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广东的电视机台拿不出像样的综艺节目?

bevd4252 回答数5 浏览数686
作为经济大省,文化也相对更开放些,但是为啥广东的电视机台一直拿不出一台像样的综艺节目,甚至作为广东人,亲朋好友也更倾向于看好声音,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蒙面歌王等其他省的卫视节目。
如果说语言问题,我觉得太过于牵强,毕竟目前普通话普及度那么高,而且连目前大多数广东人都看的其他卫视的节目,而广东的电视机台,连本地观众都没能征服。
资本和市场更不可能有什么限制。
作为广东人,这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如有业内人士解答,不甚感谢!
(本问题没有任何地域上的看法和偏见,望大家文明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realrival | 来自北京
曾经有过辉煌,只是没有好好珍惜。
这么多人都加上真人秀,算真人秀的话,我广的《生存大挑战》不服,大陆地区第一档独立制作的户外真人秀!早到网上也找不到多少资料。贝尔的《荒野求生》还晚几年呢。
第一季就敢玩真的,只给4000元,两男一女沿着中国陆路边境流浪,导演组基本不提供什么帮助,纪录片式拍摄和解读,有野生求生知识、团队关系、人性刻画、感情升华、路途风土人情特写,还普及了边境线知识。其他电视台那时还在走流程式录影棚节目。相比下,《爸爸去哪儿》就是亲子农家乐,《变形计》就是探访穷亲戚住几天,《24小时》《两天一夜》就是旅游,贝尔大陆版《跟着贝尔去冒险》对个别明星也过于放松了。只有《侣行》是真的强,超越了。
第二季,更大胆策划,重走长征路,献礼建党80周年,谁说广东人不懂得红色。这季有分组比赛了,有冲突性,可惜可能太大参赛者了,要考虑社会影响,挑战还不够激烈。
第三季,直接全部女生参加,绝对是开创先河的,现在除了室内节目,哪个敢这样做。当然,什么《我们来了》《妻子的旅行》那种旅游玩乐型的不算。而且是出国挑战拍摄,难度更大,早《极速前进》多少年。
后面那几季就没怎么关注了,而且后面外包了,质量应该没之前的好。好像第六季还去了北极圈,后面就没了。
就是看了《生存大挑战》我彻底爱上地理,憧憬着去徒步旅行。
事实上刚改革开放时,广东电视台真的很强,有很多开创性的东西和节目,可惜后面了。而且我喜欢他们一点的是,他们的节目基本上都是素人嘉宾或非热门行业名人为主,不像现在的流量时代,个个都是明星,传输给观众特别是小朋友的,都是明星的那些造作的生活和感受、感情,带歪了一代人。为啥鸡条口碑这么好,因为虽然是明星嘉宾,但体现的是他们非常接地气的言行举止,还千万百计让路人上镜。为啥《爸爸去哪儿》也这么火,口碑也相对较好呢,虽然就是农家乐且有很多设计好的套路和台词,但对于这些城市长大的孩子主角们,这些任务也绝对是大挑战了,就算他们被引导被设计被父母刻意推动,但他们流露出了感情非常真挚自然。
当然,我猜广东台有部分之前火爆一时的节目应该也是抄境外的,现在是版权时代了不敢直接山寨了,要买版权的,但又舍不得像红蓝橙台一样花大钱买版权和请明星。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akie1983 | 来自黑龙江
首先,广东人都知道为什么不看“广东卫视”。
因为广东很多优秀的电视台,且外省几乎都不能播放(很多是粤语),故外省很疑惑为什么“广东卫视”那么差呢?
因为你们不知道有广州台,不知道有南方电视台系列,不知道有珠江电视台系列。
转一篇回答:
广东是经国家政策在1991年就批准可以在有线电视看到翡翠、本港等香港电视台的地区。(据了解也是目前唯一批准的地区)
出于文化的特点和地区特殊性:
1.粤语在广东的地位异常高,广东人对于粤语和本土文化拥有高度的自信,使用粤语作为日常语言呼声极高;
2.粤语具有标准,且早已在广东标准化(最早记载在清朝末期,《分类撮要》这本书),是广东的“普通话”,在广东粤语是公认的日常“语言”,不存在地区不通的问题(也就是广东不同语言的人基本都听得懂标准广东话);
3.粤语在国际上是一种语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主要语言之一,而不是一种方言(相对国际上来说),特别是在广东人心中,是一种优雅的语言;
4.粤语,海外称Cantonese ,或称“唐话”,在海外华人地区影响力巨大;
5.广东地区粤籍华人众多(全国最多);
6.广东话有电子“标准库”,也就是说,我要说话,不存在“惠州话”,茂名话”这种不同地区语言差异的争辩,大家都公认广州话作为标准粤语;
7.因为有标准,故便于官方化,例如要做地铁播报,就可以直接调出标准粤语库,例如要报新闻,就知道官方正式一点的粤语怎么报;
8.广东省经济强大,文化上也相当强大,据统计,广东文化产业占比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省立或地区立电台众多,而使用粤语则便于宣传和文化传承。
等等。
反正因素众多,所以国家才做此决定。
广东珠三角应该是国内汉语区唯一批准使用粤语作为公共场合(包括地铁,电视台,公交车和部分政府工作)语言的地区。
在2004年9月和2005年3月翡翠台(包括明珠及无线所有8个频道)、本港台(包括国际台)等经正式在中国政府批准落地广东、而随着政策进一步开放,广电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节目管理也是较其他地方宽松。2005年7月1日,广州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境外电视开放的前沿城市,广东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肇庆、江门、东莞、惠州)被列为境外电视开放特区。由于深圳是特区城市有线电视上可以看到的境外电视将会比广东其他地方还要多。现在翡翠、本港、明珠、国际、TVB8、TVB星河、TVB收费电视、东风、凤凰、凤凰电影、凤凰咨讯、华娱、[V]音乐、MTV音乐台、星空、星空电影、星空体育、澳亚、阳光卫视、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等约30多套境外电视经广电批准正式对等落户广东珠三角(某些需每月在数字收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daga | 来自浙江
