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零开始选手机】2020 年双十一手机选购指南(11 月更新 ...

hwhw1978 回答数0 浏览数5613
手机,我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一款智能设备。面对各大厂商几乎每个月都会发布的新机,茫茫「机海」,在双十一这个时间点,如何选到一款最适合自个的手机?如何选到一款高性价比手机?希望这篇手机选购指南可以帮到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你什么手机性价比最高,还不如告诉你选购手机都看哪些点。于是,我撰写了这篇文章《如何科学地选购一台手机?》,详尽地从各个维度讲解如何选择一款手机,希望你阅读后能有所收获。
本文篇幅较长,共 12031 字,建议点赞、收藏或双击屏幕后看。
▎系统

从发展史来说,iOS 诞生最早 2007 年正式亮相,而 2010 年小米 MIUI 的出现,打响了深度定制安卓的战争;2012 年魅族跟进做出了 Flyme、同年华为 EMUI 诞生;2013 年老罗做出了 Smartisan OS,OPPO、vivo 也带来了 ColorOS 和 Funtouch OS;三星全新系统 One UI 则在 2018 年姗姗来迟。

  • iPhone(iOS):简单好用,安全可靠
iOS 给人的感觉就是:流畅,流畅,或是 TMD 流畅
其实 iOS 并不比安卓快多少,甚至会慢一些,但错觉就产生于 iOS 的系统动画,我愿称之为最强动画,没有之一。那种点击图标,其他图标被推开;回到桌面,图标瞬间缩小的顺畅感,真的能玩一年。
显然,光流畅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或是 iOS 丰富的生态,生态不仅仅是指苹果商店 App Store,还有 iCloud,隔空投送,Carplay 车载,接力 Handsoff 等,加上其他的 iPad、Mac 一类的硬件,这就是华为吹的「1+8+N 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啊!
UI 设计这块,iOS 从此前的拟物化再到扁平化设计风格,图标精致界面简洁明了;而来到了 iOS 14,各种小组件,也让 iPhone 用户玩出了花。
当然 iOS 也不是没有缺点,有人吐槽 iOS 系统封闭,是的,没有应用双开;通话不能录音;超过 200M 应用需要链接 WiFi 才能下载;本地化服务缺失;残废的文件管理;还有智障的 Siri......

  • 华为荣耀(EMUI、Magic UI):稳定顺畅
EMUI 的特点就在于精简,可玩性不大,但贵在稳定,没有无故重启,开应用傻快傻快的,18 个月不卡顿有点吹逼,但 EMUI 确实解决了一些安卓碎片化造成体验下降的问题。
UI 设计方面,EMUI 一直被戏称为「中老年审美」,对于这种 UI,个人是爱不起来,相对于 MIUI 和 Flyme 用起来会觉得很呆板,虽然主题可以换。EMUI 的主题商店也差评,没有几个优质主题和壁纸,还都要钱,反观 MIUI 的主题商店质量会高很多。
系统层面,EMUI 还出现了强制降分辨率、杀后台的情况。华为手机省电,是杀后台、降分辨率实现的吗?功能方面,EMUI 相对于 MIUI 或是有点缺失的,比如应用双开,EMUI 目前支持的应用只有 QQ、微信、微博。
不是觉得华为 EMUI 不行,就是觉得以华为的团队,就做出这么点水平的 UI,实说不过去。
荣耀的 Magic UI 和 EMUI 差别不大,特点参照 EMUI 即可。

  • 小米红米(MIUI):功能丰富,万物基于 MIUI
MIUI 说是最好的 UI 一点也不为过,系统给人的感觉是多彩、年轻、活力、功能丰富.
如果你是 MIUI 的老用户,它会给你一种错觉,某些独有的功能一定是各种 UI 都有的标配,但事实上只是 MIUI 才有,或做得好罢了。而且 MIUI 做了那么久,很多功能不只是做出来了,而是做出来之后还一直吸收用户反馈二次优化。
如果说其他 UI 通过升(chāo)级(xí ),弥补了一些功能性的差距,那么 MIUI 12 把原本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一部分,首先是系统动画,安卓奋斗多年想媲美 iOS 的系统动画,无奈谷歌底层不行。哪儿不行,就从哪儿爬,MIUI 12 从底层重构了一套系统动画,命名为「米柚光锥动效架构」,实现了最好的 Android 动画,可媲美 iOS。
保护隐私安全,让不良 APP 显形,MIUI 12 祭出了「照明灯」功能,用来记录应用的行为记录,它可以完整记录 App 的一切敏感行为,并呈现给用户。例如用户用这个功能检测某些 App 偷窥手机照片文件 25000 次,甚至还上了央视新闻。
让人眼前一亮的「火星」和「地球」超级壁纸,打通了息屏、锁屏、桌面,点亮屏幕。指纹解锁的一瞬间,优秀的转换动画。有了 iPhone 解锁时酣畅淋漓的感觉,


