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友反应,搜狗百科内容错误百出(非专业人士无法评判,希望 @林远 能解释一下),因此补上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内容,以及一些有关资料,但由于百度百科对硬屏(IPS)与软屏(VA)的区分介绍这一部分与搜狗百科一致,因此只在此贴出链接,不再赘述。
百度百科:IPS与VA区别
以下摘自维基百科:
VA液晶(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是垂直排列液晶的简称。跟TN液晶相比VA液晶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宽广的可视角度,是大部分LCD电视机及曲面显示器采用的技术。
目前夏普、东芝、三星、索尼以及台湾的群创、友达等都使用VA液晶技术制造大屏幕智能电视机。SONY的手掌式游戏机PSP和夏普的智能手机AQUOS PHONE使用了夏普生产的增强型VA液晶(ASV液晶)。
VA液晶的开发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被称为DAP方式(Deformation of vertical Aligned Phase)或VAN(Vertical Aligned Nematic),由于没有发明多域(Multi-DomAIn)技术,视野狭窄实用性不高,90年代研究被中止。富士通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VA液晶重新得到业界的瞩目。
原理:
初期状态的VA液晶中液晶分子垂直于偏光镜平面排列,这时候光线无法透过,屏幕为黑色。对导电板施加电压后,液晶呈倒伏状排列,导致光线双折射透过液晶。初期状态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背光几乎无法透过,因此能实现大对比度。电压大小能控制液晶分子倒伏程度,实现颜色和亮度的调节。
最初液晶分子只能向一台方向倒伏,所以视角有方向性。随着多域(Multi-Domain)技术出现,将液晶分子分为上下左右前后6个域倒伏彻底解决了方向性问题。
优点:
1. 对比度高。
2. 漏光程度较IPS低。
3. 色温较温和,色彩表现较为艳丽。
4. 可视角可达178度,有改善TN版面失色的问题。
缺点:
1.虽然有广视角的优点,但侧看屏幕会有偏白的情况,较IPS稍差。
2.色彩还原真实度亦稍逊于IPS。
3.不如新一代IPS屏幕省电。 维基百科链接:VA液晶
横向电场效应显示技术(英语:In-Plane-Switching Liquid Crystal,简称:英语:In-Plane Switching,缩写:IPS)为日立制作所于1996年开发的LCD广视角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在智能电视机及平板电脑的制造上,能有效改善当视角差时,在TN屏幕上出现的色差及其他问题。
目前大屏幕智能电视机市场上,VA液晶占83%的份额,IPS液晶占17%份额,而IPS液晶在电脑显示器市场的比重大于VA液晶,是当今液晶技术的两大主流。
目前IPS液晶的主要生产厂家有日立、松下、东芝、三菱电机和LG等。
原理和特点:
IPS型与TN型都是使用TN液晶,两者不同的特征是施加于液晶分子的电场不同: 跟TN液晶及VA液晶上下平行配置两块导电板的方式不同,IPS液晶的电极和液晶处于一台平面(即电场平行于液晶平面)。开路状态光线无法通过,回路接通液晶分子扭转光线发生双折射透过液晶平面。由于电极和液晶处于同一平面所以没有方向性,能得到上下左右178度的视角。 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均使用了IPS液晶,一般人所感受的iPhone屏幕的优缺点,其实也就是IPS技术的优缺点的展现。
优点:
1.可视角度极佳,达178度。
2.新款IPS电力消耗相对较VA少。
3.硬式面板,很适合做成受压的触屏。
4.色彩比起VA更鲜艳,色彩还原度较为真实,较适合运用于对色彩还原要求高的电脑图像。
缺点:
1.成本昂贵。
2.漏光特性,在黑色及暗色系的表现稍逊。
3.相较于VA系列面板,对比度稍差。
4.早期IPS反应速度较慢,容易有残影。AH-IPS技术出现后已有最高到4ms屏幕改善问题。
5.色温偏低,有偏黄倾向,例如iPhone的IPS就有天生的黄屏问题、采用相似技术的移动电话屏幕也是如此,需要专用补正电路。
6.容易有色温不均(阴阳屏)状况。
后续发展:
IPS在1996年推出后,后续又不断有新的发展:
在1998年,日立推出S-IPS(Super-IPS),除了有IPS原来的技术以外,亦在反应率有了改进。
在2002年,日立推出AS-IPS,在明暗比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在2002年,日立推出IPS-POR,具体分为"H-IPS S-IPS E-IPS"。
在2004年,日立推出IPS-Pro
在2010年,日立推出IPS-α
在2011年,LG推出AH-IPS 维基百科链接:IPS液晶
VA类面板
VA类面板是目前高端液晶应用较多的面板类型,属于广视角面板。和TN面板相比,8bit的面板可以提供16.7M色彩和大可视角度是该类面板定位高端的资本,但是价格也相对TN面板要昂贵一些。VA类面板又可分为由富士通主导的MVA面板和由三星开发的PVA面板,其中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改良。VA类面板的正面(正视)对比度最高,但是屏幕的均匀度不够好,往往会发生颜色漂移。锐利的文本是它的杀手锏,黑白对比度相当高。
富士通的MVA技术(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面板技术。该类面板可以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通常可达到170°。通过技术授权,我国台湾省的奇美电子(奇晶光电)、友达光电等面板企业均采用了这项面板技术。改良后的P-MVA类面板可视角度可达接近水平的178°,并且灰阶响应时间可以达到8ms以下。
