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国产3D影片值得看吗?

wsgg123 回答数6 浏览数86572
国产3D影片值得看吗?
SIU_YAN | 未知
国产3D影片值得看吗?如果你在五年前说这句话可以用问号,但在今天的中国,你必须用句号。毫无疑问是值得看的,例如《麋鹿王》,《战狼》系列,《大闹天宫》,《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



我们都知道,影片的自诞生起到如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实际上,在影片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就已掌握了双目立体视觉物理原理,并且根据原理研发出显示装置和立体眼镜。但是立体影片一直只作为科技馆、博物馆和主题公园里的视听项目,没有得到普及。原因很简单,就是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数字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应用以前,立体影片的制作和放映成本比普通影片高得多,不仅如此,视觉效果也不理想,容易让观众产生不适感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上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首先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制作出近乎完美的立体效果,而且由于数字放映技术的普及,3D放映比过去的胶片时代容易很多,而且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可以说3D时代的来临并非偶然。今天3D影片热潮背后是100多年来的技术积累。





如今随着3D影片的红火,“3D”开始作为一些影片的卖点。有些人认为拍3D影片很容易,只要用两台机器同时拍摄就可以出3D效果。而现实是,除却影片的文学剧本质量高低不说,一部优秀的3D影片必须依靠大量复杂的后期制作才能完成。如果连拍摄普通2D影片的成功经验还没有,就想通过拍摄3D影片而一鸣惊人,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二十年以前我国影片产业中票房有保障的导演与制作团队们迟迟没有接手3D。十年以前我们鼓励并扶持那些已经在中国影片市场久经考验,并已经取得不俗业绩的优秀导演和创作团队,把一部本来基础就很好的影片拍成3D版。这样即使3D探索不够成功,也不影响我们欣赏普通的2D版本影片。这并不是说不鼓励和扶持新人。只是对于那些连普通2D影片创作经验都没有的新人,最好或是先从头做起。
未来影片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目前我国3D影院建设步伐已经与世界同步,并且3D影片制作技术也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可以说,如果我国不是在十七年前就开始积极发展数字影院建设,就不会有今天3D影片的票房奇迹。我国在2002年就开始推广数字影院,2007年开始引进第一部数字3D影片,目前数字影院银幕数和3D银幕数都是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这对中国影片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3D影片的拍摄和制作方面,我们却没有优势可言。首先在3D影片的艺术创作方面,我们既缺乏创作理论基础支撑,也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在拍摄和制作技术方面,我们缺少关键的核心技术与实践经验。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科技在快速发展,中国在不断强大。以前我们引进3D影片,羡慕人家的技术,现如今我们拍摄制作属于中国的3D影片。不仅拍,还在国际上获得各种大奖。看到这你心里应该知道国产3D影片值不值得看了吧!
用Deepseek满血版问问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eng1742 | 来自山东
个人觉得或是可以的,无论2D的或是3D的都是我都会支持,这些都是代表我们国家的影视水平在持续增长,像近两年的一些影片就挺好看的,影片(白蛇:缘起)2月18日凌晨停止上映,并将开始重新制作3D升级版,到时候可以一起看一下3D的(白蛇:缘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az88889999 | 来自北京
先不说国产3D影片制作的水平高低。个人其实是不太喜欢看3D的
第一,带了眼镜后,画面特别暗淡。白天场景还勉强,晚上的基本就是睁眼瞎了。只能选择看字幕了。
第二,眼睛很累,可能也是跟个人有关,眼睛看久了,酸痛,流泪。
第三,出屏效果体验极差,除了字幕飘出来了,其他真没啥感觉。
所以不是国产水平高低问题,是播放的周边设备还不够成熟。
希望以后的科技能够改善这些问题。
真正地体验到沉浸式的观影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REE2joe | 来自江苏
您好,目前我们国家的3d影片技术不是很成熟,很多3d影片虽然说是3d,但是当你去看了也就那么回事,3d影片制作成本高,所以很多拍3d影片的为了节约成本,很多都是滥竽充数!
像外国的啊凡达,好像是世界首部3d影片吧,放到目前也是秒杀大多数国产3d影片的存在,所以要想搞好3d影片,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还有你文中提到的值不值得看,我觉得剧情好就算是特效不如何好也或是值得看的,毕竟看影片不止是为了看特效!
