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OLED 显示器未来会取代 LED 背光液晶显示器吗?

booohr 回答数16 浏览数167938
OLED 显示器未来会取代 LED 背光液晶显示器吗?
ningyeh | 未知
我们实验室是湖北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实验室,有差不多一半人在做OLED,简单说几句吧。OLED具有很多的优点:面发光(可以简单地做成手术灯这类无影灯)、启动电压低(十几伏就能达到手术灯的亮度)、色纯度高且颜色调制简单(所以现在已经在手机显示屏上有了应用,比如三星,使用的是AM-OLED技术)、主动发光(这样就能避免LCD这类背光显示屏的可视角度窄的缺点)、反应速度快。总的来说OLED有很多优点,我们实验室包括整个行业对它的前景信心是很足的。就照明来说,现在主要有小分子、高分子、和有机金属配合物等,获取白光的手段有掺杂、纯主体等,总之现在就学术来说发展很繁盛,做的同行也很多。现在文献报道最高的外量子效率已经有差不多20%,寿命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工业化和逐渐取代现在的照明和显示材料我个人觉得只是时间的问题。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yhxl000 | 未知
这个嘛,最近几年每次显示类学术会议都会提这个问题……
作为LCD行业出来的人,我的屁股就在LCD这边,所以我的观点纯供参考。

