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岁小宝宝喜欢看手机如何办?

hunter_dt 回答数5 浏览数581
2岁小宝宝喜欢看手机如何办?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n196579251 | 来自安徽
谢谢@一只鸾鹿俺的邀请 。

【安水如:两岁宝宝喜欢看手机,怎么办?】
身为育儿咨询师,我认为,两三岁儿童喜欢看手机,这是极其正常的事儿,因为手机就是带有诱惑性,是会让人玩得乐不思蜀的呢。但我们既不能对其有所放纵,也不要一味地给予阻拦。相反,我们应该是采用各种技巧来去对孩子进行顺势而育。
一、在家装个投影仪

我在《小朋友宅在家老是抱着电视,害怕会对眼睛不好,有啥护眼的好方法》的回答(全文看以下链接)中提到说闪烁的画面不利眼睛,而目前的电视(包括液晶电视)、平板、手机,那都是画面闪烁的呢。倘若哪一天,这手机、平板、电视也能像投影仪那样就好的了。因为,投影仪是用反射成像[1],或漫反射成像的。
其中,据我所知,漫反射成像是将光投射到墙壁幕布上成像的,非强光直射眼睛,从而使得那光与自然光相似,这能让我们久看不累眼,故而不易视疲劳,视疲劳是近视的重要因素。而大眼橙H3[2]、腾讯极光投影仪P2[3]等投影仪,就是漫反射成像的呢。
小朋友宅在家老是抱着电视,害怕会对眼睛不好,有啥护眼的好方法吗?但,我们也都知道的,这眼下的手机、平板、电视等是亮光直射眼睛的呢,加之我们在把玩手机、平板,或看电视的时候,那身体都基本是处于静而不动的状态的。时日久长,我们的身体,那可是容易出问题的,因为,人的身体,那是需要有所活动的。是需要劳逸结合的。孩子也不例外。
那在这时候,我想,我们是可以在家装个投影仪的。这一来是帮助我们将那影院,给搬到了家厅或卧室,以让我们在家就能受享高清高亮的3D大剧,二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为我们自己和孩子的眼睛及成长,保驾护航的。这是因为,很多的的投影仪,如腾讯极光、大眼橙等,那都是既有护眼功能,又设置有儿童模式的呢。

2岁小宝宝喜欢看手机如何办?-1.jpg

网图,侵删,谢谢

二、与孩子“约法三章”
几年前,我家孩子在刚玩手机时就对手机着了迷。不仅如此,他还不让我给手机充电,就想着要二十四小时不吃饭不睡觉地在那看手机。而后我就教他认识这手机的特点,告诉他说手机跟人一样都是需要补充能量的,只不过说,我们是吃饭,他们是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两三岁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不够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没法见果知因,即没法经由当前手机没电这一结果知道其中的缘由的,那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因与果之间的关系,以让他知道眼前这手机不能开机是因为没电了,而没电的原因是自己长时间使用它,却没有给它吃饭,即充电。
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够到点睡觉,我还给他设置了把玩手机的时间,如晚上八点之后就让手机去充电,或休息。并设计有睡眠仪式,即到了八点半,最晚九点,我就会把家里的所有灯,都给关了,并将手机等电子产品都给关掉,而后便是与孩子不说话地躺在床上,告诉孩子说,我们的睡觉时间到啦,该睡觉了,晚安,宝宝。
还有就是,我会规定孩子在把玩一段时间的手机,看了一会动画片,如两集动画片之后,就去做别的其他事儿,如搭积木、玩拼图、画画、做手工等,而且还是不在手机里下载各种游戏软件,提前过滤掉不适合儿童心身发育的视频,并会在日常生活里头就循序渐进地跟孩子交流健康看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今,我家孩子基本每天都是九点自觉入睡,有时会是在九点半之后才睡觉。而且还是再也没有发生过深更半夜都不睡觉地拿着手机在津津有味地看儿童动画片的事儿。我家孩子已是知道了人与手机都是需要有所休息的。休息好了再玩手机,或看动画片,妈妈是不会有所阻拦的。我从不反对孩子玩手机,但会告诉孩子说劳逸结合的重要性,适可而止的必要性。

