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mo_1991
| 未知
按照人类的标准,根据视角不同,性别可以在6个不同层次中进行划分,它们分别是: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生殖器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生殖器性别和心里性别都不适用人工智能,因为很明显,人工智能不属于生物,也没有心里活动,它只有冷冰冰的数学或物理算法。
在科幻电影里,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的觉醒从而产生人格,但目前来看这能否实现值得讨论。即使可以,也在遥远的未来,我们暂不做考虑。
所以,社会性别呢?
我们知道聊天机器人是被赋予人的性别的,比如微软的小娜、小冰,苹果的siri。小冰一开始就被赋予女生的角色,而siri则会让你选择男声还是女声。
(小冰的头像)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是小冰是女生吗?siri可男可女?
如果人工智能有性别,它的性别是人赋予的,而且随时可变。
这个性别是人类给定义的,它属于“人的认知”。换句话说,你觉得小冰是女生,因为它的外貌特征与音色符合人类对“女性”认知。而在这背后,小冰只是微软公司的一款冷冰冰的算法与程序。算法哪来的性别之分呢?
人类将人工智能赋予性别的设定,只是增加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情感联系,刻意模糊人与机器的疏离感,当你在与小冰聊天的时候,你能有一种“我在与人类而非机器交流”的错觉。这些用户体验都是为人类来服务的,这也是为什么聊天机器人更多的被设定为女性的原因。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以到机器人形态以假乱真的局面,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那也只是一层外衣而已了,所有的特性都是人类赋予和设定的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