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想 只有两种情况,正插和反插嘛,如蓝色线,但仔细一想还有可能线内部进行了交叉如红色线,所以有四种情况,那USB控制器如何知道是哪一种状态呢?
CC 引脚就起作用了, CC是Communication Channel的缩写,既然是通信用的那肯定先有个规范, Type-C 协议对 CC通信如何使用用一张图说明,如下 :
两种模式:一种是电压源,一种是电流源 。 其实呢都是为了检测下 CC 引脚的电压,只不过电流源在电缆较长或者说线阻较大的情况下比较稳定。线缆内部都是只有一根 CC 线的,另一台 CC 引脚会对地加一台电阻 Ra , 通过 source 端的 Rp 电阻或者 Ip 电流在 CC 端产生一台电压,这个电压就能指示线缆在 source 端的正反状态, sink 端的 C C 引脚会对地加一台 Rd电阻,同样可以识别正反状态 。 同时线缆里实际存在的那一根 CC 线还可以通过 Rp Rd 电阻或者电流的大小来指示 source 端的供电能力 。 因此如果不引入PD 协议, Type-C 最大支持到 3.0A 5V的供电能力 。
TYPE-C由于有了更强大的角色转换能力 , 对主设备的描述也就随之细化,如: 对供电能力的描述分为
l Source only 只提供电源
l Sink only 只接收电源
l Dual-Role-Power(DRP) 双角色 对USB数据流向描述分为
l DFP only 下行端 可以理解成 HOST
l UFP only 上行端 可以理解成 DEVICE
l Dual-Role-Data(DRD) 双角色 可以理解成 OTG SBU
作为 Type-C USB3.0 的一台预留引脚,在 USB4 中做双线通道的初始化和管理,还可以做为耳机接口中的 MIC信号使用 。
Vconn
一张图解释下Vconn ,一般有 Emark 芯片的线缆会用到 Vconn 供电,当一台 CC 确认方向后 Source 端的另一台 CC 会切换成 Vconn为Emark 供电,带有 Emark 芯片的线缆能通过 CC与设备进行通信,反馈此线缆的温度,承受电流能信息,对于大功率充电的安全性或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