条自身风险,其中有多宗“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均牵涉到消费者起诉极米科技技术不达标和虚假宣传。

2017年,消费者朱某状告极米科技旗下某款智能家用家用投影机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据朱某称,他在收货后发现产品亮度不足,遂委托相断电构检测。经证实,这款家用投影仪的实际光通量只有613流明,对比度为256,与其商品详情页中显示的"3750流明,对比度10000:1"有较大出入。
对此,极米科技辩称是合格产品。但法院查明后表示,商品详情显示的数据与检验报告中相差较大,事物未达到宣传的效果,应认定极米的行为构成欺诈。
在一起纠纷中,消费者称以6399元的价格购买极米科技的一款家用投影仪后,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发现技术不达标,认为存在欺诈,故向极米索赔。

后经审理,法院认为极米科技宣传的技术指数与检测报告的数据相差较大,应认定极米科技存在欺诈,因此判决极米科技向消费者退还货款6399元,向何某赔偿19197元并交付检测费1000元。
在另一起纠纷中,消费者在极米科技天猫旗舰店购买了十台单价为4999元的家用投影产品,合计49990元。
但消费者发现,产品实际的性能与宣传文案存在较大差异,法院认定极米公司存在欺诈,要求极米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支持了消费者要求极米退还货款49990元的请求。
天眼查显示,极米科技有17条自身风险,预警提醒有280条,周边风险达到8171条。但极米科技在其递交的招股书中,并没有关于法律风险的相关披露。

重营销,轻技术?

研发费用占比仅3%

有分析认为,极米的法律风险背后是技术上的投入不足。
销售费用支出巨大,研发投入却力度不足。从极米科技历年费用来看,销售费用占比始终远高于研发费用占比,且增长速度更快。
在2017-2019,极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305.08万元、6300.17万元、8106.09万元,仅占营收比例的3.31%、3.8%、3.83%。

极米科技财务费用

极米称自身以技术创新为本,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目前已具备全面的家用投影设备开发能力,并在家用投影设备整机开发、算法开发和软件系统等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核心技术,但与销售费费用相比,极米在研发投入上就显得比较“吝啬”。
而事实上,光峰科技近年来,和市面上多个家用投影友商都有“专利技术战”,包括日本卡西欧、台达电子等牌子。
尤其去年光峰科技刚登陆科创板之时,也遭到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利官司“精准阻击”。
“命门”掌握在美国德州仪器手中
招股书显示,主流消费级家用投影设备均采用DLP家用投影技术,DLP家用投影技术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DLP家用投影技术产品的核心成像器件是DMD器件。
“命门”掌握在美国德州仪器(TI)手中,特别是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若TI断供,供应链断裂将对极米将造成致命打击。
目前,极米全部采用TI生产的DMD器件,若TI与之业务关系发生不利变化、或者其供货价格有重要调整、亦或因国家间贸易争端或新冠疫情进一步蔓延导致无法及时供货,将对极米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反映出极米没有掌握产品核心技术。
目前新出的智能家用投影仪几乎都是采用DLP芯片+LED光源的方案,而目前的DLP芯片供应商只有一家,就是德州仪器(不是山东德州)。
极米科技也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根据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极米计划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在研发上。
对于极米来说,连续两年占据了国内家用投影市场出货量第一,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程度。但是,极米在发展上选择的是“重视销售、轻视研发”,从中长时间来看,不利于后续自身持续发展。
另外,在家用投影市场中,国际大厂一直在虎视眈眈,还有许多国内中小厂商新玩家加入,对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极米来说,越是需要居安思危。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吉林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dfkjdkj | 来自北京
618我入手了当贝投影F3,跟之前家里的极米H3比起来确实性能超出不少!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问题更多>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