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图文详解:明基W1700M家用真4K家用投影使用体验

没关系in幻想 回答数0 浏览数430


影片《驴得水》画面

影片《驴得水》画面
前言:

随着电视机工业的发展和成熟,大屏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这也让 60寸以上电视机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里。但 65寸似乎是一道坎,屏幕尺寸继续增大,电视机观看体验指数级上升——同时上升的,还有产品的售价。
因此,尽管大屏电视机日趋便宜,但如果要买一台 4K分辨率并且色彩调校令人满意的的 100英寸电视机,恐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依旧是件不敢奢望的事情。
但如果要买一台 4K分辨率并且色彩调校令人满意,可以轻松实现 100英寸家用投影的家用投影仪呢?这个梦想似乎容易实现很多!


本文楼主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台机器——明基 W1700M真 4K HDR色准家用投影仪  ▲
有没有必要上 4K?




4K小金标+HDR技术加持

在开始展示机器之前,我们不妨先说说有没有必要上 4K?简而言之,楼主认为这个问题大约等同于“有没有必要上 100寸家用投影/大屏电视机”
在没有上更大尺寸观影设备之前,我们往往认为原来的设备够用;但是在体验过大尺寸以后,真是再也回不去了。楼主家里目前就是 100寸幕布后面挂了一台 65寸电视机,并且闲置  
回到问题本身,到底有没有必要上 4K呢?如果说这个问题在早些年尚且存在争议,那么这么几年随着真 4K视频资源的丰富也基本有了显而易见的答案
楼主手里有 1080P的显示器和笔记本各一,2K的显示器和笔记本各一,4K平的笔记本一台以及 4K屏的平板一台。上述 6台设备轮来换去,从视觉体验来说,4K与 1080P之间真的存在质的差别!



1080P-来自影片《魔戒》



4K-来自影片《魔戒》

分辨率上升,意味着画面更细腻。如果说低分辨率的“颗粒感”在小尺寸屏幕下尚且可以忍受,那么当它投射到幕布,变成 80寸、100寸、120寸甚至更大,分辨率上的这种劣势也随之被放大。这时候,上 4K的价值也就提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上面这组照片都来自影片《魔界》:同一片源,统一播放器,前者使用的是 1080P的家用投影;后者使用的是本文要说的这款明基 4K家用投影,两者在画面上的细腻程度对比不可谓不悬殊  ▲
什么是 4K?



4K就是常说的“超超清分辨率”,指水平方向每行像素值达到或者接近 4096个的图像,多数情况下特指4096*2160分辨率,其清晰度为 1080P的四倍!
不过 4K发展到今天也出现了很多衍生分辨率,比如 Full Aperture 4K的 4096*3112、Academy 4K的 3656*2664以及 UHDTV标准的 3840*2160等,都属于 4K分辨率的范畴。



来自美剧《权力的游戏》

来自美剧《权力的游戏》
正是因为各种 4K衍生分辨率的存在,也导致一部分无良商家开始在这个领域“摸鱼”,搞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假 4K——而根据 CTA消费者协会标准规定,屏幕上达不到830万像素的都是伪4K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估计或是一头雾水,那么楼主就将市面上常见的三种所谓“4K”做个对比:
伪4K:屏幕显示像素达不到830万像素(一般为410万像素),宣称4K效果;
真4K:家用投影屏幕上显示有830万像素,即3840*2160像素;
原生4K:面板、芯片或镜像上有830万像素,相应的家用投影屏幕上也呈现830万像素。
“伪4K”那就是虚假宣传,没有过多的讨论意义;“原生4K”也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原汁原味的 4K;那么所谓的“真4K”又是指什么?会不会也有猫腻呢?



德州仪器LOGO

简单说,所谓“真4K”就是实际上是美国德州仪器在 2017年推出的一项叫做“XPR像素位移”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 DMD微镜高频率的以对角线或者水平、垂直来回快速移动,使屏幕上能够呈现830万个像素点,最终实现真4K的画面
讲到这里其实就很明白了,从技术原理和成像效果来说,原生4K>真4K>伪4K
在实际观影体验中,如果投 100~200英寸(一般家用在80-120英寸居多),用户凭借肉眼几乎难以察觉原生4K和真4K在画质上的区别;但是如果放大到 300~400英寸,画面表现力开始出现细微差别。


原生4K固然强大,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作为家用设备,多少用户能够承受原生4K播放机动辄十数万元人民币的高昂售价呢?因此,万元级的真4K设备成了家用 4K的最佳选择。
而本文要开箱展示的明基 W1700M就是一台采用真4K技术的设备。
开箱:



