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森海,bo,jbl,bose的真无线耳机对比,哪个真无线耳机最好 ...

lhserver 回答数0 浏览数588
各位耳机大佬,我想请问:森海,bo,jbl,bose的真无线耳机对比,哪个最好?
本人更看重音质!平时有线是用的shure535,但是目前为了省事再买个无线耳机,ahure的蓝牙线太不省事!
麻烦各位耳机大佬帮忙!如果是使用过以上耳机的大佬,那就更好了!
另外,一些朋友麻烦不要推荐我什么这个那个的无线耳机,耳机这个东西或是一分钱一分货!
ycxsm | 来自北京
随着无线蓝牙耳机市场的发展,Jabra、Sony、Bose、beats、Sennheiser等音频品牌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主打产品。
然而,面对市场上众多无线蓝牙耳机,尤其是高端耳机,很多人在选购时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在这里,我根据音质、降噪、通话功能,介绍多款高质量无线蓝牙耳机,以方便大家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1. 捷波朗 Jabra Elite 7 Pro



Jabra Elite 7 Pro是捷波朗公司最新发布的真无线蓝牙耳机,拥有紧凑的设计,并具有最先进的技术,其轻巧而雕刻的外形舒适牢固地贴合我们的耳朵。耳机的内部形状是"使用来自62,000 次耳朵扫描的数据"设计的。它们配有三对不同尺寸的耳塞,以进一步提高贴合度。
Elite 7 Pro具有出色的降噪技术,可用于免提通话,使其成为远程办公的理想选择。它也适用于长时间的在线会议和电话通话。 它们的操作方式也很简单,直接触摸耳机来操作即可。这非常方便。
大多数型号每只耳朵有一个驱动单元,也就是内置在无线耳机外壳中的声音来源,这款耳机驱动器配置包括一个直径为6毫米定制扬声器,具有出色的中高频。 驱动器的调谐
经过精心调整,以获得强劲的低音、高分辨率的中音和延伸的高音,从而有宽广的感觉,伴随着丰富、高质量的声音,会让我们身临其境。
Jabra的完美音质无可挑剔,通话质量也很出色,隔音效果非常好。       此外,Elite 7       Pro提供了11级多方位声噪控制,4麦克风结合双波束成形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更宽的音频范围的噪音。它们的通话降噪功能,可以切断室内的空调、换气扇和其他家庭噪音,使其成为远程办公在线会议的高绩效产品。
在开启降噪的情况下,单次充电可以续航8小时,加上充电盒,续航时间长达30小时,对于日常使用和长途旅行的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此外,快充五分钟可以多使用一小时,Elite 7 Pro还支持无线充电,十分方便。
外观具有时尚的形式,外壳采用全黑的极简设计,Jabra品牌标志和装饰。       该品牌起源于北欧,因其设计而受到高度评价。 它们作为无线耳机也很受欢迎,持久佩戴依然舒适。如果预算足够,       我会把它们推荐给任何想购买无线耳机的人,尤其是那些追求音质和通话质量以及完美设计的人。
2. ​索尼 Sony WF-1000XM4



Sony这款耳机在发布时是业内最受欢迎的无线蓝牙耳机,拥有强大的降噪性能,可以抑制从耳机佩戴者周围环境进入耳朵的噪音,以及从安静中发出的高分辨率音质。 质量值得信赖。
耳机外侧设有前馈式麦克风,可以准确地去除从低频到高频的各种频段的噪音。       它能够将普通汽车和大型卡车的运行噪音降低到消音水平,并减少地下汽车在开窗时的嘎嘎声。 非常适合想在早晨上下班途中安静地享受音乐的人。       而对于那些担心户外风噪的人来说,前馈式麦克风有一个功能,当它检测到风时就会关闭,让人感觉很舒服。
支持高数据压缩率的AAC编解码器,用于与iPhone的无线连接;支持LDAC,传输高分辨率的等量信息,用于高端安卓智能手机和音频播放器。 蓝牙5.2通信允许户外拥挤的信号环境。 稳定的蓝牙连接,尽善尽美。 视频和音乐播放过程中声音不稳定的不便已被消除。
多年来,该公司分析了许多耳朵形状,我们会爱上它们的舒适性,它们紧紧贴在耳道上,但不会造成压力不适。
除了LDAC编解码器能以990       kbps的最大传输速率传输音乐数据外,DSEE Extreme还能让我们在iPhone以及安卓系统上聆听到扩展至96 kHz/24       bit的高分辨率质量的声音。 从驱动器发出的强大低音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可以体验到低音的压力,可以在身体里感觉到,而不是只有耳膜听到,当我用它们来听Hip-Hop/R&B时,确实很有节奏感。
