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mpkin666
| 来自北京
墨子悲丝
琴曲《墨子悲丝》,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曲意深刻,音韵悲怆,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墨子在这里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弱肉强食,以暴凌寡,百姓疾苦不堪。墨子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心怀悲惘怜悯之心,积极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主张,以期能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
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治国亦然。”
有一回,墨子见人染丝,感慨于「(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联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而国家随人事而兴衰,社会随风俗而浮沉……于是,引发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
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如果所交朋友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
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墨子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 感叹! 此曲为广陵琴派大曲之一。曲谱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1] (1609年),《五知斋琴谱》[2] 、《自远堂琴谱》[3] 等也收有此曲。乐曲反映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波逐流、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
歌曲典故
《墨子悲丝》。墨子看到洁白的丝被染成不同颜色,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
伯俞泣杖,墨翟悲丝。
【吕注】:伯俞泣杖:汉韩伯俞性至孝,尝有过,母亲杖打他,他哭泣说:往者杖尝痛,知母健康: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
墨翟悲丝: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人称墨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治国亦然。”此作墨翟悲丝,通称悲染。
【哀笺】:“悲丝”见于《墨子》所染第三:舜染於许由伯阳,禹染於皋陶伯益,汤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夏桀染於干推哆,殷纣染於崇侯恶来,厉王染於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於傅公夷蔡公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