机器外包装比较简洁,甚至连左上角 BenQ明基的产品 LOGO都没有那么显眼  ▲


全家福:主机、电源线、遥控、说明书、保修卡以及一张驱动盘  ▲


机器正面自左至右分别为:散热栅栏、LOGO、家用投影“大眼睛”以及一台 4K金标  ▲


如果观察的足够仔细,我们还可以在正面底部中间位置看到一台调节机器投射倾角的可活动支架  ▲


自上往下看,机器左上方是机械式变焦拨杆;左下一台牌子 LOGO;右下则是基础的功能键  ▲
基础功能按键的加入使得机器的操作变得更加省事,如果没有特殊设置,日常使用中完全不需要借助遥控。


接着看机器背面。除了电源口之外,机器背面接口比较丰富,VGA、HDMI、Type-A、mimi-USB以及 Audio In/Out一应俱全   ▲
如果说接口方面有什么不足,楼主认为没有 DP接口以及时下主流的 Type-C口算是一台小小的遗憾。另外,因为机器没有内置智能系统,无法联网,所以也没有 RJ45网线接口。



左侧



右侧

机器两侧全部采用镂空栅栏设计,以增强机器的散热性能。透过左侧前方栅栏,还可以隐约看到一台高速转动的风扇  ▲
从设计思路来说,机器应该是右侧栅栏进风,左侧栅栏排气,从短暂的使用过程来说,楼主感觉散热性能良好。只是,如此宽大的栅栏,也没有金属网包裹,不知道后期会不会挂满灰尘呢?


最后看一眼遥控。这也可以算是这款机器的一台亮点:橘红色的背光灯,煞是好看  ▲
开箱部分就展示到这里,下面直接开机体验。
使用体验:



按下开机键,机器开机。开机有个预热的过程,大概二十秒钟,期间会有短暂“嘟”声提示。如果机器没有链接播放设备,开机后会有一台信源选项,让用户手动选择接入信号;但是如果某个信道已经链接播放设备,机器会自动检测并切换到有输入信号的信道,这一点或是比较省心的。



垂直梯形校正

初次开机,除了调节机器摆放距离和摆放角度之外,就是一台垂直梯形校正  ▲
校正可以通过遥控实现,也可以通过机器顶部的按键实现,操作非常简单,就是上下调节即可。比较遗憾的是,机器没有水平梯形校正功能——这也就意味着机器没有办法实现侧投,必须正面投射。



User 1



Cinema(REC.709)



Bright



Vivid TV

显示效果方面,机器共有上面四种不同预设模式,大家可以根据自个需求和喜好选择。不过楼主觉得一般大家就选择最后的“Vivid TV”模式就好了  ▲


另外再投射距离方面,得益于机器采用 1.1倍大变焦,所以仅需 3.25-3.9米的距离即可实现 100寸家用投影——这个距离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可以实现。
到这一步位置,该设置和调节的基本都已经搞定了,那么真实的观影体验到底如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根据产品介绍,这款机器拥有“CinemaMaster Video+视频增强技术”,可以让画面更清晰,色彩更讨喜  ▲


另外机器搭载了“CinemaMaster Audio + 2音频增强技术”,让声音更加真实立体   ▲
但是对于像楼主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其实并不关心机器到底有什么“黑科技”加持,并且看到这种名字一长串,又闻所未闻的所谓专利技术的时候,更多的是头痛和疑惑。所以下面我们或是看看这台机器在清晰度、画面色彩以及声音素质方面的实际表现——毕竟这三个指标是实实在在影响观影体验的!另外,对于部分喜欢看体育赛事的朋友来说,还有一台重要的指标就是“帧率”。
下面楼主就按照这个顺序分别展示一下这台机器的实际表现效果。
1、清晰度




实拍1-来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实拍2-来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关于这台机器是否“真4K”,站内已经有好多大佬进行过测试了,这里楼主直接上实际显示效果。虽然照片经过层层压缩,最终呈现出来的时候画质稍有下降,但是我们依旧不难看出,画面细节呈现非常精致——而这时普通 1080P分辨率的机器绝对无法达到的精度    ▲
2、色彩




实拍

色彩方面的呈现,楼主不打算用灰阶图等常规手段展示。这里楼主将家用投影仪的投射实拍和笔记本显示实拍做个对比——将家用投影和显示器对比,这实际上是很严苛的。
对比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色调场景:冷色、暖色以及黑色。其中黑色场景下,不但可以完美呈现家用投影的色彩表现,还可以清晰看出对比度是否足够高
所有照片仅微调角度并压缩,未调节白平衡或色调。


第一组是暖色调对比,画面来自于话剧改编的影片《驴得水》。



笔记本显示器实拍



家用投影画面实拍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笔记本显示器画面在亮度上毫无意外地胜出,但是在色彩的显示上,家用投影投射的画面更加浓艳。那么到底哪一台更加接近实际画面呢?



