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国人为何不爱国货?国货真的那么烂吗?

yunling911 回答数10 浏览数6838
抢购马桶盖、抢购双肩学生包,国货为啥一直不招过人待见?
使用道具 举报
| 来自广东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455766949 | 来自云南
国货并不烂,国内企业也能做出与国际一流水平相当的产品,这从富士康在大陆建厂生产出苹果这种畅销全球的产品、本田等汽车巨头在大陆设厂生产汽车出口全球俱可以证明。

问题在于国内的产品太贵,例如同样是宝洁的洗头水、沐浴露等产品,大陆的一般是750ml、1L的产品而香港容量更大但是价格却反而更低。
品质方面,众所周知的是牛奶,某知名奶企在香港掷地有声的说在香港出售的牛奶绝对不会有问题,但是它在内地即使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依然出现其他问题。
同样以手机为例,在国内销售的手机无法认真执行三包政策,一些手机企业更是屡屡采用返厂维修的方式逃避保修责任,然而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那是绝对的执行两年保修政策。其实国产液晶面板质量也能做出A级品,不过部分国产手机却不采用国产液晶的A级品在被用户发现品质差的情况下就推卸指国产液晶品质不行。
中国的产品在技术方面不如国外的产品,国产空调搞出了一大堆的概念产品,然而在变频技术方面至今未能突破,某早已经做变频空调十几年的企业其变频空调能效甚至不如日本的定速空调,定速空调在能效方面不如日本的产品。
国产货并不烂,要知道中国如今已经是全球出口大国,为欧美这些对品质管理严格的地区提供大量高品质的产品,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愿意将这些高品质产品提供给国人使用而已。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商务设计 | 来自云南
作为一小民  非官无党派的我 没必要替我大c国吹   公平的评价——国货一天比一天好啦!
刚改革开放的前些年  国货确实不好  举个栗子: 我买条皮带   结果一下雨就露出纸板的材质了   从那时候起   各名牌垄断了高端市场  一台月的薪水刚够买双皮鞋   2个月薪水买套西服 ……  可能   国货给众人以不好的印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那几年才有的   
最近几年   国货质量突飞猛进   但很多国民的思维还处在固定位置上    以国外的牌子作为高大上的配置来修饰自个    ——面子   这个虚空的东西被奉为一台人成功与否的光环   套在头上  勒在脖子上   ——攀比 这其实是一台正常的人的正常的一台心理   过分攀比  则是一种神经病     
面子  过分攀比在加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它们之间形成一堵墙   让你高不可攀  却不得不攀   
闺密结婚了有车有房   那俺结婚也要有  车   要汗血宝马  裸体奔驰车  房子要欧洲哒   即使只是名字而已——欧洲风情宛    巴比伦小三公寓…… 女友过情人节买个包吧   必须是裤子漆 (目前都是马来西亚和越南加工) 买家电吧   三菱   东芝   飞利浦  ……(现以无高科技而言   技术无壁垒   东芝和飞利浦已关门大吉)  
该说到重点了    那些去国外买马桶盖电饭锅  双背书包的人其实就是从前闹非典时抢盐的  或者是他们的后代也许是亲戚   和目前出国吃自助餐抢虾的是一台大家族    愚昧自私自利  不爱读书  半文盲且自我感觉很ok的那撮类人群     马桶盖买回来还不是放在一边用不到嘛   因为它不知道马桶还需要拉电线接电源   还要改水管     电饭锅  日本的电压110伏    我大c国是220伏   你要用还得配变压器    电饭锅没用坏变压器可能坏几个了  双背书包买回家给孩子做书包吧  开家长会时还要和其他家长吹嘘   卧槽  这日日本人做的包真牛掰   我孩子自从背了这包  学习成绩立马从倒数第一前进到倒数第二      
俺可能太鸡冻了   平静点吧    说说性价比
名牌质量好不否认   但你如果不是为了面子 不为了攀比    性价比这个概念一定要有    质量再好也不至于在价格上贵几十倍   百倍   名牌其实就是洗脑的产品   名牌设计师   名模特    名星代言     高利润的分销制度    这些无谓的费用最后需要买家买单    中国  越南 马来西亚生产的包在印上名牌   卖给那些被洗脑的人
歪果仁——我对它们印象不好  它们太霸气傲慢  表面的仁义道德    背地里插菊花 跪舔 什么事儿都干
但歪果仁优点真的很多   它们在面子  攀比上面基本不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也不在乎  它们的名牌都卖给别人了   特别是亚洲市场   谁让亚洲不争气  曾经被殖民呢   个别亚洲人还以说英文而自豪呢   就是不反思你即使说英文也是被圈养的猪牛羊   被洗脑被吃肉
本人从事过电器维修   电子技术   电工   装修等工作    曾经歪国打工    我可以发誓的说   目前一提到made in china   我不再低头   我会微笑
最后提醒国货的各位领导   产品以后要注意细节和售后产品反馈   不断的研发改进产品
举个栗子—— 在新加坡等热带国家   空调的清洗很频繁(一年洗2-4次)  大金   三菱   早早的推出易洗空调(就是容易拆卸分解)而美的空调质量非常好   但链接面板的数据线和安全开关数据线  一大坨   以及拆卸风轮很费时间     以至于影响被推荐    影响销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换方略 | 来自北京
前几天在家和爸爸聊天,我爸用了四五年的小米2终于开始出状况了(之前一直吐槽我小米3用了两年就换手机),手机终于开始间断性出问题(原因是360安全助手好烦总是自动下载东西还卸不掉)