除了连接智能手机,还可以使用蓝牙与电脑配对,进行在线会议,四个带波束成形技术的麦克风将准确过滤我们的声音。 较高的通话质量使得这款耳机已经成为无线耳机工作时的重要伙伴。
3、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BOSE同时发布了两款真无线蓝牙耳机,其中一款是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这是Bose的第一款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真无线蓝牙耳机,虽然Bose在降噪方面享有盛名,但这是令人惊讶的第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
可能是考虑到舒适性和可操作性。这款耳机听筒设计是内耳式的,这对BOSE用户来说是熟悉的。 它具有良好的佩戴体验。 耳机还安装了该公司所谓的稳定器,即集成耳塞,以确保佩戴舒适性。
这款耳机重8.4克,比该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更轻更紧凑。它们还支持SBC和AAC编解码器,并具有IPX4防溅功能。
控制可以从耳机中控制,包括主动降噪功能,我们可以使用 "BOSE MUSIC "应用程序调节降噪水平, 10级提供强降噪,0级提供自然的外部声音。
在音质方面,这款耳机的声音是非常正常的。 分辨率不是很高,但音质跟固定的扬声器一样自然。 得益于此,女声听起来很有质感,而且很中性。
4.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森海塞尔公司成立于1945年,专注于"完美的声音"。 森海塞尔也是无线蓝牙耳机的最佳选择。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曾经获得VGP金奖,深受年轻人喜爱和追崇。
这款蓝牙耳机配备了最新的高通芯片和德国开发的7毫米驱动器。 自然降噪技术让我们沉浸在音乐中而无需调高音量,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是如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能减少耳朵疲劳。 戴上耳机后,由于有外部声音降噪功能,我们可以尽情享受音乐。
在音质方面,森海塞尔在耳机研发方便深耕很多年,音质处理得很好,无论对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能很好地处理。从低音到高音都很平衡,低音低沉,我很喜欢用它们来听女声音乐。至于声音的分辨率,当我把它们与<a href="http://www.zhihu.com/search?q=%E6%9C%89%E7%BA%BF%E8%80%B3%E6%9C%BA&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sourceType%22%3A%22answer%22%2C%22sourceId%22%3A2356838651%7D" class="internal">有线耳机的声音相比,基本上相差不大。
降噪功能的开启和关闭非常容易,只需轻敲右侧耳机三次即可开启和关闭效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我在有噪音的情况下播放音乐,我不会被外界的噪音所困扰。
耳机单次续航时间至少7小时,充电盒总续航时间长达21小时。 采用最新的蓝牙5.1+ 1级技术,这款耳机比前代产品小2毫米。不仅功能齐全,而且使用舒适,触摸控制也很方便。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按钮式操作,这款耳机的触摸操作的灵敏度调整得很好,还是很难出现故障,触摸操作轻便简单。通过轻敲右耳机两次来激活的,它可以暂时停止播放音乐,整个过程我们无需摘下耳机。
这款蓝牙耳机配备带有Sennheiser标志的C型USB充电线,耳机有4种不同尺寸的听筒,包括耳机附带的听筒,防水级别达到IPX4,可以起到防尘防水溅的作用。
顺便说一下,个人感觉它的音质温和,不会让人听腻,第一次体验这款耳机时,我被这种神奇的效果所震撼和感动。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l800 | 来自北京