此外全局自由窗口,也算是最优秀的多任务解决方案。小爱同学,功能性最强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也不需要多提。

  • 魅族(Flyme):小而美的优雅
一台被各家安卓厂商抄得裤衩都不剩的珠海小厂,他们开发的 Flyme 在各种细节、操作上的体验或是很好的, UI 设计就是一台词:小而美。
说点细节功能,mBack,在手机还在 Home 实体键的时代,轻触 Home 键返回,重按返回桌面,这真是一台极好用的的交互逻辑,在全面屏时代,mBack 化身小圆圈,小横条也很好用。
在其他系统还不支持夜间模式的时候,Flyme 颇具特色的全局夜间模式是安卓最强。打游戏时,QQ、微信来消息了,在魅族手机上会直接以弹幕的形式在游戏中划过。而魅族小窗,在 MIUI 12 的全局小窗出来前,同样是安卓最强。消息管理方面,Flyme 有一台非常棒的功能,叫消息抽屉,会识别出垃圾消息,自动折叠起来,不用像其他 UI 一样过一会推送消息就满了。
当然 Flyme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一度被人们称之为 Bugme,系统 Bug 确实多,折腾得多了,也就腻了,这也是有些人离开了 Flyme 的原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花里胡哨的功能再多,也不如系统稳定实在。
Flyme 目前的问题在于用户越来越少,开发团队越来越小,一些应用适配做得不太好。最后,作为魅族 13-18 年最忠实的粉丝,我真不希望看到魅族狗带。

  • OPPO / realme(ColorOS):逐渐 Flyme 化
作为 OPPO 手机的灵魂,ColorOS 的存在感似乎没那么高,这与 OPPO 的用户群体有很大的关系。早年间 OPPO 的系统没那么多小功能,但是它能给你比较稳定的体验,没那么多糟心的 Bug,每个人拿到手机都会操作,系统 UI 模仿 iOS 的痕迹很重,说不上丑,但有种安卓主题商店 iOS 主题的劣质感。
从 ColorOS 6 开始,OPPO 手机的整个 UI 交互设计就开始 Flyme 化了,我称之为 Color Fly OS me,咦,好像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也难怪,人家 Flyme 视觉总设计师陈希都跳槽去了 OPPO。如何说呢,人才的流动,让 Flyme 的设计风格、理念传播到国内整个手机行业(此前乐视的 EUI)。接下来升级的 ColorOS 7、11,则越来越像魅友心中的 Flyme。
和荣耀的 MagicUI 一样,Realme UI 也是 ColorOS 的换皮版,但也渐渐从 OPPO 系统中分离出来。

  • vivo / iQOO(Funtouch OS):稳定流畅但不好用
Funtouch OS 和 ColorOS 是模仿 iOS 的两兄弟,UI 设计和 iOS 的早起版本比较类似,但 iOS 更新迭了一代又一代,Funtouch OS 依然狗住。模仿的后果就是风格不统一,和好看不沾边,但流畅度和稳定性倒是不错,另外广告也比较少。
功能性方面,版本号从 4.5 直接更新到 9 和 10,基本跟上了 Android 的版本号,国产本地化的功能该有的基本也有了,比如护眼模式、长截屏、负一屏、熄屏显示、超级夜景等。但 Funtouch OS 和隔壁绿厂这两年拉开的差距确实有点大,总感觉是 iOS 仿不好,又不愿做得和其它 UI 一样,完全按照自个的设计思路来,也难怪有着「国产最差 UI 之称」。


不过据说蓝厂新一代 UI 名为 OrIGin OS,相比前代提升较大,功能较齐全,有望跻身安卓深度定制化 UI 第一梯队之列,总之未来可期。而 iQOO 的 MonsterUI 基本上也是 Funtouch OS 的小改款。

  • 一加(氢 OS):除了流畅,就是简陋
大家对于氢 OS 的评价一直都两极分化,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氢 OS 的流畅,但也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同其功能少(常用的功能或是有的),「操作流畅」和「功能丰富」在一加这儿有点不可兼得的感觉。
此外,一加系统更新缓慢,且千万不要跟着氢 OS 的系统体验版更新,会有意想不到的 Bug。感觉氢 OS 已经从原本简洁轻便的优势,变成了目前功能缺失的短板,为了流畅牺牲太多,要啥没啥,导致新入坑的一加用户甚至都想用上爸爸的 colorOS 11。
成也氢 OS,败也氢 OS 吧,等某一天氢 OS 啥都有,原本因为一加流畅才选择入坑的用户可能也就不再爱了。

