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看待鸿蒙系统采用多内核结构?

bailuyuan.cn 回答数0 浏览数387
唉,这些天鸿蒙的问题真是吵翻天了,什么问题什么评论都能拿出来说…… 我收到很多问题邀请,但是都没回复,因为在没有用到成型的东西前我不敢说使用体验,在没有看到代码前我不敢妄论具体设计之类的。
但是目前,面对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应该说一下个人看法,以免大家在这里就差把玄学都搬出来了……
请仔细看现场的PPT:


可能这个图不太清楚,但是你应该能注意到右面比左面多一行,就是倒数第二行,他写的“文件系统、电源管理、内存管理、设备驱动”。为啥右面能多这么一行,左面就不能?
因为不管是右面或是左面,都是一张操作系统整体的设计图(草图),左面的最下面的那些内核,代表这个操作系统下面可以跑Linux内核,可以跑鸿蒙内核,可以跑LiteOS内核,换句话说,鸿蒙内核和LiteOS内核对上面画得那些东西,提供和Linux内核一样的部分或全部兼容的接口。并不是同一时间启动多个内核,同一处理器同一系统同一时间启动多个内核,这是搞什么又图什么(虚拟化不算,因为虚拟化相当于是抽象出来的软件和硬件都完全隔离的两套软硬系统,我这里说的是一套软硬系统)?我们得回到现实来分析,我觉得华为目前口中的鸿蒙已经不是他们一开始说的鸿蒙了,以前说的可能是鸿蒙内核,目前好像是在说一台更大范围的集合生态概念。ppt上的意思就是基于鸿蒙生态的产品设计,目前他们的产品最底层可能有跑在Linux内核上的、有跑在鸿蒙内核上的、有在LiteOS内核上的等等,他们可能把这堆产品统一叫鸿蒙生态。我们最理想的猜测是他们鸿蒙系统还没有做好,不能像右侧图的愿景那样在各种产品上统一使用鸿蒙内核和系统,所以目前或是左侧那样不同产品使用不同内核。但是到最后我们到底能不能看到一台真正国产原创的鸿蒙系统,甚至这个系统能大范围替代Linux、安卓,还未可知,单就目前看,目前的华为口中的“大鸿蒙圈”,只能算得上对现有主流系统的深入研究。作为一台从事操作系统圈工作的人,我觉得他们对现有Linux、安卓系统的研究的深入程度或是值得肯定的,在国内也算数一数二了,但是还谈不上国产原创系统。国产原创的鸿蒙系统是他们的愿景。(这不是华为要这么设计的,华为不是设计了多内核结构的系统,而是因为他们还做不到大面积铺开采用鸿蒙内核(原因可能是没做完,可能是还达不到工业标准等),还需要Linux内核作为主要内核,而且还要兼顾安卓生态等。所以右侧的图代表的所有产品全面采用鸿蒙内核是一台愿景。)
而右面为啥它可以画出那倒数第二行,因为当下面的内核只有鸿蒙内核后,因为鸿蒙内核宣称的是微内核,所以像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等这些东西就可以单提出来作为微内核外的一层服务了,这是微内核才有的设计(我们这里不展开讲什么是微内核)。换句话说,它左面写的“鸿蒙微内核”应该等同于他右面的倒数最后两行一起所代表的东西。之所以左面不能写,是因为它把鸿蒙内核和Linux内核等并列写到一起了,所以与Linux对等的应该是鸿蒙最小微内核以及其上的基础服务,也就是倒数第二行那堆。
请大家理性看待技术的发展,不要神化妖魔化它,技术发展需要一步一台脚印的走,需要一台feature一台feature的做,需要一台bug一台bug的修,需要一台版本一台版本的迭代。这件事情我认为就是华为想表达他们在尽量统一应用层架构的同时,下面开发和使用了多个支持统一标准接口(支持的接口可能是子集和超集的关系)的内核。最后那行那几个内核是“或”的关系,不是“且”的关系。他们目前不同的产品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选用不同的内核(我觉得主要或是用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作为正在开发阶段的备用内核逐步替换其它内核),比如传闻先在华为电视机上率先试部署鸿蒙内核。
好了,以上仅代表我个人之言,不代表华为的官方解释。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云南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