选择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基本上无非是在半入耳和入耳两个形态之间进行选择,你现在所需要注意的点就可以放在选耳机的最基本原则——回到听音系上,关注于你的听音需求和降噪、通话等功能性需求
1 真无线耳机与无线颈挂式耳机概论

下面涉及的型号被笔者分为这么几类:
消费级:日常售价在 500 元以内的表现优秀的 TWS。
进阶级:日常售价在 500 元左右以及 500 元以上 1000 元以下的表现优秀的 TWS。
旗舰级:日常售价在 1000 元左右甚至更高的表现优秀的 TWS。
而颈挂式无线耳机具有更久的发展历史,属于「去掉那根线」两步走的第一步进程的结果,注定了这个品类在未来会成为边缘化产品,事实上从各种销售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颈挂式耳机的手众在逐渐变少。注重音质的流向蓝牙颈挂线、蓝牙耳放、小尾巴甚至普通有线耳机等领域,注重便捷的流向了真无线耳机领域。但是,在短期内,笔者认为这个品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是中低价位的颈挂式耳机普遍相较于同等价位的真无线耳机有着更好的续航、连接稳定性,这是结构带来的先天优势,更大的体积带来的更大电池容量与更佳信号质量的天线带来的必然是更好的效果。不是每一个厂家都能做出 AirPods Pro 等级的超高集成度,那样也不利于维修。其次便是运动场景的佩戴。举个例子,PowerBeats 系列在改版后仍然保留了 Pro 和第四代两个系列,这是为什么?PowerBeats Pro 本身作为运动真无线以及足够出色了,但是运动场景更加需要佩戴的稳定,那一根绕后的线带来的改变真的效果显著,而且可以在非聆听状态下轻松地挂在脖子上,不需要像 TWS 一样摘下后必须放进充电盒,要么就意味着单边易丢失的问题。运动过后,很多颈挂式运动耳机的防水性能也足够你去进行快速清洁,这也是大多数 TWS 做不到的——它们也就防泼溅罢了。不过,我还是保留了一个时间较长的防水 TWS 型号供读者选择。
让我们进入分类别推荐部分——重申一点,如果你是严格的手机品牌生态用户,可能买对应的型号会有更好的功能体验。
颈挂式耳机与特殊用途真无线耳机将直接给出推荐理由,真无线耳机非「其他可选型号」之列的均有详细评价,受限于篇幅,部分型号可能详细程度不会太高,但是基本体验都会照顾到。

2 消费级真无线耳机

漫步者 MiniBuds | Edifier MiniBuds
KT MARK: IV
为什么值得买:小而轻的体积、优秀的佩戴、高性价比


外观 · 设计 · 佩戴
我手上的 MiniBuds 是与冇心联名合作的版本,从包装盒到耳机本体都采用了以粉色为主的配色方案。包装盒很小,表面印刷精致。耳机的充电盒体积控制得很到位,在厚度和高度上都做到了小型真无线耳机里不错的水准,只是开盖手感有点松。MiniBuds 的造型是典型的小号 Buds 形态,单机重量仅 4 克,正如其名「Mini」,在耳朵上的形态就只是一个大圆点。佩戴上,对于不同大小的耳廓,都有着良好的兼容性。腔体内侧针对耳廓的形状进行了适配,类似于定制耳机的做法,在舒适性上做得比较用心。没有主动降噪,但是由于合理的腔体设计,被动隔音性能不错。
续航 · 通话 · 其他性能
官方宣称 MiniBuds 本体续航 6 小时,充电盒可额外提供 18 小时续航,共 24 小时连续播放时间。
MiniBuds 不支持 Edifier Connect APP,不过考虑到自身产品定位,这种做法有情可原,本身需要调整的设置也不多。由于采用了高通的芯片方案,所以 MiniBuds 在这个价位少见地加入了对于 aptX 编码协议的支持。
提供了 CVC 8.0 通话降噪性能。实际通话质量在低价位真无线里算是非常不错的。
支持 IP55 级别的防尘防水,在较低价位有不错的防护效果,能够兼顾更多的使用场景。
声音表现
低频量感适中,收放速度还算比较快,收得并不是特别干净,留下了部分残响,但总体听上去还是相对干净的声底。饱满程度一般,下潜还不错。在这个价位的入耳 TWS 耳机中,大部分选择了低频量感增加的做法从而更快吸引消费者,但是往往会牺牲听感的自然度与耐听程度,在这方面,MiniBuds 是不需要担心的。
中频,人声距离比较近,结像精致程度在这个价位没什么可以挑毛病的地方,不能越级打怪也足够符合价位。人声音色有轻微渲染痕迹,不是走相对更加直白的路线,不过程度不大,基本的音色并没有受到影响。无论男女声,人声表现都有一定感情,不是白开水。乐器表现中规中矩,木管乐器的表现在中低价位真无线耳机中算是很好的。
乐器结像普遍有些前倾,会导致听上去细节有些拥挤,不过在没有人声的一些小编制器乐聆听时,表现是比较出色的。
高频亮度适中略偏暗,线条感不突出。MiniBuds 的高频是有打磨痕迹但是控制得还不错的,人声的齿音显然经过处理但是并没有为了为了一味地使得听上去圆滑而彻底把峰削减掉。延伸一般,受限于单元素质,极高频的信息量略有缺乏,但是毕竟在这个价位,就属于「要什么自行车」的水准。