聊着聊着我爸跟我讲他看到的一台新闻,万科总裁郁亮要助手帮买华为的最新手机xx款吗,反正最终这个款秘书四处都买不到,只好打电话给华为公司,咨询是否有内部渠道可以买到。华为的郭平得知后,立马让秘书赶紧的上门送了一部最新款手机,郁亮在网上那叫一台万分感谢,免费给华为打了无数广告成为一段佳话。但我们所能看到的,是郁亮对国产、对新生事物的钟爱与热爱。


最最最最后才是重点,最终我爸说了一段很有情怀的话:“就是不买苹果,就是不买外国货,就是支持国产!”


国产手机买买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ng2620000 | 来自北京
一言蔽之,市场决定卖方的销售策略。中国市场是本土市场,人口众多消费巨大,任何低端产品都容易找到市场,这是其一,其二,法律体系薄弱,违法成本太低,其三,本土企业较外国企业较高的税收成本。这就造成造假之风和以次充好,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洗炼大鱼吃小鱼,终于有一些大的企业发展起来了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出去了才知道差距。这个差距不是一台企业的差距,是国家科学技术体系的差距。特别集中在基础科学,李克强质问过为何中国造不出圆珠笔的圆珠,这不是国外的更便宜选择国外的,而且国内确实造不出来。。。囧囧囧。我拿亲身体会说话,苹果4刚出是我姐买了个港版的送我,美国原厂制造,用了4年,后来出了苹果4s,苹果5,富士康代加工的,差距绝对不是一点点,手感,那种金属的手感差距很大,还有就是国内的虚假技术指标,即便是1000万像素的国产手机,照片根本比不上苹果800万像素的。还有最近很火的vr设备,我姐夫做开发的用过多种国内外牌子,数据都差不多,实际效果一台天一台地。这就是国货为啥得不到国民认可的原因吧。ps山西那个买飞机的女书记只喝空运的韩国牛奶,你也可以问问她对国货的看法(⊙o⊙)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净忧 | 来自北京
爱国与国货无关,我用过一次三星手机I9220,但是我已不再相信它的品质,国货也如此,虽然海尔冰箱在德国价格比国内稍高,但是质量是不可比的包括原材料的选购和国内销售的不一样,但是同类产品中,海尔冰箱或是有优势的,我目前在用海尔冰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yineblis | 来自北京
不是不爱国货,是比较爱好货