  • 锤子 / 坚果:(SmartisanOS):最特别的安卓定制系统
拟物化、方块化的 UI 设计,让老罗的 SmartisanOS 成为众多深度定制 UI 中最特别的那个。
说说几个坚果手机的主打功能,「大爆炸」,虽然被各家安卓厂商抄得裤衩都不剩,但仍是最好用的那个,听说目前还能炸录屏、炸视频;「一步」,区别于所有安卓厂商的分屏功能,有点电脑端分屏的感觉,可以同时放三个应用,都是活动的,日常可以边等广告边干别的,别家确实不行。「闪念胶囊」,老罗为这个功能专门设置了一台实体键,平常有灵感需要记录的时候,真的省事。
不过 SmartisanOS 的学习成本倒是有点高,以上功能也感觉是专为生产力人士所设计的。只是目前锤子易主,不知道 OS 的初心能否继续坚持下去。

  • 三星(One UI):折腾,妥妥的一线;不折腾,妥妥的辣鸡
很多人都说三星的系统烂、不好用,包括我自个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一台是星粉的同学给我讲解了 One UI 的操作,让我知道了 One UI 对于喜欢数码的男生简直就是宝藏。
One UI 的烂在于系统繁杂,什么卡片、注解、二级菜单看得让人头疼;而不好用则是本地化不足、学习成本高,一些功能点藏在犄角旮旯的位置,名称翻译过来还完全看不懂,有索尼内味了。
但玩熟练的,Good Lock 全套安排上,体验突上一层楼;Samsung Pay 安排上,日常配合 NFC,扫码、公交、门禁、ATM 机通通为你抬杠。总之配合 One UI 里的一众官方软件或插件,你会觉着三星的系统功能非常强大,什么功能都有,自定义程度很高。
但也正是因为 One UI 对新手的友好度太低,加上爆炸门以及后续,造成了目前国内的接受度非常低,想翻身有点难!
<hr/>综合推荐度(纯个人观点):
第一梯队:iOS、MIUI、Flyme
第二梯队:ColorOS、EMUI、SmartisanOS
第三梯队:氢 OS、One UI、Funtouch OS
安卓因系统可深度定制,能适合不同用户群体的喜爱,才有了国内 UI 的百花齐放,各家也因为系统定制诞生了一批死忠粉,但没有最好的系统,只有适合你的系统,选你所爱即可。
▎性能


  • 处理器
总有人对处理器有误解,觉得自个对手机的性能要求不高,够用就好,觉得自个不玩游戏,不需要顶级的处理器,但处理器几乎负责了手机中需要运算的所有工作。
处理器的学名是 SOC,全称「System On Chip」,包含了 CPU、GPU、NPU(不一定有)、ISP、调制解调器(基带),协处理器(不一定有)和 DSP。
对于一台手机而言,我们运行 APP 需要 CPU;打游戏看视频,需要 GPU 渲染;拍照时,又得调用 ISP 处理图像信号;接收信号需要基带;手机一些 AI 应用则需要 NPU。也就是说处理器变差,不是仅仅影像得是游戏体验,更是全方位体验的降级。
一言以蔽之:处理器好的不一定是好产品,但处理器辣鸡一定不是好产品。

  • 苹果 A 系列
苹果的 A 系列手机芯片,没有去划分高中低,每年更新一款,就是当前最强的,然后用在自家最新产品上。不过苹果也会将旧处理器用在新产品上,以此来对产品进行低中高端的划分。
从 2007 年推出的单核 ARM11 处理器,到今年的 A14,制程工艺从 90nm 到 5nm,A 系列的默秒全一直被作为行业标杆一样看待,其优越的性能,也是为移动端带来优秀体验的重要原因。
高端(A14、A13、A12)


  • 高通骁龙
高通骁龙作为最主流的移动平台供应商,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使用过其处理器,目前在安卓手机上,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骁龙从 2013 年以全新的命名方式划分层级,包括低端骁龙 200 系列、骁龙 400 系列,再到中端的 600 和 700 系列,以及高端的骁龙 800 系列,在安卓手机上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是市场上最高端的安卓机型除了华为清一色的使用的是骁龙 865+ 手机处理器。
中端市场本是骁龙垄断的,后来麒麟 810 一出性能直接碾压骁龙 730G,到今年发哥在中端市场发力,他带着天玑 820、800  来了,华为则带着麒麟 985、820 出战,常规操作的骁龙 765G 再次吃瓜……
高端(骁龙 865 Plus、865、855 Plus、855)
中端(骁龙 768、765G、765、730G、730)