声场规模感不大,但横纵距离接近,比较规整。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还不错,但是由于乐器结像普遍略有前倾,会导致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不是很出色。解析能力在这个价位值得点赞。

万魔 舒适豆升级版 | 1MORE ComfoBuds 2
KT MARK: V
为什么值得买:全天候使用、佩戴舒适、声音表现良好


外观 · 设计 · 佩戴
耳机本体重量仅为 4.3g,虽然比上一代的 3.8g 要重了一点点,不过 0.5g 的增加并不是可以感知的变化。第一代 ComfoBuds 的麦克风是银色的,而第二代的设计与舒适豆降噪版一致,变成了红色,且外部也同样套了一个圈,设计语言更加一致,也与 ComfoBuds 系列的红色定制 USB-C 口相呼应,算是元素统一。尾部的 LED 呼吸灯仍然吸睛,只是亮度有所减弱,且变为单色,在黑夜里佩戴时更加低调一些。
在 Comfobuds 第一代的导管口处,1MORE 当时为了让佩戴更加稳固,装了一圈硬质橡胶制成的「密封」圈,圈上有增加摩擦而设计的纹路,形似音响号角,在耳道口处增加了受力点。这个设计在当时一众类 AirPods 模式的半入耳里显得特殊而有创意,实用价值也不错,只是由于材料偏硬,导致部分人群可能会有「硌耳」的情况。在 ComfoBuds 2 中,1MORE 改进了这一设计。原先的密封圈改成了全新的类似于传统入耳式耳机的耳套结构,材质更加柔软,表面取消了纹路,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增加佩戴稳定性和减少低频泄露。为什么说类似传统的耳套结构呢?在第一代 ComfoBuds 中,胶圈是固定在出音口处的,二代则改为了方便更换的结构,通过换上配件附带的大号密封圈,对于耳廓偏大的人群可以有更加良好的适应性。同样,如果在佩戴稳定性已经足够好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减少低频泄露,也可以选择换用大号密封圈,对于舒适性无明显影响。新的设计算是结合了半入耳和入耳的优势,是比起一代的密封圈是要更加成熟的设计。
续航 · 通话 · 其他性能
续航表现,官方宣称仅耳机续航为 6 小时,搭配电池盒一次完整续航周期为 24 小时。实际使用下来,不开启游戏低延迟模式,以 AAC 编码协议连接三星 Galaxy S10 进行测试,连续混合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与播客节目(基于小宇宙 APP),仅耳机续航为 6 小时 13 分钟,超出标称值。支持快充 15 分钟使用 3 小时的快充,不支持无线充电。
延迟方面,本身的延迟水平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跟上一代的表现都算看流媒体视频时可接受的程度。不过在新的 1MORE Music APP 中,ComfoBuds 2 支持开启游戏低延时模式,官方宣称可以将延迟降至 90ms 以内,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失严谨的测试软件故难以验证准确值,但主观上还是能感觉在手游过程中跟手性有提高,非手残党甚至可以尝试简单程度的音游了。
通话清晰度良好,在安静环境下人声没有什么大问题,嘈杂环境下能听到一定程度的环境降噪,但是也对于人声有一定削弱,不过很少会出现噪音处理导致盖过人声的情况。总的来说,在这个价位,通话表现绝对算优秀的。
ComfoBuds 2 支持 IPX5 级别的防水。
声音表现
结合新的 1MORE Music APP,ComfoBuds 2 可以开启 12 种 EQ,虽然没有基于 Sonarworks SoundID 的校准功能,但是这 12 种 EQ 仍然基于 Sonarworks 提供的校准技术进行匹配,相对来说,对于初入门的 EQ 爱好者会更加友好。实际使用下来变化还是足够明显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调整。
低频量感不算多,但下潜和饱满度在此类半入耳耳塞中算是相当不错的,极低频的延伸一般,层次感还不错,基音偏中下盘的乐器普遍没有明显的结像问题。氛围烘托相当较少,残响量适中。中频,人声距离相对比较近,但是距离贴脸的程度还很远,结像精细程度一般,口型大小还原良好。男女声偏向不算明显,不过在中下盘都有不算很突出的染色,染色量不多,不会特别影响到人声音色。乐器表现中规中矩,弦乐器组的小提琴缺少抓耳感,泛音比较少,基音部分表现挑不出太大毛病。吉他质感表现还不错,拨弦细节相对信息量较少。管乐器普遍表现都还不错,没有特别值得褒贬的特点。打击乐器刺激感不强,整体听感较为舒服。高频亮度一般,延伸一般,但是对于齿音的处理处在一个刚刚好的点上。
