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问很多商家标称100%sRGB,99%sRGB/REC709,126%sRGB以及72%NTSC、106%NTSC哪个好用?他们有什么区别?还有AdobeRGB、P3色域是指什么?应该如何选?
本文就是专门解答这个问题的,干货满满,来不及看的记得点赞收藏先!如果还不懂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如果懒得看的可以直接去下面两篇文章,直接找适合自个的显示器。
- 如何选择适合自个的显示器?小白选购电脑显示器必看,附各类型显示器高性价比选购指南分析
- 预算1-3k设计专业显示器选购指南及高性价比排行榜(视觉艺术设计摄影新媒体等用户必看)
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色域:
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台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在色彩中能覆盖到的面积。色域又被称作“色彩空间”(英文名:colorspace),之所以大多数人都说色域而不说色彩空间是因为“域”是一台数学名词,可以更好地体现不同的色彩是有范围的。
色域是目前很多显示器和一些电视机厂商宣传的重点,在如今分辨率,长宽比等参数相同情况下,能够进行价格档位区分的卖点也就在色域,刷新率,面板材质,响应速度这几个点上了。响应速度还好理解,越快越好,降低重影。那色域到底是指什么?为啥有的显示器72%NTSC,有的100%sRGB,看起来比较标准都不同。今天我们就好好说道说道这个色域的问题。
CIE1931色域
CIE 1931 色域色度图(人眼可见色域)
呈现出来的形式大致就是上面这样,上图是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于1931年发布的,它们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William David Wright 和John Guild 将实验结果合并到CIE RGB色彩空间的规范中,从中导出CIE XYZ色彩空间。简单的说,肉眼能够看到的色彩空间就是这些了,但是显示器能显示的色彩并没有这么大的空间,和人眼相比,显示器能够显示的色域更小。刚提到的sRGB、AdobeRGB、NTSC、REC 709、DCI-P3五大标准基于CIE1931坐标是(CIE xy):
1. sRGB :R=(0.64,0.33),G=(0.30,0.60),B=(0.15,0.06)
2. Rec.709:R=( 0.64,0.33),G=(0.30,0.60),B=(0.15,0.06)
3. Adobe RGB:R=(0.64,0.33),G=(0.21,0.71),B=(0.15,0.06)
4. NTSC:R=( 0.63,0.34,G=(0.31,0.595),B=(0.155,0.07)
5. DCI-P3 :R=(0.68,0.32),G=(0.265,0.69),B=(0.15,0.06)
这样很好理解吧,所以sRGB=Rec.709
sRGB/Rec.709
sRGB是最早期的色域标准之一,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它是由当时的微软(software)与惠普(Hewlett-Packard)共同定制于1996年,并且得到了来自业界的W3C、Exif、Intel、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许多业界厂商的支持。
上图的三角形就是sRGB的范围,相当于CIE 1931的一台子集,覆盖面比较小,小s的意思是standard,标准。不过由于sRGB标准定制较早,很多技术和概念都不成熟,而且当时的CRT显示器对于颜色还原实在是差。
sRGB色彩空间大概只有当时CIE色域标准的30%,色彩还原度不高,而且观察色域范围你就会发现一台很严重的问题,sRGB对于绿色部分色域覆盖非常少。这个就导致一台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花草森林等场景的色彩表现力不足。也正是因为这样,它对显示器的要求不高,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显示器都能达到sRGB99%。
Adobe RGB
Adobe RGB顾名思义就是由Adobe公司所定义的,大家熟知的PS(photoshop)就是它们家的。,而且网传这个标准或是一台意外失误所形成的标准。
1997年开始,adobe就在研究创建一台色彩管理配置文件,当年的操作系统都没有色彩管理功能。photoshop的首席开发工程师Thomas Knoll决定根据另外一台色域标准 SMPTE 240M来构建ICC文件,不过由于当年网络不发达,这个标准并没有提供在线版本,但是Photoshop 5.0发布时间要到了,他们等不到纸质版本寄到,所以这位首席开发工程师干脆就直接上网搜了个看起来很官方的数据来用在Photoshop中,也是心很大。
不过实际使用中却效果拔群,尤其是在色彩范围和CMYK转换方面表现非常好。但随后有SMPTE 240M的狂热用户来告知Adobe ,这个标准并不是SMPTE 240M的标准值,而是一台当初SMPTE 240M初选的时候使用的理想值,不是现实中的标准值,更不靠谱的是那位工程师在复制红色主色度坐标时出错,导致SMPTE标准的表示更加不准确。尽管Adobe后来尝试了多种方法来纠正这个错误,但最初的错误版本却是表现效果最好的,索性Adobe也就放弃了纠正,直接把这个色彩标准改成Adobe RGB自个注册了商标。
Adobe RGB色域可以说是sRGB色域的升级版,因为它主要解决了印刷与电脑显示器显现颜色不同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在青绿色系上的显示,也正因为如此,它占据CIE色域达50%之多。这个标准借由Adobe家的设计全家桶软件被平面设计和印刷业界所广泛接受,对比上两种色彩空间,Adobe RGB可以说是高端专业人士使用了,目前也只有部分高端显示器(价格不菲)能够做到99%的Adobe RGB色域,基本都是用在设计方面。
但是我们要区分开Adobe RGB色域以及Adobe RGB标准格式数据,后者是图像、视频颜色存储数据标准,而大部分图像处理软件和印刷出版的软件都支持Adobe RGB标准格式。
目前海信有了黑科技产品,将Adobe RGB拉下神坛!