  • 海思麒麟
华为海思从 2004 开始研发手机芯片,到 2009 年第一颗 K3、2012 年 K3V2 的失败,到 2016 年海思麒麟手机芯片开始跻身业界主流,起先还比骁龙差得多,近两年也逐渐追上来了。不过麒麟的问题在于 GPU 一直就没强过,所以前几年还有个说法「爵士也玩游戏?」
目前华为已发布最新的麒麟 9000 系列处理器,虽然目前还没有实测,不过从参数来这货在 875 没有出来前,应该是取代 865 暂时登顶安卓处理器排行榜了。
高端(麒麟 9000、990、985、980)
中端(麒麟 820、810)


  • 联发科 MTK
早些年间,联发科手机处理器也是诸多手机厂商喜爱用的的手机处理器之一,结果「一核有难九核围观」、「P10 恒久远,一颗永流传」,X30 坑损坏包括魅族的同时自个也损失惨重,从此难登高端之堂。
然而进入 5G 时代,联发科突然从大家群嘲的对象变成了 MTK YES,反转得有点快。发哥前些年穷的时候点的科技树:高频 GPU、高能耗比 AI 和算力强大的 ISP 全派上用场了,一顿操作下来,联发科芯片的成本更低、性能更高、功耗还不差。尤其是发布了天玑 1000 处理器,让发哥扬眉吐气。
高端(天玑 1000+、1000)
中端(天玑 820、800、720)


  • 三星 Exynos
猎户座诞生于 2010 年前后,三星当时决心发力安卓平台,Exynos 确实在 8890 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卓之光,与骁龙打得有来有回。然而三星采用的自研架构让其发光,也让其走向毁灭,去年的 Exynos 990 CPU 和 GPU 齐翻车,目前市场上除了三星,很少有搭载猎户座的手机。
据说三星 2021 年又会重回公版架构,然后和 AMD 合作的手机端 GPU 也已经开始测试了,希望能重回巅峰。



上述天梯图来自于极客湾

▎存储:

购买安卓手机时,我们会发现手机包装盒上标注了 4+64GB 或 8+128GB 等参数,这表示这台手机的内存容量。



  • 运存:运行内存(RAM)
4GB+64GB 前面的数字表示这台手机的运存大小。你可以把这理解为电脑上的内存条,RAM 的大小决定了手机后台能开多少程序。
运行内存有 LPDDR4X 和 LPDDR5 两种,主要区别为传输速度,LPDDR5 的速度要快于LPDDR4X。

  • 储存:机身储存(ROM)
4GB+64GB 后面数字则表示这台手机的机身储存空间大小,也就是手机存储数据的地方,相当于电脑的硬盘。ROM 大小决定了这台手机手机能存储多少文件,比如系统文件、应用程序、照片、视频和音频等,大家常说的「我的空间不够了」,指的就是这个。
一台手机闪存的读写速度会影响到软件的安装速度,APP 的打开速度,相片等文件的载入速度。闪存还分为 eMMC、UFS 和 NVMe(苹果手机在用),可以理解成电脑的 HDD 机械硬盘、SSD 固态硬盘的区别。
读写速度:NVMeUFS3.1>UFS3.0>UFS2.1>UFS2.0>eMMC5.1
▎屏幕

手机屏幕是人与手机交互的关键所在,我们目前的操作和内容呈现几乎都是由屏幕完成,所以买手机对手机屏的甄别也很重要,我们大致从以下几方面了解。

  • 屏幕特性(大小、分辨率、PPI、刷新率)
大小
常说的 6.1 英寸,6.5 英寸都是手机屏幕的大小,全面屏发展到今年超过 6 英寸的手机也成为市场的主推产品,大屏幕除了来自于屏占比的增加,还有安卓各家厂商的屏幕真的越来越长,前几年的全面屏或是 2160x1080(18:9),结果今年主流已经达到 2400x1080(20:9) 了。
屏幕大小的判断标准因人而异,通常是在可舒适握持的范围内越大越好,就这看你的手型大小,以及是喜欢单手握持,或是双手握持。
分辨率:
全超清 FHD(Full High Definition)是一种屏幕分辨率的说法,标准 FHD 就是 1920*1080,FHD+ 就是类似 2160*1080 这样的分辨率,这本质上是屏幕变长,屏幕的纵向像素变多,但屏幕的细腻程度(PPI)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一般到了 QHD(Quarter High Definition),PPI 才上了一台台阶,所以我们目前一般认为 QHD/QHD+才叫 2K 屏。
PPI:
Pixels per inch,即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屏幕 ppi 越高,表示屏幕的像素密度越高,屏幕内容看起来就更加细腻。计算方法很简单,用长跟高的像素数计算除对角方向的像素数,然后再用对角的像素数除以屏幕尺寸就是 ppi 了。
以 iPhone 12 mini 为例,它的分辨率是 2340 x 1080,对角线的像素数是 5309,这样 12 mini 就是  2340 x 1080 ÷ 5309 =476 ppi。理论上 LCD ppi 超过 400,OLED ppi 超过 450 才算是显示效果不错的。



