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日更计划的第0229天。(鼓励我的最好办法,就是给我个关注; @大米蟹蟹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转给需要的朋友吧,她们会感谢一台温暖的你!)
<hr/>
这是杜比全景声的定义。
如果有appletv的话,国外的流媒体基本上都是支持这个的。
但是国内目前可以支持的流媒体比较少,貌似只有爱奇艺视频TV版一家。
算是名正言顺的,毕竟上了杜比的官网推荐。
片源的问题解决了,回到标题里的问题。
体验这个很难吗?
目前的电视机,电脑,手机,貌似都在宣传自个支持杜比全景声。
从杜比全景声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实这就是一台音效,跟音质没有关系。
首先排除了需要拼器材的问题。
然后这个音效要如何体验到呢?
其实就是硬件/软件解码,播放设备放出来。
前面说了,目前的硬件都说自个支持。
其实表达的意思是自个支持杜比全景声的解码,这其实不难。
不管是硬件本身支持,或是内置了可以支持的播放软件,总之是个门槛很低的事情。
实在不行,还可以下载那个叫kodi的神器来实现对杜比全景声的支持。
真正难的,是要找到合适的播放设备。
这时候就要分两个部分来看问题了。
音乐和影片,这是对声音要求比较高的两种内容。
而全景声,很明显,影片的体验会更好,
因为影片是视觉+听觉的双重信息输入。
配合上视觉的听觉,才会更有空间的体验感。
本身影片制作一般也是以5.1或者7.1的环绕声作为基础录制的。
这也是影院或者家庭影院设备对应的标准。
实际上,杜比全景声作为一种音效。
最简单的体验方式,其实是耳机。
因为人其实只有两个耳朵,一左一右,虽然物理的环绕声很好很真实,但耳机+全景声音效同样可以做到沉浸的感觉。
这里就要说到DTS Headphone:X和Dolby Atmos for Headphones。
这两都是为耳机服务的。
前者对耳机牌子型号有一定的要求,后者干脆直接支持所有耳机。
是的,任何一副普通的有线耳机都可以。
虽然这样获得的体验显然离满血的杜比全景声有差距。
但是实际感受已经很出彩了。
找一台ios15的iphone,试用下apple music,找到里面jay的地表最强演唱会的杜比全景声版本。
随便拿一副耳机,当然有AIrpods3/pro的空间音频配合更佳。
虽然音质听起来一般(不知道是音效造成的或是演唱会live版本的原因),但是空间感确实是有了。
看影片就更不用说了。
一般原盘的影片都会内置dolby和dts的多种音轨。(也可以去爱奇艺视频TV版找杜比全景声的片源)
随便点亮哪一台。
耳机里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是耳机的部分。
换到音箱这类播放设备。
情况就麻烦了。
要么电视机内置音箱本身,或者回音壁,或者功放支持杜比全景声。
然后实际上的喇叭配置还要真正达到5.1或者7.1的标准。(也许2.1.2也行)
特别是杜比比dts还要求多两天空声道。(这也是为啥好多设备都是弄两对着天花板的喇叭反射声音模拟天空声道以达到杜比全景声的标准)
在片源,解码,音箱都达到了要求的情况下,才算是点亮了Dolby Atmos。
但问题是,如果在普通小区里真要整这么一套。
基本上必然要遭到邻居投诉。
属于不太可用的状态。
所以其实看了一圈下来。
得出一台结论。
真没必要折腾。
最适合普通人家体验好的音乐和影片的方式,就是耳机。
如果是苹果生态,那肯定就是airpods,如果是安卓,听说是指什么大法好。
这样既不扰民,又能独享影院感。
至于能不能点亮杜比全景声真的没那么重要。
好的音乐和影片的内容本身其实更重要一点。
沉浸感不是来源于所谓的Dolby Atmos,而是内容本身。
就好比一篇文章,是华丽的辞藻重要,或是文章本身的传达的信息重要?
想明白了这一点,就无所谓难不难了。
不强求,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沉浸于当下。
原创不易,此文耗时约一台小时。
都看到这里了,给个关注吧。 @大米蟹蟹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转给需要的朋友吧,她们会感谢一台温暖的你!
我是一台有了娃就开始自买保险的全职奶爸。
一切都是为了给小家做厚安全垫。
为何会被“卖保险的”/“自媒体伪评测”带节奏?为何买的保险贵的惊人/买到了吃亏买到了上当!?都是吃了信息太多太乱的亏!
我会尽己所能,输出自个的观点和看法,提供一台轻松的解题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