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移动VS中联通VS中国电信:电信运营商2021年5月跟踪

tes 回答数0 浏览数306
5月17日,中国移动港市公司公告称,拟申请A股发行上市,拟公开发行人民币股份数量不超过9.65亿股。中国电信在3月份也发布了回A公告。
其实,早在2020年底,因纽交所执行禁令影响,启动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退市程序。这件事情引起广泛关注。



图:三大运营商百度指数
来源:百度指数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港股市值为1.04万亿港元(约8622亿元人民币),年收入7701亿元,归母净利润1078亿元,股息率高达6.79%,市净率仅为0.75倍。
很多人可能会问:电信运营商,这个行业有什么好研究的?
没错,对这个行业,我们之前也有偏见。然而,今年一季度,光明总旗下睿远多只基金同时增持中国移动。数据显示,傅鹏博和赵枫旗下两只公募基金一季度合计持仓金额约合35亿元人民币。这,就让我们不禁好奇,如此动作背后,这个行业的逻辑,是否可能存在拐点?
根据Wind机构一致预期:
中国移动——2021、2022年,机构一致预测收入规模大约为7954亿元、8321亿元,预期同比增速约为3.56%、4.61%。根据其历史三年H1收入占全年收入的平均比重52%计算,2021年上半年收入需达到413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1%,才能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联通——2021、2022年,机构一致预测收入规模约为3205.46亿元、3397.34亿元,预期同比增速约为5.5%、5.99%。根据其历史三年一季报收入占全年收入的平均比重25.07%计算,2021年一季度收入需达到803.6亿元左右,才能符合市场预期。据近期数据,2020年Q1实际收入为822.72亿元,略超预期。
中国电信——2021、2022年,机构一致预测收入规模约为4134.8亿元、4353.6亿元,预期同比增速约为5.06%、5.29%。根据其历史三年一季报收入占全年收入的平均比重25.06%计算,2021年一季度收入需达到1035亿元左右,同比增速9.29%,才能符合市场预期。
看到这里,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三家电信运营商,业绩变动的原因是指什么?
2)关键经营数据变动如何?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是指什么?
3)睿远大幅增持中国移动,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指什么?
  本报告,将更新到产业链报告库  
注:入群,进产业链社群,请加微信:bgysyxm2018
【版权、内容与免责声明】1)版权: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不得翻版、摘编、拷贝、复制、传播。2)尊重原创:如有引用未标注来源,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更正相关内容。3)内容:我们只做产业研究,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宗旨,本文基于各产业内公众公司属性,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之财报、审计、公告等信息整理,不采纳非公开信息,不为未来变化背书,不支持任何形式决策依据,不提供任何形式投资建议。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亦不为任何个人决策和市场变化负责。内容仅服务于产业研究需求、学术讨论需求,不提供证券期货市场之信息,不服务于虚拟经济相关人士、证券期货市场相关人士,以及无信息甄别力之人士。如为相关人士,请务必取消对本号的关注,也请勿阅读本页任何内容。4)格式:我们仅在微信呈现部分内容,标题内容格式均自主决定,如有异议,请取消对本号的关注。5)主题:鉴于工作量巨大,仅覆盖部分产业,不保证您需要的行业都覆盖,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私人咨询问答,请谅解。6)平台: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任何其他平台负责,对仿冒、侵权平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力。7)完整性:以上声明和本页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未详细阅读并认可本声明所有条款的前提下,请勿对本页面做任何形式的浏览、点击、转发、评论。

(壹)
在跟踪季报数据变化前,我们先看看各家的收入结构:
中国移动——2020年年报收入为7701亿元,通信主营业务6957亿元,ICT设备及其他终端销售收入724亿元。
通信主营业务中,85.82%来自于数据业务收入(5970亿元),同比增长5.7%;11.32%来自于语音业务(788亿元),同比下降6%;剩余2.86%来自于其他业务(199亿元)。
从历史来看,语音业务持续萎缩,而数据(增值)业务是其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图:中国移动细分业务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数据(增值)业务包含:无线上网、有线上网、短信彩信和应用及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服务,又包括云计算、IDC、物联网、DICT超清视频监控等政企服务,以及魔百和等个人家庭服务。



图: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细分业务收入(亿元)

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联通——2020年收入为3038.38亿元,90.78%来自主营业务电信服务(2758.14亿元),9.22%来自销售通信产品(280.24亿元)。



图:中国联通细分业务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其中,电信服务包括语音业务(354.9亿元,占比12.87%)和非语音业务(2403.2亿元,占比87.13%)。非语音业务主要包括:固网宽带(有线上网)、产业互联网(云计算、IDC、ICT、物联网),其他(其他业务主要是无线上网)。