1.颜色。没错,OLED的颜色更好,色饱和度更高。但是蓝色OLED至今寿命都不理想。所以用作更新换代较快的手机没问题,做使用寿命长的电视就很吃力了,如今OLED主要做手机不做电视,这是原因之一。LCD颜色差一点,但最近比较热门的QD之类的东西可以补偿这一点。QD的问题是,大都有毒……限制了应用范围。
2.速度。理论上讲,OLED的图像刷新速度会比LCD高很多,但实际上这个优势发挥不出来。瓶颈是电路设计,导致OLED的开关速度并没有理论上那么快。优势还是有的,但不那么突出了。
3.电路复杂度。LCD是电压驱动器件,OLED是电流驱动。这导致了OLED电路设计上的复杂度,需要用更多的晶体管驱动单个像素点,也带来了额外的功耗。
4.发光效率。LCD的透光率太低,需要用高亮度背光补偿。OLED作为自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以很高。但是光耦合输出有很多麻烦,实际出光效率也没有比LCD好太多。
5.视角。理论上讲OLED是自发光器件,视角比LCD好,但实际上LCD的光学补偿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很少有人真的抱怨LCD视角不够宽的。
6.对比度。理论上讲OLED作为自发光器件的对比度可以到无穷大,而LCD不使用local dimming的话对比度能上万就不错了。但这些理论数据都是在暗室测定的。实际上有环境光影响时,两种器件的对比度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7.尺寸。OLED的成品率低,直接阻碍了大尺寸OLED的推广。相对而言LCD的屏幕大小现在只受一个因素限制,就是消费者的运输/摆放空间。尴尬之处在于,大屏幕LCD看起来华丽,但是产品寿命长,更新换代慢,而且需要九代线十代线加工制作,生产成本很高,属于叫好不叫座。
8.柔性屏。OLED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LCD的若干部件都很难做成软的,目前展示的技术也就能做到固定的曲面屏。OLED相对要好一些。但问题在于,OLED目前的“柔性"也还做不到像报纸一样对折,只能掰弯,这个潜在用途就大打折扣。而且OLED的电路在反复弯折下的可靠性也是个问题。展会上众目睽睽下当场挂掉的OLED柔性屏不是没见过……总体而言我对目前的所谓柔性屏市场持保留态度。
9.分辨率。论ppi,大家都进步到视网膜屏了,没啥本质差别。论总像素数,真正的瓶颈是市场上没那么多QHD甚至更高清的视频给你看。
10.生产成本。OLED的加工工艺现在还很不成熟,设备昂贵,成品率低。而LCD已经非常成熟可靠了。尤其是小屏幕产品,可以使用较老的五代六代线生产,产线折旧很少,利润率比较高。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技术进步到现在这个层次,基本技术优劣已经不能决定产品的成功与否了。对消费者来说,两者都足够好了,没有哪个消费者真的依据LCD vs OLED的上述优劣指标作为自己选购某产品的理由。这时候,系统集成做得如何,消费体验是否舒适,市场营销给不给力,供应链条运转好坏,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才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yfgyfgyf | 未知
我个人的观点是,OLED会作为一种显示技术路线站稳脚跟并比较长期地存在,但没有能量取代液晶,很远的将来可能会和液晶一起,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
  OLED业界经常举出液晶取代CRT的例子,说明液晶将步CRT的后尘。但是,OLED对于液晶的优势,比起液晶对于CRT的优势,不可同日而语。液晶取代CRT是一质的转变,但OLED对液晶,只是一些量的提升。
  一种技术要想赢,无非:1)客户愿意为其卓越表现买单;2)同样表现下成本更低。
  先说1),对于OLED来说,其大部分客户就是我们这些没有太挑剔眼力的凡夫俗子,我们不会在买手机或电视的时候去测它的NTSC,响应时间或者对比度,只是一眼看着觉得它好看不好看。这样的话,我们的印象只能是,OLED色彩更浓郁些。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很多人就很讨厌OLED那种浓郁色彩觉得太假。而且我们挑选手机或电视,看的不仅是它的屏幕,而是更多其他的东西,这样屏幕的表现重要性就更加被冲淡了,屏幕只是一个go/no go的标准,差不多就行,而激励我们买的点应该是其它的东西。
  以上仅仅针对OLED的视觉效果来说。当然,OLED能够做成柔性,这是一个它能够大显身手的地方。但柔性能够成为标准吗?恐怕不会,仍然要和平板并行。而且我们也看不到柔性成本显著低于平板以至于平板都不要做了的希望。
  再说2),从成本下降的潜力上来说,OLED是有一定优势的,它省去了背光模组,省去了CF,少了很多东西。但目前有很多阻力让OLED趋近其成本降低的潜力。很多东西都是量上去了才便宜的,比如OLED材料,现在超贵,比如OLED蒸镀的mask,还有结晶化ELA设备,全球只有一两家能做,也绝对没有普度众生的意愿。那这个量靠什么上去,靠大家趋之若鹜,但AMOLED要认真建厂投资最初的资金没有几十亿就别入门,有了几十亿也得勒紧裤带,想趋之若鹜?考虑考虑吧。这个阻力怎么破,怎么给OLED产业来一个雪崩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是我一直找不到答案的地方。老板们看的其实还是市场,但OLED本身的非颠覆性决定了其只能分一杯羹,为了分羹就要一次性投资这么多还要追加更多,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未来还会有什么更先进的显示技术能够摆平液晶,的确不明朗。液晶取代CRT的故事恐怕还会被传唱很多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0429 | 未知
我从事tft-lcd分析工作 个人认为,oled虽然在显示上有一定优势,但是现在ips等产品已经很成熟、oled除了柔性特别明显 其他优势不明显 进行量产又是一波非常巨大的投入,良率等改善的路还很长,我觉得普及要10年,10年变化太大,说不定更好的技术会出现来替代ol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ngsys | 未知
在解决寿命问题之前不会。
oLED的特点是更愿意显示动态数据。
计算机以静态为主,会更加突出寿命问题。
电视就没这个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jiaming | 未知
OLED作为一种面光源,未来可能会改变整个照明产品的形态和功能,目前来看,OLED不可能代替现有的所有LED灯具产品,最为现实的替换是面板灯以及少数台灯等产品。而在球泡、灯管、射灯、筒灯,路灯,特别是需要聚光的领域则很难代替L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ikaru82 | 未知
随着LCD技术的不断的深入改善,特别是氧化物TFT的应用,使得FHD,IPS等LCD显示极大改进,加上现阶段非晶硅TFT基的LCD巨大工业投入,使得OLED显示虽然在显示效果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受到工业上利益的驱动,至少在十年之内OLED只能作为绝对的配角。唯一的机会就在于便携式显示和柔性显示领域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在现阶段的显示领域,LCD将会是绝对主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uvLfsN | 未知
2018年首先明确表示,不会!
但是,取代lcd的应该会是microled屏幕
oled目前的好处在于轻薄,对比度高,无漏光,和黑色不发光的特性,但是目前的顶级lcd屏幕除了无法做到黑色不发光外其他的特性基本都能媲美oled
但是oled最大的缺陷就是烧屏,由于oled的发光材料为有机物,每个亮点是独立的,有机材料,不仅化学性质不稳定(比如黑斑,彩线等问题),而且亮度半衰周期短,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会造成亮度显示不均匀,也就是我们所谓说的烧屏,即使是目前最顶级的三星amoled,六个月到一年内,状态栏部分必有痕迹,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个人是难以接受的,相反苹果手机的顶级lcd,用个两三年不会有明显痕迹(个人认为iphonex用oled只是一个过度方案)
microled虽然每个亮点也是独立控制的,但是由于使用无机材料,寿命更长,虽然长时间也会烧屏,但是相比于oled,这个时间会大幅延长,估计烧屏后绝大部分人就要换机了,而且无机材料性质稳定,故障率也会更低,microled可以说是即拥有oled的优秀显示效果,又有lcd的稳定耐用,私以为,microled是显示技术的未来。
所以目前,我更倾向于lcd的手机,当然如果是土豪,半年换一次三星旗舰,那oled的烧屏对你可能并没影响,但是别忘了,还有电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vebeta | 未知
报告看点梳理:
①OLED行业及主流显示技术领域发展趋势概览
②上游材料商、中游制造商、下游应用商三大产业链布局解读
③投资动向及企业资本市场状态分析
④71家关联企业介绍及融资信息详情,其中A股上市企业占21家
原文链接:OLED行业研究报告-附71家关联企业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消费者对于显示效果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凭借出色的视觉体验和低能耗性能等优势,OLED引领了3C产品在显示屏上的新变革。尤其2017年以来,苹果、华为、小米、OPPO等国内外手机厂商纷纷推出OLED显示屏系列手机,助推了OLED显示屏市场的需求,全球OLED显示屏的出货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毫无疑问,OLED将会是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

