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月30日,陪伴我们20多年的《走近科学》播出了最后一集节目。
没有官宣,也没有煽情的告别,只是少了往期节目结尾的那个“下集预告”而已,这个节目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
知道以后,很多网友们是百感交集,因为这个节目这些年被吐槽得太多了,大家吐槽它都吐槽出了感情。
这个节目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恐怖片式的开头,沙雕式的结尾。”
比如《飞棍疑云》系列。一台监控突然拍到了一道白光飞过。
伴随着阴森的恐怖片式的音乐,节目组开始提出问题。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UFO?难道外星人要攻占地球了?
为了体现节目的严谨性,节目组还煞有其事地请来了世界华人UFO目击调查部主任张靖平。
张主任一本正经地说:“嗯,这玩意,和国际上一种叫‘飞棍’的UFO很像!”
为了验明真伪,张主任还拿起了DV,对事发现场进行进行实地勘测。
然而调查的结果——这TM居然是一只飞蛾,或是一只很大的飞蛾!
emmm……
在《“发烧”的楼道》这期节目中,一台80年代建的老小区里,红色的砖墙斑驳脱落,楼道里的灯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
楼上的居民每天遛完狗回去,只要到一楼的门口,原本乖顺的狗狗就会立马大叫起来。
而且,你越拽它,它就叫得越凄惨!
最离奇的是,整个小区,把狗拉倒其他楼梯口都不会叫,只有在这个楼梯口会叫个不停。
人过去一点事的没有,狗狗过去就会出现如此反常举动,难道是狗狗看见了一些人看不见的不干净的东西?
节目中用了整整两集时间讲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排查,反反复复的用狗做实验。
等到节目最后五分钟的时候,谜底终于揭晓了:
因为小区年久失修,有一截电线漏了出来,人穿着鞋走过去当然没事,但狗可是光脚的,走一次,就会被电一次。狗是被电得汪汪大叫的。
还有一期,在炎炎夏日的一台河北村庄,发生了一件特别诡异的事情,大夏天的居然从天上掉下几块大冰块。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村庄的村民都炸锅了。这可不得了了,难道是天有异象?世间有什么浩劫发生?
村民们纷纷把这些冰块拿到家中放入冰箱存起来,甚至有一台好奇心比较强的大爷还悄悄舔了一口。
甚至村里开始传出,这种冰块可以包治百病的言论。
气象局专家肯定地表示:“这不是自然现象,根据最近的天气不可能冰块啊!”
听到这话 ,天文专家坐不住了:“这难道是他们遍寻不着的陨冰?”
最后经过对冰块的化验,这些冰块居然是飞机上经过化学处理的排泄物,由于飞机污水箱口盖渗漏,才落了下来。
在《走近科学》里,这种堪比不法分子炸鱼的故事简直不胜枚举。
有媒体评论,《走近科学》实际上就是“走近伪科学”,还有的媒体直接把《走近科学》称之为UC震惊体的开山鼻祖。
但其实,《走近科学》的这些节目,是有他存在的意义的。
读过足够多书的人当然对节目的科普感到不屑一顾,可是,这些人也并不是《走近科学》真正的受众。
《走近科学》节目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做科普教育。
1
2002年,天津市宝坻区的一台年轻女孩小芳(化名),就因为生了个女儿而不是儿子,被婆家歧视,逐渐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她更是被丈夫赶出家门,回到娘家后抑郁症越来越严重。
小芳父母愁得不行,有人他们介绍了一台叫刘元福的“神医”,号称可以包治百病。
实际上,这个刘元福哪是指什么神医。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天津一带靠装神弄鬼四处骗钱,人称“老佛爷”。
一见面,刘元福便煞有其事地告诉两位老人,小芳被多种“神仙”缠身,已病入膏肓。
刘元福先烧香为小芳驱鬼避邪,然后掏出出几包“药”,称喝下这些良药即可驱邪治病。
实际上,这些“药”是拿香灰做的。由于长时间饮用香灰,本来身体和精神就不好的小芳免疫力愈发下降,不久便得了支气管肺炎死亡,年仅24岁。
图:此事件新闻截图
在我们目前看来,生了病不去看医生简直是拿生命开玩笑。
可是事实上,中国的本科率到目前也就只有4%而已,在适龄上大学的年青人中间,这个比例也差不多只有20%左右。
图注:小学比例之所以大于100%,是因为预估招生的时候都会稍微往多估,实际人数要比图中略少
把再往回拨十几二十年,那个时候中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更少了。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小镇,缺乏科学素养,就很容易轻信各种谣言、巫医,轻则被骗钱财,重则酿成悲剧。
1995年,政府提了个口号:“科教兴国”。1998年,中央电视机台顺应科教兴国的战略,推出了《走近科学》。
最早的《走近科学》一点都不皮,是一台极其严肃的科教节目。
那个时候的标题都是指什么《大型零售店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怎样选择牙膏》、《高科技呼唤风险投资》、《防范三峡地质灾害》……等等
这也是中国首个科普节目,但是一经播出,却发现收视率直接扑街,甚至最低的时候收视率为0的都有,根本没有人看。
2000年,节目组从美国、德国请来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等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0多位中国优秀青年学者,主题是“展望21世纪的科学,共话未来”!