2岁小宝宝喜欢看手机如何办?-2.jpg

华为“健康使用手机\平板”的设置

三、给孩子科普近视眼

身为母亲,在平日里头,我就会与孩子交流与近视眼有关的话题,如近视眼的种种弊端、我是怎么近视眼的,等,并在与孩子有所沟通之后,我就在手机上做了“健康使用平板或手机”的设置,以让孩子一天就看半小时或四十分钟的动画片。不过,据我所知,这不同手机的设置程序是不大一样的,但都在“设置”里头,而有些手机却是没法设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用“我讯息”的表达方式,即,在面对情境之时,我们既要向对方说明情境,也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期间,我们尽可能地要用“我”而非“你”来去叙述,并将焦点给置于当下的状况或行为,描述要平实,避免使用“总是”、“永远”、“每次”、“一直”、“从不”等字眼,或“都是你害的……”、“因为你……所以才……”等指责的语气来去怨怪对方。更要详实说明自己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如,在发现孩子趴着在玩手机时,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宝,你趴着玩手机会伤了自己的眼睛的。这让我很是担心。因为,我不希望你近视眼。不过,在用“我讯息\我信息”来去表达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确保自己只是在跟孩子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不然,这“我讯息”的表达,也就容易成为是情绪发泄的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是采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去与孩子沟通,如“非暴力沟通”。而我在平日里头就会在经由深呼吸或觉察,以让自己的情绪有所稳定,确保自己不是在发飙时才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说,宝宝,请坐起来玩手机,因为,你趴在床上玩手机,那是会伤眼睛的,这会让妈妈担心的。妈妈不希望你伤了眼,不然就看不见东西的了[4]
而倘若遇着的是两三岁的孩子,比方说我家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不曾有建立起时间概念的他,就总会把玩很长时间的手机,那我就会安静地走过去待得孩子瞧见我之后,我就会平和地从他手机拿走手机,并告诉他说,玩了一会手机,就要停下来休息,我们还有很多好玩的事儿可做[5]。这是因为,三两岁儿童对于一些名词概念或语言指令,那是陌生的,是不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对应上了那些语言指令的。
然,在初始之时,或有些时候,我们是没法快速持有好心情的。毕竟这情绪转换的能力,那是后天学来的。那我们在对着孩子发了飙之后,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并做必要性的解释,如,在发现孩子趴床玩手机,自己就火冒三丈,并有所发飙后,可以这样真诚地跟孩子道歉,说,宝宝,对不起,刚才妈妈对你发飙了。这是因为,看着你趴床玩手机,妈妈就很担心,担心你伤了自己的眼。然,过分的担心让我没能管住自己的情绪,这是妈妈的问题。往后,妈妈会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现在,请你原谅妈妈的过错,好吗?[6]

2岁小宝宝喜欢看手机如何办?-3.jpg

网图,侵删,谢谢

四、创设少玩手机的环境

在这21世纪的现代社会,就是我们成人,那都是手机不离身的呢。但依我之见,我们是可以为自己和孩子创设少玩手机的环境的。毕竟,这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是拿来方便我们自身的生活或工作的。
好比是说我吧,这么多年来,其实,我的工作是几乎都是在手机和互联网上完成的,以至于我对手机和互联网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但我几乎每天都会腾出部分的时间,将自己给从这互联网里头抽离出来,以让自己能够远离互联网。
而后便是在家待着,做些诸如阅读、养花、种菜、喂猫、打扫卫生、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给孩子阅读、出门见人、冥想独处、散步运动、买菜购物、烹饪甜点等事儿。这些日常之事常会消耗掉我的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我却从中获得了一种平衡,是心与身的平衡,休息与工作的平衡。
其次便是,自从孩子长到三岁之后,我就不曾在家安装WIFI的了,这让我得花费比安装WIFI还要多上不少的钱来去为自己的手机卡买流量,但我家孩子与我却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去在家待着,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上不了网的孩子,就在家听歌、玩软陶泥、画画、写字、做手工。而我则是在别的房间冥想、阅读、写作,或接受他人的育儿咨询。