随着大家视野,经济越来越富裕,好货存在的意义就会越来越凸显和品质就可以从销售到生产整个环节得到质的提升


有需求 自然就会因为市场的供应关系而满足需求


之前本来国人对好货的需求仅仅体目前金字塔的上部 只有当金字塔的中部也出现了这种好货的需求 才能做到大家爱国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shlj | 来自辽宁
国货致命伤。
1。好吃懒惰,混合等死。创新能力不足,只为快钱。代表,小米等ppt公司。很多传统企业。
2。质量堪忧,偷工减料。不用好料,只为赚钱,或者用以前技术硬件堆积。代表,整个中国市场都是。造假,用旧设备愚弄大众等等。
3。后期不作为,不维护。买到商品后,不再维护,恨不得消费者立刻再次购买。手机很常见,不维护太多。包括很多传统企业,还不懂这个。
总是,中国市场只为圈钱,丧失道德。甚至在法律上打擦边球。看看国际上两大龙头,苹果和三星这方面做的吧。用户要体验,又要质量,还有创新,更要不被抛弃可以长期使用的产品。包括传统行业一样通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meonbeijing | 来自福建
准确来说,国产的或是有一些受人喜爱的,比如人民币、房子以及普通家电等,其他消费品国产牌子尤其是高端牌子很难得到认同和支持,有其深刻的原因,抛开爱国情怀不谈,可以从经济、政策和文化方面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经济环境原因。
过去这么些年来,由于中国发展很快,各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可以说我们在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从客观上来说,留给中国企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不足的,其市场体系、商业规则、产品质量标准等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中国人口世界第一,需求量大,市场空间足够大,做产品,即便牌子不响,但在很多领域仍然是短缺的,也仍然充满了很多机会(只不过目前情况变化了),不像日本、以色列那样,国内市场空间很小,必须做精品、甚至必须在某一台非常小的领域里做到世界第一或者数一数二,才能有出路。换句话说,产品不用做到那么高的品质,照样能销售和赚钱,以联想为代表的“贸工技”思路基本上是很多中国企业取得成功的捷径。
因此,在中国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企业要能够不断顺应市场不断变化,包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和产品上的更新迭代,很难说有一台东西几十年不变依然能活的很好。
高端牌子的背后是品质(设计外观、质量、可靠性、人性化等)和文化(身份、面子等),为啥很多国产做不出高端牌子来?从市场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一是以前我们很多领域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所以到处是“赶超、跨越式发展、多快好省”这样的理念,在心态上表现出来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做法上是质量标准一再降低,如何可能有好的产品和工程质量?很多高端产品,讲究的是基础建设和慢工出细活,需要系统化的提升,如果没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改善,不花时间和精力来打磨,如何会出来好东西?可是你不快也不行啊,你不尽快抓住机会,就会被别人抓住,反过来吃掉你,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这就是我们的商业现实。
二、产业政策原因。
产业政策上,大家都知道啥叫“土地财政”。通俗来说,就是干十年制造业赚的钱,还不如买几套房来得快,房地产业的吸金能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与房市非相关的产业发展了,而且这也会刺激更多的人不能专心做实业,如何可能有富余的资金投入到高牌子附加值的产品上去?
三、文化心理原因。
在认知上,人们对先进文化和发达国家的产品,会有一种天然的晕轮效应——印象和感觉就是好。在牌子认知上,即有意无意的有一些“崇洋媚外”,尤其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心理感知。其实这个与企业牌子和产品牌子关系的认知是一样的——当你对一台企业的牌子感知上非常好(美誉度、口碑等)的时候,会自然对这个企业的产品产生好感。至于在物理上,不同牌子的产品是不是有那么大差异其实很难区分,据说,盲品可口可乐与非常可乐,有50%的人区别不出来。而更搞笑的是,有很多人去日本抢购马桶盖,但买回来发现是“中国制造”,不过是出口转内销而已,类似的情形像电脑手机等,很多人从香港买回来的很多所谓“进口货”发觉也是中国制造。说到底,牌子价值就是文化心理价值,这种无形资产是无价的。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原材料、关键元器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目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人个性化需求崛起和消费升级,相信在我们有生之年,中国牌子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品类中出现并占据一席之地,不用过于悲观。


答主:人力知本论   喻德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xypao | 来自北京
首先国人都有一台普遍的心理,外来的舶来品一定是好的,有点崇洋媚外。

其次,在国货市场上,管理的规范不健全,很多标准没有定位,市场混乱,大众已经对其没有什么期望的价值在了,而且补发的商法为了谋取暴利,一次充好,害人害己,不易不再爱国货了。
最后就是在营销上的打法了,国货竞争所打的是竞价比,价格竞争激烈,本着便宜没好货的原则,自然不会购买国货了。


国货没有那么烂,只不过是国货进入到大众失业后,名声在消费者心中烂了,其实产品本身是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