声场表现非常自然,没有拘束感。分离度不错,解析能力中规中矩。动态表现良好,这一点也得益于 13.4mm 直径的大号动圈单元。瞬态表现也还不错。
水月雨 猫饼 | Moondrop Nekocake
KT MARK: IV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In-Ear Medium Level
为什么值得买:声音出色、可用的降噪性能
外观 · 设计 · 佩戴
外观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作为一个低价位的 TWS 来说,盒子的体积控制是可以接受的,毕竟「Pods」状形态插入,这个体积是没问题的。但是开盖子的过程在中间会出现一下不明显的阻滞感,不是什么大问题。盒盖足够严丝合缝。
耳塞本体的设计是常见的"Pods"类型就不细说了,佩戴感受是舒适度没什么问题。
操作识别速度很快,但有一定误触概率,单击控制播放暂停的逻辑在取下时会很容易误触。单击动作识别灵敏度没有问题。语音反馈设计对于萌音类爱好者自然是不错的,清晰度过关。
续航 · 稳定性
续航标称续航单次 4 小时,配合充电盒可实现 12 小时续航。经过实际测试,连接测试设备 Google Pixel 4 以标准流程测试,关闭降噪单次播放时间为 4 小时 2 分钟,超出标称值。
稳定性也是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的程度,支持 TrueWireless Mirroring 技术,单双主机在切换的时候不会产生明显的断音问题,在实际使用时,也没有感知到这类问题存在。延迟表现在这个价位的真无线耳机里也属于相当不错的水平。
支持 Moondrop Link app,可以进行不同 EQ 预设的调节,也同样支持对于操作进行自定义。
降噪
降噪深度在这个价位其实是可以的,只是频宽范围稍显不足,对于初次尝试低价位降噪 TWS 的用户来说,可感知的噪声减弱就是目的达到。只不过,这个降噪深度似乎有一定比例得益于良好的物理隔音,well,这个就可能会在不同人佩戴时得到不同的降噪评价了。总之,对于低频段机械噪音的抑制效果是可堪使用的。降噪开启后耳压感还是比较明显,不过适应之后就会好很多。
支持智能语音通话降噪,通话实际测试下来,对于环境噪音的抑制是这个价位里相当不错的水平,实际语音清晰度也堪用。
声音表现
在线条感和总体平衡度上在三四百甚至更高价位的一些主打声音表现的 TWS 面前都有优势,总体素质是超出两三百预期的。人声表现较为突出,音色有渲染但是控制得还不错,清晰度、结像大小以及距离感都不错。弦乐器总体表现良好。没有这价位一些 TWS 常见的问题比如明显的低切感、高切感以及中高频的过分突出等等。在没有 aptx 系和 LDAC 协议的情况下在这个价位呈现出这样的声音表现,是超值的。目前来说我难以在三四百元以内找到声音层面的竞品。
倍思 M2 | Beseus Bowie M2
KT MARK: IV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In-Ear Medium Level
为什么值得买:低价位提供不错的降噪能力


外观 · 设计 · 佩戴
耳机电池盒形状基本类似于 AirPods Pro,大小稍大一圈,显得比较厚实。表面通体磨砂,手感摸上去不错,定制过的 USB-C 充电口位于底部。开盖手感不错,但是有一点问题,在开启过程中稍微给予侧方向的力便会直接合上,这在手滑不慎掉落的过程中是可以及时盒盖防止耳机与地面碰撞造成损坏,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总有一点不便,往往还没有双耳取出,盖子轻轻一碰便合上。
做工符合价位应有表现,和 E8 类似,但是质感略不如自家的 E9,E9 则显得更像是个比较高端的产品。耳机本体是典型的「Pods」形态,耳塞腔体饱满度适中,佩戴稳定性和同类产品来说都是足够稳固的,浅入耳加上新的耳套,整体舒适度也不错。只要不是小耳廓,基本上佩戴无压力。表面材质对于油性皮肤友好度还可以,比起 S1 和 E9 来说要明显容易打理一些。佩戴识别传感器位于内侧,有单独的开孔。耳机柄部成包边的平面,有着比较大的触摸识别区域,在不同角度灯光下可以看到这块面板加入了一些极微小的闪粉材料。就我手上的这台白色 M2 来说,颜值是比较过关的。需要吐槽一点,M2 的触摸识别区域固然够大,但是识别的灵敏度不是特别高,尤其是默认设置的状态下,切换降噪模式是双击而非常见的长按,所以需要用户进行一段时间的习惯。当然,也可以到 app 里更改操作逻辑。好在,误触几率几乎为零……