NTSC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国家电视机标准委员会”。 NTSC负责开发一套美国标准电视机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此外还有两套标准:逐行倒相(PAL)和顺序与存色彩电视机系统(SECAM),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NTSC色域,而非NTSC制式电视机信号,NTSC色域由美国国家电视机标准委员会在 1953 年订制。NTSC色域由美国国家电视机标准委员会在 1953 年订制。NTSC色域通常被用来测试电视机屏幕所能覆盖的色彩范围,虽然也有拿它测试电脑显示器的,但是意义不大。因为除了电视机内容以外,几乎没有创作者会以 NTSC色域为基准创作内容。它目前最大的用途更多的是用于对比其他的色彩空间。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sRGB色域几乎全部被囊括在了NTSC色域范围内,且面积占比恰好为72%。所以一些厂商也会主打一台72%NTSC色域的概念。将72%NTSC色域覆盖约等于为100%的sRGB色域覆盖。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色域是没有换算关系的,虽然面积比是72%,但实际覆盖的位置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下图72%NTSC的色域面积并没有覆盖100%sRGB面积。通过上图可以看到sRGB色域几乎全部被囊括在了NTSC色域范围内,且面积占比恰好为72%。所以一些厂商也会主打一台72%NTSC色域的概念。将72%NTSC色域覆盖约等于为100%的sRGB色域覆盖。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色域是没有换算关系的,虽然面积比是72%,但实际覆盖的位置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下图72%NTSC的色域面积并没有覆盖100%sRGB面积。通过上图可以看到sRGB色域几乎全部被囊括在了NTSC色域范围内,且面积占比恰好为72%。所以一些厂商也会主打一台72%NTSC色域的概念。将72%NTSC色域覆盖约等于为100%的sRGB色域覆盖。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色域是没有换算关系的,虽然面积比是72%,但实际覆盖的位置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下图72%NTSC的色域面积并没有覆盖100%sRGB面积。
普通用户接触的比较多的是sRGB和NTSC色域,但是这里许多厂商都推出一台72%NTSC的概念。通过上图可以看到sRGB色域几乎全部被囊括在了NTSC色域范围内,且面积占比恰好为72%。所以一些厂商也会主打一台72%NTSC色域的概念。将72%NTSC色域覆盖约等于为100%的sRGB色域覆盖。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色域是没有换算关系的,虽然面积比是72%,但实际覆盖的位置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下图72%NTSC的色域面积并没有覆盖100%sRGB面积。
72%NTSC:100%的sRGB色域约等于72%的NTSC色域。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色域是没有换算关系的,之所以会有这么一台换算是因为sRGB的色域范围恰好几乎全部囊括在了NTSC的色域范围内且占比恰好为72%,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台换算方法。
显示器领域宣传时很少标NSTC,倒是在笔记本领域特别喜欢用。
DCI-P3
DCI-P3色域是美国影片行业在2002年推出的一种广色域标准,主要应用于数字影院的色域,也就是影片行业。它的诞生是为了尽可能匹配影片场景中能展现的全部色彩,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视觉的体验。DCI-P3是一台更加注重于视觉冲击,而不是色彩全面性的色域。并且相对其他色彩标准,它拥有更广阔的红色/绿色系色彩范围。它也不是色域最广的标准(目前最新的标准为Rec.2020),但是在Rec.709标准之上。
