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movie555
| 未知
补充雕龙的答案,分享一下今年上了一门速成video field production(大概翻译成视频现场制作?) 课,从啥都不会,到拍出一个小纪录片的经验
1/毕加索说:Bad artists copy; Good artists steal. 和高赞答案一样,看片,看艺术作品,找你喜欢的风格,模仿。
看艺术作品中的哪些元素呢? 角度、布光、色彩、构图、暗藏的线索
左《坐在海边的男孩》右《血色将至》
左《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右《绝代艳后》
左《马拉之死》;右《关于施密特》
男子肖像
上边梵高的这幅男子肖像是不是让人觉得傲慢讨厌?下面这幅的人物比较温柔忧郁。拍摄时镜头仰角、平视、俯视和画面颜色是撞色还是同一色调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虽然看似乱七八糟,但是画中绿色和黄色的对比,有明显的明/暗效果,能看出来自左侧的光源,头顶还有补光的hair light防止人物的头发和背景融为一体,参考采访人像特写布光角度。
拉图尔:《木匠圣约瑟》
维米尔《在敞开的窗边看信的少女》
拉图尔以其画面中的烛光闻名,维米尔爱用窗户作为光源,通过画作学习自然光和其他光源在镜头中的应用。
德加的芭蕾舞女
构图:德加为什么把人物挤在右边,长椅只有一半在画面里?
维米尔《瞌睡的女仆》
画中女仆身后的门为什么是开着的,不是关着的,是否暗示了什么?
抛砖引玉,平时多欣赏大师作品,多琢磨,以上都是我的YY,下面说正事。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分为6种类型,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风格,但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某种风格走。
以下按照我自己的偏好,给每一种类型找了一两个样片,有的也许要翻墙才能看,大部分是短片,排名不分先后:
1.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979263
【HD】超强剪接土耳其宣传片【Watchtower of Turkey】
2.阐述型纪录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13th by Ava DuVernay.
3.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伊卡洛斯 Icarus (2017) 和纽约时报评选的op-doc获奖作品hotel22
4.参与型纪录片(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寻找手艺》
5.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 Documentary)
6.表演型纪录片(Performative documentaries)
5和6比较先锋,没太见过,一般人用不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在看片的过程中,对喜欢的构图镜头截图保留,以后可以做到自己的分镜里。
2. 了解几种常用的电影镜头
过去有些对设备要求较高的镜头类似Dolly shot/ Steadicam Shot/Aerial Shot 现在各种稳定器和无人机商业化以后,一般人也都能实现了。
拍纪录片,常用的镜头大概一下几种:
全景(long shot 或 wide shot):强调整体环境和其中人和物的分布。
定位镜头(establishing shot):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比如带有标志性建筑物的外景,或电影里常见的航拍纽约天际线。
电影《闪灵》的定位镜头
人物镜头:全身/双人/多人/半身/特写(close up 一般人物脸部完整)/大特写(ECU 一般只有眼睛或嘴巴)/过肩镜头(over the shoulder)/视角镜头(POV-point of view)
《饥饿游戏》里的大表姐
x战警里的万磁王大特写
过肩镜头的180度规则参见百度 正反打镜头
《2001太空漫游》里电脑哈尔读唇语的POV
3.练习讲故事
一般电影学院里常见的一种练习是通过照片讲故事,一部长片大概2-3小时,短片最短也许只有几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故事讲清楚、讲好是有挑战性的。练习通过20张照片讲清楚你的故事会帮助你想清楚哪些镜头起到什么作用,哪些镜头是必要的,哪些是能删去的。构思你的故事,就像画分镜头一样,用照片做你的分镜,尝试用20张,甚至15张照片讲明白你的故事情节。
4. 准备拍摄,熟悉器材和设置。
硬件:
用手机拍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能用入门单反就能达到比较专业的效果了。
- 能用三脚架/稳定器的一定要用!(如果你不想后期一个一个修到吐血)
- 采访要单独收音。有条件的用H4N录音。
- 人物采访打光教程参见度娘。
- 相机的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关系还是要搞明白的,不要用自动设定,不要用自动设定,不要用自动设定。
- 用24帧最接近胶片电影的效果。
- 注意一些相机在拍摄到达一定时长,没有人操作时会自动关机。如果采访时间较长,三脚架上的相机可能自动关机,等你发现的时候后一半采访已经没了。
- 很多人都不注意的一点:设置相机的色温!如果使用多台相机拍同一个场景,不调色温效果如下。虽然后期能调色,但是能拍摄时候调整的一定要先调好。
想象一下一段人物采访,两台机器的视频剪到一起,一会红脸,一会蓝脸...
软件:
推荐 Pemiere Pro/ Final cut,上手要一段时间,但是真的好用专业学会受益无穷。
一些其他的软件比较容易上手,但会对分辨率有一定的损耗,根据最后分发/上传/播放的平台需要酌情决定。
音乐:如果成品要在非大陆地区播放,注意背景音乐版权问题。
5.和被采访人在现场
本人轻微社恐,给不了很好的建议。
- 但是采访前要告知预计的时长,大概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专业的问题,不要把全部的问题都提前给出,有时候就是要拍那些人物思考的过程和第一反应)。
- 把现场的风扇、空调关掉(噪音很明显),让被采访者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坐定就不要动了。(有人喜欢说话的时候晃,拍出来焦都跑了)
- 被采访的人物一般会需要一点时间熟悉这种拍摄环境,所以不要把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
- 采访人不要在被采访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发出“嗯”或抖腿的声音。
- 把握采访时的大方向,重要的问题该重复的时候就多问几次,最后可以剪在一起。
- 采访结束后录30秒环境静音,后期剪辑时用来调整节奏。
6.空镜头B-roll
多拍,多拍,多拍。书到用时方恨少,剪片没有素材只能两行泪。一般素材比例是1:10。
7.补拍
就是说拍完了回去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的地方不理想,或者故事线/逻辑缺失内容需要添加,重复第5-6步。
8.初剪—剪完找专业人士(亲戚朋友)提供一些意见建议—修改—添加字幕/片头片尾。
9.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即使道理都懂,实践中就是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幺蛾子,第一部片子很难拍的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