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如何看待2020年11月末M2余额217.2万亿元,同增10.7% ...

caolong 回答数0 浏览数428
给出几种情况:
1)M2增速高,利率下调,货币是由信贷产生,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运转中同样的贷款需要的付的利息下降,或者说实体经济可以承担同样是利息能力下,可以贷出来更多的贷款。具有代表性的是08年和15年的大规模降息,均在100bp以上,M2增速大幅提高,同样的利息可以刺激更多的信贷,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GDP增长阶段,M2存量与GDP的差距越来越大。
2)M2增速下降,利率水平增加,典型的加息刺破债务支撑繁荣的手段,不允许借新钱还旧债,也就是日本90年代的路子,资产泡沫成也宽松货币政策,破灭的话虽然黑天鹅比较多,但紧缩货币政策最为致命,问题是很少有经济体愿意这么干。
3)M2增速高,利率增加,这种情况是经济出现上行,市场趋热,货币需求能力比较高,刺激借钱总是要给一些补贴,不给补贴借款意愿还非常强的话,很可能是一次大的经济腾飞,或许未来的一带一路通了、经济结构转型成功以后才能看到。
4)M2增速低,利率基本不变,去杠杆阶段,2017~2019政策强调的去杠杆,货币供应快速下降并稳定在8~9%之间,利率水平长期保持不变,效果或是不错的,三年宏观负债率仅仅上升了5%个点左右,相比于过去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的每年10%要慢的多,这个阶段真实通胀是非常低的,多亏了猪肉几年上涨了接近4倍,加上猪肉在计算CPI的权重,甚至在M2非常低的时候也可以到达5%左右的cpi,但真实通胀并不高,因为你不会把所有消费的钱都拿去囤猪肉,正如本人以前的很多文章所说,数学上当高权重的参数波动过大时,用cpi反映通胀是不真实的,是可以剔除或者降低其影响来考虑真实通胀的,这也是很早就预测11月能看到负cpi的原因,你不需要去管其他的参数,只因为去年11月猪肉价格在最高峰,今年降了以后加上高权重必然得到负的cpi。
5)M2增速高,利率水平基本不变,或属于政策主导的救市。强制救市,更符合目前的情况,政府主导借债补贴市场,降低企业负债率过高导致的集中违约风险,从今年的宏观负债率能得到证明,自疫情以来,实体经济宏观负债率上升了24.7%,基本用掉了三年的去杠杆成果,其中居民部门负债率增加5.8%,政府部门负债率增加6.4%,企业部门负债率增加12.5%,过去十几年政府部门的负债率增长最为缓慢,居民和企业部门疫情下负债上涨属于正常情况,但要补贴市场,除了扩大内需转移到居民头上,必然少不了政府部门发债补贴,过去几十年你很难看到政府部门三个季度负债率增长这么快,这里想想都后怕,如果没有前三年的去杠杆成效和筹码,本次应对疫情我们会付出什么其他的成本。
重点分析下目前的阶段,也就是第五种情况,最大的特点是政策想要救市,就必须注入流动性,但却没有降息,以往刺激经济必然要降息,但本次捏的特别死,问题就来了,以往期待企业和居民借钱刺激经济的时候,都要给一些利息红利,上百基点降息加上复利可不是小数目,负债率上升而承担的利息上升不那么大,但本次疫情对经济体如此冲击下从4月以来都没有降息。那么从债务和利息上来说,利息这个成本没下降,债务规模却快速上升,加上赚钱能力下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必然是大规模的违约发生,其实今年已经不少违约发生了。
总结起来:未来用于救市的筹码比较有限,但又不想走日本刺破债务支撑繁荣的加息政策,只能选择性的救,所以大概率是一些想玩金融资本游戏却玩的不那么精的企业要遭到清算,还有一些僵死不值得救的企业也会被抛弃,我们经常强调救市可运用的资源很多,但很少去思考这些资源从哪里来,这里给大家提供一台思路:居民负债极限。一旦救市筹码变得非常有限,抓了西瓜就只能丢掉已经烂掉的芝麻,很难再出现大水漫灌保护那么多裸泳的人。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