2岁小宝宝喜欢看手机如何办?-4.jpg

图:“泰山面塑”微信公众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身为母亲,其实我很少会给孩子做手工,陪着孩子画画,我更多是将形式各样的颜料、画笔、纸张、陶泥等,都给批发搬回家,而后便是随着孩子在家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喜欢用什么笔就用什么笔、爱着哪款纸张就用哪款纸张。在这期间,若是缺了什么材料,待得孩子有所吱声,我就会帮他添置新品,或教他暂时用着别的其他替代品。倘若,家中存有替代品的话。
再就是,在孩子年幼之时,我就有花时间和精力来去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并会在观察中挖掘孩子的天然兴趣,给予加以引导。在我看来,竭尽所能地提供物质、精神、环境等方面的环境支持,以让孩子的天然兴趣,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是父母该要有的姿态,也是应该要做的。
如,我在孩子年幼之时就有发现他喜欢捏面包,而且还是将买回来的面包,都给捏成别的其他形状,放置在厨房的矮桌子上,不曾有责备他浪费粮食的我,就给他买陶泥,从轻陶泥,到食用陶泥,再到新型软陶泥、中国的传统陶泥等,并带他去泰山面塑文化艺术研究院了解过“泰山面塑[7]这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就是,我会不定时地带着孩子来去运动、购物,并在运动或购物的过程中去观察、交流。待得回了家,我又会允许孩子待在厨房,给我打下厨。在这期间,我从不觉得孩子会给我添乱,也不认为孩子不能待在厨房,我只知道孩子做不好某些事,如舀米,那是因为他还不曾有掌握相应的技能,那我顺势来去教他,便是好的了。
最后便是,不管孩子喜欢做什么,只要那活动或兴趣,是健康的,是不违法的,是合情合理的,那我都会给予支持和鼓励的。不仅如此,我还从不想着孩子能够十年如一日地爱着某种兴趣,我只是竭尽所能地为之提供环境、物质、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这是因为,我知道,哪怕此时此刻的孩子,那是多么地喜欢捏小人儿,为此还占用了家中最大的那块大桌子,那往后的他,也不一定就会成为这方面的软陶行家的。当然,我也不抵触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给用于软陶泥的手工制作。只要孩子喜欢,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给用于软陶泥的制作上,并甘之如饴。
总结

总而言之,两岁宝宝喜欢看手机,那我们就要顺势[8]来去引导孩子去了解手机,并教其劳逸结合,学着来去健康用眼。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是借助于现代科技来去帮助孩子管理时间,如在手机或软件上做些设置,以让孩子一天只能看多少集的动画片。再就是在家创设少玩手机的良好环境,如买个投影仪,来去为孩子的眼睛保驾护航。
注释

[1]反射成像,我在《小朋友宅在家老是抱着电视,害怕会对眼睛不好,有啥护眼的好方法》的回答中有提及;
[2]大眼橙是一出道就备受关注的凭借其自身的研发实力脱颖而出的黑马品牌。我在《家用投影仪,3000左右的请问买哪些?》等回答中就提到了大眼橙的几个型号的投影仪。

  • 轻薄的大眼橙H3:轻而薄,可以对其随意移动或摆动,亲民价。点击以下链接可了解大眼橙H3
家用投影仪,3000左右的请问买哪些?

  • 能带着去出门的大眼橙M3:小身子,多功能,能让我们与孩子随时随地地听音、上课、观剧等。点击以下链接可了解大眼橙M3
求问有没有1000-2000之内的性价比比较高的投影仪推荐?

  • 大眼橙三大新品:各有特点,各有千秋,能满足我们的不同需求。点击以下链接,可了解新品的更多
如何评价大眼橙新品发布会上的三款投影仪,都有哪些亮点?
[3]腾讯极光投影仪已有不少的产品,如腾讯极光投影仪P2,被称为是巨幕娱乐“神器”,点击下文可了解它;
家用投影仪什么牌子比较好?有具体型号推荐吗?
[4][5]该表达技巧是我在生养自家孩子过程中琢磨出来的,暂且名为“安氏亲子沟通法”。要点是:处理情绪—正向表达—顺势引导—解释缘由(具体内容,请看文末的视频);
[6]此为“安氏亲子道歉法”,是我在生养自家孩子过程中琢磨出来的一种道歉技巧。要点有:真诚道歉——解释缘由——指出不足——承诺改善——问询宽恕(具体内容,请看文末的视频
[7]泰山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源于京、鲁、晋三地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汉代,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主料是面粉,调色是菠菜等蔬菜,工具虽简,但造出来的形象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8]顺势是种理念,为“随顺而导”之意,通俗而言是“顺毛驴”,该理念已被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由此衍生出来有顺势疗法、顺势养育等,德国著名的“华德福理念”,其实就属于顺势养育。
参考资料

1、[英]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华夏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安水如《小朋友宅在家老是抱着电视,害怕会对眼睛不好,有啥护眼的好方法》,知乎问答,2021年4月;
小朋友宅在家老是抱着电视,害怕会对眼睛不好,有啥护眼的好方法吗?3、[美]托马斯•戈登《P.E.T.父母效能训练:让亲子沟通如此高效而简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
4、[美]罗娜•雷纳Rona Renner,RN著,钟煜译《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2017年11月第4次印刷;
5、罗利娜著《教养力:给父母的12条顺势养育法则》[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扩展阅读



视频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497630293795901440"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知乎亲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mile826 | 来自北京
大人以身作则,尽量在家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看手机,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互动 ,多领宝宝去户外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anshenyi | 来自北京
倾听