图:中国联通电信服务业务收入细分(只有近三年数据有拆分)
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电信——收入为3936亿元,52.85%来自于互联网业务(2080亿元),24.62%来自增值及综合信息应用服务(969亿元),10.38%来自通话费(即语音服务,409亿元),5.75%来自网络设施(226亿元),6.39%来自其他业务(252亿元)。
其中,互联网业务包括有线上网和无线上网;增值及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包括IDC、行业云解决方案、超清视频、互联网金融等。



图:中国电信细分业务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总的来说,各家传统语音业务的占比都在萎缩,增长驱动力或是来自数据增值服务(有线、无线上网)或者产业互联网等产业服务,具体增长细节,我们继续往下研究。

(贰)

我们先将近12个季度的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长情况放在一起,来感知整体增长趋势:



图:收入增速(%)
来源:塔坚研究
收入增长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三者的收入增长低点均出目前了2019上半年,主要原因是4G网络带来的增量(用户数)在2018左右到达天花板,而5G周期及商业模式推广尚未开启。随着2019下半年5G增量市场逐渐打开,三者收入增速均实现了稳步抬升。
归母净利润增长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图:归母净利润增速(%)(剔除异常值前)
来源:塔坚研究
三大运营商的利润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收入端受通信周期制约,2018以来进入4G周期尾声(无线上网流量增长见顶),收入增长放缓;二是成本(费用)端,资本开支产生的折旧摊销,以及日常经营维护成本属于刚性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联通归母利润增速高点出目前2018年报,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4.26亿元增加至2018的40.81亿元,增幅高达857%,主要原因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资金,大幅降低了其财务费用(相比于2017年,其财务费用下降42.17亿元)。剔除2018异常值后,归母净利润增速如下图所示:



图:归母净利润增速(%)(剔除异常值后)
来源:塔坚研究

(叁)

由于各家业务名称各不相同,为了弄清楚各家未来高增长的业务是指什么,我们把增速高的业务,拆细了再对比:
中国移动——增速高的是数据增值业务,其中,有线宽带、应用及信息服务增长较快。其中:
有线宽带业务增速17.44%,推测是“三网合一”(电信、互联网、电视机网)政策之后,中国移动凭借用户高基数优势,通过低价策略(移动有线网ARPU值低于同行业),以及加大营销等方式实现。
应用及信息服务,在2019以后增速加快,2020年增速为22%, 这部分业务除了魔百和等个人家庭增值服务,还包括了IDC、云计算、DICT超清视频监控等政企业务。



图: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细分业务增速(%)
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联通——增速较高的业务是非语音业务。非语音业务中,固网宽带(有线上网)和无线上网均保持稳定,收入规模变化不大,产业互联网(IDC、云计算、ICT、大数据、物联网等)增速较高,2019、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3%、30%。



图:中国联通细分业务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电信——增速较高的是互联网业务和增值及综合信息应用服务。
互联网业务中,手机无线上网收入占比高,其增速高点出目前2016年,之后持续下滑;有线宽带收入占比较低,2019之前增速持续下滑(负增长),2020年增速转正。
增值及综合应用信息服务业务中,面向产业服务(IDC、云计算、物联网等)收入为840亿元,同比增长9.7%。



图:中国电信业务拆分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综上所述,以2020年为横截面,将三大运营商主要细分业务增速放到一起对比:
首先,语音通话属于2/3G时代传统业务,受微信等社交APP冲击,三家该部分收入均呈现下滑态势,持续萎缩。
其次,无线上网业务受益于4G周期带来的无线上网流量使用量爆发,增长高点出目前2016年,但之后受“提速降费”政策指导(流量使用量增加,但单位流量价格下滑,导致ARPU值下滑),无线上网业务增速均持续下滑。
然后,有线宽带上网业务,中国移动近些年增长强劲,收入体量也赶超了电信,所以,收入规模和增速看,中国移动 > 中国电信 > 中国联通;



图:2020年三大运营商主要业务收入及增长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公司年报
此外,产业服务(产业互联网)是当前各家均增长较快的业务,也是当下5G周期内,需要关注的重点。
从产业服务收入规模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收入增速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因此,业务关注度从高到低是:产业服务(云计算、IDC、物联网、ICT、DICT)>有线宽带上网、无线上网>语音通话。目前来看,三家运营商的增长前景为:中国联通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肆)

近期,三家的经营情况如何,来看下2020年年报数据:



图:经营数据
来源:塔坚研究



图:收入、归母净利润
来源:塔坚研究、Wind
具体来看:
1)中国移动——2020年收入为7701亿元(同比增长3.16%),归母净利润1078.43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2020H2收入为3803亿元,同比增长5.76%;归母净利润为520亿元,同比增长2.97%。收入增长主要是数据业务驱动,其中,有线宽带业务(808亿元,同比增长17.4%);应用及信息服务(1010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较高。
根据其2021Q1业绩预告显示,营业收入为1984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2.3%。