这个组合如果放在今天,一定会让一大帮青年人围在电视机机前等着见大佬。然而,在19年前,根本没有人鸟这些内容,或是没人看。
央视那时对节目实行末尾淘汰制。2003年,《走近科学》被亮了黄牌:节目没人看了,还有个鬼的科普作用?收视率再不行就不要播了。
正在《走近科学》濒临死亡之际,一位救世主来了。
他叫张国飞,曾经参与创办过当时比较火的一档节目——《今日说法》。
张国飞一上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走近科学》最大的问题:
“《走近科学》题材来自‘五科’: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大学、国防科工委。
那都是指什么题材?你弄懂就得大半年。那么高深的理论问题,那么复杂的实验过程,你能拍成电视机吗?”
这是大实话,那时候节目的科学水平,大学生都未必看得懂,更何况学历不高的老百姓。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节目要解决的是有些老百姓喜欢封建迷信的问题,你讲什么风险投资、三峡地址灾害,人家根本就不关心。
《走近科学》迅速从选题风格上进行了改革,就变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样:
通过一台夸张的标题,一张恐怖的封面,将对鬼神之说有兴趣的观众吸引进去。
然后,配上张腾岳说书式的解说,和从某些恐怖影片上扒下来的音乐,让观众身临其境。
其次,节目会不厌其烦地,把很多老百姓碰见类似问题时最容易有的疑惑一一问出来——是不是有鬼?是不是神仙?是不是外星人?
最后,再用科学的手段把这些疑问一台一台推翻。告诉观众,神鬼之说都是假的。
要解释问题,你得去找科学家,做化验,做分析,等等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观众的思维扭转过来了,哪怕是科学素养再差的人,看完也懂了——有事先别疑神疑鬼,要先问读过书懂科学的再说。
在2006年,《走近科学》节目组还推出了《揭秘江湖骗术》系列节目。
这些节目讲得就是一帮江湖骗子为了骗钱,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各种装神弄鬼。
比如《油炸厉鬼》这期节目中。一台小小波的男孩突然连续高烧三天也不见好,家人以为中了邪,请来了一台叫何仙姑的法师。
何仙姑来到小波家后,一见小波就瞪着眼睛说:“他是被鬼魂缠上了!”
家人连忙掏出300块钱,让仙姑做法。
只见家里出现了一团飘忽不定的鬼火,仙姑并不怠慢,一台箭步冲进屋里,挥动着宝剑一下一下地向鬼火猛砍。
仙姑手握铜铃又重新摆开了阵法,只见她将那张黄纸压在了白骨上面。仙姑让小芳架起油锅,面对滚滚的油锅,她居然把手伸进油锅里去……
油的沸点在二三百摄氏度,这一下去还不得炸熟了?
实际上,锅里放的除了油,还有另一种物质——醋。因为醋的密度大,所以油会飘在上面,看起来就像是一锅油。
而醋的沸点只有60摄氏度,锅里的液体最高也就60度左右,手伸进去根本没事。
这种有趣的科普,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偏远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版之后的《走近科学》,收视率一路飙升到科教频道的第一位!
甚至,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期间,《走近科学》的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看的人的愣是比看奥运会的都多。
对高中以上学历的来说,这些科普都不叫科普。
但是,对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观众,这个节目实现了它原定的目标,很多90后上小学的时候也喜欢看。
不过,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知识当然显得落伍了。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让科普的手段变得很多样。
2010年,《走近科学》又回归到了正常的科普节目,讲起了核辐射、绿色能源、机器人一类等话题。
20199月30日,《走近科学》完成了自个的使命,走向了寿终正寝。
张腾岳也开始忙自个新的节目了。
但是中国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其实还远未结束。
2
《1818黄金眼》是地方卫视浙江六套的一档民生节目,宗旨是“关注民生,服务百姓”。
不过和正经的民生栏目相比,1818黄金眼被大家戏称为“国内唯一原创无剧本纯素人综艺节目”。
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浙江省,成为了全国人民的下饭节目。
官方微博的粉丝有四百多万。豆瓣评分更是达到了9.5分,狂甩其他综艺节目十八条街。
而1818黄金眼之所以这么成功,离不开它对自个正确的定位——一本正经地报道不正经的事。
从官方账号到新闻内容,1818黄金眼由内而外都透露出一股“沙雕”的气息。比如打开它的官方微博,发现他们的新闻画风是这样的...