近年来,OLED被普遍认为是替代LCD(液晶)的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与LCD技术不同的是,OLED没有背光源,每个像素可以独立自发光,OLED能够实现纯粹黑色和无限对比度。因此,OLED拥有LCD无法比拟的画质和设计优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OLED在拥有出色的画质优势外,还可以实现卷曲、透明、折叠、极致轻薄的外观设计。OLED的各方面都已成熟,真正具备了大规模爆发的基础。

广州塔
2017年11月30日,由广州塔与LG Display首次跨界合作、共同开发的视觉互动体验项目——广州塔“OLED新视界”顺利落成揭幕,成为中国第一家引入OLED视觉体验项目的地标性旅游建筑。

▲ 全球最大的OLED隧道
目前,广州塔内的“OLED新视界”共设有三处体验区,充分利用内部环境空间与独有的多媒体屏幕结构,为游客呈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广州塔与LG Display的结合是一次“中国巅峰”和“科技巅峰”的顶尖相遇。中国OLED时代也将由此正式开启,并为世界所瞩目。


国内OLED厂商崛起中韩产业链竞争加剧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将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VR、可穿戴设备、电视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等,整体市场前景广阔。据相关数据显示,预测2020年全球OLED出货量将达到9亿片,将是2015年的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20%。

▲ LCD与OLED屏幕显示对比
据统计,一直以来三星在OLED显示屏领域一直遥遥领先,年销售额为29.4亿美元,占据着96.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LG则占据了3.3%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和辉光电排名第三,但市场份额仅有0.1%。
近日,京东方(BOE)全球首条10.5代线投产,8K显示屏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引领全球显示产业步入8K时代。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厂商抢占OLED市场制高点,加快了国内显示产业突围日韩企业垄断的步伐。

在中国厂商加快追赶的同时,韩国厂商也在加大投资力度。近期LG Display宣布在广州建设OLED面板合资工厂,建设第8.5代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而三星为了巩固霸主地位,继投入9.8万亿韩元加大OLED研发后,又再次投入14.1万亿韩元。
未来几年,韩国依然会是OLED显示屏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不过,我国在行业市场和投资方面都将更有优势,到2020年我国OLED显示屏产能将占据全球的28%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供应国。


2018年产能开始释放,将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从需求上看,伴随着苹果公司开始在iPhone上使用OLED屏幕,使得整个OLED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迎来爆发期。预计到2020年仅OLED手机屏幕的市场空间就可达到约360亿美元。
据显示器供应链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全球OLED产业收入有望在2017年达到232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7%,2018年再增长50%,达到349亿美元,2022年达到628亿美元。报告预计,2019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 13.7亿台,并在2020年超过LCD面板的出货量。

OLED面板——极致轻薄、可弯曲折叠
目前,国产面板厂商正在加速追赶OLED产业链布局。随着OLED生产成本下降、良品率上升以及我国各大生产线的逐渐投产,我国相关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产业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张。
截至目前,参照系优质企业数据库共收录OLED行业相关企业71家,涵盖上游材料商、中游制造商和下游应用商三大产业链。其中,A股上市企业达21家,占行业相关企业总量的29.58%。


完整版报告及71家相关企业介绍请戳链接:OLED行业研究报告-附71家关联企业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