目前P3色域应用最广的厂商就是苹果以及手机领域。15年之后所有的苹果产品都是支持P3色域的。比如MacBook AIr(M1)版显示屏的DCI-P3色域覆盖率是97%(下图)。所以对于需要外接显示器的Mac系统用户来说,最好是选择>90%DCI-P3色域覆盖率的显示器。
一般支持95%P3色域就是顶级的显示屏了。
小米(XMMNT27NU) 27 4K显示器色域:
拓展知识点:色准和色深
色准
色准就是色彩精准度,一般用△E值表示显示器色彩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有多大。△E值越小、颜色准确度越高。大众级显示器的△ E值在3-12之间,可以满足普通人日常上网、打游戏、看视频的需求。色彩精准度△E≤2,在色彩表现方面就非常专业了。适合色彩敏感及对细节有严格要求的专业设计人士。一般专业级的显示器都会配备一份校色报告。
- l ΔE值<3,人眼基本上是分辨不出色彩的差异,只有少数专业级显示器能做到
- l ΔE值在3—6.5之间,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可以辨別其不同,但普通人是观察不到其中的差异的,通常专业级液晶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而少数优秀的消费级液晶显示器也能进入这个区间。
- l ΔE值在6.5-13之间,色彩的差别是可以看到的,但可认为是相同的色调。
- l ΔE值在13-25之间,被认为是不同的色调。
- l ΔE值大于25,则被认为是不同的颜色。
色深
色深简单理解就是色彩数量的多少,它影响的是色彩过渡的平滑程度。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色深基本上就三种:6bit,8bit,10bit。色彩数量越多,过渡越顺滑。一般市面上常见的显示器bit值都在8bit到10bit之间。8bit表示RGB三原色中各有256(2的8次方)种颜色,总色数达到1670万色;10bit则表示RGB三原色中各有1024(2的10次方)种颜色,总色数达到10.7亿色。还有一种是6bit抖8bit(6bit+FRC)或是8bit抖10bit(8bit+FRC),FRC就是通过驱动软件使显示画面抖动将颜色糅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颜色的细腻度达到高色深的标准。不过原生8bit要比6bit+FRC的颜色表现更好。
总结
色域并不是谁比谁更好,每个色域都有其特定的专精用途,对于摄影师或者专业设计师,那Adobe RGB色域显示器是必需的,如果只是用作网络传播无需印刷出版,那么sRGB色域就足够了;视频剪辑和影视后期相关行业,则更建议选择DCI-P3色域。所以要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目前也有很多商家将色域概念里的色域覆盖率和色域面积混合使用,误导了许多消费者。比如商家标题写了个126%sRGB,所表示的是色域面积。写明99%sRGB的一般表示sRGB色域覆盖率。而126%sRGB色域面积不一定能完整的覆盖100%sRGB色域(原理和之前的72%NTSC≠100%sRGB相似)。这是商家在偷换概念,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关于色深则需要注意是否为原生色深,也有一些商家再介绍色深时写的是8bit,介绍颜色总数时写的是10.7亿色。那么这类显示器就是8bit+FRC,也就是俗称的8抖10。
注意:
sRGB达到100%的话,NTSC近似达到72%,NTSC 并不能完全覆盖住 sRGB。严格上说,sRGB 是不能直接换算成 NTSC 的,反之亦然。
如果用色域界定屏幕的好坏(适用90%的显示器判断),总结起来就是:
顶级:95%P3/99%AdobeRGB属于顶级专业屏幕。
优秀: 99%sRGB/72%NTSC/85%P3 及以上色域的屏幕,是不错的屏幕。
不合格:65%sRGB 或者 45%NTSC 的话,那这个屏幕就是非常垃圾的屏幕。
避坑建议:(这个是重点!!!!)
很多商家将色域概念里的色域覆盖率和色域面积混合使用,误导了许多消费者。比如商家标题写了个126%sRGB/106%NTSC(电竞游戏和家庭娱乐的显示器特别喜欢这么标),所表示的是色域面积。写明99%sRGB的一般表示sRGB的色域覆盖率。126%sRGB色域面积不一定比99%sRGB色域覆盖率要广。这是商家在偷换概念,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