小伙子身体不太好啊,鼻涕那么多?
为了验证小编说的,我问了一圈我的朋友们,果然,他们也都没有法拉利
1818黄金眼还入驻了b站,头像居然是一台暴漫表情包...要不是它的认证写明了是官方账号,我还以为又是哪一位沙雕网友伪装的。
人气很高,坐拥33万粉丝
画风接地气,内容“不正经”,让1818黄金眼迅速成为民生节目中的一股“泥石流”。
杭州有位50岁的大妈,有一天她发现自个老伴儿手机里居然有些小视频(你们懂的...),或是一名年轻女子发过来的!
这谁顶得住啊?大妈一下子就怒了,觉得自个头上绿油油一片,并立刻报了警。
看到警察来,男主人立马慌了,解释说,这是一家情趣用品店的员工发过来的。
大妈当然不相信,坚持自个的看法,你冷酷你无情,你一定在搞婚外情。大妈的行动力也是max,立马拉着年幼的孙子去情趣用品店找店员理论。
店里的员工表示非常冤枉,明明是你老伴儿让我发视频给他配合产品使用的,并且给大妈放出了她老伴儿的语音记录:
买产品还有送片这种售后服务?
《1818黄金眼》的记者也不是啥省油的灯,问的问题非常犀利:“大爷都买了什么产品?”
警察小哥也只能无奈表示:
不要欺负警察小哥了好吗
最后,情趣店的员工因为涉嫌传播黄色内容,被警方刑事拘留了...大概店员自个都没想到,售后服务做的如此到位到最后还要被投诉。
尽管黄金眼中涌现了大量有趣的素材,但是骨子里,它或是一档民生纪实类节目。
《1818黄金眼》于2004年元旦开播,它的口号是“记者在你身边,新闻因你而动”。
15年过去了,这个节目或是在坚持这个原则,点开他的微博主页就会看到这句话。
它是浙江电视机媒体中唯一一档 24 小时开通新闻热线的新闻栏目,每天接听上万观众求助电话,只为关注民生民情。
新闻内容也涉及广泛,有维权打假,有公益报道,也有好人好事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形成了众生百态。
虽然看上去报道的事情都很沙雕,但它也确确实实为很多老百姓解决了问题。
比如宝马维权事件。
2008年10月,金华一位车主反映,他的宝马X5在低速行驶时会自动熄火,方向盘锁死。报道播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省122位宝马车主反映了类似问题。
记者陪同维权车主代表朱先生,把相关资料递交给了国家质检总局缺陷汽车召回鉴定专家。
一看都到国家质检总局了,宝马公司的态度立马发生了改变。
宝马中国的副总裁和公关部总监很快赶到了杭州,表示“愿意积极主动地联系每一位客户并将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和故障诊断结果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除了匡扶正义,1818黄金眼还很有温度。比如之前上过热搜的半夜崩溃的逆行小哥。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个的心酸和压抑,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但是交警说的那段话,却温暖了无数在城市中拼搏成年人。
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国内国际的大事平时看,但是自个身边的小事他也很想看。
对一些事主本身来说,媒体的曝光,还很可能是解决他们问题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正因为如此,《1818黄金眼》做了十多年了,才会如此长盛不衰。
浙江人民遇到不平的时候,就很喜欢说一句话——“小心我到1818曝光你!”。
对于辛苦制作节目的那些记者和编辑来说,这句话可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勋章吧。
3
成都本土有一档很奇葩的交通警示类节目,以一台叫谭乔的警官的日常执法为主,它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某一天,谭警官在马路上巡逻,结果却看到一台极其奇怪的摩托车,车上坐了两个人,开车的人用嘴在控制方向,姿势极其怪异:
谭警官马上拦住,要求他们下车,结果两个人居然拒绝了。
原来,这俩人是家具厂的一对师徒,开车的是师傅,后座是徒弟。
他们的电动车本来是厂子给的新车,但是摔了几次之后就摔损坏,电线要用手一直捏着,手一松就走不动了。后座也必须人工压着,不然板凳就要掉了。
他们于是就保持用手捏着电线,用嘴开车的姿势,一路开了过来……
光这开车的姿势就够空前绝后了,谭警官问他们这样不怕出事吗。
结果师傅一脸骄傲的表示:“我技术很好,一次都没摔到”。
听到这话,徒弟不乐意了,委屈巴巴地说:“你啥子技术好?每次摔得都是我!”