  • 刷新率:
去年一加 7 Pro 就是凭借 90Hz 屏幕刷新率这个人无我有的卖点,率先尝到了甜头。20 年各家手机厂商也开始在屏幕刷新率这块发力,目前的旗舰机屏幕大多都配备了高刷屏幕,流畅地过渡动画,虽然没有宇智波家族说的「用了就回不去了」那么夸张,锦上添花倒是真的,甚至高刷可以给你带来系统类似 iOS 的流畅错觉,所以这对安卓机来说非常有必要。

  • 屏幕材质
LCD 和 OLED 屏是手机市场最主流的两种手机屏幕,虽然目前大有 OLED 屏取代 LCD 屏之势,但 LCD 永不为奴。


LCD,即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它依靠背光层做光源,然后液晶层负责控制进出光的比例,再透过 RGB 薄膜就能显示出颜色,因此有着价格成本低、寿命长、图像显色性好,像素密度高带来屏幕分辨率高等特点;
但问题在于一层一层的叠加会造成 LCD 屏比较厚,同时因为液晶层不能完全关合,所以在显示黑色时并不是纯黑,而是灰色,造成屏幕对比度低。
OLED,即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自发光的它既不需要背光层,也不需要液晶层,通电即可点亮单个像素,因此比较轻薄;而 OLED 显示黑色是通过黑色区域断电实现的,所以也几乎达到纯黑的效果。
凭借着可自发光的特性,OLED 显示器实现了轻薄、耗能低、响应快、亮度高、色彩饱满、可弯曲等特性,凭借着这些优点 OLED 后来居上。但相较于 LCD,它或是有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方,比如 PMW 调光的频闪伤眼,这也是护眼人士一直苦守阵营的重要原因,好在 OLED 屏通过软件调整也跟进了 LCD 屏的 DC 调光模式。



iPhone XS Max 分别在 1/50、1/500、1/1000 快门下的频闪表现

当然,很多低端 LCD 屏幕也是 PWM 调光,LCD 党也不要一味地盲从,低端千元机大部分厂商的 LCD 手机绝对比 OLED 高端屏伤眼(低端LCD手机)。
目前市场上 LCD 屏手机的屏幕素质大致可以如下排序:iPhone 8P > iPhone 11 > iPhone XR > 荣耀 V30 Pro > Redmi K30S > vivo iQOO Neo3 ≥ 华为 Nova 6 5G
从目前这个时间点来看,值得购买的大概只有这一款了

  • 显示效果(亮度,对比度,色域,色准)
一块好的手机屏幕还得看它的显示效果,比如某款手机支持最大亮度 625 尼特,拥有 1500:1 的对比度,支持 P3 广色域显示,色彩显示准确度 Delta ≈ 0.63,这些参数就是在说这块屏幕的显示效果。
亮度:越高越好,调节范围、层级越大越好。亮度越高,在户外等强光下,看手机依然清晰,同时足够高的亮度也能释放出 HDR 的显示效果;而到了晚上,手机则需要足够低的亮度,以保证不亮瞎眼。亮度范围这么大,就需要足够线性和细腻的亮度调节,目前大部分安卓旗舰都从过去的 1024 级增加到 4096 级。亮度这块,目前比较好的 LCD 屏最高亮度一般在 650-700 尼特,比较好的 OLED 屏的亮度则在 800-1000 尼特,后者的激发亮度甚至能达到 1200 尼特。
对比度:越高越好。对比度 CR(contrast ratio)是指手机屏白画面亮度与黑画面亮度的比值, 计算公式 CR=L(white)/L(dark)。屏幕对比度越高,不同灰阶更容易区分,显示画面轮廓更明显,人眼目视更清晰。一言以蔽之,对比度高的手机屏幕不会刺眼,反而用对比度低的屏幕更费眼。目前比较好的 LCD 屏对比度一般在 800:1 以上,而比较好的 OLED 屏对比度则能达到 15000000:1 以上。


色域:色域可以指显示屏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色域值越高,色彩表现丰富度越高目前常见的屏幕色域标准分别是 sRGB、NTSC、Adobe RGB、DCI-P3。
sRGB 是早期的色域标准之一,色域覆盖范围相对较小,所以目前市面上许多显示屏都能达到 100% sRGB;
NTSC 相对于 sRGB,绿色的覆盖面积会更广一些,色彩更加丰富,常见的 45% NTSC、72% NTSC,无意识后者色彩丰富度更高;
Adobe RGB,是 Adobe 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针对修图后期的人群,一般在专业摄影显示器上出现得比较多,相对应的优秀显示器需要达到 99% 以上的色彩覆盖;
DCI-P3,是一种应用于数字影院的比较新的色彩标准,覆盖 90% DCI-P3 标准的显示屏就可以带来非常不错的视觉体验。
简单来说,100% sRGB ≈ 72% NTSC,100% Adobe RGB ≈ 95% NTSC
色准:有了色彩覆盖,就需要色彩覆盖得准确,于是出现了一台叫 Delta E(△E)的值,来衡量色彩是否准确的指标。△E 值越小、颜色准确度越高。
一般来说 △E 位于 3 ~ 6 可以接受的,而数值在 3.0 以下的话,人眼基本分辨不出色彩的差异,对色彩有更高要求的专业用户甚至会苛求 △E ≤ 1,目前已经有些顶级旗舰的手机屏 △E 做到了 1 以下。