想要让孩子开开心心放下手机,首先,爸妈要明白孩子热爱手机的真正原因。
如果不明白这些,怎么能和孩子去沟通呢?
去问问孩子为什么喜欢手机吧!记得少说多听,就像我们是个哑巴一样:
你可以用专注的眼神认真直视着孩子,
你可以用沉默来告诉孩子,他在真正走进我们心里,
你可以时不时“嗯、啊”表示信息的传递没有中断,
你可以点头、皱眉、用疑问的眼神看着孩子,让孩子在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了解我们的想法,并试着调整自己的表达……


如果孩子说不出来为什么喜欢手机,只是说“好玩儿”,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是不是因为游戏里有很多奖励,而爸爸妈妈很少给予表扬和肯定?(一枚枚奖章金币,即使不是实物,也给了孩子极大的满足感)
是不是因为手机、游戏,给了孩子我们没有时间给的陪伴?
以上两点,都可以试着和孩子聊聊,去探一下孩子喜欢手机的真正原因。
当我们花时间与孩子一起找到那个“为什么”,
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表达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他沉迷手机这件事情,不仅影响自己的视力,让爸妈们非常担心。同时,当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却低头在玩手机,周围的人会不再与他沟通,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你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却不睬爸爸妈妈,会让我们觉得很难过。
当孩子看到,“玩手机”不是“我做错了”,而是“爸妈很难过”,
他就不会内疚,而是有了一种“我最亲的人需要我”的责任感,
当他有了这种责任感,就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动力,并愿意为此思考解决方案。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不是这样跟孩子说的:
“你再看下去,眼睛都要瞎了!””
“你再玩游戏,成绩都要下降了!”
“你看看,XXX家的孩子,从来不玩手机,每天都在做习题!”
然后,孩子是不是这样回答我们的:
“没事的,我的眼睛不会近视的!”
“不会的,我这几次考试不都是100分吗?”
“XXX家的妈妈,还每天笑嘻嘻,从来不这么唠叨呢!”
沟通就没法进行下去了。
而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你不妨试着这样说:
“妈妈需要联络一下同事,你可以把手机给我一下吗?”
“爸爸好想打一会儿篮球,你能陪我出去打篮球吗?”
“你总是玩手机,我觉得好无聊好没劲啊,我们一起聊聊天好不好?”
真正的表达,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对错判断,只明确说出行为对“我”造成的影响,以及“我”的情绪和需求。


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这样的提示,很多爸妈真的想不到要这样跟孩子去说吧?这些技巧性的沟通,本质上是对于孩子心理的了解,和对于教育方式不断地检验探索后的成果!
现在,我们终于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了。
很多教育文章,都提出了“约法三章”这个词。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约法三章”的关键,是“约”这个字。
一个真正让孩子愿意遵守的“约法三章”,有以下几点要素:
1)首先,让孩子明确需求
比如,有一个家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爸爸的需求是:孩子假期结束前,暑假作业要做完 ;
妈妈的需求是:孩子6点半吃饭,9点半上在线英语课,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能少于 8小时,另外,眼睛不能长时间盯着屏幕,要能得到足够的休息。
在这个环节,爸妈都不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给出动作指令。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予孩子自由度。
2)其次,根据这些明确的需求,让孩子自己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家的孩子算了下,60页的暑假作业,每天做2页就能保证假期结束前完成作业,于是孩子自己提出以下3个解决办法:
方案1:我在做完2页作业之后玩手机;
方案2:我可以在7点到8点玩一会儿;
方案3:每玩15分钟,做一次眼保健操。
这些方案的提出,不仅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因为方案由自己提出,孩子当然就更愿意去遵守。
3)最后,别忘了共同贯彻约定,并且在约定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共同进行评估修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vewhs | 未知
随着社会发展,不仅是大人爱玩手机,连宝宝也总是玩手机,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当宝宝总是玩手机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要想办法减少宝宝看手机的次数,可以给宝宝规定看手机的次数和时间,安排合理,还要告诉宝宝看手机时间长了会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学习,如果不管用的话,就要把手机藏起来,以免宝宝看见嚷嚷着要玩。
现在的人们,离了手机就会觉得不自在,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现在的所有联系方式大部分还是需要手机来联系,所以说手机既好也不好,好的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不好的是有些人会因为手机影响正常的生活,很多人在开车的时候也会玩儿手机,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所以一定要拒接。大人也要减少看手机的次数,多陪宝宝做游戏,或者跟宝宝说说话,这样也是可以预防宝宝总是看手机的毛病的。
来源:妈妈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ames0423 | 来自北京
孩子年纪太小了,可以找一些绘本,玩具,转移注意力。有时间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