既然人技术够好,那一定是车子的问题,谭警官看了下车子的牌子,说了句:果然韩国的车就是不经摔。
其实人家的牌子叫民思达,不是思密达...
虽然谭警官说错了,但是师傅立马抓住了重点,马上对准镜头,张口就给自个厂里的家具打了个广告——要用就用国产倍思特。
被交警抓住还打广告??这位师傅您还真是智勇双全,刀口舔血。
师傅打广告打起了劲,说电动车后座的钢筋损坏,师傅就用厂里的板子代替,质量好得很,用十年八年都不是问题。
最后,好不容易谭警官将话题拉回了正轨,教育两人电瓶车不能载人,坏成这样的车也不能上路,赶紧去修,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真的成了“二百五”。
完整视频在这,全程高能
谭谈交通 :史上最搞笑的一期!
谭警官在节目里,经常能遇到这样身怀绝技的人。
比如坐在货车顶上,可以表演“腰马合一”的帅气小伙。
虽然表演失败,但姿势要帅
比如在开车时看小说的司机,被谭警官当众处刑。
很多网友觉得平时生活中百年一遇的“奇葩”,全被谭警官撞见了。于是就有人开始怀疑节目的真实性,是不是找托儿在摆拍?
但是《谭谈交通》就是谭警官路上晃悠找点,配了摄像抓典型的记录。制作成本低,也没什么策划,更没有那么多钱请演员,纯天然生产。
很多时候,谭警官碰到交通事故,都会以身犯险,第一时间解决,显然不可能是摆拍的。
奇葩的事会有那么多,可能因为四川人天生就是幽默。因为看过节目的四川网友都表示,我们四川人就是这样的,很真实。
面对争议,谭乔自个则表示无所谓:“我不管别人以什么心态来看这个节目,只要他能从中学到东西,那就是好事。”
这才是《谭谈交通》的初衷,寓教于乐,用轻松幽默的话语讲述了各种交通法则。
因为根据世卫组织的发表的《2018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显示,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继续上升,每年造成135万人死亡;道路交通伤害尤其是导致5至29岁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中国以全世界3%的汽车保有量创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数,普及交通知识实在很有必要...
很多成都人表示,曾经的《谭谈交通》,在没有智能手机之前一直是每天必看的电视机节目。
节目在网上火了之后,大家都叫他“娱乐真人脱口秀”节目。
爱奇艺视频TV版在分类的时候,也给它标注成了综艺节目。
节目的主持人谭乔不仅在节目里是个段子手,在微博上吐槽起来更是一套一套的。
节目主持人叫谭乔,节目名字叫《谭谈交通》
谭乔的邻家交警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司机被他当场逮住违规后,不光没有慌张,还表示三生有幸;有的人还说自个在成华大道那边天天转悠,就是想被谭乔逮到交通违规...
从2005年播出到目前,《谭谈交通》也已经14岁了。
它就像一台诙谐幽默的交通宣传员,让你在笑一笑之后学到很多交通知识。也许哪一天,这个不经意的搞笑视频就会挽救你的生命。
纵观这些经常能让网友们笑得捧腹的节目,他们都有一台共同的特点:接地气。
在以前,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很多知识、科学,都是属于精英阶层的,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在黑暗的民国,精英们垄断了知识的获取渠道,普罗大众一辈子都只能过得浑浑噩噩。
技术的发展,让大家在知识面前变得越来越平等,也让每一台人都有了改变自个命运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科普节目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桥梁作用。
也许,随着大家知识水平的提高,很多类似的沙雕节目都要渐渐退场。
也许,在我们心中,他们的存在,最终只留下了一台经典的沙雕句式:“这到底是人性的缺失?或是道德的沦丧?”。(其实这句话也不是《走近科学》说的,而是网友们用别的节目的话调侃的。)
但是我们的科教兴国之路,其实还远未结束。在新的时代里,也有新的东西需要向大众普及。
比如,目前有的人与时俱进,用各种各样新潮的科学名词,整出一些高大上的概念骗人。
网友有诗云: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风格跳跃,虚拟世界;解释不通,穿越时空;不懂配色,赛博朋克;脑洞不够,平行宇宙;画面老土,追求复古;不清不楚,致敬克苏鲁。
在网络几乎能让全民发声的时代,这些都需要更多真正懂行的人出来本来清源。
就像最近被扒出来骗家长钱的“量子波动速读”,不就是下一台需要《走近科学》这样的节目来揭秘的对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