广东卫视工作人员一名,匿名了
原因很多,最主要两点一个是没钱,一个是领导怕风险。
卫视目前对所有节目组都是基本不拨款的,依托于以前的收视率节目组很难拉到大额赞助,别说明星,请个好点的段子手写段子都请不起。
卫视自己的栏目,录像用演播厅要交钱的,播节目每期频道也要收版面费的,录像灯光音响舞美的钱通通都是节目组自己出的。
想创新,想突破?可以,拿钱来。钱够了交点上来,剩下的你去做节目。好不容易开始做,节目不能太娱乐化,太搞笑的剪掉。尺度不能大,不严谨的剪掉,审片的夸张程度比广电还严格,宁可无聊,不可犯错。
一言难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ypelv | 来自北京
广东的电视资源是很丰富的,比如在广东台与南方台合并为广东广播电视台前,两台实际上都是在广东电视中心制播节目,广东台有卫星频道、珠江频道、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公共频道、国际频道(该频道并未在全省广播)、嘉佳卡通卫视和珠江电影频道,南方台有经济科教频道(1台)、南方卫视(2台)、综艺频道(3台)、影视频道(4台)和少儿频道(5台),其中原来南方台有独立的科教频道,后频道资源给了隔壁的广东台开设新闻频道,科教资源合并到了1台。
为什么这样资源的广东台却做不出自己的综艺节目?其实和地缘收视有关。
广东因为出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尤其是靠近香港,早起有线电视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就能通过传统鱼骨天线收看到香港电视节目(主要是香港TVB和亚洲电视两家电视台旗下的四个频道),相比国内的节目,作为殖民地的香港更容易创作出符合一般市民、尤其是粤语人群的节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有线电视建立后,一方面TVB和亚视并未取得广电的落地许可却仍被添加进有线电视,而广东台也被广电特批允许开办粤语为主的方言频道(就是现在的珠江频道),一面让观众放弃不受管控的天线收拾,另一方面又要和香港电视抗衡。后来为了更进一步地文化输出,甚至让南方台也允许上星,开设全粤语卫星频道,貌似这是目前唯一的地方方言卫视(广电总局是不允许非少数民族语言专门成立一个上星频道的),而珠江频道早在十年前就曾开设海外版通过卫星向海外播出,广东台的一些节目甚至会被卖到马来西亚的家娱频道在大马和台湾播出。
然并卵!
广东台的粤语节目,除了一些粤剧类的戏曲节目适合老人看外,综艺节目普遍模仿湖南台或浙江台,而且节目本身的嘉宾也没多大名气,且这类都是外包节目,所以珠江频道多数都是以关注民生新闻以及自制或购买内地和香港影视作品播放。至于国语节目,那就更不用说了,本地人不看,外地人更加不会看,本地人都去看翡翠台,外地人都去看芒果台,广告的收视还不足以让他们敢砸钱,自然也就和其它普通的省级卫视一样的水平了。想想看一个外来媳妇本地郎因其是广东台的收视之冠而被保留了十几年,成了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广东台还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创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操作演示ID | 来自北京
作为娱乐节目,要看收视率。而收视率,是要分人群的,作为地方台,广东卫视其实着重点还是把收视人群定位在广东本身。虽然广东省经济强势,文化开放,不过在我看来,收视的主要人群并不开放,甚至可能是保守的。
外来打工的,收入少的,没电视,出租屋电视普及率很低,电视类节目自然是看手机或者电脑。这一类收视,芒果,江苏几个台早就把路铺好了,类似广东一样的其他地方台,走的慢了些。
其次,外来打工者,收入高,已经定居了的,虽然电视普及率高,他们更多是关注老家的新闻娱乐和本地的新闻娱乐。这里语言差异就出来了。很多外地在广东定居的外省人,不是很情愿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粤语,因为自己的家乡话和普通话才是首选。所以在选台方面,倾向于普通话节目。而广东卫视其实不仅娱乐节目不出彩,儿童节目也不怎么样。
再次,作为广东本地人,其实收视习惯应该是本港台一类香港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电视普及时间线),那里有广东人熟悉的明星,而没有赵本山,周立波一类。因为普通话的梗,广东人很多听不懂,鸡同鸭讲。
假设广东卫视请明星来娱乐节目,是请香港人,还是所谓北佬呢?或者都有。举例,我是歌手里请的明星里,有港台新加坡,大陆南方,中部,北方的歌星,这种方式也是拉近与各地收视人的距离。
其实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普通话的推广也只是影响了80后而已,但是80后不看电视,即便看也是先看网络热播的。而90,00后,更容易受网络影响而去看电视。70,60的娱乐倾向其实不大,所以娱乐节目其实可有可无的。
以上废话一大堆,我个人总结:广东人务实,赚钱为主,不偏向娱乐。保守,这些年作为港台文化的输出中继站,做习惯了,失去了自我。再者广东的本土明星太少(能娱乐全国的那种)。再次,广东卫视在网络上失去了先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