续航 · 稳定性 · 其他性能
续航方面,标称仅耳机满电使用 5 小时,配合电池盒使用为 30 小时,即电池盒可以额外提供 5 个完整充电周期的供应,这在这个体积下属于不错的水平。官方的测量结果是基于 SBC 编解码协议+70% 音量,但是并未提及是否开启主动降噪、低延迟模式和 EQ。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关闭低延迟、加载 EQ 为最基本,全程开启第 10 档降噪/通透模式并以 AAC 编码协议连接 Google Pixel 4,不间断播放以 50% 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 5 小时 12 分钟,超出官方描述标称值。支持 BRC 快充,充电 10 分钟可让耳塞+充电盒总计实现 2 小时的连续播放,没有无线充电支持。
倍思 APP 一如既往地在第一时间加入了对于新型号的支持,同样,也延续了 Bowie E8 可以通过上次连接配对时进行定位的记录来进行一定程度的防丢功能。目前来说,M2 搭配 app 的防丢功能稳定性比之前有所提高,虽然耳机本体没有定位芯片,但是在低价位一直保持类似功能的实现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依靠大声压级声音报警来进行寻找的功能也延续了下来,且音量要更大一些,比起 E8 来说容易被找到的几率也就更高。
低延迟模式的表现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价位的顶级水平,倍思将他们的低延迟技术称为 DCLL,意即双通道低延迟,并宣称在开启低延迟开关后延迟可低至 0.038s,当然一切还得以实际体验为准。以 AAC 编解码协议连接标准测试设备 Google Pixel 4 后,其实在未开启低延迟模式的状态下,M2 就已经做到了非常低的延迟,基本上流媒体视频等都没什么影响观看体验的延迟出现。在低延迟模式开启之后,M2 的延迟水平会有更加好的优化,虽然流媒体视频的观看体验由于在之前的表现已经足够优秀,难以再察觉什么本质变化了,但是在音游、FPS 游戏等场景下,低延迟模式的作用就显得明显起来,整体达到了相当可用的水平。
关于稳定性,M2 作为新产品,自然蓝牙 5.2 是标配了,实际体验下来这段时间均未出现断连。仅在手机同时开启 WLAN 且同时连接两个设备(当时实际连接了 Urbanears Pampas 和 M2)的状态下,在超市排队支付场景时出现了一次连接不稳定现象。
降噪
官方宣称降噪深度峰值为 42dB,官方测量结果是一回事儿,一切还得看「疗效」。实际使用下来,开启最强档也就是 10 级降噪的情况下,M2 在降噪深度和频宽覆盖上在这个价位的表现都无可挑剔,虽然难以跟 500 元档之前介绍过的一些注重降噪的产品相媲美,但是考虑到 200 多的售价,这个降噪表现已经足够出色。跟前文提到的 Simu S1 比起来,M2 的降噪性能应该算是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升级。耳压感一般,对于不习惯降噪耳机工作方式的人来说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当然将降噪等级切换至较轻的级别也可以减轻耳压感。
没有专门的抗风噪功能,好在在多种档位下,风噪影响听感的问题并不是非常大。通透模式自然度还不错,中高频有微弱的底噪,可用性中规中矩。M2 的降噪模式拥有十个档位,实际体验下来,如非想要尝试满档强力效果,放在第七格是一个在降噪、耳压感比较平衡的位置上。
通话性能比较突出,搭载的四麦 ENC 通话降噪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实际效果是同价位表现较好的。虽然距离没有全面介绍过的 E9 有一点距离,但是毕竟 E9 的通话性能是这个价位少有的特别突出的水平,所以可以理解。综合下来,M2 的降噪综合能力在这个价位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距离高端产品有距离,但是比起 S1 等产品有着显著的进步,仅主动降噪本身也可堪用,它位于 KT 的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 Medium Level。
声音表现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问题更多>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