我是那时,一位影视领域新人,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1985121600 | 来自黑龙江
目前3d影片大部分的效果一般,按阿凡达的标准看都是伪3d,而且显示偏暗,有时还不如2d的效果,目前假如你去看3d,效果最好的是动画片,还有就是这家影院的3d设备,目前大部分影院的设备效果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s666 | 未知
  中国的3D动画看上去粗制滥造,并不是由某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这些因素牵扯到整个影视行业的痛点,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与美国之间文化、教育及资本运作方式等方方面面存在的差异。正所谓细微处见真章,从影视动画的制作水平,就能暴露出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投资差异
  众所周知,拍影片或者电视机剧是很花钱的,没有人会指望一部小成本的影片有多好的电脑特效。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在影视投资这一块,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美国人力成本非常高,不论什么工种,薪水都高得吓死人,一部影片能够拍摄完成,需要无数人共同的努力,光人工成本,就占了影片投资的很大部分。目前的商业大片投资一亿美元是很正常的,而美国最一线的演员片酬在1千万至2千万美元之间,如果一部影片请两个一线明星,也只占到了投资的5分之1左右。
  再来看中国的情况,当前国内影片电视机行业空前繁荣,大制作商业影片的投资也要达到家6亿元人民币左右,换算成美元也差不多是1亿美元。但中国一线演员的片酬却高达2亿元人民种左右。即使不请最一线的明星,可能两三个演员就花光了投资方一半的钱。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演员的税率非常高,而中国则要低很多,光是这一点就有许多文章可以做,这也是为啥中国演员片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除去重要演员的片酬,剩下的钱就是给导演、次要演员、群众演员及道具场景灯光音响等等各方面的支出了。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给特效团队的,用来制作影视特效及3D动画。同样一部投资1亿美元的影片,花在特效上的钱,中美之间可能就差了好几倍。那有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没有真人出演的全3D影片呢?没错,如果是全动画影片,那么的确特效团队会得到大部分投资,但仍然有一部分钱会花在配音演员身上,特别是投资方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会聘请一些知名演员来配音,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况且资金的多少也只是一方面的,还有更多的因素决定了一部3D动画的品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制作出优秀的3D动画作品,除了要重金聘请专业的动画人才之外,还需要投资大量的专业器材,比如动态捕捉设备,图形工作站等等。这些设备往往都价值不菲。可惜的是,在一部影片投资之初,中国的制作团队往往只能拿到很小一笔制作经费,再加上有些团队会将项目层层转包,真正拿到生产者手中的钱,很可能少得可怜了。这就造成了影片的特效制作会一再缩水,最终的成品自然效果好不到哪里去了。
  二、时间差异
  中国在影片拍摄方面的时间预算通常都很紧,这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主要演员档期紧,中国的娱乐产业目前正处于高度发展期,加上人口基数庞大,知名演员甚至只要是有一定知名度公众人物,都有无数的通告在等着他。不论是广告、真人秀,或是上综艺节目当嘉宾或者拍个连续剧,演员们往往日程都被经济公司安排得很满,所以留给一部影片的时间就很少,往往只需要二、三个月甚至更短,就能拍完一部影片所需的所有场景。
  第二个原因是制片方急于求成,过度追求投资回报率,往往也会要求拍摄方尽快杀青,早一日上映,就意味着早一日赚钱。在这种浮躁气氛的影响下,一部影片的制作周期就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导致后期团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做特效和3D动画,从而也就产生了各种粗制滥造的产品。
  相比之下,美国影视界在制作影片电视机时通常就会留有充足的余地,一部影片拍好几个月是很正常的,甚至有的影片会为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场景会拍摄一年多的时间。充足的时间意味着有充足的精力来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出好的成果也就不奇怪了。另外,除了时间之外,一部美国的大片往往会到世界各地取景,往返于各外景地之间是很耗时的一件事情,但却给了后期特效团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思考余地。
  其实中国也不是没有细心打磨的作品,比如86版的《红楼梦》和《西游记》电视机剧,拍摄周期都很长,当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3D动画,这里就不细讲这两部电视机剧了。
  