三星Samsung电子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综合素质已经全面超过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获得极宽的可视角度和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液晶面板出现“亮点”的可能性,在智能电视机时代的地位就相当于显象管电视机时代的“珑管”。三星主推的PVA模式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被日美厂商广泛采用。目前PVA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显示器或者智能电视机中。VA类面板也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
IPS面板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俗称“Super TFT”。IPS阵营以日立为首,聚拢了LG-飞利浦、瀚宇彩晶、IDTech(奇美电子与日本IBM的合资公司)等一批厂商,不过在市场能看到得型号不是很多。IPS面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台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此外还有一种S-IPS面板属于IPS的改良型。
IPS面板的优势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价格便宜。不过缺点是漏光问题比较严重,黑色纯度不够,要比PVA稍差,因此需要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来实现更好的黑色。目前IPS面板主要由LG-飞利浦生产。和其他类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仔细看屏幕时,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鱼鳞状象素,加上硬屏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是IPS面板了。 来源:IT168术语详解网站>液晶板类型
IPS,或是「橫向電場效應」技術由Hitachi(日立)和NEC所發展。這是早期打算消除TN + film所造成嚴重問題其中之一的技術。但實情是,儘管觀看視角增加到170度,其他屬性還是在原地踏步。這些螢幕的回應時間從50到60毫秒,而實際顯示色彩仍然差強人意。
如果沒有電壓施加到IPS系統,液晶就完全不會旋轉。第二層濾片永遠與第一片保持垂直,而讓光線可以穿過。畫面顯示出深濃、完美的黑色。這是另一個顯示畫面要比TN對手為佳的領域--如果電晶體燒掉了,「死亡」像素不會是一個銳利、讓人分心的白點,而是一個細微黑點。
當子像素通上電壓,兩個電極產生電場造成液晶旋轉到與靜止時垂直的位置。然後它們將會與偏向濾片並排而光線可以通過。
這個系統的問題是實際用兩個電極來產生電場會吃掉一大堆電力,更糟的是,必須等一會才會有作用。這說明了IPS顯示器一般,如果不是經常的話,比TN螢幕反應更慢。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IPS將液晶與濾片完美的排列使得觀看角度有了實實在在的改善。 来源:Tom's 硬體 > 14款LCD監視器評比 - 2002-01-22 以 Equipe Tom's Hardware
———————以下为原文章———————
以下摘自搜狗百科:
硬屏
IPS技术(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屏技术,俗称“Super TFT”。IPS阵营以日立为首。
此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台面上,而不像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因此IPS应用在智能电视机上会需要更多的灯管,而在一定程度上,耗电量也会大些。
另一台缺点是漏光问题比较严重,黑色纯度不够,对比要比PVA稍差,因此必须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才能实现更好的黑色。
IPS屏的优点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和其它类型的屏相比,IPS屏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 软屏
富士通的MVA技术(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 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屏技术。该类屏可以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通常可达到170°。改良后的P-MVA类屏可视角度可达178°,已接近消费者在家中观看的需求,响应时间亦可达到8ms以下。
三星Samsung电子的PVA技术(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
VA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显示器或者智能电视机中。VA类屏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
屏幕的软硬,非选购取舍的唯一标准
采用VA广视角技术的屏厂商有友达光电(AUO)、奇美电子(CMO)、中华映管(CPT)、三星及夏普;采用IPS技术的有IPS Alpha与LGD。
在同一场合,使用同一信号源,对比观看两款不同的智能电视机,如果画质有明显的差别,那么关键的问题应在液晶屏的等级与核心驱动的性能,而不在屏幕的软硬。因此,硬屏和软屏的合理解释,只在厂家的生产工艺特色,尽管各有不同,但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硬屏和软屏的物理性能都是一样的,只要不用重力撞击或用尖锐器物刻划,都不容易损伤。家电行业的专家认为,无论是硬屏或是软屏,都不可能决定智能电视机产品品质,也不应成为消费者选购取舍的唯一标准。
硬屏与软屏虽然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在性能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前者漏光对比差,后者侧看色彩失真,然而硬屏与软屏厂商都已朝各自缺点逐步完善,世事无绝对,硬屏好、软屏差的谬论在信息流通的现代自然是不攻自破。 LED电视机硬屏(IPS)软屏(VA)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