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啥华为要推中国超超清视频新标准?有自个的标准意味着 ...

edire 回答数0 浏览数390
其实大多数人搞不清楚杜比视界、HDR10+、HDR Vivid这几种动态映射HDR规格的区别,也分不清杜比全景声、DTS:X、索尼360RA、MPEG-H、Audio Vivid...(华为叫它计算音频)这几种基于对象音频编码技术的区别,其实也不必搞清楚,原理上都相似,我就不再重复其他回答的内容,有机会上手看。
既然相似,弄那么多干什么,都一样不好么。
用户只关心有没有片源、有没有设备支持~效果如何样,要花多少钱。
厂商之间却在暗战,这是音视频领域的5G之争。
补充一下,有人说爱国营销巴拉巴拉的,我得多说一句,从电网电压、频率,到电视机广播制式,再到手机通讯标准,这些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小国可以躺平全盘接受美国或者日本或者欧洲制式,中国不行,哪怕是个摆设,也要有,历来国际化厂商也都会尊重各国要求,这是进入区域市场的通行证,除非你自个放弃。但是像当年EVD以及后来捡东芝HDDVD垃圾变成CH DVD的事情才是真丢人,也难怪国家标准委在标准公布时加了个T(推荐非强制)。
其实DTMB、ChinaDRM、DRA可是实打实的强制要求,你目前买的每一台电视机都支持,知道的人并不多,自个的市场都不能推进,如何指望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呢。
DVD专利费的事情都过去20年了,我也没想起来,可以看看这个回答
全球销量最大的三星电视机,始终不肯支持杜比视界,而是自立HDR10+,三星又没被制裁...它只是不想让杜比占便宜,它自个搞Tizen也是不想让谷歌占便宜,谷歌在油管上用VP9是不想让HEVC占便宜,鸿蒙系统最起码的价值,就是没让人占便宜~。



过去6个月美国市场电视机机销售占比

30年来,杜比的套路就是:发布一台规格,完善端到端的技术链,然后手把手培养制作端(FinalCut等)和发行端(极光、爱奇艺视频TV版、NF...),与某消费端牌子合力塑造技术领先形象(索尼、 LG、苹果),培养消费者喜好,吸引其他牌子(小米、海信、TCL)采用,收割授权费。每台支持双杜比的电视机或者pad或者手机,都有杜比视界解码器和杜比MS12音频解码器,几(?)美元不多,但全球电视机机出货量巨大,这可不是小数。
仔细想想为啥XSX上装杜比access和DTS Sound Unbound是免费的呢?



B站视频,汽车领域也要被收割了~

你以为这只是电视机机相关的事情?B站支持杜比视界、AppleMusic的全景声,让苹果和杜比在移动端的收割才刚刚开始,蔚来ET7支持杜比全景声,汽车音响也别想逃过杜比的套路~~
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到底是啥?好在哪里?
我正在写一篇更深入解释杜比视界技术的文,还差一点,先贴一部分
<hr/>
杜比视界片源的动态元数据:RPU
我们都知道静态元数据的HDR10,它是公开的、免费的,但实际上它是不完整的,如果全世界的屏幕参数都一样,那么HDR10就够了。正是因为不同的屏幕千差万别,如何达到相似的、最佳的效果,这就是动态元数据要做的事情。HDR10就是PQ+几个字节的静态参数,你可以把HDR10理解为阉割版杜比视界。
除了面向电视机广播(也加上UGC,比如苹果的杜比视界8.4)的HLG,其他的HDR格式在面向影视发行时,都是基于PQ感知量化曲线(源自杜比实验室),HDR Vivid也是(面向影视用PQ,可能UGC用HLG)。



当我摆上两台电视机,就忍不住要去调其中一台...

关于HDR10的静态元数据,我打个比方,你准备看片,我在边上帮你调好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伽马和饱和度”,影片开始,我走了。
关于杜比视界的RPU以及HDR10+的动态元数据,或是打这个比方,你准备看片,我拿着整部影片的场景索引坐在边上,遥控器在我手里。白天场景,我帮你调好“亮度、对比度、伽马和饱和度”;夜晚场景,我帮你调好“亮度、对比度、伽马和饱和度”......直到影片结束,你只能说是想亮一点(杜比视界明亮),或是昏暗一点(杜比视界柔和)或者你让我根据环境光看着办(杜比视界IQ),当然你还要给我配个亮度传感器。



左:杜比视界 右:HDR10

杜比视界到底比HDR10好在哪里?..............它为啥这么好看!其实...它只是背地里偷偷调了对比度和饱和度而已....(增强层的作用文章里讲)
怕离题太远,打住~~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hr/>所以话说回来,HDR Vivid做到相同效果不难,难点在制作(听说达芬奇18支持了!)、发行(听说国内几大视频站都支持了!)、和电视机机支持(V pro嘛~)
再说回来杜比全景声。
以前多声道音轨的制作,都是基于声道(不同角度)的录制,音源素材经过处理录制在不同声道,从而让整体声音形成包围感,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也需要很多经验。


目前的基于对象的多声道制作,跟制作3D动画也差不多了,给不同音源指定位置和运动轨迹,不同声道最终出来的效果(延迟、音量、相位等)都是计算出来的。我曾说没有天空声道就不是全景声,有人反对。其实从收听的人来讲是对的,从制作的人角度来说确实是错的,因为即便没有天空声道,环绕出什么声音,也是计算出来的了。
技术层面就说这么多,想明白原理技术实现上没有难度,难点或是制作、发行和接收端的支持,至于为何华为要推我国自个的动态HDR和计算音频,几年前我有个回答说的挺清楚了。
国内厂商在干什么?
我知道我跑题了,如果谈论画质技术的差异,我也可以写一堆,不过我更想从更高的高度分析一下
第一台,是有没有技术实力让专家认可你的标准和技术。
第二个,是有没有市场影响力让其他厂商跟随和加入你的标准。
第三个,是有没有版权话语权决定市场的蛋糕如何分。

别说时间不够,长虹第一台彩电只比索尼晚了不到20年,距目前已经40年了。
1987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机生产国了。

PS:真的以为交了钱可以获得更多吗?限制也会来的。



小米手机自带播放器无法播放DD+音轨视频

还有人说华为不支持杜比视界也没便宜,首先这是两码事,电视机机由于出货量巨大,单一技术专利平均到每台电视机上的费用对售价影响很小,其二,正是因为电视机广播的相关技术是充分竞争,政策扶持,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但像AV功放、微单相机领域,近两年的实际售价都伴随着升级换代大幅上升,因为这里面几乎没有中国厂家的参与。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辽宁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