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AbdJnO
| 未知
来看看摄影需要掌握的几种对焦模式
使用单反拍摄照片,清晰对焦是很重要的步骤。一幅照片如果没有清晰的焦点,轻则影响观赏效果,重则变成废片。所以,学好对焦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焦的英文学名为Focus,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相机发射一种红外线(或其它射线),根据被摄体的反射确定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调整镜头组合,实现自动对焦。
一、单次自动对焦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方式,即通过半按快门,相机只对当前选择的对焦点执行一次自动对焦操作,确认合焦后就会停止动作,此时按下快门就可以得到焦点清晰的画面。这种对焦模式适合拍摄静止不动的对象。
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随着自动对焦技术的成熟,现在不少相机已经能做到让你感觉“半按下快门的瞬间,对焦就已经完成了”。
正是由于这种便捷性,单次自动对焦适用于大多数题材。但它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适合拍摄高速运动的题材。
理由很简单,半按快门合焦到按下快门拍摄,中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拍摄静态或低动态题材,这个时间差不影响拍摄;但如果拍摄高速运动物体,如赛车、飞鸟,这一时间差可能导致对焦点与实际主体位置产生较大偏移。
二、连续自动对焦又称连续伺服对焦,半按快门对焦后,相机会锁定目标物或锁定对焦区域,一旦目标与相机之间的对焦距离改变,相机也会自动追焦。
只要完成第一次合焦,让焦点对在主体上,就相当于给相机指定了目标,“你给我追着它拍”,就能保持焦点一直落在主体上了。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连续自动对焦是最适合拍摄运动题材的,能够保证焦点一直落在主体上,保持主体清晰。
因此,拍摄越高速的运动物体,对相机的追焦能力(实际上就是自动对焦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越高,而这取决于相机的性能和档次。
三、半自动对焦
手动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综合了自动对焦以及手动对焦,能够帮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画面,尤其是拍摄风光、静物、肖像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先对焦后构图”,也就是先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然后用中心对焦点完成自动对焦,然后按下 AF-L 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现今的许多相机已经自带自由对焦点。你在取景框内可以看见许多可选的对焦点位置,不同品牌的对焦点数量和覆盖范围不同。
通过触摸点击或拨动滚轮,你可以选择特定位置的对焦点,相机会对着这个位置自动合焦。
四、手动对焦
MF是手动对焦的意思。我们知道,自动对焦并不是万能的,像数码相机广泛采用的是相位侦测对焦,其对光线的要求较高。拍夜景时,有时候相机会出现“拉风箱”现象,实际上就是对焦系统计算出错,对不上焦的表现,此时就需要手动对焦。通过旋转镜头的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则只能通过拍摄者观察取景器内的取景画面的清晰度来判断。
而除了拍摄夜景需要手动对焦,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手动对焦呢?
1、拍摄野生动物
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有极佳的听觉。无论你的AF系统多么优秀,它总是会发出声音。即使最轻的对焦声也有可能惊扰到动物。如果你想拍到最自然的照片,关闭自动对焦吧。
2、拍摄风光
拍摄风光时一般会希望从前景到远处的山脉都保持清晰。这需要收小光圈增加景深,并使用超焦距对焦。记得关闭自动对焦,不然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就会重新对焦,一般会对在无限远位置。
3、HDR
制作HDR照片要求所有单张照片都必须保证相同的对焦点。如果使用自动对焦,每张照片的焦点都会有轻微的变化。
4、拍摄运动物体
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相机会尝试随着距离的变化改变对焦,但通常都会失败。下面这张照片使用自动对焦和连拍,结果并不理想。
5、拍摄人像
拍摄人像的黄金法则是对焦在眼睛上。此外还经常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效果。但如果AF系统对焦在眉毛或鼻子上,眼睛就会模糊。
6、微距
对微距摄影而言自动对焦很难工作。此时景深极浅,相机也无法判断对哪里对焦。你必须掌握控制权。
7、透过玻璃拍摄
透过玻璃拍摄一般不是个好主意。应该尽量避免。但有时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飞机上,水族馆等等。此时AF系统的问题是它可能会对焦在倒影或玻璃上。所以关闭它吧。
欢迎关注小白,准时更新各种摄影干货。互粉的朋友评论上车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