  • 生产厂家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显示屏这玩意还看生产厂家。以的苹果手机为例,苹果使用了以下几家的屏幕:三星(OLED 屏幕),JDI(LCD 屏幕),LG(OLED 屏幕),而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屏幕仍然看以上几家。
国产生产手机屏的厂商也非常多,比如国货之光京东方(BOE),也在尝试给 iPhone 供货但仍未通过苹果严苛的选择标准;此外还有华星光电(小米 10 至尊版 OLED 屏)、深超光电(Redmi K30S LCD 屏)、天马(部分荣耀 V30 Pro)、维信诺(部分荣耀 30 Pro+)等,
国产屏幕综合素质排名如下:京东方 > 华星 > 天马 ≥ 维信诺。
在乎屏幕的用户,可以选苹果、三星、OPPO、一加的旗舰手机,这些都是目前市场上最顶级的 OLED 屏之一。
▎拍照

拍照如今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卖点之一,目前的手机要是没 4、5 颗摄像头,都不好意思担当旗舰之名。这里面最政治正确的要数今年的一加 8 Pro,人家拍照本来就不是强项,为了 Pro 之名,第四颗镜头选择了一颗「滤光镜头」,没什么用,甚至在其官网描述里都一笔带过。
不仅如此,「为了多摄而多摄」的这种现象也在中低端手机上愈演愈烈,甚至很多主打线下的手机,也毫不吝啬地凑数上四摄,但实际上什么 200、500 万像素的景深、微距摄像头对于拍照并没有什么卵用,只是营销时,少了就是少了,没有就是没有。


当「后置四摄」逐渐成了一种发展趋势后,普通消费者需要关注些什么参数?

  • 更大尺寸的 CMOS 传感器
同等像素下,传感器越大,单位像素的面积相应地也越大,能捕捉的光也就越多,于是拍照得出的画质也越出色。例如华为 P40 Pro, CMOS 尺寸为 1/1.28 英寸,甚至比过去得卡片机传感器尺寸还大,其摄影「超感光」的底气正是来自于「底大一级压死人」。

  • 更高的像素
小米 10 Ultra 为例,主摄像头像素高达 4800 万,是 iPhone 11 主摄像头像素数的 4 倍。虽说像素不能决定不是成片质量的唯一决定,但更高像素确能保留照片更多的细节信息,拍照更清晰。

  • 更多倍数的变焦
一部手机通过超广角、长焦、超长焦镜头的加入,在多摄像头的组合下,满足了用户多焦段的拍摄需求。「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如今十倍变焦算是旗舰机的门槛,百倍变焦也不稀奇。华为、三星、小米、vivo 纷纷推出了自个的多倍变焦机型,一台比一台拍得远。


最后我们通过一张图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摄像头传感器,我按传感器大小排列,你拿这个和 DxOMark 排行榜的手机进行对比,或多或少能发现,传感器大小、像素数、像素面积对手机成像效果的影响。
不得不说,在硬件参数上,iPhone 拍照是掉队了。但这个「掉队」,并不是因为 iPhone 自个退步了,iPhone 12 Pro Max 的进步有目共睹,而竞争对手进步幅度更大,也确实追平了 iPhone 摄影的很多优势,但在照片白平衡、宽容度,视频拍摄等方面,iPhone 依然是最强的,不接受反驳。
详情请见:
所以拍照手机,我首推苹果手机。
iPhone 12 Pro Max,买它,你拥有了全球首个采用传感器防抖的手机,防抖更强大,抓拍更出色;比 12 Pro大了 47% 的主摄传感器,画质更强,后期空间更大;比 12 Pro(52mm)更远的65mm 长焦镜头,拍得更远了;比 12 Pro(6.1 英寸)更大的6.7 英寸屏幕,看视频更舒服了;比 12 Pro(2815mAh)更大的3687mAh 电池容量,使用时间更了长;
安卓阵营的手机拍照近几年也是进步明显,我也推荐几款不错的拍照手机,他们的拍照都非常不错,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主摄、2 倍人像、潜望式长焦、超广角一应俱全;小米 10 Pro 拍照上完全无短板,1 亿像素的画质真不是吹的,而且相对于至尊版屏幕也更好;
OPPO Find X2 Pro 主摄上采用了订制 Sensor IMX689,12bit 图像采集,全像素全向对焦,此外 2K120Hz 屏幕就是它最大优势;
华为 P40 Pro、Mate 40 Pro+ 不用我多说了,快接近一英寸的底子了,就是能打电话的照相机,喜欢的人非常喜欢,Mate 40 Pro+ 买不到的话,上一代 Mate 30Pro 也不错;
▎续航

