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是雷锋网的约稿,目前发现也可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原文请看 http://www.leiphone.com/mi-box-smart-tv.html
小米做盒子,我可能是最早知道的那批人。
小米做出了盒子,我也可能是最早测试的那批外人。
本来说,我不好对同业的产品公开评论,不过雷锋网的朋友盛情难却,而且确实一些东西分享出来,可能对行业的发展有帮助,再者,也是向小米的前辈们致敬。
小米的胆略和执行力非常人可比
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小米电视机的朋友们就用金子做出了媲美 Apple TV 的盒子,还要卖299的铁块价,这样的胆略和执行力,不是常人可比。无论是内部或是外观,可评论的地方都很多,雷锋网和其他媒体的朋友们都有比较详尽的评测了,这里就不赘言了。比较有意思的是,小米在向乔爷缅怀之余,还用其 Metro 界面对刚离职的 Sinofsky 表达了惋惜。
Metro 的设计语言里面有一条,叫快速、流畅和动感。看小米盒子的界面,已经比同类产品更好地实现了这些要求;不过和“极致”,或是有不小的距离。主界面的流畅程度还可接受,到了项目比较多的次级,尤其是影片电视机剧分类的时候,就已经显出卡顿了。虽然做了异步载入的工作,也通过同屏只显示12张海报减少图层,在连续上下导航的时候已经严重跟不上步伐了。当然,这是用 Android 做底层的系统的通病,很多智能电视机在切换的时候甚至还要额外的载入等待时间,高下立判。
这个盒子最成功的或是在内容聚合的商务上。把这么多视频提供商合法正版地加入进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户却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感受这样不简单的成果,实在是在体验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应用很有意思:
搜狐视频、PPTV等,作为独立的应用存在
卖了那么大一台面子给迅雷,迅雷还不给力
游戏
广电序列号
这有点意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揣摩。
老牌电视盒子厂同洲电子的袁明董事长似乎不是很满意,说“小米所谓的超清互联网电视机盒就是市面上已有互联网的电视盒子,故意混淆概念,实际上并没有创新,说明 @雷军 做电视盒子心虚,没有信心,才会叫电视机盒。”这么说当然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小米的盒子并没有做出本质上的改变。但小米称其为电视机盒而不是电视盒子,正是野心所在。
众多同洲们,需要学习的,是不是只有互联网快速迭代的基因?
用已成型的屏幕带动未成熟的屏幕
不过,小米盒子发布的时候,@雷军 说“电视机会成为手机的显示器”,小米盒子“是最重要的手机配件” 。对于小米盒子的定位,是否会框死小米电视机的未来,也是个值得留意的地方。
其实不仅仅是最早知道,可能我也为小米盒子的今天贡献了一点想法。
雷军年初就希望和电视机厂商合作,打通电视机和手机的屏幕(当然有人会搬出魅族的陈年旧事比对)。当时就有现小米电视机的高管询问我的看法。我觉得苹果电视机五年来的思路变化很值得玩味:
2007年刚推出的时候,苹果希望把 Apple TV 做成电脑的附件。那个年代,电脑或是家庭娱乐和多媒体的中枢,而 iPod 的成功更坚定了苹果的看法。无奈什么都要通过电脑的 iTunes,没什么人对这个 Front Row 的“爱好”买帐。
去掉 iTunes 简化了设置和操作之后 Apple TV take 2 终于可以脱离电脑存在。不过装着 OS X 的 X86 平台实在太大太复杂,就是一台简化版 Mac Mini,导致很多人直接用 Mini 接入电视机。iOS 的成功和之后的移植,让 Apple TV 大大简化,成本极大降低。基于 iOS 和 ARM 的小黑盒子,用 99 美元的价格,成功变成了电视机的附件。
然而作为电视机附件的 Apple TV 的销量或是一台“爱好”。不过 iOS 设备的成功,还有 AirPlay 的无心插柳,让苹果见到了希望。只要 iOS 的用家购买的比率提高一台百分点,就对应了300万台Apple TV 的销量。之后做第三代,也就是新的黑盒子,就是铁了心做手机的附件。
电脑>电视机>手机的轨迹很有意思,之前我在雷锋网写过约稿,第三篇原打算写《苹果对电视机的思路和死路》,说的也是这个事情。
iOS 的成功给了 Apple TV 进化的动力,而同样做手机的小米自然不会放弃每一台成为雷布斯的机会。
不过一块屏幕作为另一块的附件,并不是我的理念。多屏互通并不应该只有无线传屏这么“简单粗暴”。之前小米要成立电视机的时候,王川找我加入无果,也有这个原因。
大屏幕智能化的关键还在于交互。我知道的苹果,在此突破无果,才退而求其次,用已经成型的屏幕去带动未成熟的屏幕。
很高兴的是,我们很偶然地在大屏幕交互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在过去的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想法;也一直在努力,很快(按周计算)将会把我们的操作系统推向最终的产品。希望能够和同业一道,让大屏幕真正智能起来。更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已经很牛逼的 @hihex 团队,开启一台变革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