影片原图

实际上,影片原图跟两者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关键或是看各位自个对颜色的喜好。



来自纪录片《Planet Earth》

接着对比冷色调,画面来自纪录片《Planet Earth》,楼主依旧分别展示笔记本显示器实拍、家用投影实拍画面和视频原图。



笔记本显示器实拍



家用投影实拍



原图

如果说暖色调下笔记本显示和家用投影画面色彩各有所长,那么在冷色调下,楼主一定选择家用投影画面   ▲
可以明显看到,明基的这款W1700M在绿色的优化上面,极为讨喜。



来自影片《新世界》

接着对比黑色画面下的色彩。画面来自韩国黑帮题材影片《新世界》(影片非常值得一看)  ▲



笔记本显示器实拍



家用投影实拍



原图

果然是黑色画面更能体现对比度。这组画面的对比就很震撼了  ▲
原图中男二衣领拉链细节完全丢失,但是在笔记本和家用投影的实拍中体现出来了。笔记本因为显示器自发光,所以亮度胜出,对比度的呈现上也要略胜一筹,但是和家用投影对比,总体差别并不算明显;色彩上,笔记本显示画面男二面部色彩有些发红,楼主个人更喜欢家用投影画面。



明基HDR技术



明基HLG技术

关于色彩的展示就到这里。应该说,在明基独有的自动 HDR技术和 HLG技术的加持下,明基的这台 W1700M实现了自动色彩优化自动亮度切换,使其呈现出来的画面确实获得了更高的明暗与色彩对比度,画面的每一台细节也更加清晰可辨


声音素质方面,机器发出的第一嗓子比较震撼。
在前文的开箱环节,楼主展示过机器的两侧镂空栅栏设计。这种通透的设计除了可以加强机器的散热性能之外,还可以让内置扬声器发挥出最佳效果。
从实际体验来说,这款明基W1700M声音比较清亮开阔,不发闷,日常刷剧完全足够。但毕竟只是一台 5W功率的喇叭,如果要达到影院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对比同级别竞品 爱普生EPSON CH-TW7000和 索尼278,后面两者都没有内置音响,明基要显得良心很多


另外,声音方面还有标准、影院、音乐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   ▲
4、刷新率




纪录片《舌尖上的美食》



影片《反贪风暴》

关于机器的刷新率,楼主用一台快进画面和一台打斗画面来展示  ▲
PS:第二个《反贪风暴》动图中画面有残影,这是动图制作过程留下的,并不是画面本身问题。


最后一点,作为家用机,机器运转时候的噪音是不可忽略的。
楼主紧挨着这台机器,在其左右两侧分别测得噪音分贝展示如上,大约 50dB  ▲


风扇侧一米开外则降低到了 37.2dB  ▲
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明显听到风扇的呼呼声,但是如果正常播放视频,楼主觉得可以接受这个“底噪”,至少楼主在看视频的时候如果不是刻意感受,完全不会去注意到风扇的噪音
总结:



楼主开箱不久正在测试机器播放的时候大概晚上七八点钟,老婆和老妈带着儿子散步回来,俩人回家后看了第一眼就不约而同地表示:这台机器比以前的那台好多了——她们所说的“以前的那台”是指一台 1080P分辨率的 LED家用投影机。
她们不懂两台机器在本质上存在区别,只是从主观感受上表达了自个的想法。楼主虽然觉得好笑,认为她们说了句“废话”,但是忍住没有嘲笑她们——这是多么朴实的表达啊  


好了故事讲完了,那么这到底是是一台如何样的机器呢?下面楼主对它进行一台简单的总结:
从售价和定位来说,万元级的真 4K家用投影,再配合较小的体积,不错的颜值,可以说非常适合家用。安装方式上,无论是吊挂或是摆放都没有什么问题;
家用投影画面无论是细腻程度、对比度,或是色彩的渲染优化,都让楼主感到惊喜。夜间观影,画面素质并不会落后显示器太多,甚至部分色系更加艳丽讨喜(以文中对比的这台显示器为例);
声音素质方面,5W音响的洪亮程度远超楼主预期,声音表现比较通透。如果对声音素质没有特殊要求,满足日常刷剧绰绰有余。比起没有内置音响的机器,这款明基W1700M使用起来更加简便省心;
以上都是这款机器的优势。但是机器同样也有几点不足:
①2000流明的亮度,在白天强光下使用有些吃力,需要拉上窗帘才行;
②这一点严格说算不上缺点:机器没有水平梯形校正,只能正向安装,无法斜投,对安装位置有限制;
③第三点是细节问题,机器两侧大尺寸栅栏状开孔,没有金属网保护,长期使用可能容易积灰。优势则是散热性能和音响性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体来说,楼主认为这台明基 W1700M作为家用机选购或是可以满足高品质观影需求的。如果长期使用,播放设备方面楼主建议大家选购一台支持 4K视频解码的播放器接上即可。偶尔需要播放外部片源,可以像楼主一样选择笔记本播放。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