手机除了得体验好,还得持久,谁也不想一天充电十七次,出门逛街还得带上充电宝打吊瓶。

  • 续航好不好,看电池大小
在 5G 时代,手机对于电池容量的需求会更高。不过大容量的电池,手机的厚度和重量也会相应的增加,目前来说 4000-4500mAh 毫安时的电池容量,是平衡续航和重量比较完美的标准。所以低于 4000mAh  就算小容量电池手机,不推荐购买(仅针对安卓手机),高于 4500mAh 就算大容量电池手机,根据手机重量再做判断。

  • 充电五分钟,开黑两小时
在电池容量无法实现更大突破的情况下,手机厂商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快充上,从当初的通话两小时,到如今的开黑两小时,手机充电功率从 5W 到 120W 的进步,很大上程度上解决了手机的续航问题。目前主流的快充都在 33-55W,在意快速充电的,选购时注意这个参数。

  • 无线充电真省事
其实早在 2012 年诺基亚发布 Lumia 920,无线充电功能就已经闪亮登场了,但直到近两年才被主流旗舰手机所选择。此外无线充电功率从当初的 5W 发展到目前的 55W,这个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未来可期。而今年苹果带来了 MagSafe 磁吸配件,更好无线充电体验也会加快整个市场跟进这块,这场布局,甚至就是为了干掉充电口的。
续航神机推荐:
Redmi 9,799 元的售价足够低,联发科 G80 处理器,对比红米 8 提升很大了,5020mAh 大电池,充一次用两天。
Redmi 10X 4G,4+128G 999 元,联发科 G85 处理器性能不错,5020mAh 大电池,充一次用两天。
Redmi K30S,小米双十一十亿补贴,2299 元,最便宜的骁龙 865 机型,AG 工艺,质感不错,5000mAh 大电池,33W 快充,抢到就是美滋滋。
小米 10,8+128G 双十一预计补贴价 3499 元,4780mAh 大电池+ 30W 有线快充+30W 无线快充,续航回血表现都不错,其他方面骁龙 865、90Hz 屏等,今年最没有短板的水桶机,3500 元价位买它就对了。
华为 Mate30 Pro,在 Mate40 系列升级不明显且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应该会很多人转向购买一代神机 30 Pro,4500mAh 大电池 + 40W 有线快充 + 27W 无线快充,续航回血表现都顶级水准了,其他方面麒麟 990、双 4000 万像素徕卡主摄,强!
▎数据链接


  • 信号:
手机信号好不好,数据链接稳不稳定,看视频卡不卡,这些归因到手机上,主要是基带、天线的问题。通信这块华为和他的小老弟荣耀确实牛批,麒麟巴龙 KO 骁龙 X 系;而作为苹果和魅族的多年用户,他们的信号确实辣鸡。
下载速率最高:
待机功耗最低:
上传速率最高:

  • 5G:
在 2020 年末这个时间节点,能选择 5G 手机尽量选择 5G 手机,除非你打算明年再次换机,而且市场上 5G 手机的已经足够多,价格覆盖范围足够广。
当然,买了 5G 手机后,你可以不用升级5G 套餐,你原来的 4G 套餐在 5G 手机上是会提升到最高 300M 的下载速率,完全够日常使用;如果一定要升级 5G 套餐,建议优先购买各大运营商推出的 5G 升级包,我是这样选择的。
且不说你是否愿意为 5G 买单,但 4G 速度下降是一台不争的事实,这点,我不清楚你是否已经感知到?作为消费者,只能主动或者被动升级。

  • WiFi 6 :
WiFi 6 其实就是第 6 代无线技术——IEEE 802.11 ax,你可以把他理解为 WiFi 上从 4G 到 5G 的升级,总体来说就是速度更快了,功耗更低了,延迟更小了。
虽然苹果在 iPhone 11 系列上未搭载 5G,但却升级了 WiFi 6。从 2020 年开始,大部分旗舰手机也开始升级这一功能点了,目前小米 10 系列、三星 S、Note20 系列、华为 P、Mate40 系列、iPhone 11、12 系列都支持 WiFi 6。
当然,手机要适配 Wi-Fi 6,家里的路由器也要更换为支持 Wi-Fi 6 的,有点 5G 套餐内味了。