  为啥逼真的3D动画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制作,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物、场景和道具的设计都是非常花时间的,设计师需要反复琢磨影片所要表达的人物或者场景,往往要经过数百上千次的修改,才能获得满意的成品。如果时间不够,设计师当然只能将就应付,很明显作品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二是3D动画在绘制的时候,除了必须的人物和场景设计之外,还要在逼真度方面做许多工作。比如影片设计出来的3D画面都太干净了,地面都是一尘不染,空气都是像手术室一样透明,所有的物品都光亮如新,这就显得太假了,因为现实中一般不会有这么干净的场景。于是为了能呈现更真实的画面,设计师还需要在原有场景上添加灰尘,烟雾等干扰因素,各种道具服装也会故意做旧处理,才能显得更真实,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额外的时间再制作的,甚至比制作主要人物和场景更花时间。
  三是3D渲染太花时间。在设计3D动画时,设计师只需要制作3D模型,并营造好光源材质等因素即可。但真正展目前观众面前的画面,是需要通过计算机运算出来的。计算机通过模拟物理世界的光照、反射折射及各种材质的特性来计算并渲染出最终的画面,这个过程是非常耗时的,有些复杂场景可能1个小时只能渲染出一幅场景,更有甚者,一台性能强劲的工作站计算机,疯狂运算1天1夜才能算完一帧画面。
  要知道一部影片通常有100分钟,按影片标准格式每秒24帧画面算,共有14万帧画面需要渲染。如果每一帧都渲染1个小时,那要整整16年才能算完。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制片方为了能赶上进度,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用更多造价高昂的超级工作站或者服务器来同时运算,提高渲染速度。二是用无数廉价的电脑来组成一台分布式的渲染网络,同样可以把渲染速度提高很多。但这两种方案都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中国的影片投资方往往不愿意在这一块投入更多的资金,于是只能选择降低画质要求,来草草应付。
  除了视觉效果上的逼真,还有动画人物的动作是否逼真是决定了整部3D动画的品质。为了能达到近乎以假乱真的效果,好莱坞的制片方,一般会采用动态捕捉技术,让真人或者真实的动物来模拟影片中角色的行为,这又是一项又费钱又费时间的事情。而中国影片中许多情况下为了节省成本,就只能随便弄弄,就造成了动画人物动作僵硬浮夸,或者说话嘴型完全对不上的失真场景了。
  三、基础差异
  影片发明了100多年,美国就传承了多少年,在影片电视机这一块,美国有绝对的发言权。不论是在投资、制作、发行、营销或是其他领域,美国影视界特别是好莱坞都有无数专业而且成熟的团队。也不论拍摄什么样的影片,都能够立即拉出一支高效的队伍来。而反观中国,虽然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有成熟的影片产业,但因为战争等原因停滞了几十年之后,中国的商业影片实际上还在摸爬滚打阶段。这是客观事实,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影片产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少的差距,基础薄弱是中国影视业的致命缺陷。
  除了影片产业的基础差,起步晚,计算机产业的落后也是造成中国影片动画远远比不上美国大片的原因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好莱坞商业影片采用3D电脑特效来吸引眼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终结者2》中的液态机器人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而同一时间,中国国内连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只有高校及少数科研人员才有机会接触电脑,直到2000年之后,电脑和互联网逐渐进入千家万户,这种情况才终于有所改善。
  
  实际上中国早就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些年也一直在大力支持3D动画及动漫产业,但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训出一批出色的专业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美两国这在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此前《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优秀动画片的上市,也让人们对国产动画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
  总之,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事情是简单的,从小小的3D动画制作上,就能看出许多东西。作为一台中国人,对中国的影视行业或是很看好的,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长远的发展,或是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放下目前的浮躁心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创作,才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当贝投影