图:收入(左)及归母净利润(右)
来源:塔坚研究、Wind
2)中国联通——2020年收入为3041亿元(同比增长4.59%),归母净利润124.93亿元(同比增长10.26%)。
如果看单季度,2021Q1收入为822.72亿元,同比增长11.44%;归母净利润为16.92亿元,同比增长21.24%。

从季度数据看, 2020年的各季度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无线、有线上网业务复苏,叠加产业互联网(IDC业务)增速较高。



图:收入(左)及归母净利润(右)
来源:塔坚研究、Wind
3)中国电信——2020年收入为3935亿元(同比增长4.74%),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62%)。
如果看近期,2020H2收入为1997.6亿元,同比增长7.77%;归母净利润为69.1亿元,同比增长4.54%。
其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互联网业务(有线、无线)和信息及应用服务(包括IDC、行业云解决方案、天翼超清、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
根据其2021Q1业绩预告显示,营业收入为1068.73亿元,同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64.41亿元,同比增长10.6%。



图:收入(左)及归母净利润(右)
来源:塔坚研究、Wind

(伍)

我们再具体看三家公司盈利能力对比。由于三者均受固定资产折旧影响较大,折旧摊销合计占成本比重在20%以上。



图:运营商成本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同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均未披露毛利率指标,因此,此处采用EBITDA率替代毛利率作分析。
从EBITDA率看,三者EBITDA变化平稳,中国移动的EBITDA率略高于同行业,主要原因是其网络运营成本、人工成本较低。



图:三大运营商ebitda率变化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公司年报
费用率方面,中国移动仅披露了销售费用率,而中国电信将销售费用、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合计披露,因此比例较高,参考性有限。我们仅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比较看,中国移动的销售费用率低于中国联通3%左右。



图:三大运营商销售费用率变化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公司年报
因此,中国移动的净利率较高。



图:三大运营商净利率变化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公司年报

(陆)

然后,我们再拆开各公司的季度EBITDA、净利率、费用率数据看:三家运营商,无论是毛利率(中国联通)或是EBITDA率,波动都很小。
中国移动——2020H2,EBITDA率为37.1%,同比下降6.54%;净利率为14.04%,同比下降1.54%。



图:中国移动Ebitda率(左)和销售费用率(右)情况
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联通——2021Q1,EBITDA率为26.62%,同比下降4.55%,净利率为4.67%,同比上升8.86%。



图:中国联通利润率(右)和费用率(左)
来源:塔坚研究
中国电信——2020Q4,EBITDA率为30.76%,同比下降3.08%,净利率为5.36%,同比下降2.72%。



图:中国电信利润率(右)和销售费用率(左)
来源:塔坚研究
综合来看,三家运营商毛利率(ebitda率)和净利率波动不大,而销售费用率均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行业已经过了“烧钱抢用户”阶段,各家重点逐渐放在存量用户经营上面。
(柒)

电信运营商,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者和主导者,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收取通信服务“租金”,即,在完成每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向用户收取通话费、上网数据服务费(包括无线上网和有线上网)、企业服务(云计算、IDC、物联网)等费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门生意属于得“用户”者得天下(以下核心经营数据对比为2020年报数据),接下来,我们挨个拆解:
………………………
以上,仅为本报告部分内容。
咨询,进产业链社群,小兰微信:bgysyxm2018
【版权、内容与免责声明】1)版权: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不得翻版、摘编、拷贝、复制、传播。2)尊重原创:如有引用未标注来源,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更正相关内容。3)内容:我们只做产业研究,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宗旨,本文基于各产业内公众公司属性,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之财报、审计、公告等信息整理,不采纳非公开信息,不为未来变化背书,不支持任何形式决策依据,不提供任何形式投资建议。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亦不为任何个人决策和市场变化负责。内容仅服务于产业研究需求、学术讨论需求,不提供证券期货市场之信息,不服务于虚拟经济相关人士、证券期货市场相关人士,以及无信息甄别力之人士。如为相关人士,请务必取消对本号的关注,也请勿阅读本页任何内容。4)格式:我们仅在微信呈现部分内容,标题内容格式均自主决定,如有异议,请取消对本号的关注。5)主题:鉴于工作量巨大,仅覆盖部分产业,不保证您需要的行业都覆盖,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私人咨询问答,请谅解。6)平台: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任何其他平台负责,对仿冒、侵权平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力。7)完整性:以上声明和本页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未详细阅读并认可本声明所有条款的前提下,请勿对本页面做任何形式的浏览、点击、转发、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北京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