  • 蓝牙:
这两年发布的手机很多都取消了 3.5mm 耳机孔,加上 TWS 耳机风靡,目前主流旗舰手机大都配备了蓝牙 5.0。
▎音乐播放


  • 扬声器
经常使用手机外放音乐、看视频的知友,选购手机时需要关注手机有没有搭载双扬声器。原因在于双扬声器可以进行双声道输出,从而实现立体声效果。
双扬声器具体又分对称式双扬声器听筒式双扬声器,前者即手机上下对称排列的两个扬声器,为真正的双扬声器,小米 10 系列便是;后者手机上方的扬声器由听筒代替,也能提供立体声,但是效果不如真双扬好,比如 Redmi K30 Pro,而苹果从 iPhone 6s Plus 开始就全系双扬声器。
不过华为 Mate 30 系列都是单扬声器,OPPO 和 vivo 的很多手机也都是单扬声器,在意双扬声器的需要避开。

  • 耳机孔
自从 2016 年苹果去掉 iPhone 耳机孔,加之 AirPods 的成功,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厂商都把这个东西拿掉,让用户把耳机需求放到 TWS 上,去年连三星 Note 10 这个本来什么都会有的手机也把 3.5mm 耳机孔取消了.......
有耳机孔的,只有 Redmi K30 Pro 和索尼 Xperia 1 II(等一手强刷机)值得推荐,如果你对此不满意,早日加入 TWS 大军吧!
▎马达

在当下手机的竞争环境下,一台细微的体验差距都可能会影响到手机销量,就就要说到大家争论的手机马达。
手机马达成为焦点,大致可以追溯到 2017 年的苹果在 iPhone 7 系上不再使用物理 Home 按键,而是一台线性马达来模拟真实的按压反馈,不仅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甚至在系统交互体验上更上层楼,被很多果粉津津乐道。
目前手机上常见的有 X 轴线性马达,Z 轴线性马达,转子马达,手机马达体验效果从高到底分别是:
XY 轴横向马达:哒哒哒(iPhone 12、小米 10、魅族 17、一加 8 Pro)
Z 轴线性马达:哒(华为 P30、Mate 30、小米 CC9 Pro)
柱状转子马达:嗡(vivo X30 Pro、Redmi K30)
扁平式转子马达:嗡嗡嗡(荣耀 V30、vivo NEX、OPPO Find X)








在乎交互体验的可以选 iPhone 全系、小米 10 系列、魅族 17 系列、一加 8 系列
▎手感

手感是一门玄学,手感好在我看来需要满足轻薄、顺手、质感好,而这些都挺因人而异的。

  • 材质
手机后壳材质常见的有金属、玻璃,塑料目前用得少了,而陶瓷、竹木、皮革等材质会被用到一些旗舰机型上打造差异化。
目前主流手机的选择都是 玻璃后盖 + 金属中框 的分体式设计。而不同的手机型号也有不同的后盖材质,如华为 Mate 30 后壳有玻璃版和素皮版,OPPO Find X2 系列也是如此;而华为 P40 Pro+ 则是陶瓷机身;玻璃工艺的后盖又以 AG 工艺质感最好,而 iPhone 11 Pro Max 的玻璃化学蚀刻 AG 工艺则是最杰出的代表。

  • 宽度、厚度、重量
为了手感好,一般手机宽度不建议超过 75mm、厚度不超过 8.0mm、重量不超过 180g。
▎其他


  • NFC
近场通讯技术。手机有 NFC 功能,一般都可以拿来模拟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链接支持NFC 的蓝牙音箱,是一台很省事的功能。

  • 红外遥控
相当于手机有万能遥控器功能,省事进行各种遥控,家里有空调、电视机、家用投影仪等需要控制的设备,可以选择带红外遥控的手机,如华为 Mate 30 系列、P40 Pro 系列、荣耀 30 Pro 系列,小米 10 系列、Redmi K30 系列等。
不过目前手机都倾向于不提供红外遥控了,这也和家用设备智能化有关,语音操控就行,谁还用遥控器啊?看起来,红外遥控好像要慢慢淡出生活了。

  • 防尘防水
IP,Ingress Protection,是电子设备外壳对异物的防护等级,如 IP68,第一台数字表示防尘等级,第二个数字由表示防水等级,数字越高越好。
这是一台比较重要的功能,IP68 级别可以承受长时间进水,IP67 是可以短时间浸水,而 IP53 仅仅是防水雾,并不是真正的防水,比如华为 Mate20 标准版就是 IP53 这种级别的,而苹果 2019 年以后的所有机型都支持 IP68 级了。
<hr/>选购前可以先领一波京东和淘宝的双十一红包。
手机配置讲完了,没有完美的手机配置,也没有完美的手机系统,只有适合自个的手机,下面进入看预算选手机环节。
(未完待续)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